資源簡介 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導學案學科學生姓名年級任課 老師吳老師授課時間學習目標內容: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考點:1.了解氫氧化鈉的俗名及用途,通過觀察氫氧化鈉固體及其潮解、溶解放熱、與蛋白質和油脂反應等現象,進一步理解其相關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了解氫氧化鈣的俗名,通過觀察與鹽酸和硫酸的反應、與碳酸鈉和氯化鐵的反應,掌握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3.掌握堿具有能使指示劑變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酸反應、能與某些鹽反應等通性。課堂導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一)、堿的定義和分類四大強堿:堿:物質溶于水時,形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KOH(氫氧化鉀)、NaOH(氫氧化鈉)、Ca(OH)2(氫氧化鈣)、Ba(OH)2(氫氧化鋇)有色沉淀:藍色沉淀Cu(OH)2(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Fe(OH)3(氫氧化鐵)??四大強堿都可以溶于水,但弱堿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氣溶于水形成的液體。??在初中化學范圍內,只有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氫氧化鐵是紅褐色沉淀。??氨水的電離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堿。??鉀、鈉、鈣的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如:CaO+H2O=Ca(OH)2?(二)、常見的堿氫氧化鈉(燒堿、火堿、苛性鈉)化學式NaOH工業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狀態白色塊狀固體腐蝕性強腐蝕性特點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行業(除玻璃方面外,用途與純堿類似)。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所以可以除油污。氫氧化鈣(消石灰、熟石灰)化學式Ca(OH)2工業制法CaCO3?CaO+CO2↑, CaO+H2O=Ca(OH)2狀態白色粉末狀固體腐蝕性較強腐蝕性特點微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不明顯。用途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爾多液在實驗室中可以證明二氧化碳。?酸、堿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氫氧化鈉必須密封有兩個原因:①?吸水性;②?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2NaOH+CO2=Na2CO3+H2O。③必須要用橡膠塞(或軟木塞)不能用玻璃塞。?(三)、堿的化學性質堿有相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1.?堿溶液(四大強堿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劑變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由于弱堿不溶于水,所以弱堿不能使指示劑變色。2.?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復分解反應)a)?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堿是四大強堿;?②?非金屬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b)?根據條件我們可以寫出十二個化學方程式,但必須掌握的四個化學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檢驗二氧化碳;石灰墻“出汗”)3.?堿+酸?→?鹽+水(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在堿的通性中,弱堿只有該性質。4.?堿+鹽?→?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a)?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反應物能溶于水(包括氫氧化鈣,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質);?②?新堿是氨水;?③?若新堿不是氨水,新堿和新鹽中至少有一個沉淀。b)?銨鹽一定能與四大強堿反應。c)?新堿是沉淀:藍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紅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d)?新鹽是沉淀:Ba(OH)2+Na2SO4=BaSO4↓+ 2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e)?藍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f)?紅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g)?波爾多液(注:波爾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四)、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變質1.?氫氧化鈉變質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證明方法:a)?取樣,加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NaOH+HCl=NaCl+H2O?和?Na2CO3+2HCl=2NaCl+H2O+CO2↑b)?取樣,加氫氧化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Na2CO3+Ca(OH)2=2NaOH+CaCO3↓c)?取樣,加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NaOH已經變質: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2.?氫氧化鈣變質氫氧化鈣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證明方法:取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氫氧化鈣已經變質: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氫氧化鈉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變質時,固體質量都會增加。(五)、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部分變質1.?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的證明方法:① 取樣,(如果是固體,就需要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過量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碳酸鈉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②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濾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鈉存在,氫氧化鈉部分變質。2.?氫氧化鈣固體部分變質的證明方法:①?取樣,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碳酸鈣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② 另取少量固體,加氯化銨(或硫酸銨)研磨,如果聞到刺激性氨味,說明氫氧化鈣存在,氫氧化鈣部分變質: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或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17.氫氧化鈉強吸水性①常作干燥劑不能干燥酸性氣體: HCl、CO2、SO2等②易潮解,易變質,保存氫氧化鈉要密封。③稱量氫氧化鈉時,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玻璃器皿中?18.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CO?2?+ Ca(OH)2?=CaCO3+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兩個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19.常用的氣體干燥劑:(1)濃硫酸(酸性):不可干燥NH3。(2)NaOH固體或CaO或堿石灰(NaOH固體和CaO的混合物)(堿性):不可干燥CO2、SO2、HCl等。(3)CaCl2固體(中性):可以干燥大多數氣體。20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不用NaOH原因:①?NaOH較貴,?而Ca(OH)2較便宜,成本低。②?NaOH易溶于水,堿性太強,中和酸性土壤時,很難控制其加入的量;而Ca(OH)2微溶于水,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例題精講【例1】某些金屬氫化物與水反應可生成堿和氫氣,如,NaH與CaH2的化學性質相似,則將NaH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生成的新物質為(?D?)。A.NaOH和H2 B.NaOH和NaClC.NaOH、H2和NaCl D.NaCl和H2【例2】溶液的堿性強弱跟溶液中OH-的數量有關。一定體積的溶液中OH-數量越多,則溶液堿性越強。10%的NaOH溶液(密度為1.1g/cm3)與10%的KOH溶液(密度也為1.1g/cm3)相比較,堿性更強的是( A )【例3】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酸堿指示劑除外);(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請寫出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___.答案:(1)堿性(2)溶液紅色褪去;氯化鈣、氯化氫(3)氯化鈉;氯化鈣;取上層清夜與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氯化鈣(合理即可)解析:(1)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由于稀鹽酸過量,最終溶液顯酸性,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紅色褪去;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氯化鈣、氯化氫.(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稀鹽酸能與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鈣等反應,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由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說明不含堿性物質,即不含氫氧化鈉、碳酸鈉;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稀鹽酸沒有剩余,否則不會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鈣不能確定;故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可能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鈣;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可采用取上層清夜與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氯化鈣(合理即可).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某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了塞瓶塞.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的探究,同學們的實驗設計及結論正確的是( ?)A.取樣,在溶液中滴入2~3滴稀鹽酸,如果沒有氣泡產生,則可證明該溶液未變質B.取樣,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溶液呈紅色,則溶液未變質C.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鋇溶液,如產生白色沉淀,且上層清液呈紅色,則溶液未完全變質D.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鋇溶液,如產生白色沉淀,且上層清液呈紅色,則溶液未完全變質2.實驗室制取的氣體一般都含有水蒸氣,需要干燥處理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實驗。下列氣體中,既能用濃硫酸干燥,又能用堿石灰(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干燥的是( )A.CO2和SO2 B.H2和HCl C.NH3和CO D.CH4和O23.將某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質量增大B. 混合后的溶液為氯化鈉溶液C. 混合后的溶液中沒有氫氧化鈉D. 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HC4.以下幾種氣體,不能用如圖裝置干燥并收集的是(??)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HClA.①② B.①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⑥5.許多物質因為自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決定其保存方法,氫氧化鈉也是如此。(1)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物理性質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性質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氫氧化鈉溶液保存時必須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6.在如圖所示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U型管中左側液面將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U形管中液面出現同樣的現象,下列物質中,________(填序號)可用來代替氫氧化鈉固體。①CaO ②NH4Cl ③濃H2SO4 ④CO2 ⑤Na2O7.松花皮蛋是我們喜愛的食品.某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純堿、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學們對料泥進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粉;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粉.[實驗與現象]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問題與討論](1)步驟②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__,玻璃棒在步驟(2)中的一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③的現象說明濾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3)請寫出步驟①發生的任意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上述實驗現象推斷,猜想______是正確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培優8.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某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C.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D.a至d段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9.【金華】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中的部分實驗及現象記錄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10.【杭州】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象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D.溶液的pH11.下列實驗設計及操作,其現象足以說明結論的是( )?12.一定質量的氯化銅和40g鹽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20%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振蕩,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最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4.7g B.40g鹽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27.375% C.生成沉淀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加而逐漸增多 D.當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為60g時,所得溶液為氯化鈉溶液13.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酸、堿、鹽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下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總結: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4.【梅州】CO2和NaOH溶液能發生反應,但看不到明顯現象。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進行如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設計實驗】(3)方案二: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反思與評價】(4)有同學認為方案二根據實驗現象不能得出“CO2與NaOH溶液能發生反應”的結論,還用哪個再做對比實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5.【泰州】氫氧化鋁是一種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能與稀鹽酸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氫氧化鋁屬于氧化物B.在NaAlO2中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C.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鋁,發生中和反應D.向氯化鋁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來白色沉淀又消失16.【貴陽】從圖像獲取信息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技能。在分析圖像時,要注意橫坐標與縱坐標表示的含義。結合表格與圖進行分析,能夠正確地反映圖像關系的選項是(??)。 17.今年,我國部分地區暴發了H7N9型禽流感。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人們將家禽捕殺、掩埋,并在禽舍和掩埋坑中灑上大量熟石灰。(1)熟石灰屬于______(填“酸”、“堿”或“鹽”).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廢水中的硫酸,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30℃時,將1g熟石灰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過濾,若不計溶液損失,得到溶液的質量是______g.將該溶液降溫到20℃,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______(填序號).A.不變 B.增大 C.減小.18.【嘉興、舟山】某同學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買了一瓶“管道疏通劑”(部分說明如圖)。疏通劑是利用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以加快氫氧化鈉與毛發等淤積物的作用,反應的原理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該管道疏通劑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2)按照使用說明,該同學對“疏通劑”作了進一步研究。先向燒杯中加入206g水,再加入本品200g,當鋁粉全部反應后,求:(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①生成氫氣的質量;②應后溶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吳老師授課時間學習目標內容: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考點:1.了解氫氧化鈉的俗名及用途,通過觀察氫氧化鈉固體及其潮解、溶解放熱、與蛋白質和油脂反應等現象,進一步理解其相關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了解氫氧化鈣的俗名,通過觀察與鹽酸和硫酸的反應、與碳酸鈉和氯化鐵的反應,掌握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3.掌握堿具有能使指示劑變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酸反應、能與某些鹽反應等通性。課堂導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一)、堿的定義和分類四大強堿:堿:物質溶于水時,形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KOH(氫氧化鉀)、NaOH(氫氧化鈉)、Ca(OH)2(氫氧化鈣)、Ba(OH)2(氫氧化鋇)有色沉淀:藍色沉淀Cu(OH)2(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Fe(OH)3(氫氧化鐵)??四大強堿都可以溶于水,但弱堿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氣溶于水形成的液體。??在初中化學范圍內,只有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氫氧化鐵是紅褐色沉淀。??氨水的電離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堿。??鉀、鈉、鈣的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如:CaO+H2O=Ca(OH)2?(二)、常見的堿氫氧化鈉(燒堿、火堿、苛性鈉)化學式NaOH工業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狀態白色塊狀固體腐蝕性強腐蝕性特點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行業(除玻璃方面外,用途與純堿類似)。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所以可以除油污。氫氧化鈣(消石灰、熟石灰)化學式Ca(OH)2工業制法CaCO3?CaO+CO2↑, CaO+H2O=Ca(OH)2狀態白色粉末狀固體腐蝕性較強腐蝕性特點微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不明顯。用途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爾多液在實驗室中可以證明二氧化碳。?酸、堿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氫氧化鈉必須密封有兩個原因:①?吸水性;②?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2NaOH+CO2=Na2CO3+H2O。③必須要用橡膠塞(或軟木塞)不能用玻璃塞。?(三)、堿的化學性質堿有相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1.?堿溶液(四大強堿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劑變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由于弱堿不溶于水,所以弱堿不能使指示劑變色。2.?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復分解反應)a)?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堿是四大強堿;?②?非金屬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b)?根據條件我們可以寫出十二個化學方程式,但必須掌握的四個化學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檢驗二氧化碳;石灰墻“出汗”)3.?堿+酸?→?鹽+水(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在堿的通性中,弱堿只有該性質。4.?堿+鹽?→?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a)?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反應物能溶于水(包括氫氧化鈣,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質);?②?新堿是氨水;?③?若新堿不是氨水,新堿和新鹽中至少有一個沉淀。b)?銨鹽一定能與四大強堿反應。c)?新堿是沉淀:藍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紅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d)?新鹽是沉淀:Ba(OH)2+Na2SO4=BaSO4↓+ 2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e)?藍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f)?紅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g)?波爾多液(注:波爾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四)、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變質1.?氫氧化鈉變質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證明方法:a)?取樣,加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NaOH+HCl=NaCl+H2O?和?Na2CO3+2HCl=2NaCl+H2O+CO2↑b)?取樣,加氫氧化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Na2CO3+Ca(OH)2=2NaOH+CaCO3↓c)?取樣,加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NaOH已經變質: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2.?氫氧化鈣變質氫氧化鈣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證明方法:取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氫氧化鈣已經變質: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氫氧化鈉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變質時,固體質量都會增加。(五)、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部分變質1.?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的證明方法:① 取樣,(如果是固體,就需要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過量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碳酸鈉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②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濾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鈉存在,氫氧化鈉部分變質。2.?氫氧化鈣固體部分變質的證明方法:①?取樣,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碳酸鈣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② 另取少量固體,加氯化銨(或硫酸銨)研磨,如果聞到刺激性氨味,說明氫氧化鈣存在,氫氧化鈣部分變質: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或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17.氫氧化鈉強吸水性①常作干燥劑不能干燥酸性氣體: HCl、CO2、SO2等②易潮解,易變質,保存氫氧化鈉要密封。③稱量氫氧化鈉時,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玻璃器皿中?18.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CO?2?+ Ca(OH)2?=CaCO3+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兩個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19.常用的氣體干燥劑:(1)濃硫酸(酸性):不可干燥NH3。(2)NaOH固體或CaO或堿石灰(NaOH固體和CaO的混合物)(堿性):不可干燥CO2、SO2、HCl等。(3)CaCl2固體(中性):可以干燥大多數氣體。20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不用NaOH原因:①?NaOH較貴,?而Ca(OH)2較便宜,成本低。②?NaOH易溶于水,堿性太強,中和酸性土壤時,很難控制其加入的量;而Ca(OH)2微溶于水,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例題精講【例1】某些金屬氫化物與水反應可生成堿和氫氣,如,NaH與CaH2的化學性質相似,則將NaH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生成的新物質為(?D?)。A.NaOH和H2 B.NaOH和NaClC.NaOH、H2和NaCl D.NaCl和H2【例2】溶液的堿性強弱跟溶液中OH-的數量有關。一定體積的溶液中OH-數量越多,則溶液堿性越強。10%的NaOH溶液(密度為1.1g/cm3)與10%的KOH溶液(密度也為1.1g/cm3)相比較,堿性更強的是( A )【例3】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酸堿指示劑除外);(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請寫出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___.答案:(1)堿性(2)溶液紅色褪去;氯化鈣、氯化氫(3)氯化鈉;氯化鈣;取上層清夜與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氯化鈣(合理即可)解析:(1)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由于稀鹽酸過量,最終溶液顯酸性,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紅色褪去;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氯化鈣、氯化氫.(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稀鹽酸能與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鈣等反應,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由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說明不含堿性物質,即不含氫氧化鈉、碳酸鈉;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稀鹽酸沒有剩余,否則不會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鈣不能確定;故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可能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鈣;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可采用取上層清夜與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氯化鈣(合理即可).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某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了塞瓶塞.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的探究,同學們的實驗設計及結論正確的是( C?)A.取樣,在溶液中滴入2~3滴稀鹽酸,如果沒有氣泡產生,則可證明該溶液未變質B.取樣,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溶液呈紅色,則溶液未變質C.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鋇溶液,如產生白色沉淀,且上層清液呈紅色,則溶液未完全變質D.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鋇溶液,如產生白色沉淀,且上層清液呈紅色,則溶液未完全變質2.實驗室制取的氣體一般都含有水蒸氣,需要干燥處理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實驗。下列氣體中,既能用濃硫酸干燥,又能用堿石灰(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干燥的是( D )A.CO2和SO2 B.H2和HCl C.NH3和CO D.CH4和O23.將某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質量增大B. 混合后的溶液為氯化鈉溶液C. 混合后的溶液中沒有氫氧化鈉D. 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HCl解析:A、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質量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B、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此時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混合后的溶液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C、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此時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混合后的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D、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一定不含HCl,故選項說法錯誤.4.以下幾種氣體,不能用如圖裝置干燥并收集的是(?D?)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HClA.①② B.①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⑥5.許多物質因為自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決定其保存方法,氫氧化鈉也是如此。(1)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物理性質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性質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氫氧化鈉溶液保存時必須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答案:(1)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很強的吸水性,2NaOH+CO2===Na2CO3+H2O;(2)瓶口要用橡膠塞或軟木塞而不能用玻璃塞;2NaOH+SiO2===Na2SO3+H2O6.在如圖所示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U型管中左側液面將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U形管中液面出現同樣的現象,下列物質中,________(填序號)可用來代替氫氧化鈉固體。①CaO ②NH4Cl ③濃H2SO4 ④CO2 ⑤Na2O解: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要放出大量的熱量,通過試管和集氣瓶之間的熱量交換,使集氣瓶中氣體的體積膨脹,壓強增大,使U型管中左側液面將下降;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熱量的物質還有濃硫酸和生石灰.故答案為:下降;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使瓶內氣體體積膨脹,壓強增大(表述合理即可); 生石灰(或濃硫酸)①③⑤7.松花皮蛋是我們喜愛的食品.某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純堿、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學們對料泥進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粉;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粉.[實驗與現象]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問題與討論](1)步驟②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__,玻璃棒在步驟(2)中的一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③的現象說明濾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3)請寫出步驟①發生的任意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上述實驗現象推斷,猜想______是正確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漏斗、引流(2)CaCO3(3)能力提升培優8.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某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C.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D.a至d段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9.【金華】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中的部分實驗及現象記錄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C?)?10.【杭州】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象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C ) A.生成沉淀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D.溶液的pH11.下列實驗設計及操作,其現象足以說明結論的是( C)?12.一定質量的氯化銅和40g鹽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20%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振蕩,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D ) A.最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4.7g B.40g鹽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27.375% C.生成沉淀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加而逐漸增多 D.當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為60g時,所得溶液為氯化鈉溶液13.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酸、堿、鹽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下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總結: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4.【梅州】CO2和NaOH溶液能發生反應,但看不到明顯現象。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進行如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設計實驗】(3)方案二: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反思與評價】(4)有同學認為方案二根據實驗現象不能得出“CO2與NaOH溶液能發生反應”的結論,還用哪個再做對比實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氯化鈣溶液;產生了白色沉淀(3)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然后打開活塞(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解析:①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了碳酸鈉,所以可以用氯化鈣溶液來檢驗,若觀察到產生了沉淀,則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②二氧化碳為氣體,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則會使廣口瓶中氣體壓強減小,此時若打開活塞,則燒杯中的水會被到吸入廣口瓶中;③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同樣能夠使廣口瓶中壓強減小,從而使水被倒吸。中考實戰演練15.【泰州】氫氧化鋁是一種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能與稀鹽酸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A.氫氧化鋁屬于氧化物B.在NaAlO2中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C.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鋁,發生中和反應D.向氯化鋁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來白色沉淀又消失16.【貴陽】從圖像獲取信息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技能。在分析圖像時,要注意橫坐標與縱坐標表示的含義。結合表格與圖進行分析,能夠正確地反映圖像關系的選項是(?B?)。 17.【重慶】今年,我國部分地區暴發了H7N9型禽流感。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人們將家禽捕殺、掩埋,并在禽舍和掩埋坑中灑上大量熟石灰。(1)熟石灰屬于______(填“酸”、“堿”或“鹽”).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廢水中的硫酸,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30℃時,將1g熟石灰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過濾,若不計溶液損失,得到溶液的質量是______g.將該溶液降溫到20℃,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______(填序號).A.不變 B.增大 C.減小.答案:(1)堿;?Ca(OH)2+H2SO4=CaSO4+2H2O ?(2)100.15;A18.【嘉興、舟山】某同學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買了一瓶“管道疏通劑”(部分說明如圖)。疏通劑是利用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以加快氫氧化鈉與毛發等淤積物的作用,反應的原理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該管道疏通劑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2)按照使用說明,該同學對“疏通劑”作了進一步研究。先向燒杯中加入206g水,再加入本品200g,當鋁粉全部反應后,求:(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①生成氫氣的質量;②應后溶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答案:(1)易潮解 吸水后會變質(2)66.7L 16.5%解析:(1)因為鋁、氫氧化鈉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導致管道疏通劑失效,因此應該密封保存.故填:易潮解,吸水后會變質.(2)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80???????????????? 654g??y????????????????? x5454g=80y=6x,x=6g,y=80g,生成氫氣的體積為:6g0.09g/L=66.7L,反應后剩余的氫氧化鈉質量為:200g-54g-80g=66g,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為:206g+200g-6g=400g,反應后溶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66g400g×100%=16.5%,答:生成氫氣的體積是66.7L,反應后溶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是16.5%.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導學案(學生版).doc 1.4.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