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細胞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七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2.2細胞考 點:1.簡單了解細胞的發現史;2.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3.初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4.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5.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6.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7.能正確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8.繼續練習使用顯微鏡,練習制作臨時裝片;9.進一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練習繪制生物顯微圖。能力與方法:1.通過比較觀察動植物細胞,培養自學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實驗,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并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體會對事物的觀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2.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3.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與他人合作探究的精神。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細胞1、細胞學說創立的歷史: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木栓的細胞壁結構,提出了“細胞”這個名詞。?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郎發現了植物細胞內的細胞核。?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在總結前有經驗基礎上,共同提出了“細胞學說”:所有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0年后魏而嘯進一步總結,得出最終細胞學說(書上37頁最下面)?2、動物與植物細胞的區別?3、細胞的結構:(1)細胞的基本結構(動植物都有):??細胞膜(保護,控制細胞內外之間的物質交換)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與繁殖后代有關,在分裂時會出現染色體)(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具保護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液泡(內含細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細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內有葉綠素)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4、一個完整的生物體是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的結果是導致細胞數目增多,分裂時最重要的事件是細胞核內出現染色體,并平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細胞生長:細胞體積增大。比如可以傷口愈合、頭發長長。?細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進而形成了各種組織。分化和生長是同時進行的,分裂是相對獨立的過程。?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使用的主要步驟?(1)取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2)安放:置于體前略偏左。(3)對光: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集光器,左眼觀察目鏡,選取適宜的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小光圈、平面鏡;光線弱:大光圈、凹面鏡。),至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對光完成。?(4)調焦:先粗后細,先低倍鏡后高倍鏡。(5)觀察:左眼觀察,右眼睜開,便于記錄。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和物鏡倍數的乘積。?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要想把視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視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動即可。(同向移動法)?4、注意兩個實驗: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和觀察(要染色)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制作(滴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三.教學過程A組(一)、細胞的發現1.你們看到過細胞嗎?細胞極其微小,直徑從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不等,用肉眼幾乎看不到。人體大概由100萬億個細胞組成。一片小小的樹葉就由40000000多個細胞構成。2.細胞是怎樣被發現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講解并梳理知識:細胞的發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 17 世紀之前,雖然人們試圖回答動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但受到觀察工具的限制。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制造匠人于 1590年前后發明的,但并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1665 年, 英 國 科 學 家胡克 利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第一個細胞。(展示胡克制作的顯微鏡及發現的細胞)(二)、細胞學說細胞被發現后,人們逐漸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是怎樣建立的?內容是什么?概括總結:細胞學說建立過程(1)1831 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2)19 世紀 40 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 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這就是細胞學說。(3)20 年后,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細胞學說內容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 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3.思考討論:從胡克發現細胞到細胞學說的提出,前后經歷了近 200 年時間,其間凝聚了許多科學家的探索成果。對此,談談你的想法。(三)、細胞的形態1.細胞的大小不一,形態多種多樣。(展示各種細胞圖片)對照教材,你能說出這些細胞的名稱嗎?2.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些其它的細胞(圖片展示)看完這些細胞,你有什么感受?(四)、細胞的結構1.觀察細胞的工具細胞很小,我們用肉眼很難看到,必須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顯微鏡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其觀察的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圖片展示各種顯微鏡。2.思考討論:結合實例,談談技術和工具的進步對科學的發展有什么作用。過度:細胞的形態各式各樣,但內部具有相似的結構。3.(展示植物細胞結構圖)結合教材中的圖片,指出圖中植物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并試著說出它的特點。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的。細胞膜:一層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細胞最外層,厚度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毫米。細胞核:成球狀,核外包著核膜。細胞質:介于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半透明膠狀物,內含多種結構。線粒體:呈橢球狀。葉綠體:呈圓柱形。液泡:其內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4.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否一樣呢?(展示動物細胞結構)結合教材,請一名同學到屏幕上指出動物細胞的結構。5.(同時展示動植物細胞)動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指出。明確: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葉綠體、細胞壁、液泡。(五)、細胞各部分的功能過渡: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細胞的這些結構有哪些功能呢?1.講解各部分的功能。細胞壁:在細胞的最外層,能保護和支持細胞,使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展示各種形狀的細胞)思考討論:樟樹的莖能夠直立,與植物細胞中的什么結構有關?明確:細胞壁。具有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有什么功能呢?來看一個動畫,根據動畫,試著描述細胞膜的功能。細胞膜: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同時起著保護細胞的作用, 還具有播放動畫,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思考討論:葡萄曬成葡萄干后,水分全部蒸發,但糖分大部分留下來,這是因為細胞得的哪一結構在起作用?明確答案:細胞膜。細胞膜有選擇透過作用,水分小分子物質可以蒸發掉,而糖類這些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出去,故大部分糖分留在細胞內。細胞質:觀看視頻。想一想,細胞質有什么功能?明確:細胞質是緩緩流動的,細胞質是細胞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場所。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地越快。葉綠體: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進行光作用的場所,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思考討論:a.為什么植物的葉通常是綠色的?明確: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一種色素,叫做葉綠素,能使植物細胞呈現綠色。b.植物體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葉綠素嗎?請舉例說明。明確:不是。如番茄果肉細胞。(6)液泡: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有較大的液泡,液泡中的液體叫做細胞液,細胞液內溶解著多種物質。思考討論:我們吃西瓜時的汁液來自細胞的哪個結構?明確:來自細胞的細胞液。(7)細胞核:(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過程)看圖分析。克隆羊多莉與哪只母羊相似?說明什么?明確: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相似,說明細胞核上有遺傳物質。講解:細胞核上有遺傳物質DNA,因此,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B組【導入新課】提問:還記得細胞有什么特點嗎?細胞是十分微小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胞呢?【講授新課】顯微鏡的使用(一)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1.對照教材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同桌為一組互相檢查。2.請一名學生到屏幕前指出顯微鏡每一部分結構的名稱。3.你能試著推測顯微鏡各部分結構有什么作用嗎?明確:目鏡和物鏡:放大物像;鏡筒:連接目鏡和物鏡;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調節焦距;物鏡轉換器:調換物鏡;載物臺:放置玻片;壓片夾:固定玻片;遮光器:調節光的強弱;通光孔:光通過的孔;反光鏡:使光射入物鏡;鏡臂:提握鏡身;鏡座:穩定鏡身。實驗——練習使用顯微鏡屏幕展示教學目標及所需器材。認識顯微鏡結構(1)小心地從箱中取出顯微鏡,輕放在實驗臺上。搬動顯微鏡時,應一只手握著 鏡臂 ,另一只手托著 鏡座 ,輕拿輕放。(2)對照教材,指出顯微鏡各部分名稱。(3)(圖片展示目鏡鏡頭)每臺顯微鏡通常有 3個目鏡,每一個目鏡都刻有放大倍數,如“5×”、“10×”或“12.5×”等。3個目鏡的長度并不相同,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是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 (4)(圖片展示物鏡)物鏡可以旋進物鏡轉換器中,因此帶有螺紋。物鏡上也刻有放大倍數, 如“10×”、“40×”或“100×”等。仔細觀察,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有什么關系?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 。(5)想一想,我們該如何計算一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 × 物鏡的放大倍數 。當使用“10×”的目鏡和“40×”的物鏡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400 倍。 3.練習使用低倍顯微鏡顯微鏡如何使用呢?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請根據視頻內容將屏幕中的內容補充完整,并進行實驗。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 對光 、 放片 、 調焦 和 觀察 等過程。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 光源 、靠身體前方略偏 左 的地方,鏡筒在 前 , 鏡臂在 后 。對光。轉動 物鏡轉換器 ,使 低倍物鏡 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 大 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 左眼 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 睜開 ,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 反光鏡 ,使視野中出現一個 明亮 的圓形。思考討論:要改變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可調節顯微鏡的什么結構?怎樣調節?(3)放片、調焦距。<1>將寫有“上”字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上”字正對 通光孔 。<2>眼睛注視物鏡與 載玻片 的距離。轉動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 下降 ,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 載玻片 。思考討論: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3>用 左眼 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 右眼 睜開,并慢慢調節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 上升 。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 細準焦螺旋 ,直到物像清晰為止。<4>如果目鏡上所刻的放大倍數為10×,物鏡上所刻的放 大倍數為40×,則這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10 × 40 = 400 倍。(4)<1>請把觀察到“上”的物像用鉛筆畫在旁邊的圓圈內。<2>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后 移動。<3>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右 移動。思考討論: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現目鏡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 倒像 。(填“正像”或“倒像”)觀察一些實物。 將準備好的頭發、線、紙片、透明小塑料尺等實物分別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4.再把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并用鉛筆畫出觀察到的結果。二、觀察細胞(一)出示教學目標和實驗器材。(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怎樣才能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呢?首先要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播放《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視頻。2.你們能不能試著用最簡單的文字來概括每一個步驟呢?實驗的每一步都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擦、滴、取、展、蓋、染。誰能把每一個字的具體操作過程描述出來?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滴: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 1 滴清水。撕: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鱗片內表皮。展:將洋蔥鱗片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平。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 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染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思考討論:在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加滴紅墨水(或 碘液)?明確:能更清楚地觀察到細胞的結構。3.將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畫出來,并標注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并請一名同學到屏幕前完成。4.觀察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現象,會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又該怎樣應對呢?請同學們自己嘗試,并將表格補充完整。(三)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1.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怎樣制作呢?來看一段視頻,并用最簡練的文字概括制作步驟。(播放視頻)學生討論后明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可以概括為:擦、滴、刮、涂、蓋、染2.每一步的具體操作過程是怎樣的呢?請補充完整。擦: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刮: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口腔內壁上沿同一方向輕刮幾下。涂:把刮下來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生理鹽水中,盡量涂均勻。蓋: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避免產生氣泡 。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染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將觀察到的細胞繪制到教材中,并標出各個結構。請一名同學到屏幕前指出各個結構的名稱。你的實驗結果是否出現了下面幾種現象?請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填入下表。觀察討論:1.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2.制作臨時裝片時,你認為應特別注意什么?四.例題精講A、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結構【例1】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B.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還能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C.餐桌上“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的盤里流出的水主要來自細胞質D.細胞膜不僅能保護細胞,而且還能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例2】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以裸藻為主要原料成功生產出塑料,裸藻是一類兼具動物和植物特點的單細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稱為“裸藻”,原因是與其它的藻類細胞相比,它的細胞沒有(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例3】將浸泡的玉米種子從中央切開,用稀釋的藍墨水染色,胚細胞著色淺;若將浸泡的玉米種子煮熟后從中央切開,用稀釋的藍墨水染色,胚細胞著色深。這個現象說明細胞膜(??)A.是細胞的邊界 B.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C.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是運輸物質的結構【例4】在大蒜收獲的季節,有些家庭愛腌制一種食品——“糖醋蒜”,吃起來酸甜爽口。下列有關“糖醋蒜”腌制的說法,正確的是(??)。A.糖和醋沒有進入大蒜細胞內 B.大蒜細胞能控制糖醋物質的進出C.大蒜細胞已死,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D.糖和醋都是細胞需要的物質,所以都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B.顯微鏡的使用【例5】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膜 D.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例6】顯微鏡的發明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人們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如圖是從載物臺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從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線較弱時對光,應選擇的光圈是_____(填編號);(2)要觀察“上”字裝片,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填編號)。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物像【例7】下圖為光學顯微鏡的4個鏡頭。哪一組鏡頭看到的細胞數量最多?( ?)A.乙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和丁【例8】若用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四次,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C.觀察細胞【例9】下列有關生物實驗及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當低倍鏡下觀察細胞不清晰時,應換上高倍鏡觀察B.獲取唾液的方法:用涼開水將口潄凈,口內含一塊消毒棉絮。約1分鐘后用干凈的鑷子取出棉絮,將唾液擠壓到燒杯中C.測量胸圍差前,受測者要脫去外衣,舉起雙手,挺胸,憋氣。先深吸氣再呼氣,測三次,其中最大一次差數為胸圍差數值D.調查農田,校園的生物種類,應選擇一條生物種類少,環境有較小變化的路線。【例10】下面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順序已打亂)①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X中涂抹幾下。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X。④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⑥用鑷子夾起蓋玻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請你將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用箭頭和序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①②中的X是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用X_________________。(3)請把步驟⑥補充完整。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堂檢測:A、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結構1.“洋蔥表皮細胞是扁平的;動物的肌肉細胞是細長紡錘形的;神經細胞則有許多突起。”對這段敘述的合理概括是(??)A.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細胞形狀多種多樣C.不同的細胞結構各不相同 D.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草履蟲(一種單細胞的動物)的細胞結構與植物細胞不同的是沒有(??)A.細胞壁 B.細胞質 C.細胞核 D.細胞膜3.如圖所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A.細胞質? B.液泡 C.細胞核? D.細胞壁4.細胞一般很小,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但是也存在某種細胞,有時只用放大鏡或肉眼就能看到。下列只要用肉眼就可能看到的細胞是( )A.精子細胞 B.神經細胞 C.卵細胞 D.毛細胞5.人、烏龜、杜鵑的細胞形狀各異,且功能和大小也不同,但都稱為“細胞”,原因是( )A.它們大小相似 B.它們都是在生物體內發現的C.它們都是由胡克發現的 D.都有相同的基本構造: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6.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細胞都是由細胞膜和細胞質組成的C.植物細胞中都有葉綠體 D.除病毒及少數種類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7.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帶,其細胞中積累的碘的濃度比海水中碘的濃度要高許多倍,而海帶細胞仍然能從海水中吸收碘。這一事實可以說明( )A.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B.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C.細胞核在遺傳過程中起重大作用 D.細胞質流動起加速物質交換的作用8.“洋蔥表皮細胞是扁平的;動物的肌肉細胞是細長紡錘形的;神經細胞則有許多突起。”對這段敘述的合理概括是:(??)A.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細胞形狀多種多樣C.不同的細胞結構各不相同 D.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9.我們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下列圖示的細胞中,不參與組成我們身體的是(??)A. B. C.? D.10.將死亡的細胞浸在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染色劑(IP)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將活細胞浸泡其中,其細胞核不著色,但將IP注入到活細胞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因此可將IP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定。其鑒別的根本原理是( )A.活細胞的細胞核能夠分解IP B.死細胞核活細胞細胞核內所含的物質不同C.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阻止IP進入 D.活細胞的細胞壁能夠阻止IP進入11.下列細胞結構中,洋蔥表皮細胞不具有的是(????)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核 D.葉綠體12.植物細胞一般具有立方體或多面體的形狀,這是因為植物細胞具有( )A.細胞壁 B.細胞膜 C.液泡 D.細胞質13.根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這是___________(植物或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2)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的是[ ]_______;(3)與傳宗接代有關的是[ ]_______;(4)生命活動主要在[ ]_________中進行;(5)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 ]__________;(6)[⑥]是______,其中的液體稱為____________。(7)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在于__________沒有[ ]_______,且細胞質中沒有__________,所以動物只能靠攝取現成的營養物質才能生存。14.傘藻是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綠藻,由傘帽、傘柄和假根三部分構成(如圖),細胞核位于假根內,傘柄主要為細胞質。若切開傘藻的傘帽、傘柄和假根,重新連接如圖甲、乙所示。(1)傘藻細胞與人體細胞相比,屬于傘藻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_?(填序號);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2)若連接成活,圖中甲傘藻上長出的傘帽形狀為_____。15.如圖為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在圖中的甲和乙中,植物細胞是?????,因為它具有植物細胞的特有結構:????(填序號),植物細胞最外面一層結構是?????。?(2)圖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的是?????。(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中含有大量的糖分。??(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5)克隆羊“多莉”的出生與三只母羊有關,其中甲羊提供細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細胞,丙羊是代孕母羊,結果“多莉”長得最像甲羊,說明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中。16.如圖中的?甲、乙分別代表神經細胞和根毛細胞,陰影部分代表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則圖中C區含有下列(1)~(6)所示的哪些細胞結構?(??)???(1)細胞壁?(2)細胞膜?(3)細胞質?(4)細胞核?(5)液泡?(6)葉綠體A.(2)(3)(4) B.(1)(5)(6) C.(2)(3) D.(1)(5)17.以下是某位同學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步驟:步驟一:先將水和食用瓊脂加熱成溶膠狀,然后將部分膠狀瓊脂倒入小塑料袋.未用的瓊脂應保溫,否則膠狀瓊脂會因冷卻而凝固。步驟二:當塑料袋中的瓊脂即將凝固時,將一個海棠果脯放入袋中,然后再注入另一部分瓊脂溶膠。步驟三:用線扎好塑料袋口,待瓊脂溶膠凝固,動物細胞模型就做好了。據此回答:(1)這個模型中的塑料袋、果脯、瓊脂各相當于動物細胞的什么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想嘗試著制作一個類似的植物細胞模型,你準備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下述四個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①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②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④轉動反光鏡調出一個白亮的視野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2.下列操作與顯微鏡對光過程無關的是(??)A.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明亮 B.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C.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 D.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3.某同學將顯微鏡的使用環節與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組結果,其中錯誤的一組是(??)。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的物鏡 B.用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視野C.移動玻片標本——找到要觀察的物像 D.微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視野中看到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A.15X,40X B.5X,10X C.15X,10X D.10X,40X5.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與低倍鏡相比,高倍鏡下看不到的現象是( ?)。A.細胞數目減少 B.細胞物像變大 C.視野范圍變小 D.視野范圍變大6.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轉動細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B.調節反光鏡對光,光線較強時用凹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平面鏡C.觀察微小結構時,應先使用低倍鏡,再使用高倍鏡D.物像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7.如圖所示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規范的操作順序是( ) A b c dA.a→b→c→d B.c→a→b→d C.a→c→d→b D.c→a→d→b8.技能熟練,科學探究。 圖1 圖2(1)使用顯微鏡正確的操作順序是??????????(請填序號)。A.取鏡和安放 B.對光 C.觀察 D.放置玻片標本 E.整理實驗臺(2)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若是在光線比較昏暗的實驗室里,應選用如圖1中的⑦????(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鏡。(3)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中,將裝有小魚的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為了能看到小魚尾鰭內的血管,首先調節顯微鏡的????????????(請填序號)。(4)如圖2為顯微鏡中的兩個視野,當視野①轉到視野②時,操作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A.轉動反光鏡,選擇平面鏡 B.轉動反光鏡,選擇凹面鏡C.像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 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5)實驗結束后,若發現物鏡或目鏡不干凈時,要用??????把鏡頭擦干凈。9.“pqbd”字態在顯微鏡底下為(????)A.pbdq B.pbqb C.pqbd D.bpqd10.用顯微鏡觀察“生物”二字,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形應該是下列哪種情況?(??) 11.如圖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A. B. C. D.12.小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草履蟲,若欲將視野中如圖甲所示的像轉化成如圖乙所示的像,則應將載玻片(??)?A.順時針轉動90° B.逆時針轉動90° C.向左上角移動 D.向右下角移動13.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序是(??)?a.轉動細準焦螺旋? b.調節光圈? c.移動裝片? d.轉動轉換器 14.若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四次,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 15.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在換用高倍鏡后,調節②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右下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大細胞16.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請回答:(1)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發現視野中有“污物”出現。該同學為了能正確快速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畫出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請你在圖1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2)該同學在用某光學顯微鏡觀察豬血涂片時,發現該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只有如圖2所示的4個鏡頭。為了能夠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圖2中的鏡頭①和鏡頭_____進行觀察。17.學習了顯微鏡后,小強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產生了疑惑,請你幫他解決。(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細小物體物像的( )A.體積 B.表面積 C.面積 D.長度或寬度(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在視野中央觀察到一個細胞,只更換40倍物鏡后,該細胞仍在視野內,此時該細胞物像的面積是更換前的(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18.顯微鏡是初中生物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問題: (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某植物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如圖),則其實際流動方向是________。(2)在顯微鏡下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所示的狀況,其中正確的操作是:首先將玻片往______方向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將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3)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怎樣調節顯微鏡可以提高視野亮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寫出兩種方法)(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_______。19.如圖所示:①②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物鏡,③④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⑤⑥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哪種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C.觀察細胞1.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避免蓋玻片下產生氣泡,蓋蓋玻片時應將蓋玻片(??)A.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下 B.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快速放下C.輕輕平放下,然后輕輕一壓 D.輕輕平放下,然后用力一壓2.如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步驟②和④滴加的液體分別是( ?)。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3.某同學在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在低倍鏡下找到了一個清晰的細胞。然后他在轉換成高倍鏡后,發現這個細胞不見了.分析出現此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沒有調節細準焦螺旋 B.沒有調節光圈C.沒有將該細胞移至視野中央 D.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 4.如圖所示為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⑤① C. ④②①③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5.繪洋蔥表皮細胞圖時:(1)繪圖時,應該用______的鉛筆。(3H/2B/2H/HB)(2)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______來表示。(3)字要盡量注在圖的______側。用尺引出水平的指引線,然后注字。(4)在圖的下方寫上______。6.為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特點,藍藍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下圖是藍藍所使用的顯微鏡及所繪的洋蔥表皮細胞。請分析回答:甲圖中,調節②______,可使物象更加清晰。乙圖中,藍藍繪圖時出現了失誤,少畫了______。(3)乙圖中,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⑥______。但有些生物甚至沒有細胞結構,如:________。(4)制作裝片時,為了使觀察效果更好,可用_____對標本進行染色。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過程后,在繪圖時:甲同學是照著課本上的插圖來畫的;乙同學是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來畫的,但后來發現不美觀,又做了修改;丙同學也是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來畫的,只是沒有做任何修改。這三位同學誰的做法對?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科學探究中應該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學態度。8.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的作用是(??)A.保持細胞的形態 B.避免細胞死亡 C.殺死細胞 D.使細胞分開 9.若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是細胞質流動方向(圖中箭頭)和葉綠體(圖中黑點)所在位置,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和葉綠體的實際位置是(??) 10.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稱為_______;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的稱為______;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則稱為______。11.如圖分別為細胞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在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_______。(2)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____]_______。(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圖應該是圖中的______(填A或B)。(4)觀察時,如果某細胞位于視野的右上方,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需要向____方移動玻片標本。在視野中出現了帶一個黑邊物象,輕輕敲打蓋玻片,這個物象發生了變形,你判斷它是_______。12.細胞時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貫穿生物學的主線之一。如圖甲所示為某同學繪制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結構圖,其中的錯誤是此圖中不應該畫出_________。該同學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圖乙①步驟應滴加____________,觀察到的細胞結構不包括圖甲中的___________(填序號)。在學業考試的實驗操作考查中,丙同學的實驗是:制作葉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結構。下圖是丙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的某一操作步驟,該操作的作用是(??)。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4.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的正確方法是( ?)。A.先在載玻片上滴碘液,再將洋蔥表皮放在碘液中展平B.將碘液直接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后蓋上蓋玻片C.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D.蓋上蓋玻片后,將碘液滴在蓋玻片上15.下列關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觀察用的實驗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細胞結構B.為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可轉動轉換器用較大倍數的物鏡C.用碘液對臨時裝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的看到細胞的各部分結構D.在視野中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較黑,內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細胞16.請根據表中的兩個實驗,回答有關問題:?實驗一步驟⑤中,出現如右圖的視野.這是實驗中的哪一步驟有問題??_____(填寫序號)。實驗二的步驟中有一處錯誤,請指出并更正:步驟:_____,更正:_______。實驗二步驟⑥中,如果在視野中出現了血細胞,說明牙簽刺傷了_______。與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_______。17.【金華】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用實驗完成以下問題。(1)實驗桌上擺放有下列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_________(填序號)。(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如圖甲所示為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3)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觀察視野中看到如圖乙所示的兩個物像,從物像A到物像B,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使用顯微鏡過程中,常有壓碎裝片的現象發生,下表是對不同學習小組裝片壓碎情況及原因的調查統計結果。則通過此表歸納出的裝片壓碎原因應為(??)A.用低倍鏡頭、鏡筒下落、粗準焦螺旋 B.用低倍鏡頭、鏡筒上升、細準焦螺旋C.用高倍鏡頭、鏡筒下落、粗準焦螺旋 D.用高倍鏡頭、鏡筒上升、細準焦螺旋19.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后,興奮地把顯微鏡挪動給同位看,但其同位卻看不清物像。此時應進行的操作是(??)A.調節粗準焦螺旋 B.調節細準焦螺旋C.調節反光鏡的角度,重新對光 D.轉動轉換器20.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看到的物像如圖中(1)所示,若要觀察的物像達到圖中(2)所示效果,他應將裝片向_____移動。當他畫出其中的一個細胞,在畫細胞核時,不能涂抹或用陰影表示,而應該用疏密不同的_____表示。21.圖甲和圖乙示“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操作,圖丙示顯微鏡的結構,圖丁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滴加的液體是______,目的是______。(2)圖乙中滴加的液體是_______。(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先要轉動[____]________,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標本,此時眼睛一定要注視著[___]_________。找到模糊的物像后,要想看到更清晰的像,應轉動[___]____。(4)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如圖丁所示與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的區別是口腔上皮細胞______。(5)在圖丁中顏色較深、近似球形的是______。22.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操作步驟,其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①蓋上蓋玻片??? ②把牙簽放在生理鹽水中涂幾下??③取一根牙簽在漱過口的口腔內壁輕輕刮幾下 ④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⑤用亞甲基藍溶液染色23.根據“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你是老師,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中的_______,(填標號),還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_______。(2)圖是孫悟同學所繪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請你指出圖中存在的錯誤或不妥之處__________。五.課堂小結: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2.2細胞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七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2.2細胞考 點:1.簡單了解細胞的發現史;2.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3.初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4.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5.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6.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7.能正確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8.繼續練習使用顯微鏡,練習制作臨時裝片;9.進一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練習繪制生物顯微圖。能力與方法:1.通過比較觀察動植物細胞,培養自學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實驗,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并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體會對事物的觀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2.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3.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與他人合作探究的精神。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細胞1、細胞學說創立的歷史: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木栓的細胞壁結構,提出了“細胞”這個名詞。?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郎發現了植物細胞內的細胞核。?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在總結前有經驗基礎上,共同提出了“細胞學說”:所有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0年后魏而嘯進一步總結,得出最終細胞學說(書上37頁最下面)?2、動物與植物細胞的區別?3、細胞的結構:(1)細胞的基本結構(動植物都有):??細胞膜(保護,控制細胞內外之間的物質交換)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與繁殖后代有關,在分裂時會出現染色體)(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具保護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液泡(內含細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細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內有葉綠素)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4、一個完整的生物體是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的結果是導致細胞數目增多,分裂時最重要的事件是細胞核內出現染色體,并平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細胞生長:細胞體積增大。比如可以傷口愈合、頭發長長。?細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進而形成了各種組織。分化和生長是同時進行的,分裂是相對獨立的過程。?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使用的主要步驟?(1)取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2)安放:置于體前略偏左。(3)對光: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集光器,左眼觀察目鏡,選取適宜的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小光圈、平面鏡;光線弱:大光圈、凹面鏡。),至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對光完成。?(4)調焦:先粗后細,先低倍鏡后高倍鏡。(5)觀察:左眼觀察,右眼睜開,便于記錄。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和物鏡倍數的乘積。?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要想把視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視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動即可。(同向移動法)?4、注意兩個實驗: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和觀察(要染色)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制作(滴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三.教學過程A組(一)、細胞的發現1.你們看到過細胞嗎?細胞極其微小,直徑從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不等,用肉眼幾乎看不到。人體大概由100萬億個細胞組成。一片小小的樹葉就由40000000多個細胞構成。2.細胞是怎樣被發現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講解并梳理知識:細胞的發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 17 世紀之前,雖然人們試圖回答動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但受到觀察工具的限制。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制造匠人于 1590年前后發明的,但并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1665 年, 英 國 科 學 家胡克 利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第一個細胞。(展示胡克制作的顯微鏡及發現的細胞)(二)、細胞學說細胞被發現后,人們逐漸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是怎樣建立的?內容是什么?概括總結:細胞學說建立過程(1)1831 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2)19 世紀 40 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 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這就是細胞學說。(3)20 年后,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細胞學說內容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 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3.思考討論:從胡克發現細胞到細胞學說的提出,前后經歷了近 200 年時間,其間凝聚了許多科學家的探索成果。對此,談談你的想法。(三)、細胞的形態1.細胞的大小不一,形態多種多樣。(展示各種細胞圖片)對照教材,你能說出這些細胞的名稱嗎?2.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些其它的細胞(圖片展示)看完這些細胞,你有什么感受?(四)、細胞的結構1.觀察細胞的工具細胞很小,我們用肉眼很難看到,必須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顯微鏡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其觀察的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圖片展示各種顯微鏡。2.思考討論:結合實例,談談技術和工具的進步對科學的發展有什么作用。過度:細胞的形態各式各樣,但內部具有相似的結構。3.(展示植物細胞結構圖)結合教材中的圖片,指出圖中植物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并試著說出它的特點。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的。細胞膜:一層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細胞最外層,厚度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毫米。細胞核:成球狀,核外包著核膜。細胞質:介于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半透明膠狀物,內含多種結構。線粒體:呈橢球狀。葉綠體:呈圓柱形。液泡:其內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4.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否一樣呢?(展示動物細胞結構)結合教材,請一名同學到屏幕上指出動物細胞的結構。5.(同時展示動植物細胞)動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指出。明確: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葉綠體、細胞壁、液泡。(五)、細胞各部分的功能過渡: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細胞的這些結構有哪些功能呢?1.講解各部分的功能。細胞壁:在細胞的最外層,能保護和支持細胞,使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展示各種形狀的細胞)思考討論:樟樹的莖能夠直立,與植物細胞中的什么結構有關?明確:細胞壁。具有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有什么功能呢?來看一個動畫,根據動畫,試著描述細胞膜的功能。細胞膜: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同時起著保護細胞的作用, 還具有播放動畫,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思考討論:葡萄曬成葡萄干后,水分全部蒸發,但糖分大部分留下來,這是因為細胞得的哪一結構在起作用?明確答案:細胞膜。細胞膜有選擇透過作用,水分小分子物質可以蒸發掉,而糖類這些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出去,故大部分糖分留在細胞內。細胞質:觀看視頻。想一想,細胞質有什么功能?明確:細胞質是緩緩流動的,細胞質是細胞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場所。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地越快。葉綠體: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進行光作用的場所,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思考討論:a.為什么植物的葉通常是綠色的?明確: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一種色素,叫做葉綠素,能使植物細胞呈現綠色。b.植物體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葉綠素嗎?請舉例說明。明確:不是。如番茄果肉細胞。(6)液泡: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有較大的液泡,液泡中的液體叫做細胞液,細胞液內溶解著多種物質。思考討論:我們吃西瓜時的汁液來自細胞的哪個結構?明確:來自細胞的細胞液。(7)細胞核:(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過程)看圖分析。克隆羊多莉與哪只母羊相似?說明什么?明確: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相似,說明細胞核上有遺傳物質。講解:細胞核上有遺傳物質DNA,因此,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B組【導入新課】提問:還記得細胞有什么特點嗎?細胞是十分微小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胞呢?【講授新課】顯微鏡的使用(一)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1.對照教材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同桌為一組互相檢查。2.請一名學生到屏幕前指出顯微鏡每一部分結構的名稱。3.你能試著推測顯微鏡各部分結構有什么作用嗎?明確:目鏡和物鏡:放大物像;鏡筒:連接目鏡和物鏡;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調節焦距;物鏡轉換器:調換物鏡;載物臺:放置玻片;壓片夾:固定玻片;遮光器:調節光的強弱;通光孔:光通過的孔;反光鏡:使光射入物鏡;鏡臂:提握鏡身;鏡座:穩定鏡身。實驗——練習使用顯微鏡屏幕展示教學目標及所需器材。認識顯微鏡結構(1)小心地從箱中取出顯微鏡,輕放在實驗臺上。搬動顯微鏡時,應一只手握著 鏡臂 ,另一只手托著 鏡座 ,輕拿輕放。(2)對照教材,指出顯微鏡各部分名稱。(3)(圖片展示目鏡鏡頭)每臺顯微鏡通常有 3個目鏡,每一個目鏡都刻有放大倍數,如“5×”、“10×”或“12.5×”等。3個目鏡的長度并不相同,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是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 (4)(圖片展示物鏡)物鏡可以旋進物鏡轉換器中,因此帶有螺紋。物鏡上也刻有放大倍數, 如“10×”、“40×”或“100×”等。仔細觀察,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有什么關系?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 。(5)想一想,我們該如何計算一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 × 物鏡的放大倍數 。當使用“10×”的目鏡和“40×”的物鏡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400 倍。 3.練習使用低倍顯微鏡顯微鏡如何使用呢?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請根據視頻內容將屏幕中的內容補充完整,并進行實驗。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 對光 、 放片 、 調焦 和 觀察 等過程。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 光源 、靠身體前方略偏 左 的地方,鏡筒在 前 , 鏡臂在 后 。對光。轉動 物鏡轉換器 ,使 低倍物鏡 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 大 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 左眼 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 睜開 ,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 反光鏡 ,使視野中出現一個 明亮 的圓形。思考討論:要改變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可調節顯微鏡的什么結構?怎樣調節?(3)放片、調焦距。<1>將寫有“上”字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上”字正對 通光孔 。<2>眼睛注視物鏡與 載玻片 的距離。轉動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 下降 ,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 載玻片 。思考討論: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3>用 左眼 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 右眼 睜開,并慢慢調節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 上升 。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 細準焦螺旋 ,直到物像清晰為止。<4>如果目鏡上所刻的放大倍數為10×,物鏡上所刻的放 大倍數為40×,則這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10 × 40 = 400 倍。(4)<1>請把觀察到“上”的物像用鉛筆畫在旁邊的圓圈內。<2>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后 移動。<3>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右 移動。思考討論: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現目鏡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 倒像 。(填“正像”或“倒像”)觀察一些實物。 將準備好的頭發、線、紙片、透明小塑料尺等實物分別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4.再把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并用鉛筆畫出觀察到的結果。二、觀察細胞(一)出示教學目標和實驗器材。(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怎樣才能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呢?首先要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播放《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視頻。2.你們能不能試著用最簡單的文字來概括每一個步驟呢?實驗的每一步都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擦、滴、取、展、蓋、染。誰能把每一個字的具體操作過程描述出來?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滴: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 1 滴清水。撕: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鱗片內表皮。展:將洋蔥鱗片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平。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 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染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思考討論:在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加滴紅墨水(或 碘液)?明確:能更清楚地觀察到細胞的結構。3.將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畫出來,并標注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并請一名同學到屏幕前完成。4.觀察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現象,會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又該怎樣應對呢?請同學們自己嘗試,并將表格補充完整。(三)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1.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怎樣制作呢?來看一段視頻,并用最簡練的文字概括制作步驟。(播放視頻)學生討論后明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可以概括為:擦、滴、刮、涂、蓋、染2.每一步的具體操作過程是怎樣的呢?請補充完整。擦: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刮: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口腔內壁上沿同一方向輕刮幾下。涂:把刮下來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生理鹽水中,盡量涂均勻。蓋: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避免產生氣泡 。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染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將觀察到的細胞繪制到教材中,并標出各個結構。請一名同學到屏幕前指出各個結構的名稱。你的實驗結果是否出現了下面幾種現象?請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填入下表。觀察討論:1.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2.制作臨時裝片時,你認為應特別注意什么?四.例題精講A、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結構【例1】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A.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B.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還能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C.餐桌上“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的盤里流出的水主要來自細胞質D.細胞膜不僅能保護細胞,而且還能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例2】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以裸藻為主要原料成功生產出塑料,裸藻是一類兼具動物和植物特點的單細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稱為“裸藻”,原因是與其它的藻類細胞相比,它的細胞沒有( A?)。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例3】將浸泡的玉米種子從中央切開,用稀釋的藍墨水染色,胚細胞著色淺;若將浸泡的玉米種子煮熟后從中央切開,用稀釋的藍墨水染色,胚細胞著色深。這個現象說明細胞膜(?C?)A.是細胞的邊界 B.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C.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是運輸物質的結構【例4】在大蒜收獲的季節,有些家庭愛腌制一種食品——“糖醋蒜”,吃起來酸甜爽口。下列有關“糖醋蒜”腌制的說法,正確的是(?C?)。A.糖和醋沒有進入大蒜細胞內 B.大蒜細胞能控制糖醋物質的進出C.大蒜細胞已死,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D.糖和醋都是細胞需要的物質,所以都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B.顯微鏡的使用【例5】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B )。A.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膜 D.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例6】顯微鏡的發明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人們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如圖是從載物臺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從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線較弱時對光,應選擇的光圈是__⑤___(填編號);(2)要觀察“上”字裝片,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 C __(填編號)。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物像【例7】下圖為光學顯微鏡的4個鏡頭。哪一組鏡頭看到的細胞數量最多?( D?)A.乙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和丁【例8】若用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四次,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D?)。C.觀察細胞【例9】下列有關生物實驗及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B?)A.當低倍鏡下觀察細胞不清晰時,應換上高倍鏡觀察B.獲取唾液的方法:用涼開水將口潄凈,口內含一塊消毒棉絮。約1分鐘后用干凈的鑷子取出棉絮,將唾液擠壓到燒杯中C.測量胸圍差前,受測者要脫去外衣,舉起雙手,挺胸,憋氣。先深吸氣再呼氣,測三次,其中最大一次差數為胸圍差數值D.調查農田,校園的生物種類,應選擇一條生物種類少,環境有較小變化的路線【例10】下面是"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順序已打亂)①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X中涂抹幾下。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X。④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⑥用鑷子夾起蓋玻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請你將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用箭頭和序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①②中的X是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用X_________________。(3)請把步驟⑥補充完整。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當堂檢測:A、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結構1.“洋蔥表皮細胞是扁平的;動物的肌肉細胞是細長紡錘形的;神經細胞則有許多突起。”對這段敘述的合理概括是(?B?)A.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細胞形狀多種多樣C.不同的細胞結構各不相同 D.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草履蟲(一種單細胞的動物)的細胞結構與植物細胞不同的是沒有(?A?)A.細胞壁 B.細胞質 C.細胞核 D.細胞膜3.如圖所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D )A.細胞質? B.液泡 C.細胞核? D.細胞壁4.細胞一般很小,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但是也存在某種細胞,有時只用放大鏡或肉眼就能看到。下列只要用肉眼就可能看到的細胞是( C )A.精子細胞 B.神經細胞 C.卵細胞 D.毛細胞5.人、烏龜、杜鵑的細胞形狀各異,且功能和大小也不同,但都稱為“細胞”,原因是( D )A.它們大小相似 B.它們都是在生物體內發現的C.它們都是由胡克發現的 D.都有相同的基本構造: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6.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細胞都是由細胞膜和細胞質組成的C.植物細胞中都有葉綠體 D.除病毒及少數種類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7.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帶,其細胞中積累的碘的濃度比海水中碘的濃度要高許多倍,而海帶細胞仍然能從海水中吸收碘。這一事實可以說明( B )A.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B.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C.細胞核在遺傳過程中起重大作用 D.細胞質流動起加速物質交換的作用【解】 在細胞結構中,細胞膜能控制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能選擇性地吸收外界物質,從海水中吸收碘就是一個例子。8.“洋蔥表皮細胞是扁平的;動物的肌肉細胞是細長紡錘形的;神經細胞則有許多突起。”對這段敘述的合理概括是:(?B?)A.不同的細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細胞形狀多種多樣C.不同的細胞結構各不相同 D.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9.我們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下列圖示的細胞中,不參與組成我們身體的是(?D?)A. B. C.? D.D.解:A、是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具備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不符合題意.B、是紡錘狀的肌肉細胞,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不符合題意.C、是扁平狀的上皮細胞,如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不符合題意.D、細胞中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因此是植物細胞,不參與構成我們的身體.符合題意。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10.將死亡的細胞浸在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染色劑(IP)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將活細胞浸泡其中,其細胞核不著色,但將IP注入到活細胞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因此可將IP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定。其鑒別的根本原理是( C )A.活細胞的細胞核能夠分解IP B.死細胞核活細胞細胞核內所含的物質不同C.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阻止IP進入 D.活細胞的細胞壁能夠阻止IP進入11.下列細胞結構中,洋蔥表皮細胞不具有的是(?D???)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核 D.葉綠體12.植物細胞一般具有立方體或多面體的形狀,這是因為植物細胞具有( A )A.細胞壁 B.細胞膜 C.液泡 D.細胞質13.根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這是___________(植物或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2)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的是[ ]_______;(3)與傳宗接代有關的是[ ]_______;(4)生命活動主要在[ ]_________中進行;(5)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 ]__________;(6)[⑥]是______,其中的液體稱為____________。(7)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在于__________沒有[ ]_______,且細胞質中沒有__________,所以動物只能靠攝取現成的營養物質才能生存。答案:(1)植物;(2)①細胞膜;(3)③細胞核;(4)②細胞質;(5)⑤細胞壁;(6)液泡;細胞液.(7)動物細胞;1;細胞壁;葉綠體。14.傘藻是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綠藻,由傘帽、傘柄和假根三部分構成(如圖),細胞核位于假根內,傘柄主要為細胞質。若切開傘藻的傘帽、傘柄和假根,重新連接如圖甲、乙所示。(1)傘藻細胞與人體細胞相比,屬于傘藻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_?(填序號);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2)若連接成活,圖中甲傘藻上長出的傘帽形狀為_____。答案:(1)①;(2)菊花形15.如圖為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在圖中的甲和乙中,植物細胞是?????,因為它具有植物細胞的特有結構:????(填序號),植物細胞最外面一層結構是?????。?(2)圖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的是?????。(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中含有大量的糖分。??(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5)克隆羊“多莉”的出生與三只母羊有關,其中甲羊提供細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細胞,丙羊是代孕母羊,結果“多莉”長得最像甲羊,說明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中。解析:觀圖可知: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葉綠體、④細胞核、⑤液泡、⑥細胞質、⑦線粒體,據此解答。解:(1)動物細胞和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所以甲圖的植物細胞,乙圖是動物細胞;植物細胞最外面一層結構是細胞壁;(2)圖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的是細胞膜;(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液泡中含有大量的糖分;(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5)克隆羊“多莉”的出生與三只母羊有關,其中甲羊提供細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細胞,丙羊是代孕母羊,結果“多莉”長得最像甲羊,說明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答案:(1)甲、①③⑤、細胞壁;(2)細胞膜;(3)液泡;(4)葉綠體;(5)細胞核。16.如圖中的?甲、乙分別代表神經細胞和根毛細胞,陰影部分代表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則圖中C區含有下列(1)~(6)所示的哪些細胞結構?(?D?)???(1)細胞壁?(2)細胞膜?(3)細胞質?(4)細胞核?(5)液泡?(6)葉綠體A.(2)(3)(4) B.(1)(5)(6) C.(2)(3) D.(1)(5)D.解:由分析可以知道:神經細胞和根毛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不同點:根毛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神經細胞沒有.所以C是根毛細胞特有的結構即(1)細胞壁和(5)液泡,故D符合題意。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17.以下是某位同學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步驟:步驟一:先將水和食用瓊脂加熱成溶膠狀,然后將部分膠狀瓊脂倒入小塑料袋.未用的瓊脂應保溫,否則膠狀瓊脂會因冷卻而凝固。步驟二:當塑料袋中的瓊脂即將凝固時,將一個海棠果脯放入袋中,然后再注入另一部分瓊脂溶膠。步驟三:用線扎好塑料袋口,待瓊脂溶膠凝固,動物細胞模型就做好了。據此回答:(1)這個模型中的塑料袋、果脯、瓊脂各相當于動物細胞的什么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想嘗試著制作一個類似的植物細胞模型,你準備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2)除了準備模型中的塑料袋、果脯、瓊脂外,還應該準備紙箱和葡萄干,紙箱相當于細胞壁;葡萄干相當于葉綠體.B.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下述四個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B?)?①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②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④轉動反光鏡調出一個白亮的視野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解:顯微鏡的使用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和清潔收鏡.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選擇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對準目鏡注視,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只要視野中光亮程度適中,光就對好了。所以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④。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2.下列操作與顯微鏡對光過程無關的是( C )A.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明亮 B.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C.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 D.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解: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應轉動轉換器,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用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并調節反光鏡,同時左眼注視目鏡,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而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屬于觀察過程,故C符合題意。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3.某同學將顯微鏡的使用環節與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組結果,其中錯誤的一組是(?B?)。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的物鏡 B.用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視野C.移動玻片標本——找到要觀察的物像 D.微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視野中看到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A?)。A.15X,40X B.5X,10X C.15X,10X D.10X,40X5.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與低倍鏡相比,高倍鏡下看不到的現象是( D ?)。A.細胞數目減少 B.細胞物像變大 C.視野范圍變小 D.視野范圍變大解析: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視野范圍變小、細胞數目變少、細胞物像變大,注意本題要選擇的是高倍鏡下看不到的現象的選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6.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轉動細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B.調節反光鏡對光,光線較強時用凹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平面鏡C.觀察微小結構時,應先使用低倍鏡,再使用高倍鏡D.物像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7.如圖所示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規范的操作順序是( B ) A b c dA.a→b→c→d B.c→a→b→d C.a→c→d→b D.c→a→d→b8.技能熟練,科學探究。 圖1 圖2(1)使用顯微鏡正確的操作順序是??????????(請填序號)。A.取鏡和安放 B.對光 C.觀察 D.放置玻片標本 E.整理實驗臺(2)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若是在光線比較昏暗的實驗室里,應選用如圖1中的⑦????(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鏡。(3)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中,將裝有小魚的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為了能看到小魚尾鰭內的血管,首先調節顯微鏡的????????????(請填序號)。(4)如圖2為顯微鏡中的兩個視野,當視野①轉到視野②時,操作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A.轉動反光鏡,選擇平面鏡 B.轉動反光鏡,選擇凹面鏡C.像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 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5)實驗結束后,若發現物鏡或目鏡不干凈時,要用??????把鏡頭擦干凈。答案為:(1)ABDCE;(2)凹面;(3)4;(4)D;(5)擦鏡紙9.“pqbd”字態在顯微鏡底下為(??c??)A.pbdq B.pbqb C.pqbd D.bpqd10.用顯微鏡觀察“生物”二字,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形應該是下列哪種情況?(?B?) 解析:顯微鏡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所以將“生物”先上下翻轉,再左右翻轉就是在顯微鏡里的看到的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11.如圖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A?)?A. B. C. D.12.小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草履蟲,若欲將視野中如圖甲所示的像轉化成如圖乙所示的像,則應將載玻片(?B?)?A.順時針轉動90° B.逆時針轉動90° C.向左上角移動 D.向右下角移動答案:B。點撥: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但是旋轉方向不受影響,因此圖甲所示的像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的物像是圖乙。13.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序是(?C?)?a.轉動細準焦螺旋? b.調節光圈? c.移動裝片? d.轉動轉換器 14.若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四次,每次僅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試問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D ) 答案:D。點撥:視野最暗是指放大倍數最大的。15.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C )。A.甲圖在換用高倍鏡后,調節②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右下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大細胞解析:C項,丙圖物像在右下方,在觀察物像時,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把視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動正中央,就需要把玻片標本往右下方移動,故C項正確。A項,低倍鏡換高倍鏡后,只需轉動甲圖中①細準焦螺旋,物像就變得清晰了,故A項錯誤。B項,乙圖中,②表示的物鏡鏡頭長,放大倍數大,看到的細胞數量少,故B項錯誤。D項,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由于蓋蓋玻片時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氣泡,故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16.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請回答:(1)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發現視野中有“污物”出現。該同學為了能正確快速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畫出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請你在圖1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2)該同學在用某光學顯微鏡觀察豬血涂片時,發現該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只有如圖2所示的4個鏡頭。為了能夠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圖2中的鏡頭①和鏡頭_____進行觀察。答案:(1)①在裝片上;②在目鏡上;(2)④17.學習了顯微鏡后,小強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產生了疑惑,請你幫他解決。(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細小物體物像的( D )A.體積 B.表面積 C.面積 D.長度或寬度(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在視野中央觀察到一個細胞,只更換40倍物鏡后,該細胞仍在視野內,此時該細胞物像的面積是更換前的( B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18.顯微鏡是初中生物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問題: (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某植物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如圖),則其實際流動方向是________。(2)在顯微鏡下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所示的狀況,其中正確的操作是:首先將玻片往______方向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將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3)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怎樣調節顯微鏡可以提高視野亮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寫出兩種方法)(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_______。答案:(1)逆時針(2)左下(3)大光圈;凹面鏡(4)少19.如圖所示:①②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物鏡,③④為兩種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⑤⑥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哪種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C?)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C.觀察細胞1.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避免蓋玻片下產生氣泡,蓋蓋玻片時應將蓋玻片(?A?)A.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下 B.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快速放下C.輕輕平放下,然后輕輕一壓 D.輕輕平放下,然后用力一壓2.如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步驟②和④滴加的液體分別是( C?)。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3.某同學在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在低倍鏡下找到了一個清晰的細胞。然后他在轉換成高倍鏡后,發現這個細胞不見了.分析出現此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C )A.沒有調節細準焦螺旋 B.沒有調節光圈C.沒有將該細胞移至視野中央 D.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 4.如圖所示為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C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⑤① C. ④②①③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5.繪洋蔥表皮細胞圖時:(1)繪圖時,應該用______的鉛筆。(3H/2B/2H/HB)(2)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______來表示。(3)字要盡量注在圖的______側。用尺引出水平的指引線,然后注字。(4)在圖的下方寫上______。答案:①3H②細點③右④所畫圖形的名稱6.為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特點,藍藍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下圖是藍藍所使用的顯微鏡及所繪的洋蔥表皮細胞。請分析回答:甲圖中,調節②______,可使物象更加清晰。乙圖中,藍藍繪圖時出現了失誤,少畫了______。(3)乙圖中,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⑥______。但有些生物甚至沒有細胞結構,如:________。(4)制作裝片時,為了使觀察效果更好,可用_____對標本進行染色。答案:(1)細準焦螺旋(2)細胞壁??(3)細胞核,病毒????(4)碘液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過程后,在繪圖時:甲同學是照著課本上的插圖來畫的;乙同學是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來畫的,但后來發現不美觀,又做了修改;丙同學也是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來畫的,只是沒有做任何修改。這三位同學誰的做法對?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科學探究中應該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學態度。答案:(1)丙同學的做法對;他是根據自己觀察的物像來畫的,沒有作任何修改;(2)在科學探究中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8.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的作用是(?A?)A.保持細胞的形態 B.避免細胞死亡 C.殺死細胞 D.使細胞分開 9.若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是細胞質流動方向(圖中箭頭)和葉綠體(圖中黑點)所在位置,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和葉綠體的實際位置是(?D?) 10.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稱為_______;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的稱為______;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則稱為______。答案:切片 涂片 裝片11.如圖分別為細胞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在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_______。(2)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____]_______。(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圖應該是圖中的______(填A或B)。(4)觀察時,如果某細胞位于視野的右上方,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需要向____方移動玻片標本。在視野中出現了帶一個黑邊物象,輕輕敲打蓋玻片,這個物象發生了變形,你判斷它是_______。答案:(1)生理鹽水????(2)(6);細準焦螺旋.(3)B.?(4)右上 氣泡12.細胞時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貫穿生物學的主線之一。如圖甲所示為某同學繪制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結構圖,其中的錯誤是此圖中不應該畫出_________。該同學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圖乙①步驟應滴加____________,觀察到的細胞結構不包括圖甲中的___________(填序號)。解析:(1)洋蔥鱗片葉屬于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線粒體存在于植物體的任何部位的活細胞中,而葉綠體只存在于植物體的綠色部位.即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只有線粒體,沒有葉綠體.故如圖乙是某同學繪制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結構圖,其中錯誤的是此圖中不應畫出葉綠體。生理鹽水;①③⑤在學業考試的實驗操作考查中,丙同學的實驗是:制作葉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結構。下圖是丙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的某一操作步驟,該操作的作用是(?D?)。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4.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的正確方法是( C?)。A.先在載玻片上滴碘液,再將洋蔥表皮放在碘液中展平B.將碘液直接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后蓋上蓋玻片C.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D.蓋上蓋玻片后,將碘液滴在蓋玻片上15.下列關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C?)。A.制作臨時裝片時,觀察用的實驗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細胞結構B.為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可轉動轉換器用較大倍數的物鏡C.用碘液對臨時裝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的看到細胞的各部分結構D.在視野中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較黑,內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細胞16.請根據表中的兩個實驗,回答有關問題:?實驗一步驟⑤中,出現如右圖的視野.這是實驗中的哪一步驟有問題??_____(填寫序號)。實驗二的步驟中有一處錯誤,請指出并更正:步驟:_____,更正:_______。實驗二步驟⑥中,如果在視野中出現了血細胞,說明牙簽刺傷了_______。與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_______。(5)在實驗一中洋蔥鱗片葉屬于植物體結構層次的___水平,實驗二中人的口腔上皮屬于人體結構層次的___水平.答案:(1)③;(2)①;將清水換成生理鹽水;(3)口腔壁內的毛細血管;(4)細胞壁、液泡;(5)器官;組織.17.【金華】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用實驗完成以下問題。(1)實驗桌上擺放有下列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_________(填序號)。(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如圖甲所示為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3)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觀察視野中看到如圖乙所示的兩個物像,從物像A到物像B,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③;(2)④①③②;(3)向右移動玻片到合適位置,再將低倍鏡換成高倍物鏡(或向右移動玻片標本使觀察的物像到達視野的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18.在使用顯微鏡過程中,常有壓碎裝片的現象發生,下表是對不同學習小組裝片壓碎情況及原因的調查統計結果。則通過此表歸納出的裝片壓碎原因應為(?C?)A.用低倍鏡頭、鏡筒下落、粗準焦螺旋 B.用低倍鏡頭、鏡筒上升、細準焦螺旋C.用高倍鏡頭、鏡筒下落、粗準焦螺旋 D.用高倍鏡頭、鏡筒上升、細準焦螺旋19.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后,興奮地把顯微鏡挪動給同位看,但其同位卻看不清物像。此時應進行的操作是(?C?)A.調節粗準焦螺旋 B.調節細準焦螺旋C.調節反光鏡的角度,重新對光 D.轉動轉換器20.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看到的物像如圖中(1)所示,若要觀察的物像達到圖中(2)所示效果,他應將裝片向_____移動。當他畫出其中的一個細胞,在畫細胞核時,不能涂抹或用陰影表示,而應該用疏密不同的_____表示。答案:右下 細點21.圖甲和圖乙示“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操作,圖丙示顯微鏡的結構,圖丁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滴加的液體是______,目的是______。(2)圖乙中滴加的液體是_______。(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先要轉動[____]________,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標本,此時眼睛一定要注視著[___]_________。找到模糊的物像后,要想看到更清晰的像,應轉動[___]____。(4)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如圖丁所示與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的區別是口腔上皮細胞______。(5)在圖丁中顏色較深、近似球形的是______。答案:(1)生理鹽水;保持細胞的生活狀態;(2)稀碘液;(3)2;粗準焦螺旋;4;物鏡;3;細準焦螺旋;(4)黃;沒有細胞壁和液泡;(5)細胞核.22.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操作步驟,其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①蓋上蓋玻片??? ②把牙簽放在生理鹽水中涂幾下??③取一根牙簽在漱過口的口腔內壁輕輕刮幾下 ④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⑤用亞甲基藍溶液染色答案:④③②①⑤23.根據“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你是老師,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中的_______,(填標號),還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_______。(2)圖是孫悟同學所繪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請你指出圖中存在的錯誤或不妥之處___________。答案:(1)③ 消毒牙簽、涼開水、稀碘液、吸水紙、紗布和生理鹽水 (2) 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沒有液泡,多畫了液泡 ; 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細胞 導學案(學生版).doc 2.2細胞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