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七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學習目標內容: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考點:1.通過氫氧化鈉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理解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實質;2.通過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及處理酸性廢水等實例,了解酸堿反應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的廣泛應用。課堂導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你知道把酸和堿放在一起,會發 生什么嗎?講授新課:問:酸和堿放在一起,沒有明顯現象時,如何判斷發生了反應呢?你能設計出那些方案呢?實驗探究:1.如圖 所示,在 2 支分別盛有 3 毫升氫 氧化鈉稀溶液的試管里,各滴加 1 滴酚酞試液,再 分別向 2 支試管里逐滴加入稀鹽酸和稀硫酸,邊滴 邊振蕩,直到紅色剛好褪去。 2.用滴管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蒸發皿中, 在酒精燈上烘干,蒸發皿上留下了什么? 思考:1、上述活動中,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以后,溶液從紅色變為 無色,這說明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 ?2、酚酞在實驗中的作用?3、滴加稀鹽酸時,你怎么判斷兩者恰好反應?4、蒸干后,蒸發皿上留下的白色晶體是什么呢?知識拓展:利用便攜式H儀測溶液的PH判斷酸堿反應便攜式PH計也包括筆式的PH計,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PH計有各種外形和功能的了,有防水的,折疊式的等。簡單明了的顯示在液晶屏幕上。而且就是裝電池的,可以換電池再使用。關鍵是輕巧方便。 適用范圍:適用于理化分析、環保、游泳池、水族館、食品、化妝品、無土栽培、養殖等行業水溶液的pH值測定。分析化學方程式思考:酸和堿之間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知識拓展:【資料提示】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中有三種物質:H2O NaOH HCl2、NaOH 水溶液會電離出Na+ OH- HCl 水溶液會電離出H+ Cl-3、水很穩定。宏觀:水在2000℃以上才開始分解。微觀:室溫下,1億個水分子中只有1個水分子發生解離 4、OH- 和 H+ 結合生成水。小組活動:某?;瘜W小組在利用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將如何變化呢?提問:舉出生活中利用酸與堿之間的反應的實例。1、濃硫酸泄漏以后,為了降低土壤的酸化,是使用熟石灰(主要含Ca(OH)2)還是用NaOH?2.材料:一輛盛有濃鹽酸的罐車在環灣大道瑞昌路上橋口處泄露,兩輛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先用熟石灰Ca(OH)2進行處理,又耗水20噸稀釋處理。這次事故因處理得當、及時,所以沒有對路面和花草造成太大影響。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化學方程式:Ca(OH)2 + 2HCl=CaCl2 + 2H2O3.被蜜蜂這蟄后,用肥皂水或氨水清洗,被馬蜂蟄后,用食醋止痛止癢。蜜蜂和馬蜂都是蜂,被同樣屬于蜂的兩種蜂蜇,一種用堿液處理,一種用酸液處理。想知道嗎?(提示:氨水是一種弱堿,肥皂水也是顯堿性的;食醋是一種酸溶液。)4. 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可消除腫痛?[查閱資料]蚊蟲叮咬時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刺激皮膚,蟻酸是一種有機酸,化學名稱叫做甲酸,化學式為HCOOH;可以用NaOH來中和胃酸、蟻酸嗎?為什么?實驗:土壤酸堿性測定目 標:1.初步學會土壤取樣測試的方法。 2.學會用 pH 試紙測定土壤酸堿度。 3.了解保護土壤資源的重要性,提出改良土壤酸堿性的建議。 器 材:木棍,廢報紙,玻璃棒,試管,蒸餾水,pH 試紙(精密 pH 試紙及比色 卡),窗紗(或金屬篩),布袋。實驗過程:1.選取當地有代表性的地塊,如山坡、農田、森林、海洋、菜地等, 確定 3~4 個地塊取樣。 2.在取樣地塊上按一定間隔確定取樣點位置 , 一般確定 5~6 個,如圖,注意不要在路邊、溝邊、堆放肥料的地點取樣。每個取樣點要去掉表面的石塊和動植物殘體,取 0~20 厘米范圍內的土 壤各 20 克左右。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個布袋中,進行編號,并記錄下采集地點和日期。 將從不同地點采集到的土樣分別攤鋪在廢報紙上,在陰涼通風處晾干, 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狀,用金屬篩或窗紗篩過后待用。 按照編號,取 1 克左右土樣放入試管中,加入 5 毫升蒸餾水,振蕩30 秒鐘后靜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精密 pH 試紙上,將試紙上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記錄下相應的pH,填入表中: 土樣編號采集日期?采集地點?pH?土壤酸堿性1234 討論:1.當地作物地土壤酸堿性如何?是否適宜這類植物的生長。2.提出改良當地土壤酸堿性的建議。例題精講【例1】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事實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 a至b段有藍色沉淀生成 B. d點溶質種類為三種C. c至d段,溶液pH不斷減少 D. c點所含的溶質種類最少分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此過程在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和硫酸銅反應,據此分析.解答 解: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此過程在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和硫酸銅反應.A、a至b段是氫氧化鈉中和硫酸,沒有藍色沉淀生成,故說法錯誤;B、d點時氫氧化鈉過量,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有硫酸鈉、氫氧化鈉,溶質種類為兩種,故說法錯誤;C、c至d段,溶液pH不斷減小,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氫氧化鈉增多,堿性變大,pH變大,故說法錯誤;D、c點時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鈉,溶質種類最少,故說法正確.故選:D【例2】下圖是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變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X是時間,Y是pHB.X是水的總質量,Y是H2SO4的質量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質量,Y是沉淀物質的質量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質量,Y是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解析:D項,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質質量逐漸減小,當溶液中硫酸反應完畢,液體全部為水,之后滴入氫氧化鋇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不斷增加,故D項正確;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 ?)2.向盛有50g10%的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如圖(縱坐標表示燒杯中其他量的變化)所示有關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錯誤的是(??)。3.為確認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時,滴加的鹽酸是否過量,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所用試劑及判斷的方法不合理的是(??)4.探究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有多種,小華同學進行以下四個實驗,并用圖像分別描述了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其中,依據圖示現象不能判斷中和反應一定發生的是(??)。 5.如圖所示的微觀示意圖表示將稀鹽酸加入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pH將_______。反應前后,微粒數目不變的是___________,微粒數目減小的是_________,微粒數目增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1.7%,則此溶液中鈉離子與水分子的個數比為________。6.用如圖實驗裝置進行氯化氫氣體與氨氣的反應.甲、乙兩燒杯里分別盛放濃鹽酸和濃氨水,可看到容器中有白煙產生.填空:(1)產生白煙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盛有濃鹽酸的滴管附近白煙更濃,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____________________性,還可能呈____________________性.【實驗驗證】 【分析與思考】(1)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______(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加入______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溶液倒入蒸發皿中加入,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樣,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觀察到______,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象,則呈______性.方案二: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氣泡產生,則所取溶液呈______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能力提升培優8.氯氣(Cl2)能與水發生如下反應: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酸。將Cl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生成物有( ?)。 9.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10.二氧化硫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其水溶液叫亞硫酸(H2SO3)。硫化氫(H2S)是一種具有臭雞蛋氣味的劇毒氣體,其水溶液叫氫硫酸。已知相同的條件下,氫硫酸的酸性弱于亞硫酸.現在室溫下向飽和的亞硫酸溶液中通人過量的硫化氫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H2SO3==3S↓+3H2O。則下圖中溶液的pH隨通人硫化氫體積的變化曲線示意圖正確的是(??)11.燒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 12.圖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鄰兩種物質相互混合過程中溶液酸堿度的變化,其中可能符合圖Ⅱ所示變化關系的是(??)。 13.如圖表示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與20g某濃度稀鹽酸發生反應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1)根據曲線判斷,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______時,反應恰好完全進行。(2)當加入15g氫氧化鈉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寫化學式)。(3)試計算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中考實戰演練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C.SO2+2NaOH==Na2SO3+H2O C.Zn+CuSO4==ZnSO4+Cu15.在下表①~④組的X溶液中,滴加Y溶液至過量,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Y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適量FeCl3 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 + 與Cl - 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如圖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是NaOH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D: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18.實驗小組同學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2ml氫氧化鈉溶液,未觀察到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探究】將盛有上述實驗混合液的試管標為①,如圖甲。小華:測得實驗所用稀硫酸的pH<7,試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敏:取兩支試管,編號為②和③,分別加入稀硫酸和試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 3 溶液至過量,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乙,由此他得出了與小華一樣的實驗結論。 【反思評價】小軍認為小敏在實驗設計中存在不夠嚴密的地方,請幫他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討論】試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質?同學們分析了兩位同學的實驗過程,一致認為沒有H2SO4 ,其理由是___________。在此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二種推理: 推理1:含有Na2 SO4 、Na2 CO3 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 、Na2CO3 正確的是推理________( 選填“1”或“2”)。開放應用探究19.為測定某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分數,取稀硫酸20g,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30g,同時用儀器測定并記錄反應過程中混合溶液pH變化情況(如圖所示),過濾后得濾液47.67g,則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分數是(??)A.5.7% B.6% C.6.84% D.0.855%20.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學習思路,從微觀角度進一步理解某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練習:下列各組物質間均能反應.(1)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2)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3)碳酸鈉溶液與足量鹽酸(4)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寫出(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質疑:從微觀角度思考,上述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什么?討論:反應(1)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反應(2)的實質是______.小結:陰、陽離子結合生成______、______或水,是某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應用:請在Ca2+、SO42-、NH4+這三種離子中選擇合適的離子填入下面合適的“______”中,使其形成一個復分解反應網絡(圖中直線相連的陰、陽離子之間能夠兩兩結合發生反應)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學習目標內容: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考點:1.通過氫氧化鈉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理解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實質;2.通過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及處理酸性廢水等實例,了解酸堿反應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的廣泛應用。課堂導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你知道把酸和堿放在一起,會發 生什么嗎?講授新課:問:酸和堿放在一起,沒有明顯現象時,如何判斷發生了反應呢?你能設計出那些方案呢?實驗探究:1.如圖 所示,在 2 支分別盛有 3 毫升氫 氧化鈉稀溶液的試管里,各滴加 1 滴酚酞試液,再 分別向 2 支試管里逐滴加入稀鹽酸和稀硫酸,邊滴 邊振蕩,直到紅色剛好褪去。 2.用滴管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蒸發皿中, 在酒精燈上烘干,蒸發皿上留下了什么? 思考:1、上述活動中,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以后,溶液從紅色變為 無色,這說明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 ?2、酚酞在實驗中的作用?3、滴加稀鹽酸時,你怎么判斷兩者恰好反應?4、蒸干后,蒸發皿上留下的白色晶體是什么呢?知識拓展:利用便攜式H儀測溶液的PH判斷酸堿反應便攜式PH計也包括筆式的PH計,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PH計有各種外形和功能的了,有防水的,折疊式的等。簡單明了的顯示在液晶屏幕上。而且就是裝電池的,可以換電池再使用。關鍵是輕巧方便。 適用范圍:適用于理化分析、環保、游泳池、水族館、食品、化妝品、無土栽培、養殖等行業水溶液的pH值測定。分析化學方程式思考:酸和堿之間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知識拓展:【資料提示】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中有三種物質:H2O NaOH HCl2、NaOH 水溶液會電離出Na+ OH- HCl 水溶液會電離出H+ Cl-3、水很穩定。宏觀:水在2000℃以上才開始分解。微觀:室溫下,1億個水分子中只有1個水分子發生解離 4、OH- 和 H+ 結合生成水。小組活動:某?;瘜W小組在利用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將如何變化呢?提問:舉出生活中利用酸與堿之間的反應的實例。1、濃硫酸泄漏以后,為了降低土壤的酸化,是使用熟石灰(主要含Ca(OH)2)還是用NaOH?2.材料:一輛盛有濃鹽酸的罐車在環灣大道瑞昌路上橋口處泄露,兩輛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先用熟石灰Ca(OH)2進行處理,又耗水20噸稀釋處理。這次事故因處理得當、及時,所以沒有對路面和花草造成太大影響。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化學方程式:Ca(OH)2 + 2HCl=CaCl2 + 2H2O3.被蜜蜂這蟄后,用肥皂水或氨水清洗,被馬蜂蟄后,用食醋止痛止癢。蜜蜂和馬蜂都是蜂,被同樣屬于蜂的兩種蜂蜇,一種用堿液處理,一種用酸液處理。想知道嗎?(提示:氨水是一種弱堿,肥皂水也是顯堿性的;食醋是一種酸溶液。)4. 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可消除腫痛?[查閱資料]蚊蟲叮咬時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刺激皮膚,蟻酸是一種有機酸,化學名稱叫做甲酸,化學式為HCOOH;可以用NaOH來中和胃酸、蟻酸嗎?為什么?實驗:土壤酸堿性測定目 標:1.初步學會土壤取樣測試的方法。 2.學會用 pH 試紙測定土壤酸堿度。 3.了解保護土壤資源的重要性,提出改良土壤酸堿性的建議。 器 材:木棍,廢報紙,玻璃棒,試管,蒸餾水,pH 試紙(精密 pH 試紙及比色 卡),窗紗(或金屬篩),布袋。實驗過程:1.選取當地有代表性的地塊,如山坡、農田、森林、海洋、菜地等, 確定 3~4 個地塊取樣。 2.在取樣地塊上按一定間隔確定取樣點位置 , 一般確定 5~6 個,如圖,注意不要在路邊、溝邊、堆放肥料的地點取樣。每個取樣點要去掉表面的石塊和動植物殘體,取 0~20 厘米范圍內的土 壤各 20 克左右。同一地塊上取來的土樣放在同一個布袋中,進行編號,并記錄下采集地點和日期。 將從不同地點采集到的土樣分別攤鋪在廢報紙上,在陰涼通風處晾干, 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狀,用金屬篩或窗紗篩過后待用。 按照編號,取 1 克左右土樣放入試管中,加入 5 毫升蒸餾水,振蕩30 秒鐘后靜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精密 pH 試紙上,將試紙上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記錄下相應的pH,填入表中: 土樣編號采集日期?采集地點?pH?土壤酸堿性1234 討論:1.當地作物地土壤酸堿性如何?是否適宜這類植物的生長。2.提出改良當地土壤酸堿性的建議。例題精講【例1】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事實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 a至b段有藍色沉淀生成 B. d點溶質種類為三種C. c至d段,溶液pH不斷減少 D. c點所含的溶質種類最少分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此過程在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和硫酸銅反應,據此分析.解答 解: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此過程在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和硫酸銅反應.A、a至b段是氫氧化鈉中和硫酸,沒有藍色沉淀生成,故說法錯誤;B、d點時氫氧化鈉過量,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有硫酸鈉、氫氧化鈉,溶質種類為兩種,故說法錯誤;C、c至d段,溶液pH不斷減小,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氫氧化鈉增多,堿性變大,pH變大,故說法錯誤;D、c點時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鈉,溶質種類最少,故說法正確.故選:D【例2】下圖是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變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X是時間,Y是pHB.X是水的總質量,Y是H2SO4的質量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質量,Y是沉淀物質的質量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質量,Y是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解析:D項,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質質量逐漸減小,當溶液中硫酸反應完畢,液體全部為水,之后滴入氫氧化鋇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不斷增加,故D項正確當堂檢測:夯實基礎鞏固1.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B ?)2.向盛有50g10%的Ba(OH)2溶液的燒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過量,如圖(縱坐標表示燒杯中其他量的變化)所示有關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錯誤的是(?D?)。3.為確認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時,滴加的鹽酸是否過量,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所用試劑及判斷的方法不合理的是(?C?)4.探究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有多種,小華同學進行以下四個實驗,并用圖像分別描述了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其中,依據圖示現象不能判斷中和反應一定發生的是(?D?)。 5.如圖所示的微觀示意圖表示將稀鹽酸加入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pH將_______。反應前后,微粒數目不變的是___________,微粒數目減小的是_________,微粒數目增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1.7%,則此溶液中鈉離子與水分子的個數比為________。答案:(1)減小;(2)Na+和Cl-,H+和OH-,H2O(3)6.用如圖實驗裝置進行氯化氫氣體與氨氣的反應.甲、乙兩燒杯里分別盛放濃鹽酸和濃氨水,可看到容器中有白煙產生.填空:(1)產生白煙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盛有濃鹽酸的滴管附近白煙更濃,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氨分子比氯化氫分子擴散得快7.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____________________性,還可能呈____________________性.【實驗驗證】 【分析與思考】(1)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______(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加入______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溶液倒入蒸發皿中加入,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樣,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觀察到______,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象,則呈______性.方案二: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氣泡產生,則所取溶液呈______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答案:能力提升培優8.氯氣(Cl2)能與水發生如下反應: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酸。將Cl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生成物有( D?)。 9.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A )10.二氧化硫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其水溶液叫亞硫酸(H2SO3)。硫化氫(H2S)是一種具有臭雞蛋氣味的劇毒氣體,其水溶液叫氫硫酸。已知相同的條件下,氫硫酸的酸性弱于亞硫酸.現在室溫下向飽和的亞硫酸溶液中通人過量的硫化氫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H2SO3==3S↓+3H2O。則下圖中溶液的pH隨通人硫化氫體積的變化曲線示意圖正確的是(?B?)11.燒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B?)?12.圖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鄰兩種物質相互混合過程中溶液酸堿度的變化,其中可能符合圖Ⅱ所示變化關系的是(?C?)。 13.如圖表示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與20g某濃度稀鹽酸發生反應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1)根據曲線判斷,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______時,反應恰好完全進行。(2)當加入15g氫氧化鈉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寫化學式)。(3)試計算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答案:①20g②NaCl和HCl③7.3%.解析:①根據曲線可以看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20g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本題答案為:20g;②根據曲線可以看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20g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而15g氫氧化鈉溶液時有剩余的鹽酸.故答案為HCl和NaCl;③解:設稀鹽酸中溶質質量為xNaOH+HCl═NaCl+H2O40??????? 36.520×8%?????x4020g×8%=36.5xx=1.46g鹽酸的質量分數為1.46g20g×100%=7.3%答: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中考實戰演練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B )15.在下表①~④組的X溶液中,滴加Y溶液至過量,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Y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C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圖象的意義是:隨著Y的不斷加入,反應開始沒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然后氣體或沉淀逐漸增加.鹽酸首先和氫氧化鈉反應:HCl+NaOH=NaCl+H2O,沒有氣體和沉淀生成;鹽酸反應完全后,繼續和氯化銅反應:CuCl2+2NaOH=Cu(OH)2↓+2NaCl,生成沉淀,所以符合圖象,故①正確;硫酸和硫酸鈉溶液都會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反應,所以從反應開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圖象,故②錯誤;氯化鈉和碳酸氫鈉不反應,而鹽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開始就有氣體生成,不符合圖象,故③錯誤;稀硫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沒有氣體和沉淀生成;氫氧化鈉反應完畢后,繼續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符合圖象,故④正確.16.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C )A.滴入適量FeCl3 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 + 與Cl - 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解析: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只能證明沒有氫氧化鈉不能證明是否含有鹽酸;B.選項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只能證明沒有氫氧化鈉不能證明是否含有鹽酸;C.選項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能證明二者完全反應,因為沒有其他含有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物質;D.選項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不能證明,因為氯化鈉中的氯離子也會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沉淀,故答案選擇C如圖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C?)。A.該反應是NaOH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D.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解析:A.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故是將稀鹽酸滴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錯誤;B.根據圖象可知,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很坐標表示加入鹽酸的量,故錯誤;C.從圖象可以看出,A點溶液呈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故正確;D.B點表示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所加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不一定相等,故錯誤.18.實驗小組同學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2ml氫氧化鈉溶液,未觀察到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探究】將盛有上述實驗混合液的試管標為①,如圖甲。小華:測得實驗所用稀硫酸的pH<7,試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敏:取兩支試管,編號為②和③,分別加入稀硫酸和試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 3 溶液至過量,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乙,由此他得出了與小華一樣的實驗結論。 【反思評價】小軍認為小敏在實驗設計中存在不夠嚴密的地方,請幫他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討論】試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質?同學們分析了兩位同學的實驗過程,一致認為沒有H2SO4 ,其理由是___________。在此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二種推理: 推理1:含有Na2 SO4 、Na2 CO3 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 、Na2CO3 正確的是推理________( 選填“1”或“2”)。答案:【實驗探究】兩者發生了反應【反思評價】應取用試管①中的全部溶液與2ml稀硫酸做比對實驗【交流討論】試管①溶液pH大于7(H2 SO4 已經反應完或試管③中滴入Na 2 CO 3 無氣泡);l解析: 【實驗探究】因為稀硫酸的pH<7,而試管①中溶液pH>7,說明稀硫酸已經消失了,故可得出結論為稀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反思評價】 應取用試管①中的全部溶液與2ml稀硫酸做比對實驗;【交流討論】試管③中加入碳酸鈉后沒有氣泡產生,說明溶液中沒有硫酸;因為試管①溶液pH大于7,說明有氫氧化鈉存在,并且不與碳酸鈉反應,故試管③中的溶液中的溶質有氫氧化鈉、碳酸鈉及生成的硫酸鈉。開放應用探究19.為測定某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分數,取稀硫酸20g,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30g,同時用儀器測定并記錄反應過程中混合溶液pH變化情況(如圖所示),過濾后得濾液47.67g,則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分數是(?C?)A.5.7% B.6% C.6.84% D.0.855%20.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學習思路,從微觀角度進一步理解某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練習:下列各組物質間均能反應.(1)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2)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3)碳酸鈉溶液與足量鹽酸(4)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寫出(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質疑:從微觀角度思考,上述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什么?討論:反應(1)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反應(2)的實質是______.小結:陰、陽離子結合生成______、______或水,是某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應用:請在Ca2+、SO42-、NH4+這三種離子中選擇合適的離子填入下面合適的“______”中,使其形成一個復分解反應網絡(圖中直線相連的陰、陽離子之間能夠兩兩結合發生反應)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5酸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導學案(學生版).doc 1.5酸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