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科學探究 導學案
學科
科學
學生姓名
年級
七
任課 老師
吳老師
授課時間
教
學
目
標
教學內容:1.5科學探究
考 點:1.在探究中,體會科學探究與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質上的相似性;2.科學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3.知道科學探究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能力與方法:實施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科學家的探究案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課前檢查
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
建議:
過程
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探究
1、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
它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探究,例如:你家的電燈突然不亮了,怎樣去探究呢?
2、探究家里電燈不亮的原因
(1)提出問題:家里電燈為什么不亮?
(2)建立假設:①自己家停電了;②是我們這幢樓停電了;
③整個小區或全村停電了;
(3)檢驗假設:①我家對門的燈是否還亮;
②觀察附近居民樓的燈是否還亮;
(4)得出結論
①我家對門的燈
亮:自己家停電了,檢查自己家的電路故障。
不亮:是本幢樓停電了,查找本樓停電的原因。
②觀察附近居民樓的燈
亮:可能是自己這幢樓停電了查找本樓停電的原因
不亮:可能小區或全村停電了打電話詢問原因……
教師總結: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科學家的探究
1、分組討論:閱讀課文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琴納是怎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呢?
出示圖片
天花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傳染病,即使有人幸存,也會在臉上留下疤痕。
發現問題: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預防天花,但這種方法并不安全,有時會導致人死亡。
出示圖片
養牛場的擠奶女工中沒有人患天花。他還發現已經得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次感染天花。
(1)提出問題
得過天花的人也不會再次感染。這是為什么呢?
(2)猜想與假設
或許人得過一次天花以后就會產生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
(3)設計研究方案
從牛身上采集牛痘膿漿,接種到人的身上,使他們也像擠奶女工那樣得輕微的天花,以產生對天花的免疫力。
(4)獲取分析證據
琴納從一位擠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膿漿,接種到一個8歲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種痘的地方長出痘皰,接著痘皰結痂脫落。
檢驗假設
一個多月后,琴納在這個男孩手臂上再接種人類的天花痘漿,竟沒有出現任何天花病癥。
(6)交流、評估得出結論
這個男孩已經具有天花的免疫力,琴納的假設被證實了。人類從此獲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辦法——種牛痘。
2、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研究方案、收集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
(三)、我們一起來探究
探究一:根據人腳印的長度判斷人的身高
1、提出問題:
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
出示圖片:腳印
2. 建立假設:
教師總結:人的身高越高,腳印越長;人的身高與腳印可能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
3. 設計驗證方案:
教師總結:①選擇同學、家人等高矮不同的人群進行實驗,用刻度尺分別測出人的身高對應的腳印長度。
②用測出的身高除以腳印長度,算出身高與腳印的關系。
4. 收集事實證據
將你獲得的數據填在下表中。
家庭成員
身 高(厘米)
腳印長(厘米)
身高是腳印長的倍數
小敏
156.4
23
6.817
媽媽
165
24
6.875
舅舅
185
27
6.875
爸爸
178
26.3
6.768
由此發現人的身高和腳印的長度大約是6.8倍。
請你利用這一結論檢驗你的同學的身高。
5. 檢驗假設
同學
腳印長(厘米)
估計身高
實際身高
王軒
24
163.2
163
單欣浩
25
170
168
劉宇欣
22.5
153
154
候亞星
21.5
146.2
146
經過檢驗得到的結論是:腳印的長度與身高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他們的倍數關系在6.8倍到7倍之間。
6.交流:與同學交流,看自己的結論與其他人的結論是否相同,若不同,要找出原因。
身高(厘米)=腳印長度(厘米)×6.8
探究二:盒子里面有什么
出示五個黑盒子,分給各個小組,比一比看哪一組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得最準,現在開始探究。
1、提出問題:盒子里面是什么?你會用什么辦法呢?
2、探究過程
出示圖片:
搖動盒子,感覺盒內物體的大小。
嘗試從物體移動時發出的聲音來估計形狀。
掂掂盒子的質量,估計盒內物體是由什么物質制成的。
盒內是否放有鐵制的物體?
聞氣味
3、進行驗證
每一組判斷后,小心翼翼打開盒子,拿出里面的東西給大家看,看誰判斷又快又準。
很多問題就像一個不能打開的盒子,我們必須通過盒子可能傳出的信息來判斷盒子里的物體可能是什么。
當然,用這種方法來判斷事物有時也會失誤的。我們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對信息的綜合分析越細致,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
課堂練習
1、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基本方式,它是一個不斷地________,通過多種途徑尋求________,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
2、科學探究基本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探究計劃、___________、檢驗猜想或假設、報告與交流
3.體育課上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材料進行了討論,有的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了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問 B.猜想 C.實驗 D.得出結論
拓展提高
1.當你肚子疼到醫院看病時,醫生通常會問你哪里疼,有無拉肚子,是否感覺疲勞,然后用手觸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驗,醫生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建立假設 B.獲取事實與證據
C.制定計劃 D.提出問題
2.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得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
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例題精講
【例1】用力擠壓塑料瓶時,很容易看到塑料瓶被壓扁,那么用力擠壓玻璃瓶時能否發生形變呢?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當用力擠壓裝滿水的玻璃瓶時,會看到細玻璃管內的水面明顯上升。下列關于實驗中涉及的科學方法或科學分析的說法,正確的是(??)
【例2】小李同學以“我們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為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動:(1)找出自己穿過的幾件衣服進行觀察、對比,同時還做了一張表格,從衣服商標上摘錄了面料的種類。(2)到服裝廠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幾種面料的下腳料。(3)到空氣中分別點燃幾種不同的面料,觀察并記錄他們燃燒的現象。(4)歸納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
A.調查法 B.觀察法 C.文獻法 D.實驗法
【例3】如表列舉了法拉第《蠟燭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其中“對問題的回答”屬于“設計實驗方案”的是( ?)。
【例4】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的試劑可能是濃鹽酸,有同學提出打開瓶塞觀察。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設 B.收集證據 C.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 【例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是不符合的,此時小梅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說,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
C.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 D.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
當堂檢測:
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①合作與交流②制訂計劃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④提出問題⑤檢驗與評價⑥獲取事實與證據。正確排列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2.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探究只能從實驗中獲得事實和證據 B.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是科學探究的基礎
C.在科學探究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D.在科學探究中要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
3.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速度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4.在購買西瓜時有經驗的人總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據聲音判斷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這一環節,類似科學探索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獲取事實 D.得出結論
5.“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是科學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大雁何時南飛 B.鼠婦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C.哪種月季漂亮 D.菜青蟲喜歡食用哪種綠色植物
6.設計對照實驗時,應遵循的原則是(??)A.所有變量都相同 B.除實驗變量外,其它條件都相同C.所有變量都不相同 D.除實驗變量外,其它條件都不同
7.統計結果顯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與腳印大小有一定的關系。下列關于刑偵人員為估計涉案人員高矮和體重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
A.獲得腳印的大小,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體重
B.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深淺,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
C.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大小或深淺,不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和體重
D.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大小和深淺,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和體重
8.為了研究鋁對魚類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設計了以下5組實驗:第①組將魚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組分別將魚放在含鋁的池水中,其中在第②③④組中分別加入從不同樹葉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時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依據圖示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葉的汁液加速了魚的死亡 B.三種葉的汁液對魚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種葉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鋁對魚類的毒害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9.某同學在春天買了5盆同樣大小的同種植物,每天向花盆內澆同樣量的水和液體肥料,不久植物開始發芽。為了研究植物生長與水和肥料間的關系,對5個花盆作了如表處理,然后觀察植物的變化。如果要證明過多施肥會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較哪2個花盆?(??)
A.1與2 B.2與3 C.3與4 D.4與5
10.同樣的一杯熱水,室溫高時冷卻得慢,室溫低時冷卻得快。老師要求同學們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一個問題。下面是四位同學的發言,其中較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是( )
A.?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嗎?
B.?為什么熱水的質量越大冷卻得越慢?
C.?為什么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呢?
D.?熱水冷卻的快慢與它的質量、它與環境的溫差有什么關系?
11.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設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12.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一天,小科在爐子旁邊,將手中的鐵鉤在爐子中燒得通紅,他突然想到,如果將磁鐵放在火中燒,會有什么現象出現呢?磁性是變強還是變弱?
小科猜想,可能會變強。那么究竟怎樣呢?小科設計并做了如下的實驗:
將一塊條形磁鐵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吸著一些小鐵釘,現在用酒精燈給磁鐵加熱,經過一段時間,當磁鐵被燒紅后,小科發現小鐵釘紛紛落下。
(1)根據短文的內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探究這一問題時,整個過程運用了怎樣的探究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_____,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課間活動,男女同學分組進行籃球投籃比賽,小明發現男、女組的籃球落地后都會反彈,但反彈的高度卻不同。籃球由靜止開始下落,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行”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1: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球的型號有關。
猜想2: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下落的高度有關。
猜想3: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地面的材料有關。
于是,小組同學們用兩只充足氣的(標準男子)、(標準女子)籃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質地板上進行了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參與到研究性學習小組中,一起完成下列問題。
(1)要驗證猜想2,需要用實驗序號為_____的二組數據進行分析。
(2)分析四次實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籃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和_____有關,與_____無關。
15.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研究杏仁對昆蟲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實驗:取三個相同的透明容器標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與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與A等量的水。擰緊瓶蓋,靜置2小時,然后打開開瓶蓋,在各容器鐵絲網上分別放蚱蜢10只,再擰緊瓶蓋(如圖),觀察并記錄蚱蜢狀態如下表:
(1)本實驗對蚱蜢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設置對照組C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試推測A組蚱蜢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天晚飯后,馮豪杰同學在幫媽媽收拾桌上的碗筷時不小心將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媽媽見狀拿了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馮豪杰感到有些奇怪,忙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只是告訴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馮豪杰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并進行了如下的探究,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與假設: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3)器材:三個形狀和大小相同的燒杯,各種規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滌綸布各一塊,足夠的水;?(4)主要步驟:先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倒入___________的水,再將三塊布分別放入各個燒杯中讓水浸透,一段時間后將三塊布分別取出;?(5)孫青將現象記入下表,根椐實驗現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強的是_______布料;所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介紹了醫生琴納發明種牛痘根絕天花的過程。在這個研究過程中:
(1)琴納通過對天花受害者的觀察分析,首先發現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針對發現的問題,琴納提出了什么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琴納通過_______的方法證明了上述猜想,人類從此獲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辦法——種牛痘。
五.課堂小結:
課堂檢測
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
課后鞏固
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
課后
賞識
評價
老師最欣賞的地方:
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1.5科學探究 導學案
學科
科學
學生姓名
年級
七
任課 老師
吳老師
授課時間
教
學
目
標
教學內容:1.5科學探究
考 點:1.在探究中,體會科學探究與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質上的相似性; 2.科學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3.知道科學探究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能力與方法:實施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科學家的探究案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課前檢查
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
建議:
過程
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探究
1、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
它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探究,例如:你家的電燈突然不亮了,怎樣去探究呢?
2、探究家里電燈不亮的原因
(1)提出問題:家里電燈為什么不亮?
(2)建立假設:①自己家停電了;②是我們這幢樓停電了;
③整個小區或全村停電了;
(3)檢驗假設:①我家對門的燈是否還亮;
②觀察附近居民樓的燈是否還亮;
(4)得出結論
①我家對門的燈
亮:自己家停電了,檢查自己家的電路故障。
不亮:是本幢樓停電了,查找本樓停電的原因。
②觀察附近居民樓的燈
亮:可能是自己這幢樓停電了查找本樓停電的原因
不亮:可能小區或全村停電了打電話詢問原因……
教師總結: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科學家的探究
1、分組討論:閱讀課文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琴納是怎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呢?
出示圖片
天花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傳染病,即使有人幸存,也會在臉上留下疤痕。
發現問題: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預防天花,但這種方法并不安全,有時會導致人死亡。
出示圖片
養牛場的擠奶女工中沒有人患天花。他還發現已經得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次感染天花。
(1)提出問題
得過天花的人也不會再次感染。這是為什么呢?
(2)猜想與假設
或許人得過一次天花以后就會產生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
(3)設計研究方案
從牛身上采集牛痘膿漿,接種到人的身上,使他們也像擠奶女工那樣得輕微的天花,以產生對天花的免疫力。
(4)獲取分析證據
琴納從一位擠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膿漿,接種到一個8歲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種痘的地方長出痘皰,接著痘皰結痂脫落。
檢驗假設
一個多月后,琴納在這個男孩手臂上再接種人類的天花痘漿,竟沒有出現任何天花病癥。
(6)交流、評估得出結論
這個男孩已經具有天花的免疫力,琴納的假設被證實了。人類從此獲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辦法——種牛痘。
2、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研究方案、收集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
(三)、我們一起來探究
探究一:根據人腳印的長度判斷人的身高
1、提出問題:
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
出示圖片:腳印
2. 建立假設:
教師總結:人的身高越高,腳印越長;人的身高與腳印可能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
3. 設計驗證方案:
教師總結:①選擇同學、家人等高矮不同的人群進行實驗,用刻度尺分別測出人的身高對應的腳印長度。
②用測出的身高除以腳印長度,算出身高與腳印的關系。
4. 收集事實證據
將你獲得的數據填在下表中。
家庭成員
身 高(厘米)
腳印長(厘米)
身高是腳印長的倍數
小敏
156.4
23
6.817
媽媽
165
24
6.875
舅舅
185
27
6.875
爸爸
178
26.3
6.768
由此發現人的身高和腳印的長度大約是6.8倍。
請你利用這一結論檢驗你的同學的身高。
5. 檢驗假設
同學
腳印長(厘米)
估計身高
實際身高
王軒
24
163.2
163
單欣浩
25
170
168
劉宇欣
22.5
153
154
候亞星
21.5
146.2
146
經過檢驗得到的結論是:腳印的長度與身高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他們的倍數關系在6.8倍到7倍之間。
6.交流:與同學交流,看自己的結論與其他人的結論是否相同,若不同,要找出原因。
身高(厘米)=腳印長度(厘米)×6.8
探究二:盒子里面有什么
出示五個黑盒子,分給各個小組,比一比看哪一組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得最準,現在開始探究。
1、提出問題:盒子里面是什么?你會用什么辦法呢?
2、探究過程
出示圖片:
搖動盒子,感覺盒內物體的大小。
嘗試從物體移動時發出的聲音來估計形狀。
掂掂盒子的質量,估計盒內物體是由什么物質制成的。
盒內是否放有鐵制的物體?
聞氣味
3、進行驗證
每一組判斷后,小心翼翼打開盒子,拿出里面的東西給大家看,看誰判斷又快又準。
很多問題就像一個不能打開的盒子,我們必須通過盒子可能傳出的信息來判斷盒子里的物體可能是什么。
當然,用這種方法來判斷事物有時也會失誤的。我們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對信息的綜合分析越細致,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
課堂練習
1、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基本方式,它是一個不斷地________,通過多種途徑尋求________,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
答案:發現問題,證據。
2、科學探究基本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探究計劃、___________、檢驗猜想或假設、報告與交流
答案: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收集證據。
3.體育課上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材料進行了討論,有的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了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問 B.猜想 C.實驗 D.得出結論
答案: C
拓展提高
1.當你肚子疼到醫院看病時,醫生通常會問你哪里疼,有無拉肚子,是否感覺疲勞,然后用手觸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驗,醫生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建立假設 B.獲取事實與證據
C.制定計劃 D.提出問題
答案:B。
2.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得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
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答案:B
例題精講
【例1】用力擠壓塑料瓶時,很容易看到塑料瓶被壓扁,那么用力擠壓玻璃瓶時能否發生形變呢?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當用力擠壓裝滿水的玻璃瓶時,會看到細玻璃管內的水面明顯上升。下列關于實驗中涉及的科學方法或科學分析的說法,正確的是(?D?)
【例2】小李同學以“我們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為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動:(1)找出自己穿過的幾件衣服進行觀察、對比,同時還做了一張表格,從衣服商標上摘錄了面料的種類。(2)到服裝廠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幾種面料的下腳料。(3)到空氣中分別點燃幾種不同的面料,觀察并記錄他們燃燒的現象。(4)歸納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D?)
A.調查法 B.觀察法 C.文獻法 D.實驗法
【例3】如表列舉了法拉第《蠟燭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其中“對問題的回答”屬于“設計實驗方案”的是( D?)。
【例4】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的試劑可能是濃鹽酸,有同學提出打開瓶塞觀察。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C?)。
A.猜想假設 B.收集證據 C.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 【例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是不符合的,此時小梅最好的處理方法是(?A?)
A.修改假說,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
C.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 D.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
當堂檢測:
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①合作與交流②制訂計劃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④提出問題⑤檢驗與評價⑥獲取事實與證據。正確排列順序是(?C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2.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A.科學探究只能從實驗中獲得事實和證據 B.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是科學探究的基礎
C.在科學探究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D.在科學探究中要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
3.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速度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B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4.在購買西瓜時有經驗的人總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據聲音判斷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這一環節,類似科學探索中的(?C?)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獲取事實 D.得出結論
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購買西瓜時有經驗的人總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據聲音判斷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這一環節,類似科學探索中的獲取事實,從而作出決定,得出結論。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
5.“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是科學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C?)。
A.大雁何時南飛 B.鼠婦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C.哪種月季漂亮 D.菜青蟲喜歡食用哪種綠色植物
解析:C項,哪種月季漂亮,屬于人的感覺,沒有科學研究價值,故C項符合題意。
A項,大雁何時南飛,對于研究大雁的遷徙行為很有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A項不符合題意。
B項,鼠婦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是研究鼠婦的生活習性,有科學研究價值,故B項不符合題意。
D項,菜青蟲喜歡食用哪種綠色植物,是研究菜青蟲的食性,有科學研究價值,故D項不符合題意。
注意本題要選擇的是不屬于科學問題的選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6.設計對照實驗時,應遵循的原則是(?B?)A.所有變量都相同 B.除實驗變量外,其它條件都相同C.所有變量都不相同 D.除實驗變量外,其它條件都不同
7.統計結果顯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與腳印大小有一定的關系。下列關于刑偵人員為估計涉案人員高矮和體重的做法中,正確的是(?D)。
A.獲得腳印的大小,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體重
B.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深淺,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
C.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大小或深淺,不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和體重
D.獲得在松軟地面上腳印的大小和深淺,可以估計涉案人員的高矮和體重
8.為了研究鋁對魚類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設計了以下5組實驗:第①組將魚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組分別將魚放在含鋁的池水中,其中在第②③④組中分別加入從不同樹葉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時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依據圖示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B )
A.葉的汁液加速了魚的死亡 B.三種葉的汁液對魚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種葉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鋁對魚類的毒害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9.某同學在春天買了5盆同樣大小的同種植物,每天向花盆內澆同樣量的水和液體肥料,不久植物開始發芽。為了研究植物生長與水和肥料間的關系,對5個花盆作了如表處理,然后觀察植物的變化。如果要證明過多施肥會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較哪2個花盆?(?C?)
A.1與2 B.2與3 C.3與4 D.4與5
10.同樣的一杯熱水,室溫高時冷卻得慢,室溫低時冷卻得快。老師要求同學們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一個問題。下面是四位同學的發言,其中較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是( D )
A.?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嗎?
B.?為什么熱水的質量越大冷卻得越慢?
C.?為什么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呢?
D.?熱水冷卻的快慢與它的質量、它與環境的溫差有什么關系?
11.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設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B?)。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12.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一天,小科在爐子旁邊,將手中的鐵鉤在爐子中燒得通紅,他突然想到,如果將磁鐵放在火中燒,會有什么現象出現呢?磁性是變強還是變弱?
小科猜想,可能會變強。那么究竟怎樣呢?小科設計并做了如下的實驗:
將一塊條形磁鐵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吸著一些小鐵釘,現在用酒精燈給磁鐵加熱,經過一段時間,當磁鐵被燒紅后,小科發現小鐵釘紛紛落下。
(1)根據短文的內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探究這一問題時,整個過程運用了怎樣的探究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磁鐵的溫度越高,磁性越弱。
(2)?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得出結論。
13.王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_____,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建立猜想和假設;獲取事實與證據。
14.大課間活動,男女同學分組進行籃球投籃比賽,小明發現男、女組的籃球落地后都會反彈,但反彈的高度卻不同。籃球由靜止開始下落,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行”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1: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球的型號有關。
猜想2: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下落的高度有關。
猜想3: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地面的材料有關。
于是,小組同學們用兩只充足氣的(標準男子)、(標準女子)籃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質地板上進行了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參與到研究性學習小組中,一起完成下列問題。
(1)要驗證猜想2,需要用實驗序號為_____的二組數據進行分析。
(2)分析四次實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籃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和_____有關,與_____無關。
解析:(1)2和3;(2)地面材料;球的型號
15.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研究杏仁對昆蟲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實驗:取三個相同的透明容器標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與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與A等量的水。擰緊瓶蓋,靜置2小時,然后打開開瓶蓋,在各容器鐵絲網上分別放蚱蜢10只,再擰緊瓶蓋(如圖),觀察并記錄蚱蜢狀態如下表:
本實驗對蚱蜢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設置對照組C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試推測A組蚱蜢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選擇大小相近、蟲齡相同的健康蚱蜢.(2)排除水對實驗結果的干擾.(3)杏仁遇水產生有毒氣體,對蚱蜢產生毒害作用.
16.一天晚飯后,馮豪杰同學在幫媽媽收拾桌上的碗筷時不小心將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媽媽見狀拿了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馮豪杰感到有些奇怪,忙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只是告訴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馮豪杰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并進行了如下的探究,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與假設: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3)器材:三個形狀和大小相同的燒杯,各種規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滌綸布各一塊,足夠的水;?(4)主要步驟:先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倒入___________的水,再將三塊布分別放入各個燒杯中讓水浸透,一段時間后將三塊布分別取出;?(5)孫青將現象記入下表,根椐實驗現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強的是_______布料;所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種類有關嗎?
(4)等量;杯中所剩水量;
(5)棉;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種類有關系;
17.《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介紹了醫生琴納發明種牛痘根絕天花的過程。在這個研究過程中:
(1)琴納通過對天花受害者的觀察分析,首先發現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針對發現的問題,琴納提出了什么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琴納通過_______的方法證明了上述猜想,人類從此獲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辦法——種牛痘。
解析:(1)擠奶女工中沒有人患天花,已經得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次感染天花;
(2)或許得了一次天花,人體就對天花產生了免疫力。
(3)實驗。
課堂檢測
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
課后鞏固
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
課后
賞識
評價
老師最欣賞的地方:
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