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科學測量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七任課 老師吳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4科學測量考 點:1.知道測量的意義,長度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3.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儀器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4.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7.了解憑感覺判斷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8.了解溫度計的結構、規定和測量原理;9.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安全教育。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2、長度的測量:?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 6微米=10 9納米3、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正確使用該工具的方法是:一選二貼三垂直,估讀單位莫忘記。?(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觀察:○1零刻度線????○2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3量程: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緊靠被測體。*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單位。?*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4、體積的測量:?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米3=1000?分米3=10 6厘米3=10 9毫米3、1升?=?l分米3=1000毫升=1000厘米3?(1)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2)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3)不規則物體用排水法測體積。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勻)和量杯(刻度不均勻)時應注意:?a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b觀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c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處相平。俯視時,讀數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5、溫度的測量1、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計測量?2、實驗室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3、常用溫度計的種類:體溫計、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家用氣溫計。溫度的常用單位是:℃,它的規定: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在0~100之間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1℃。?溫度的國際制單位是:開爾文(K)。4、溫度計的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溫度計的量程,不能用來測量超溫度計量程溫度。(2)測量時,手握溫度計上端,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若測液體的溫度,應使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但不接觸容器壁。(3)讀數時,應等到溫度計中的液柱穩定后開始,一般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眼睛應平視,視線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溫度的區別。?(4)記錄時,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零下的溫度要標上負號。40℃讀做四十攝氏度;-3℃,讀作零下三攝氏度。?5、體溫計(1)用途:測量人體的體溫、(2)構造特點:水銀柱很細、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段(很細)的彎部、(3)優點:反應靈敏、可以離開人體讀數?(4)使用時應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應先將水銀甩回玻璃泡(5)測量范圍(量程):35℃~42℃。?6、其他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不同的溫度計原理不同,構造和量程不同。例題精講A、長度的測量【例1】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的長度時,測得的四次數據是2.12cm、2.13cm、2.13cm、2.24cm,其中有一次測量是錯誤的,則正確測量結果應是( )A.2.12cm B.2.127cm C.2.13cm D.2.15cm【例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確,該木塊的長度為????cm。【例3】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邊長為0.980m。而該尺與標準尺相比,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2m,則該桌子邊的實際長度為(??)A.1.000m B.0.982m C.1.020m D.0.987m【例4】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對于體育鍛煉十分重要。如何正確測量你需要的尺碼,如圖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_____。 B、體積的測量【例5】一支量筒內有50毫升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時,該木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時量筒的讀數是56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例6】在一次進行鹽水體積測量的實驗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學按實驗要求,對放在課桌上量筒中的鹽水進行了讀數,站在他身后的楊鳴同學也同時進行了讀數,他們將數據記錄在了數據表格中。數擬表格中記錄的數據是40ml和42ml,那么鹽水的體積應該是(??)A.42ml B.41ml C.40ml D.38ml【例7】在溶液配制過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當液面接近刻度線時,要改用膠頭滴管。下列示意圖中,實驗操作規范的是(??)A. B. C. D. C、溫度的測量【例8】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處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1)此溫度計是根據????????原理來測量溫度的。(2)將此裝置放在室內,溫度升高時液柱向????(填“左”或“右”)移動。(3)若將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處,B、C是與A點相差2℃的兩點,則A處的溫度是????℃;如圖所示,B處溫度比C處溫度????(填“高”或者“低”)【例9】同一個物體的溫度可以利用攝氏溫標表示為20℃,用熱力學溫標表示為293K。那么,當自來水的溫度升高1℃時,用熱力學溫標表示這一溫度的升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溫度升高大于1K B.溫度升高等于1K溫度升高小于1K D.無法確定升高的值與1K大小的關系【例10】嚴冬,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魚兒仍在游動,為了測出冰下水的溫度,徐強同學在冰上打了一個洞,拿來一支實驗室溫度計,用下列四種方法測水溫,正確的做法是(?)。A.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里,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B.取一塑料飲水瓶,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取出,再用溫度計測瓶中水的溫度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提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的示數D.手拿溫度計,從洞中將溫度計插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取出立即讀出示數D、學生實驗:測量物體的長度、體積和溫度【例11】醫院經常用高濃度酒精和蒸餾水配制成消毒用的75%的酒精水溶液。如果用量筒取高濃度酒精時俯視體積讀數,量取蒸餾水時卻仰視體積讀數,則所配消毒液的濃度將( ?)A.>75% B.=75% C.<75% D.無法確定【例12】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再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周長(?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例13】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 與10℃ 兩條刻度線相距AB=6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C處應該刻上5℃ B.C處應該刻上﹣5℃C.20℃刻度線距A處2厘米 D.20℃刻度線距B處3厘米當堂檢測:A、長度的測量1.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測量時必須從刻度尺的“0“刻度線量起B.不論測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C.在進行長度測量時,應盡可能避免產生實驗誤差D.記錄測量結果時所用單位不同,其有效數字的位數一樣2.下列單位換算中,過程正確的是( )A.3.5米=3.5X1000毫米=3500毫米 B.3.5米=3.5米X1000=3500毫米C.3.5米=3.5米X1000毫米=3500毫米 D.3.5米=3.5X1000=3500毫米3.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B. C. D.4.體育考試中,測量學生的跳遠成績時,選擇下列哪種刻度尺比較合適 (??)A.最小刻度為毫米的米尺 B.最小刻度為厘米的1.5米刻度尺C.最小刻度為厘米的10米 卷尺 D.最小刻度為分米的20米卷尺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6.人體血管的總長度約為10.6萬千米,若已知地球的的赤道周長約為4X107米,那么將一個人的血管沿赤道 繞起來,可以繞地球(??)圈。A.0.625 B.3.77 C.2.65 D.0.3777.小明同學為了給災區的小朋友買上合腳的運動鞋,從說明書上抄下國家標準鞋碼與腳長尺寸對照表,但下表中腳長的單位由于粗心漏寫了,請判斷表中“腳長”的單位是( )鞋的尺碼36373839404142腳長230235240245250255260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8.小柯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應選用下列尺中的(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9.測量長度時常用到卷尺、皮尺、聲吶、雷達、激光測距、游標卡尺等,選擇合適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測長度。(2)潛水艇常用________測潛水艇與障礙物間的距離。(3)飛機用________測距離。10.2015年1月,“蛟龍號”在印度洋深海處打撈上來一未知生物,如圖所示,該生物A處的寬度為________cm。11.2018年是中國農歷龍年,小明收集到一張龍年生肖郵票,如圖所示,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其畫面部分長度時,記錄了如下數據,其中正確的是( )A.3.5cm B.3cm C.3.51cm D.3.512cm12.鋼鐵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一把鋼尺在20℃時是準確的,如果在0℃時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則測量的長度數值比實際長度(??)A.大 B.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13.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確,該木塊的長度為????cm。14.在測金屬絲直徑時,采用了如圖的方法進行測量.根據圖示情況,回答問題:(1)圖中緊密排繞的細金屬絲的圈數是______圈。(2)圖中細金屬絲緊密排繞而成的長度是______毫米。(3)細金屬絲的直徑約是______毫米(精確到0.01毫米)。本題的實驗用到了“特殊“的測量方法,你認為它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明身高165厘米,針對他的身體條件,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他的腳長約為40厘米B.他的正常步幅約為2米(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他的“1拃”約為40厘米(拃:念眨zhǎ,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他的“1庹”約為1.65米(庹:念tuǒ,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16.如圖所示,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一木塊的長度。下列四位同學同時觀察的記錄數據中正確的是( )A.3.0厘米 B.30.0毫米 C.6.00厘米 D.3.00厘米17.一次國王故意為難阿凡提,他在眾臣面前一定要讓阿凡提說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樣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這則故事說明了(??)A.測量總是有誤差的 B.測量的標準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C.測量工具的大小決定了物體的大小 D.測量前應選擇合適的工具18.有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損短缺0.2cm,若用此尺對準起始端量得某物體的長度為28.54cm,則該物體的實際長度為(? )A.28.54cm B.28.74cm C.28.34cm D.28.56cm19.一根鋼管,已測得管的內直徑為7.2mm;現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鋼管的外徑,如圖所示.由此得鋼管外徑是_______cm,鋼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mm。20.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直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若干圈;?C.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線圈總長度L2;?D.數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E.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1)以上步驟中,錯誤的和沒有必要的步驟分別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2)錯誤步驟更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絲直徑用算式表示為________。B、體積的測量1.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如圖所示,主要原因是( ?)。A.細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細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細高的量筒與粗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D.粗矮量筒中的液體較多,筒壁所受壓強較大,需用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讀數2.用量筒和水測小石塊體積時,先在量筒內注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標準是(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會溢出C.水面約在量筒中間 D.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過量程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4.如圖所示,先在空燒杯中放一個邊長L=4cm的正方體輕質軟木塊,然后往燒杯內加水,使水面與300ml的刻度線相齊平,則加入量杯內水的體積可能是(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塊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哪些實驗是沒有必要的(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6.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剩余溶液的實際體積是(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無法確定范圍7.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你做此實驗選擇哪種方法:___(選填“甲”或“乙”)(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的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___(選填“甲”或“乙”)。(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___立方厘米。8.現只有細線、刻度尺和適量的水,要設計一個方法能較準確地測定一個如圖所示的薄玻璃酒瓶容積,下面是小明同學不完整的設計思路和步驟,請你補充完整,并用測量的物理量表示結果。已知圓的周長=2×π×半徑,圓的面積=π×(半徑)2①用細線繞瓶的下半部一周,測量出細線拉直后的長度為L,則底部的面積S=___________。②瓶內盛大約半瓶水后,測出水的高度為h1,如圖所示。③蓋好玻璃瓶好后倒置,____________。④玻璃瓶容積V=_______________。9.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圖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______mL,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mL;C圖中量筒剩余水的體積是________mL,礦石的體積是__________cm3(1mL=1cm3)。10.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量筒、足夠多的水,一定重的鐵塊和細線,測量某一木塊的體積,所作的步驟如下:A.往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并記錄下水的體積V1;?B.用細線栓住鐵塊,輕輕放入量筒內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沒,記下鐵塊和水的總體積V2;?C.取出鐵塊,用細線把鐵塊和木塊捆在一起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記下此時的總體積V3;(以上細線體積忽略不計)?D.計算出木塊的體積;?(1)以上步驟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__(用字母符號表示)(填步驟前的序號)?(2)根據如圖量筒的具體讀數,得出木塊體積V為_______cm3。(取整數)?(3)事實上木塊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慮此因素你認為上述測量值比真實值應____(選填“偏小”或“偏大”)。11.如圖是小明用量筒和水測量鐵塊體積的實驗,小明將鐵塊勻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過程中,如圖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鐵塊被提起的時間的關系的是( ) A B C D 12.如圖,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的實驗步驟:①測出_______的體積;②測出_______的體積;③計算得小石塊體積為_____________。因為細線的原因,測量結果比實際值偏_____(填“大”或“小”)。13.在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讀數情況如圖所示,則正確讀數方法應如___(選填“甲”“乙”“丙”),水的體積為___mL。C、溫度的測量1.如圖所示分別為家庭用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一部分,其中甲圖為______(填“家庭用溫度計”或“體溫計”),其示數為__________。若用這支未經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一個正常人的體溫(約37°C),則體溫計的示數為________。若另一支溫度計指示的是當時的氣溫,則當時的氣溫為________,讀作________。2.房間里的一塊冰溫度由-12℃升高到-5℃,則我們說冰的溫度升高了________℃;若冰的溫度由0℃降低10℃,則冰的溫度是________℃。3.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三個杯子中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然后將左手放入冷水中,右手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又分別放入溫水中,兩手的感覺是( )A.左手冷,右手熱 B.左手熱,右手冷C.兩手一樣冷熱 D.左、右手都冷4.如圖所示,體溫計內有一段很細的彎曲管子,它的作用是( )A.阻礙水銀受熱膨脹 B.阻礙水銀遇冷收縮C.水銀受熱膨脹能通過它,遇冷收縮通不過D.無論膨脹還是收縮,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銀都能通過它5.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積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斷這三支溫度計相鄰的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 )A.甲最長,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長C.乙最長,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6.有一支溫度計,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3厘米,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這支溫度計測量一杯實際溫度為60℃的水,這時溫度計內水銀面位置在( )厘米處。A.15 B.18 C.24 D.307.陳園測量燒杯中熱水溫度時,將很少的熱水倒入另一燒杯中,然后像如圖所示的那樣去測量和讀數,他這樣做被東芳找出了一些錯誤,但有一條找得有點問題,請你把它挑出來(?)A.不應該倒入另一燒杯,這會使溫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溫度計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沒C.讀數時,視線應該與刻度線相平,而不應斜視D.應該將溫度計取出讀數,而不應該放在水中讀數8.小明在使用量筒時發現,有的液體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體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針對這一現象,請你提出一個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問題( ?)容器中的液面為什么有時下凹、有時上凸?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哪些因素有關?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液體的種類和量筒的材料有何關系?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液體的種類和容器的材料有何關系?9.兩支沒有甩過的體溫計的讀數都是39℃,經過消毒后直接用來測量體溫是36℃和40℃的兩個病人,則這兩支溫度計的讀數分別是(??)A.36℃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10.將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陽底下,冰開始熔化,當水面還有冰浮著時,則(? )A.冰、水的溫度都不變 B.冰的溫度不變,水的溫度升高C.冰、水的溫度都升高 D.冰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變 (第11題圖)11.如圖是小紅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體溫度計。該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_的規律來工作的。實際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玻璃管中液柱變化不明顯,導致示數不準確。對此,請你提出兩條改進的建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是某同學用溫度計測量熱水溫度的實驗步驟:?A、選取適當的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C、讓玻璃泡和被測液體充分接觸;?D、取出溫度計;???????????E、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的讀數;?F、整理儀器,檢查實驗結果,與估計值比較。請在橫線上將這些步驟按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13.攝氏溫度的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將0~100℃之間劃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華氏溫度的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32℉(℉讀作華氏度),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212℉。將32~212℉之間劃分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則華氏溫度(F)與攝氏溫度(t)之間的關系是F=????℉。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為????℃,等于_______℉。14.表中是三種不同的溫度計能夠測量的溫度范圍,要到氣溫低到-50℃的北極去考察,能帶的溫度計是___________;要測沸水溫度,不能用的溫度計是__________。?15.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鉚合在一起,我們稱為雙金屬片,日光燈啟輝器中就有雙金屬片,由于不同金屬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原來直挺的雙金屬片在受熱或受冷時會發生彎曲,小明同學利用啟輝器中的雙金屬片制作了如圖所示的金屬溫度計,當溫度升高時,發現指針向右偏轉,請回答下列問題:(1)哪一種金屬熱脹冷縮的程度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溫度的最小值應標在標尺的哪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學為什么不直接利用雙金屬片作指針,而要另外添加指針,用金屬桿與雙金屬片相連,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學生實驗:測量物體的長度、體積和溫度1.有一輪子的直徑為50cm。某同學推著輪子繞一圓形花壇轉1周,該輪子恰好滾過20周,那么這個花壇的半徑是( )A.5m B.10m C.20m D.25m2.如圖為體溫計(甲)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乙),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都可直接測沸水的溫度 B.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C.都可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D.玻璃管內徑都有一特別細的彎曲3.用沒有甩過的兩支體溫計測量同一病人的體溫,兩支體溫計的測量結果分別是37.8℃和38.8℃,則病人的體溫一定是( )A.37.8℃ B.38.8℃ C.不超過37.8℃ D.37.8℃和38.8℃之間4.有一支溫度計的刻度不準,將此溫度計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2℃;放在一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的沸水中示數是98℃。若將溫度計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26℃,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A.25℃ ? ? B.28℃ ? ? C.24℃ ? ? D.以上結論都不對5.意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溫度計(如圖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 )A.當玻璃泡內氣體的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帶色液柱下降,如果沒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水柱的高低反映了溫度的高低B.水柱的液面越高,說明溫度越高C.水柱的高低完全決定于溫度的變化,外界條件都不會影響水柱的高低D.因為玻璃和氣體都會熱脹冷縮,所以溫度變化時,液柱高度不變6.科學課上老師給大家講解量筒的做法:找一個瓶子,然后在玻璃瓶上貼了一個紙條(瓶上貼紙條部分粗細均勻),用量筒測量出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內,在水面處做上標記,標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從瓶底到標記處的距離分成10份,分別做上標記,標上刻度,則每份為10毫升,再將每份10等分,這樣就制作出最小刻度為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師的說法做了兩個量筒如圖甲、乙,請判斷哪個量筒更精確?______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7.有一支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測量時溫度計的示數(T)與實際準確溫度(t)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若用這支溫度計測出教室里的溫度為23℃,則實際溫度是?_______。8.有一支刻度不準確但刻度線均勻的溫度計甲,把它與一支標準的溫度計乙對比后發現,當乙的示數為20℃時,甲的示數為15℃;當乙的示數為80℃時,甲的示數為95℃。問:當甲的示數為-1℃時,乙的示數為______;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溫度,使甲與乙的示數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該溫度是______。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1.4科學測量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七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4科學測量考 點:1.知道測量的意義,長度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3.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儀器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4.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7.了解憑感覺判斷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8.了解溫度計的結構、規定和測量原理;9.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安全教育。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2、長度的測量:?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 6微米=10 9納米3、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正確使用該工具的方法是:一選二貼三垂直,估讀單位莫忘記。?(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觀察:○1零刻度線????○2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3量程: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緊靠被測體。*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單位。?*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4、體積的測量:?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米3=1000?分米3=10 6厘米3=10 9毫米3、1升?=?l分米3=1000毫升=1000厘米3?(1)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2)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3)不規則物體用排水法測體積。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勻)和量杯(刻度不均勻)時應注意:?a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b觀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c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處相平。俯視時,讀數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5、溫度的測量1、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計測量?2、實驗室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3、常用溫度計的種類:體溫計、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家用氣溫計。溫度的常用單位是:℃,它的規定: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在0~100之間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1℃。?溫度的國際制單位是:開爾文(K)。4、溫度計的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溫度計的量程,不能用來測量超溫度計量程溫度。(2)測量時,手握溫度計上端,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若測液體的溫度,應使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但不接觸容器壁。(3)讀數時,應等到溫度計中的液柱穩定后開始,一般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眼睛應平視,視線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溫度的區別。?(4)記錄時,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零下的溫度要標上負號。40℃讀做四十攝氏度;-3℃,讀作零下三攝氏度。?5、體溫計(1)用途:測量人體的體溫、(2)構造特點:水銀柱很細、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段(很細)的彎部、(3)優點:反應靈敏、可以離開人體讀數?(4)使用時應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應先將水銀甩回玻璃泡(5)測量范圍(量程):35℃~42℃。?6、其他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不同的溫度計原理不同,構造和量程不同。例題精講A、長度的測量【例1】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的長度時,測得的四次數據是2.12cm、2.13cm、2.13cm、2.24cm,其中有一次測量是錯誤的,則正確測量結果應是( A )A.2.12cm B.2.127cm C.2.13cm D.2.15cm【例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確,該木塊的長度為????cm。此題答案為:A;B;2.20。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確程度高;刻度尺B的刻度面沒有和被測長度緊貼,所以是錯誤的;該木塊的邊長為2.20cm。【例3】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邊長為0.980m。而該尺與標準尺相比,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2m,則該桌子邊的實際長度為(?B?)A.1.000m B.0.982m C.1.020m D.0.987m【例4】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對于體育鍛煉十分重要.如何正確測量你需要的尺碼,如圖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_____。 B、體積的測量【例5】一支量筒內有50毫升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時,該木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時量筒的讀數是56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B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例6】在一次進行鹽水體積測量的實驗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學按實驗要求,對放在課桌上量筒中的鹽水進行了讀數,站在他身后的楊鳴同學也同時進行了讀數,他們將數據記錄在了數據表格中。數擬表格中記錄的數據是40ml和42ml,那么鹽水的體積應該是(??)A.42ml B.41ml C.40ml D.38ml解:根據題意知,雨良同學按照要求讀數,讀數正確,楊鳴同學未按照讀數要求,是錯誤的,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ABD錯誤。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例7】在溶液配制過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當液面接近刻度線時,要改用膠頭滴管。下列示意圖中,實驗操作規范的是(?C?)A. B. C. D. C、溫度的測量【例8】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處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1)此溫度計是根據????????原理來測量溫度的。(2)將此裝置放在室內,溫度升高時液柱向????(填“左”或“右”)移動。(3)若將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處,B、C是與A點相差2℃的兩點,則A處的溫度是????℃;如圖所示,B處溫度比C處溫度????(填“高”或者“低”)解析:(1)氣體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來測量溫度的;(2)溫度升高時,瓶內氣體就要膨脹,所以會把液柱向左推;(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所以A處的溫度為0℃;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可知,B處溫度比A處低2℃,C處溫度比A處高2℃,故B處溫度比C處溫度低4℃。故答案為:(1)氣體的熱脹冷縮;(2)左;(3)0;低;4。【例9】同一個物體的溫度可以利用攝氏溫標表示為20℃,用熱力學溫標表示為293K。那么,當自來水的溫度升高1℃時,用熱力學溫標表示這一溫度的升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溫度升高大于1K B.溫度升高等于1K溫度升高小于1K D.無法確定升高的值與1K大小的關系【例10】嚴冬,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魚兒仍在游動,為了測出冰下水的溫度,徐強同學在冰上打了一個洞,拿來一支實驗室溫度計,用下列四種方法測水溫,正確的做法是(?)。A.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里,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B.取一塑料飲水瓶,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取出,再用溫度計測瓶中水的溫度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提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的示數D.手拿溫度計,從洞中將溫度計插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取出立即讀出示數解析:為了能夠讀到盡量準確的數據,要盡量避免溫度計脫離測溫環境,所以可以將溫度計放入塑料瓶,將塑料瓶放入水中,使塑料瓶中的水達到環境溫度,并且溫度計度數穩定后,取出塑料瓶但不取出溫度計,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溫度計脫離環境造成的誤差,故C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D、學生實驗:測量物體的長度、體積和溫度【例11】醫院經常用高濃度酒精和蒸餾水配制成消毒用的75%的酒精水溶液。如果用量筒取高濃度酒精時俯視體積讀數,量取蒸餾水時卻仰視體積讀數,則所配消毒液的濃度將( ?)A.>75% B.=75% C.<75% D.無法確定解析:如果用量筒取高濃度酒精時俯視體積讀數,俯視時讀數偏大,實際值偏小,量取蒸餾水時卻仰視體積讀數,仰視時讀數偏小,實際值偏大,故最終所配消毒液的濃度將<75%,故選C。【例12】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再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周長(?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D.解:題上提到用矩形紙只是一種誤導,因為無論用什么來測量都只需要一條線 所以無論垂直與否都沒有關系,因此該實驗沒有錯誤。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例13】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 與10℃ 兩條刻度線相距AB=6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A.C處應該刻上5℃ B.C處應該刻上﹣5℃C.20℃刻度線距A處2厘米 D.20℃刻度線距B處3厘米當堂檢測:A、長度的測量1.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測量時必須從刻度尺的“0“刻度線量起B.不論測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C.在進行長度測量時,應盡可能避免產生實驗誤差D.記錄測量結果時所用單位不同,其有效數字的位數一樣D.解:A、測量時“0”刻度線磨損的,不一定必須從刻度尺的“0“刻度線量起,故A錯誤;B、根據不同的測量要求選用不同的刻度尺,并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故B錯誤;C、在進行長度測量時,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錯誤;D、記錄測量結果時所用單位不同,其有效數字的位數一樣的,答案D正確。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2.下列單位換算中,過程正確的是( A )A.3.5米=3.5X1000毫米=3500毫米 B.3.5米=3.5米X1000=3500毫米C.3.5米=3.5米X1000毫米=3500毫米 D.3.5米=3.5X1000=3500毫米3.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B. C. D.B.解:A、圖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這樣放置刻度不能緊貼物體,讀數時會不準確,故A錯誤;B、圖中刻度尺放置方向與被測長度一致,且刻度緊貼物體,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沒有緊貼物體,讀數時會不準確,故C錯誤;D、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4.體育考試中,測量學生的跳遠成績時,選擇下列哪種刻度尺比較合適 (??)A.最小刻度為毫米的米尺 B.最小刻度為厘米的1.5米刻度尺C.最小刻度為厘米的10米 卷尺 D.最小刻度為分米的20米卷尺選C,現在的男生一般都能跳過1.5米,排除A、B答案,而D答案不精確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C ) A B C D 6.人體血管的總長度約為10.6萬千米,若已知地球的的赤道周長約為4X107米,那么將一個人的血管沿赤道 繞起來,可以繞地球(?C?)圈。A.0.625 B.3.77 C.2.65 D.0.3777.小明同學為了給災區的小朋友買上合腳的運動鞋,從說明書上抄下國家標準鞋碼與腳長尺寸對照表,但下表中腳長的單位由于粗心漏寫了,請判斷表中“腳長”的單位是( D )鞋的尺碼36373839404142腳長230235240245250255260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8.小柯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應選用下列尺中的( A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9.測量長度時常用到卷尺、皮尺、聲吶、雷達、激光測距、游標卡尺等,選擇合適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測長度。(2)潛水艇常用________測潛水艇與障礙物間的距離。(3)飛機用________測距離。答案:(1)卷尺;(2)聲吶;(3)雷達。10.2015年1月,“蛟龍號”在印度洋深海處打撈上來一未知生物,如圖所示,該生物A處的寬度為________cm。答案:3.2011.2018年是中國農歷龍年,小明收集到一張龍年生肖郵票,如圖所示,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其畫面部分長度時,記錄了如下數據,其中正確的是( C )A.3.5cm B.3cm C.3.51cm D.3.512cm12.鋼鐵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一把鋼尺在20℃時是準確的,如果在0℃時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則測量的長度數值比實際長度(??)A.大 B.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解析:A。解:因為鋼的熱脹冷縮程度比較大,在0℃時因為鋼尺的收縮,尺子長度變小,所以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大。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13.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確,該木塊的長度為????cm。此題答案為:A;B;2.20。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確程度高;刻度尺B的刻度面沒有和被測長度緊貼,所以是錯誤的;該木塊的邊長為2.20cm。14.在測金屬絲直徑時,采用了如圖的方法進行測量.根據圖示情況,回答問題:(1)圖中緊密排繞的細金屬絲的圈數是______圈。(2)圖中細金屬絲緊密排繞而成的長度是______毫米。(3)細金屬絲的直徑約是______毫米(精確到0.01毫米)。本題的實驗用到了“特殊“的測量方法,你認為它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為:(1)16;(2)25.0;(3)1.60;誤差較小,準確程度較高.15.李明身高165厘米,針對他的身體條件,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D )A.他的腳長約為40厘米B.他的正常步幅約為2米(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他的“1拃”約為40厘米(拃:念眨zhǎ,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他的“1庹”約為1.65米(庹:念tuǒ,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16.如圖所示,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一木塊的長度。下列四位同學同時觀察的記錄數據中正確的是( A )A.3.0厘米 B.30.0毫米 C.6.00厘米 D.3.00厘米17.一次國王故意為難阿凡提,他在眾臣面前一定要讓阿凡提說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樣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這則故事說明了(?B?)A.測量總是有誤差的 B.測量的標準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C.測量工具的大小決定了物體的大小 D.測量前應選擇合適的工具18.有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損短缺0.2cm,若用此尺對準起始端量得某物體的長度為28.54cm,則該物體的實際長度為( C )A.28.54cm B.28.74cm C.28.34cm D.28.56cm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19.一根鋼管,已測得管的內直徑為7.2mm;現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鋼管的外徑,如圖所示.由此得鋼管外徑是_______cm,鋼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mm。答案為:1.30;2.920.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直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若干圈;?C.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線圈總長度L2;?D.數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E.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1)以上步驟中,錯誤的和沒有必要的步驟分別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2)錯誤步驟更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絲直徑用算式表示為________。答案為:(1)A E;(2)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除以銅絲的圈數,即得細銅絲的直徑; B、體積的測量1.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如圖所示,主要原因是( C?)。A.細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細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細高的量筒與粗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D.粗矮量筒中的液體較多,筒壁所受壓強較大,需用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讀數2.用量筒和水測小石塊體積時,先在量筒內注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標準是( D?)。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會溢出C.水面約在量筒中間 D.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過量程本題考查量筒的使用。在使用量筒測量石塊的體積時用的是排水法,石塊的體積等于前后兩次量筒內水面對應讀數的差值,所以要保證放入石塊后水面不能超過量程,故D正確。故本題答案為D。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解析:因為人體的手因心臟的跳動等生理特性,并不是相對地面靜止的,況且那樣做也非常非常難保證量筒是處于水平面上的。4.如圖所示,先在空燒杯中放一個邊長L=4cm的正方體輕質軟木塊,然后往燒杯內加水,使水面與300ml的刻度線相齊平,則加入量杯內水的體積可能是( A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塊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哪些實驗是沒有必要的( B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6.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剩余溶液的實際體積是( B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無法確定范圍7.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你做此實驗選擇哪種方法:___(選填“甲”或“乙”)(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的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___(選填“甲”或“乙”)。(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___立方厘米。答案:甲 乙 208.現只有細線、刻度尺和適量的水,要設計一個方法能較準確地測定一個如圖所示的薄玻璃酒瓶容積,下面是小明同學不完整的設計思路和步驟,請你補充完整,并用測量的物理量表示結果。已知圓的周長=2×π×半徑,圓的面積=π×(半徑)2①用細線繞瓶的下半部一周,測量出細線拉直后的長度為L,則底部的面積S=___________。②瓶內盛大約半瓶水后,測出水的高度為h1,如圖所示。③蓋好玻璃瓶好后倒置,____________。④玻璃瓶容積V=_______________。9.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圖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______mL,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mL;C圖中量筒剩余水的體積是________mL,礦石的體積是__________cm3(1mL=1cm3)。答案:200 10 130 7010.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量筒、足夠多的水,一定重的鐵塊和細線,測量某一木塊的體積,所作的步驟如下:A.往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并記錄下水的體積V1;?B.用細線栓住鐵塊,輕輕放入量筒內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沒,記下鐵塊和水的總體積V2;?C.取出鐵塊,用細線把鐵塊和木塊捆在一起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記下此時的總體積V3;(以上細線體積忽略不計)?D.計算出木塊的體積;?(1)以上步驟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__(用字母符號表示)(填步驟前的序號)?(2)根據如圖量筒的具體讀數,得出木塊體積V為_______cm3。(取整數)?(3)事實上木塊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慮此因素你認為上述測量值比真實值應____(選填“偏小”或“偏大”)。答案:A 15 偏小11.如圖是小明用量筒和水測量鐵塊體積的實驗,小明將鐵塊勻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過程中,如圖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鐵塊被提起的時間的關系的是( B ) A B C D 12.如圖,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的實驗步驟:①測出_______的體積;②測出_______的體積;③計算得小石塊體積為_____________。因為細線的原因,測量結果比實際值偏_____(填“大”或“小”)。水;水和小石塊;10cm3;大。13.在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讀數情況如圖所示,則正確讀數方法應如___(選填“甲”“乙”“丙”),水的體積為___mL。答案:乙 42C、溫度的測量1.如圖所示分別為家庭用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一部分,其中甲圖為______(填“家庭用溫度計”或“體溫計”),其示數為__________。若用這支未經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一個正常人的體溫(約37°C),則體溫計的示數為________。若另一支溫度計指示的是當時的氣溫,則當時的氣溫為________,讀作________。答案:體溫計 38.2°C 38.2°C 12°C 十二攝氏度2.房間里的一塊冰溫度由-12℃升高到-5℃,則我們說冰的溫度升高了________℃;若冰的溫度由0℃降低10℃,則冰的溫度是________℃。答案:7 -103.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三個杯子中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然后將左手放入冷水中,右手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又分別放入溫水中,兩手的感覺是( B )A.左手冷,右手熱 B.左手熱,右手冷C.兩手一樣冷熱 D.左、右手都冷解:在冷水中的左手指溫度低,當再放入溫水時,溫度高了物體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而感到熱;當熱水中的右手溫度高,再放入溫水時,溫度要降低放熱,而會感到冷.故答案為:B。4.如圖所示,體溫計內有一段很細的彎曲管子,它的作用是( C )A.阻礙水銀受熱膨脹 B.阻礙水銀遇冷收縮C.水銀受熱膨脹能通過它,遇冷收縮通不過D.無論膨脹還是收縮,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銀都能通過它5.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積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斷這三支溫度計相鄰的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 A )A.甲最長,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長C.乙最長,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6.有一支溫度計,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3厘米,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這支溫度計測量一杯實際溫度為60℃的水,這時溫度計內水銀面位置在( B )厘米處。A.15 B.18 C.24 D.30B.解析:先算出水銀柱上升1厘米代表多少攝氏度,然后算出60℃水銀柱要上升多少厘米,再加原來的3厘米。7.陳園測量燒杯中熱水溫度時,將很少的熱水倒入另一燒杯中,然后像如圖所示的那樣去測量和讀數,他這樣做被東芳找出了一些錯誤,但有一條找得有點問題,請你把它挑出來( D?)A.不應該倒入另一燒杯,這會使溫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溫度計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沒C.讀數時,視線應該與刻度線相平,而不應斜視D.應該將溫度計取出讀數,而不應該放在水中讀數8.小明在使用量筒時發現,有的液體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體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針對這一現象,請你提出一個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問題( D?)容器中的液面為什么有時下凹、有時上凸?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哪些因素有關?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液體的種類和量筒的材料有何關系?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與液體的種類和容器的材料有何關系?9.兩支沒有甩過的體溫計的讀數都是39℃,經過消毒后直接用來測量體溫是36℃和40℃的兩個病人,則這兩支溫度計的讀數分別是(?C?)A.36℃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10.將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陽底下,冰開始熔化,當水面還有冰浮著時,則( A? )A.冰、水的溫度都不變 B.冰的溫度不變,水的溫度升高C.冰、水的溫度都升高 D.冰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變 11.如圖是小紅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體溫度計。該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_的規律來工作的。實際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玻璃管中液柱變化不明顯,導致示數不準確。對此,請你提出兩條改進的建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熱脹冷縮;(1)小瓶的容積盡量大一些;(2)玻璃管的內徑盡量細一些。12.下列是某同學用溫度計測量熱水溫度的實驗步驟:?A、選取適當的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C、讓玻璃泡和被測液體充分接觸;?D、取出溫度計;???????????????E、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的讀數;?F、整理儀器,檢查實驗結果,與估計值比較。請在橫線上將這些步驟按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解: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的步驟是:?①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②選取適當的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③讓玻璃泡和被測物體充分接觸;?④觀察溫度計的讀數;?⑤取出溫度計;?⑥整理儀器,檢查實驗結果,與估計值比較,形成對溫度的初步印象;?故選BACEDF。13.攝氏溫度的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將0~100℃之間劃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華氏溫度的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32℉(℉讀作華氏度),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212℉。將32~212℉之間劃分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則華氏溫度(F)與攝氏溫度(t)之間的關系是F=????℉。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為????℃,等于_______℉。解析:F=1.8t+32;37;98.6。點撥:先計算每1℃是多少華氏度,因為0℃時是32℉,則t攝氏度時F=(212-32)÷100Xt+32=1.8t+32。14.表中是三種不同的溫度計能夠測量的溫度范圍,要到氣溫低到-50℃的北極去考察,能帶的溫度計是___________;要測沸水溫度,不能用的溫度計是__________。?解: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比較低,所以要到氣溫低到-50℃的北極去考察,水銀、煤油的凝固點,酒精仍不會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溫度計測北極的溫度;水的沸點為100℃,測沸水的溫度不能用酒精溫度計,因為沸水溫度高于酒精的沸點。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酒精溫度計;酒精溫度計。15.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鉚合在一起,我們稱為雙金屬片,日光燈啟輝器中就有雙金屬片,由于不同金屬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原來直挺的雙金屬片在受熱或受冷時會發生彎曲,小明同學利用啟輝器中的雙金屬片制作了如圖所示的金屬溫度計,當溫度升高時,發現指針向右偏轉,請回答下列問題:(1)哪一種金屬熱脹冷縮的程度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溫度的最小值應標在標尺的哪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學為什么不直接利用雙金屬片作指針,而要另外添加指針,用金屬桿與雙金屬片相連,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1)當溫度升高時,雙金屬片的體積都會膨脹,已知指針向右偏轉,說明左側的金屬片膨脹程度更大一些;(2)溫度升高膨脹程度大的金屬片,在溫度降低時收縮程度也大,所以當溫度降低時,雙金屬片會向左彎曲,溫度最低時,雙金屬片向左彎折的程度最大.因此溫度的最小值應該標在標尺的最左端;(3)當溫度變化較小時,雙金屬片的偏折程度較小,不能準確顯示溫度的變化,添加指針后,可以將雙金屬片的偏折程度放大,更準確的顯示溫度的變化.答:(1)左側的金屬熱脹冷縮程度更大一些;(2)溫度的最小值要標在標尺的左側;(3)指針將雙金屬片的彎折程度放大。D、學生實驗:測量物體的長度、體積和溫度1.有一輪子的直徑為50cm。某同學推著輪子繞一圓形花壇轉1周,該輪子恰好滾過20周,那么這個花壇的半徑是( A )A.5m B.10m C.20m D.25m2.如圖為體溫計(甲)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乙),下面說法正確的是(?B?)?A.都可直接測沸水的溫度 B.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C.都可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D.玻璃管內徑都有一特別細的彎曲3.用沒有甩過的兩支體溫計測量同一病人的體溫,兩支體溫計的測量結果分別是37.8℃和38.8℃,則病人的體溫一定是(C )A.37.8℃ B.38.8℃ C.不超過37.8℃ D.37.8℃和38.8℃之間4.有一支溫度計的刻度不準,將此溫度計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2℃;放在一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的沸水中示數是98℃。若將溫度計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26℃,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A )A.25℃ ? ? B.28℃ ? ? C.24℃ ? ? D.以上結論都不對5.意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溫度計(如圖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 A )A.當玻璃泡內氣體的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帶色液柱下降,如果沒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水柱的高低反映了溫度的高低B.水柱的液面越高,說明溫度越高C.水柱的高低完全決定于溫度的變化,外界條件都不會影響水柱的高低D.因為玻璃和氣體都會熱脹冷縮,所以溫度變化時,液柱高度不變6.科學課上老師給大家講解量筒的做法:找一個瓶子,然后在玻璃瓶上貼了一個紙條(瓶上貼紙條部分粗細均勻),用量筒測量出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內,在水面處做上標記,標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從瓶底到標記處的距離分成10份,分別做上標記,標上刻度,則每份為10毫升,再將每份10等分,這樣就制作出最小刻度為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師的說法做了兩個量筒如圖甲、乙,請判斷哪個量筒更精確?______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答案:7.有一支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測量時溫度計的示數(T)與實際準確溫度(t)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若用這支溫度計測出教室里的溫度為23℃,則實際溫度是?_______。答案: 20℃8.有一支刻度不準確但刻度線均勻的溫度計甲,把它與一支標準的溫度計乙對比后發現,當乙的示數為20℃時,甲的示數為15℃;當乙的示數為80℃時,甲的示數為95℃。問:當甲的示數為-1℃時,乙的示數為______;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溫度,使甲與乙的示數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該溫度是______。解析:8℃;35℃。點撥:第二空的解答:(80℃-20℃)÷(95℃-15℃)X(x-15℃)+20℃=x,x=35℃。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科學測量 導學案(學生版).doc 1.4科學測量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