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考 點:1.理解鹽的概念,觀察常見的鹽晶體;2.了解碳酸鈉、碳酸鈣、食鹽等常見鹽類的存在、性質及其用途;3.使學生掌握CO32-的鑒別方法和結晶水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能力與方法:1、學習物質鑒定和檢驗的方法;2、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閱讀能力。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教學過程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 想一想:HCl和NaOH反應生成什么?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成水的同時,溶液里剩下Cl-和Na+,通過蒸發溶液,這兩種離子就會結晶析出晶體,也就是食鹽晶體——一種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鹽。二、新課教學(一)、什么是鹽1、練習: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指出化學反應類型①· KOH + HCl---- ②· NaOH + H2SO4----③· Ca(OH)2 + HNO3 -----④·Ca(OH)2 + H2SO4 ----這幾個反應都是中和反應,生成物中的鹽都為酸與堿中和的產物。得出:鹽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酸中的酸根離子和堿中的金屬離子結合而成)。2、展示幾種常見的鹽晶體。(實物展示以及課件圖片展示)得出:鹽晶體除有各種顏色外,還有規則的幾何外形。小結:1)鹽是電離時能產生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2)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3)有各種顏色外,還有規則的幾何外形。3、思考:有人講,食鹽就是鹽,鹽就是食鹽。你認為對嗎?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食鹽是鹽,但鹽是一類數量很大的化合物,食鹽只是其中的一種。科學上鹽是指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如硫酸銅、碳酸鈉、硝酸銨。注 意:有的晶體是鹽, 有的晶體不是鹽。既然鹽的數量極多,下面學習幾種常見的鹽相關的性質。(二)、幾種鹽的性質[引入新問題] 碳酸鈉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那么碳酸鈉具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呢?[板書] 1、(碳酸鈉)(Na2CO3)[學生分組實驗] A、指導學生觀察碳酸鈉的色、態、并做溶解性實驗。1)俗稱:______又稱________。2)是一種__色粉末,易溶于___。[演示實驗] 觀察幾天前放在表面皿上的碳酸鈉晶體發生的變化。觀察實驗現象,并通過閱讀課文知識什么是結晶水,結晶水合物、風化等知識,準確記住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3)從水溶液中析出時,晶體含有結晶水,化學式是_Na2CO3·10H2O。4)結晶水合物的定義:像這種含有一定數目水分子的物質稱為結晶水合物。說明:結晶水合物是具有一定組成的純凈物,化學式中的“.”表示結合,算相對分子量時,表示加。例如:Na2CO3·10H2O的式量=23×2+12+16×3+10×(1×2+16)=2865)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逐漸失去結晶水的現象叫風化。思考:“潮解”和結晶水合物的“風化”相同嗎?為什么?B.化學性質1)、碳酸鈉與酸堿指示劑反應探究實驗:往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劑,發現什么現象?現象:溶液變紅色。可見: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這是純堿名稱的由來.注 意:純堿不是堿,而是鹽2)、與酸反應: 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 + 2 HCl===2 NaCl + H2O + CO2↑用途:做饅頭時可除去酸味,且使饅頭多孔松軟.3)、與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C、碳酸鈉的用途:碳酸鈉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滌劑以及在紡織工業上,都利用它的堿性。做饅頭時可除去酸味,且使饅頭多孔松軟。㈡碳酸鈣——是一種難溶的鹽CaCO31、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CaCO3:漢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殼 貝殼。2、用途: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藝品)、含有雜質而有美麗花紋的碳酸鈣叫大理石、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產水泥。3、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實驗室制CO2)4、碳酸鈣高溫分解(工業制取CO2)5、思考:于謙的詞:“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所隱含的化學變化是什么? 6、思考:(1)怎樣證明一塊巖石是碳酸鹽?滴加稀HCl,現象:產生氣泡;再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現象:石灰水變渾濁。——即CO32-的鑒別。(2)如何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主要含碳酸鈣和碳鎂)?CaCO3+2HCl=CaCl2+H2O+CO2↑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3)長期盛放石灰水的試劑瓶會有一層白色物質,請問這是什么物質?怎么形成的?如何除去?CO2 + Ca(OH)2 = CaCO3↓+ H2OCaCO3+2HCl=CaCl2+H2O+CO2↑㈢食鹽 NaCl從新聞事件兩則引入食鹽。思考:食鹽的知識你知多少?說說看!并出示4個問題。1、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2、食鹽的來源:主要來自海水曬鹽、井水制鹽。并介紹海水制鹽的方法。3、用途:(1)食鹽不僅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的濃度為什么是0.9%?0.9%的氯化鈉溶液中的鈉離子濃度跟人體內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幾乎相等,所以稱為生理鹽水。(3)日常生活中常用食鹽水清洗傷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因為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所以具有殺菌作用。4、實驗: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試管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有什么現象產生?現象:白色沉淀。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反應的方程式: NaCl+AgNO3 =AgCl↓+ Na NO3歸納:檢驗Cl- :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一種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則該物質中含有Cl討論:回顧酸和堿的化學性質,你能否說說鹽有哪些化學性質?⑴酸+鹽→新鹽+新鹽 CaCO3+2HCl=CaCl2+H2O+CO2↑⑵可溶堿+可溶鹽→新堿+新鹽3NaOH+FeCl3=3NaCl+Fe(OH)3↓⑶可溶鹽+可溶鹽→新鹽+新鹽(4)某些難溶鹽加熱能分解 (NH4)2CO3 =2NH3↑+ CO2↑+H2O第4節幾種重要的鹽 一、什么是鹽? 鹽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二、幾種鹽的性質1、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2、碳酸鈣:一種難溶的鹽CaCO33、食鹽:NaCl例題精講【例1】右圖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分別含有碳酸鈉、氯化銅、氫氧化鈉、鹽酸中的一種.某同學對①、②、③、④處水質監測時記錄了以下現象.根據現象推斷,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工業廢水的成分,錯誤的是( ) A.甲:碳酸鈉????B.乙:氯化銅????C.丙:鹽酸????D.丁:碳酸鈉答案:A解:甲處河水為無色溶液,乙處河水呈淺藍色渾濁是因為生成了氫氧化銅,故乙處為氯化鐵,甲處為氫氧化鈉;丙處河水由渾變清,說明丙處有和氫氧化銅反應的HCl,則丙處在甲乙的下方且丙處排放出的是HCl;丁處產生氣泡,HCl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說明丁在丙的下方且含有碳酸鈉。 【例2】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如圖)的試劑.實驗員告訴小明,這瓶試劑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為確定試劑成分,小明進行如下實驗: 答案:不變色(或無色) 硫酸鈉(或Na?2?SO?4?)解:(1)氯化鈉和硫酸鈉均是中性溶液,因此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2)因為向該溶液中滴入幾滴氯化鋇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其中硫酸鈉能夠和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鈉和氯化鋇不反應,故是硫酸鈉.【例3】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 0-a段只生成氫氧化銅沉淀B. 室溫下,b點溶液的pH>7C. c點溶液中溶質至少有兩種D. 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解析:A、O至a段硫酸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鋇兩種沉淀;故錯誤;B、b點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故對應的液體中只有水一種,pH=7,故錯誤;C、c點時,氫氧化鋇溶液有剩余,故c點溶液中溶質只有氫氧化鋇,故錯誤;D、因為氫氧化鋇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氫元素,故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確。【例4】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1)當沒有向燒杯中加入稀鹽酸時,燒杯內物質的質量是索取樣品的質量,故樣品的質量為25g。(2)當加入100g的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00g-116.2g=8.8g,當加入150g稀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50g-116.2g=8.8g,故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X: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關于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物質叫鹽B.?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C.?鹽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鹽的化學式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2.自然界中有許多鹽是晶體,有些晶體非常美麗,有些鹽的晶體含有結晶水,有些則不含結晶水,下列鹽的晶體中,不含結晶水的是( ) 在自然界里不斷發生這下列兩個反應:CaCO3+H2O+CO2═Ca(HCO3)2和Ca(HCO3)2CaCO3+H2O+CO2↑,于是在我國一些地方形成了奇特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等許多溶洞景觀.根據上述兩個反應得出的正確結論( )4.下列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能發生反應,且溶液的總質量不會發生改變的是( ?)。 5.新鮮魚,肉用食鹽腌漬不易變質,其主要原因是( )6.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是一種液體,易分解,常作氧化劑、漂白劑和消毒劑。為了便于貯存、運輸和使用,工業上常將它轉化為固態的過碳酸鈉晶體(2Na2CO3?3H2O2),該晶體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下列物質不會使過碳酸鈉晶體失效的是(??)。 向Na2CO3溶液里滴加鹽酸,開始時無氣泡產生,后來才有氣泡產生;向鹽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時,立即有氣泡產生。這說明Na2CO3過量時,發生的主要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鹽酸過量時,發生的主要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H2O+2NaCl+CO2↑8.實驗室現有氯化鎂和硫酸鈉的固體混合物樣品,小明同學想測定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先稱取該混合物樣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蕩,實驗所得數據見下表,請你分析并進行有關計算:上表中X的數值為__________;計算原固體混合物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請依據相關化學方程式計算,寫出必要的過程在題后空白處)上述實驗中所用到的氫氧化鈉溶液,是小明同學利用實驗室中已有的80g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氫氧化鈉溶液現配制的,通過計算可知需加入_______g水,才能配成實驗中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力提升培優9.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正確的是(??)某天然鹽堿湖泊中得到的碳酸鈉產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鈉。用如圖裝置對產品進行碳酸鈉的含量分析.(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飽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有關實驗操作說法正確的是( )A.錐形瓶中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無影響B.對取用樣品的量的多少無一定要求C.實驗中若改用水,對測定無影響D.實驗中加入鹽酸液體的體積,對測定無影響1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Na+、NH4+、Ba2+、Cl-、CO32-、SO42-。現取兩份2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4+ B.一定存在CO3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不存在Cl-12.如圖所示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變化過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質量,則y可能表示(?)。 A. 氣體的體積 B. 沉淀的質量C. NaCl的質量 D. 混合溶液的pH13.某粗鹽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進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①加過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④過濾;⑤蒸發;⑥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適量的稀鹽酸,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1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CuSO4,Na2CO3,NaCl,Ca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為了鑒別其成分,做如下實驗(1)取一些白色粉末,滴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2)取一些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物質沉淀,過濾后濾液呈無色;(3)取(2)中操作中的濾液,滴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且有無色氣體放出問: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石灰石中含有雜質(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一興趣小組想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們將一塊樣品敲打粉碎后,稱出6g放入質量為20g的燒杯中,然后加入50g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至不再產生氣泡(鹽酸有剩余),反應所需時間和燒杯及其所盛物質的總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中考實戰演練16.(麗水、衢州)小科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適量經過稀釋的硫酸溶液。該實驗過程的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操作與目的分析均正確的是(??)。17.(北京)某同學欲測定Na2CO3和NaCl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分別取ag樣品,按下列方案進行實驗,合理的是(??)。18.(麗水、衢州)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想確定其組成,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回答:(1)固體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質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______;(2)如何判斷固體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簡述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______.19.(溫州)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克食用純堿樣品盒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甲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氮氣.(樣品中其它不與稀硫酸反應)。(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氮氣的目的是______.(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請說明理由______. 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考 點:1.理解鹽的概念,觀察常見的鹽晶體;2.了解碳酸鈉、碳酸鈣、食鹽等常見鹽類的存在、性質及其用途;3.使學生掌握CO32-的鑒別方法和結晶水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能力與方法:1、學習物質鑒定和檢驗的方法;2、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閱讀能力。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教學過程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 想一想:HCl和NaOH反應生成什么?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成水的同時,溶液里剩下Cl-和Na+,通過蒸發溶液,這兩種離子就會結晶析出晶體,也就是食鹽晶體——一種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鹽。二、新課教學(一)、什么是鹽1、練習: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指出化學反應類型①· KOH + HCl---- ②· NaOH + H2SO4----③· Ca(OH)2 + HNO3 -----④·Ca(OH)2 + H2SO4 ----這幾個反應都是中和反應,生成物中的鹽都為酸與堿中和的產物。得出:鹽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酸中的酸根離子和堿中的金屬離子結合而成)。2、展示幾種常見的鹽晶體。(實物展示以及課件圖片展示)得出:鹽晶體除有各種顏色外,還有規則的幾何外形。小結:1)鹽是電離時能產生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2)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3)有各種顏色外,還有規則的幾何外形。3、思考:有人講,食鹽就是鹽,鹽就是食鹽。你認為對嗎?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食鹽是鹽,但鹽是一類數量很大的化合物,食鹽只是其中的一種。科學上鹽是指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如硫酸銅、碳酸鈉、硝酸銨。注 意:有的晶體是鹽, 有的晶體不是鹽。既然鹽的數量極多,下面學習幾種常見的鹽相關的性質。(二)、幾種鹽的性質[引入新問題] 碳酸鈉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那么碳酸鈉具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呢?[板書] 1、(碳酸鈉)(Na2CO3)[學生分組實驗] A、指導學生觀察碳酸鈉的色、態、并做溶解性實驗。1)俗稱:_______________又稱______________。2)是一種_________色粉末,易溶于_______。[演示實驗] 觀察幾天前放在表面皿上的碳酸鈉晶體發生的變化。觀察實驗現象,并通過閱讀課文知識什么是結晶水,結晶水合物、風化等知識,準確記住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3)從水溶液中析出時,晶體含有結晶水,化學式是_Na2CO3·10H2O。4)結晶水合物的定義:像這種含有一定數目水分子的物質稱為結晶水合物。說明:結晶水合物是具有一定組成的純凈物,化學式中的“.”表示結合,算相對分子量時,表示加。例如:Na2CO3·10H2O的式量=23×2+12+16×3+10×(1×2+16)=2865)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逐漸失去結晶水的現象叫風化。思考:“潮解”和結晶水合物的“風化”相同嗎?為什么?B.化學性質1)、碳酸鈉與酸堿指示劑反應探究實驗:往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劑,發現什么現象?現象:溶液變紅色。可見: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這是純堿名稱的由來.注 意:純堿不是堿,而是鹽2)、與酸反應: 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 + 2 HCl===2 NaCl + H2O + CO2↑用途:做饅頭時可除去酸味,且使饅頭多孔松軟.3)、與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C、碳酸鈉的用途:碳酸鈉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滌劑以及在紡織工業上,都利用它的堿性。做饅頭時可除去酸味,且使饅頭多孔松軟。㈡碳酸鈣——是一種難溶的鹽CaCO31、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CaCO3:漢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殼 貝殼。2、用途: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藝品)、含有雜質而有美麗花紋的碳酸鈣叫大理石、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產水泥。3、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實驗室制CO2)4、碳酸鈣高溫分解(工業制取CO2)5、思考:于謙的詞:“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所隱含的化學變化是什么? 6、思考:(1)怎樣證明一塊巖石是碳酸鹽?滴加稀HCl,現象:產生氣泡;再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現象:石灰水變渾濁。——即CO32-的鑒別。(2)如何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主要含碳酸鈣和碳鎂)?CaCO3+2HCl=CaCl2+H2O+CO2↑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3)長期盛放石灰水的試劑瓶會有一層白色物質,請問這是什么物質?怎么形成的?如何除去?CO2 + Ca(OH)2 = CaCO3↓+ H2OCaCO3+2HCl=CaCl2+H2O+CO2↑㈢食鹽 NaCl從新聞事件兩則引入食鹽。思考:食鹽的知識你知多少?說說看!并出示4個問題。1、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2、食鹽的來源:主要來自海水曬鹽、井水制鹽。并介紹海水制鹽的方法。3、用途:(1)食鹽不僅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的濃度為什么是0.9%?0.9%的氯化鈉溶液中的鈉離子濃度跟人體內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幾乎相等,所以稱為生理鹽水。(3)日常生活中常用食鹽水清洗傷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因為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所以具有殺菌作用。4、實驗: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試管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有什么現象產生?現象:白色沉淀。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反應的方程式: NaCl+AgNO3 =AgCl↓+ Na NO3歸納:檢驗Cl- :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一種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則該物質中含有Cl討論:回顧酸和堿的化學性質,你能否說說鹽有哪些化學性質?⑴酸+鹽→新鹽+新鹽 CaCO3+2HCl=CaCl2+H2O+CO2↑⑵可溶堿+可溶鹽→新堿+新鹽3NaOH+FeCl3=3NaCl+Fe(OH)3↓⑶可溶鹽+可溶鹽→新鹽+新鹽(4)某些難溶鹽加熱能分解 (NH4)2CO3 =2NH3↑+ CO2↑+H2O第4節幾種重要的鹽 一、什么是鹽? 鹽是酸跟堿中和的產物。二、幾種鹽的性質1、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2、碳酸鈣:一種難溶的鹽CaCO33、食鹽:NaCl例題精講【例1】右圖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分別含有碳酸鈉、氯化銅、氫氧化鈉、鹽酸中的一種.某同學對①、②、③、④處水質監測時記錄了以下現象.根據現象推斷,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工業廢水的成分,錯誤的是( ) A.甲:碳酸鈉????B.乙:氯化銅????C.丙:鹽酸????D.丁:碳酸鈉答案:A解:甲處河水為無色溶液,乙處河水呈淺藍色渾濁是因為生成了氫氧化銅,故乙處為氯化鐵,甲處為氫氧化鈉;丙處河水由渾變清,說明丙處有和氫氧化銅反應的HCl,則丙處在甲乙的下方且丙處排放出的是HCl;丁處產生氣泡,HCl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說明丁在丙的下方且含有碳酸鈉。【例2】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如圖)的試劑.實驗員告訴小明,這瓶試劑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為確定試劑成分,小明進行如下實驗: (1)根據步驟①現象,小明得出了該試劑可能為氯化鈉溶液或硫酸鈉溶液,小明作出該判斷的依據是步驟①的實驗現象是“無色酚酞試液______”.(2)由步驟②可確定該試劑為______溶液.答案:不變色(或無色) 硫酸鈉(或Na?2?SO?4?)解:(1)氯化鈉和硫酸鈉均是中性溶液,因此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2)因為向該溶液中滴入幾滴氯化鋇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其中硫酸鈉能夠和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鈉和氯化鋇不反應,故是硫酸鈉.【例3】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0-a段只生成氫氧化銅沉淀B. 室溫下,b點溶液的pH>7C. c點溶液中溶質至少有兩種D. 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解析:A、O至a段硫酸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鋇兩種沉淀;故錯誤;B、b點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故對應的液體中只有水一種,pH=7,故錯誤;C、c點時,氫氧化鋇溶液有剩余,故c點溶液中溶質只有氫氧化鋇,故錯誤;D、因為氫氧化鋇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氫元素,故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確。【例4】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所取樣品的質量為_____g。(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______(精確到0.1%)(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25g (2)84.8% (3)14.6%解:(1)當沒有向燒杯中加入稀鹽酸時,燒杯內物質的質量是索取樣品的質量,故樣品的質量為25g。(2)當加入100g的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00g-116.2g=8.8g,當加入150g稀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50g-116.2g=8.8g,故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X: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關于鹽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只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物質叫鹽B.?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C.?鹽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鹽的化學式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解析:A.鹽還可能電離出其它離子,例如硫酸氫鈉屬于鹽,在水中能夠電離出氫離子、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故選項錯誤;B.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故選項正確;C.鹽的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硫酸銨屬于鹽,水溶液顯酸性;碳酸鈉屬于鹽,水溶液顯堿性.故選項錯誤;D.有的鹽中不含有金屬離子,例如硫酸銨屬于鹽,但不含金屬離子.故選項錯誤.故選B.2.自然界中有許多鹽是晶體,有些晶體非常美麗,有些鹽的晶體含有結晶水,有些則不含結晶水,下列鹽的晶體中,不含結晶水的是( B ) 在自然界里不斷發生這下列兩個反應:CaCO3+H2O+CO2═Ca(HCO3)2和Ca(HCO3)2CaCO3+H2O+CO2↑,于是在我國一些地方形成了奇特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等許多溶洞景觀.根據上述兩個反應得出的正確結論( A )A.碳酸鈣不溶水,但能溶于溶有CO2的水B.石灰水、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鈣C.碳酸氫鈣中的碳元素只來自碳酸鈣D.碳酸鈣和碳酸氫鈣的性質都很穩定解析: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碳酸鈣能溶于二氧化碳的水中,碳酸鈣是不溶于水的物質,碳酸氫鈣是易溶于水的物質,碳酸氫鈣受熱易分解。A.碳酸鈣是不溶于水的物質,但是在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時能溶解,說明碳酸鈣能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故A正確;B.碳酸氫鈣是易溶于水的物質,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的主要成分不可能是碳酸氫鈣,而是碳酸鈣,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故B錯誤;C.根據CaCO3+H2O+CO2═Ca(HCO3)2可以看出,碳酸氫鈣中的碳元素還來自二氧化碳,故C錯誤;D.碳酸鈣能與水和二氧化碳共同發生化學反應,而碳酸氫鈣受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鈣、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氫鈣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故D錯誤;故選A.4.下列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能發生反應,且溶液的總質量不會發生改變的是( A?)。A.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 B.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C.氯化鈉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解析:A選項,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溶液的質量不變,A正確;B選項,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會生成二氧化碳,使溶液質量減小,B錯。C選項,氯化鈉溶液和稀硫酸不會反應。判斷的依據:先假設它們能發生反應,會生成硫酸鈉和鹽酸,不符合復分解反應中要求的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C錯誤。D選項,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反應會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鈣,因為碳酸鈣不溶于水,所以完全反應后的溶液為氯化鈉溶液,質量會減小。 5.新鮮魚,肉用食鹽腌漬不易變質,其主要原因是( C )6.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是一種液體,易分解,常作氧化劑、漂白劑和消毒劑。為了便于貯存、運輸和使用,工業上常將它轉化為固態的過碳酸鈉晶體(2Na2CO3?3H2O2),該晶體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下列物質不會使過碳酸鈉晶體失效的是(?D?)。 向Na2CO3溶液里滴加鹽酸,開始時無氣泡產生,后來才有氣泡產生;向鹽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時,立即有氣泡產生。這說明Na2CO3過量時,發生的主要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鹽酸過量時,發生的主要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H2O+2NaCl+CO2↑8.實驗室現有氯化鎂和硫酸鈉的固體混合物樣品,小明同學想測定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先稱取該混合物樣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蕩,實驗所得數據見下表,請你分析并進行有關計算:(1)上表中X的數值為______;(2)計算原固體混合物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上述實驗中所用到的氫氧化鈉溶液,是小明同學利用實驗室中已有的80g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氫氧化鈉溶液現配制的,試計算需加入________克水,才能配成實驗中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解:(1)由表中1、3兩次的數據可知,25g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鎂反應能生成2.9g沉淀,因此50g氫氧化鈉溶液能生成5.8g沉淀.(2)設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為x.MgCl2+2NaOH=Mg(OH)2↓+2NaCl95??????????? 5820g×x??????? 8.7g9558=20g×x8.7g,x=71.25%(3)由分析可知每生成2.9g氫氧化鎂需要氫氧化鈉溶液的量是25g,所以生成8.7g沉淀所需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量為:25g×8.7g2.9g=75g,所以上述實驗中所用到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2g75g×100%=16%.設用實驗室中已有的80g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氫氧化鈉配制16%氫氧化鈉溶液,需要加水的質量為Z,80g×30%=(80g+z)×16% 解得z=70g.答:(1)5.8;(2)原固體混合物樣品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為71.25%.(3)70 g能力提升培優9.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正確的是(?D?)解析: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某天然鹽堿湖泊中得到的碳酸鈉產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鈉。用如圖裝置對產品進行碳酸鈉的含量分析.(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飽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有關實驗操作說法正確的是( )A.錐形瓶中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無影響B.對取用樣品的量的多少無一定要求C.實驗中若改用水,對測定無影響D.實驗中加入鹽酸液體的體積,對測定無影響解:A、空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會對結果產生大的影響.故A正確;B、取用樣品的量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體積不能超過量筒的體積,因為樣品量太多會使液體外溢或氣體外逸導致測量不準;太少會導致氣體量太少,產生的氣壓不夠,造成較大誤差.故B錯誤;C、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對測定有影響.故C錯誤;D、實驗中加入鹽酸液體的體積過多,瓶內壓強增大,排除的氣體較多,對測定有影響.故D錯誤.故選A.1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Na+、NH4+、Ba2+、Cl-、CO32-、SO42-。現取兩份2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B?)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4+ B.一定存在CO3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不存在Cl- 12.如圖所示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變化過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質量,則y可能表示(?D?)。 A. 氣體的體積 B. 沉淀的質量C. NaCl的質量 D. 混合溶液的pH解析:A、加入碳酸鈉溶液前氣體的體積應該是0,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向一定量CaCl2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碳酸鈉溶液前沉淀質量是0,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加入碳酸鈉溶液前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鈉,因此質量應該是0,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加入碳酸鈉溶液前溶液中含有稀鹽酸,顯酸性,pH小于7,隨著碳酸鈉溶液的不斷加入,稀鹽酸被消耗,酸性減弱,pH升高,稀鹽酸恰好和碳酸鈉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pH等于7,繼續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反應過程中容易顯中性,pH始終等于7,當氯化鈣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碳酸鈉溶液時,溶液顯堿性,pH升高,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3.某粗鹽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進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①加過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④過濾;⑤蒸發;⑥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適量的稀鹽酸,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試題分析:粗鹽的提純過程中因為是固體首先要加水溶解 ,加入過量的氯化鋇除去硫酸根、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除去鎂離子、加入碳酸鈉除去鈣離子和過量的鋇離子,過濾分離沉淀和溶液、加入適量的鹽酸除去過量的碳酸根和氫氧根離子、蒸發結晶得到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⑥④⑦⑤,故答案選D1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CuSO4,Na2CO3,NaCl,Ca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為了鑒別其成分,做如下實驗(1)取一些白色粉末,滴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2)取一些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物質沉淀,過濾后濾液呈無色;(3)取(2)中操作中的濾液,滴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且有無色氣體放出問: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a2CO3 、CaCO3 , CuSO4 某石灰石中含有雜質(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一興趣小組想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們將一塊樣品敲打粉碎后,稱出6g放入質量為20g的燒杯中,然后加入50g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至不再產生氣泡(鹽酸有剩余),反應所需時間和燒杯及其所盛物質的總質量變化如圖所示:答案:(1)增大石灰石與鹽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圖中質量軸上每個小刻度表示0.2g,所以完全放出氣體后剩余物質總質量為73.8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因此放出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76g-73.8g=2.2g(3)83.3%;52.8g中考實戰演練16.(麗水、衢州)小科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適量經過稀釋的硫酸溶液。該實驗過程的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操作與目的分析均正確的是(?C?)。17.(北京)某同學欲測定Na2CO3和NaCl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分別取ag樣品,按下列方案進行實驗,合理的是(?C ?)。18.(麗水、衢州)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想確定其組成,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回答:(1)固體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質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______;(2)如何判斷固體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簡述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______.答案:(1)碳酸鈉、硫酸鈉;BaCO3+2HNO3=Ba(NO3)2+H2O+CO2↑;(2)取澄清溶液少許,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若能觀察到沉淀產生,就可以確認固體中有氯化鈉存在,否則就不存在氯化鈉。19.(溫州)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克食用純堿樣品盒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甲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氮氣.(樣品中其它不與稀硫酸反應)。(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氮氣的目的是______.(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請說明理由______.答案:(1)避免裝置內原有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的干擾;(2)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84.8%;(3)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氣體被C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 導學案(學生版).doc 1.6.1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幾種鹽的性質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