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期培優】1.4.1常見的堿:堿有哪些性質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期培優】1.4.1常見的堿:堿有哪些性質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1.4.1常見的堿:(一)堿有哪些性質 導學案
學科
科學
學生姓名
年級

任課 老師
吳老師
授課時間




內容:常見的堿:(一)堿有哪些性質
考點:通過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指示劑反應,能吸收二氧化硫的事實,與氯化銅、氯化鐵反應的實驗,了解堿的一般性質。






課前檢查
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
建議:
過程
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
知識梳理
堿的通性(指可溶性堿的性質,即溶液中OH-的性質)
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藍色,無色酚酞變紅色。
2.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2NaOH+CO2====Na2CO3+H2O(實驗室常用來吸收并除去CO2雜質)
Ca(OH)2+CO2====CaCO3↓+H2O(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
2NaOH+SO2====Na2SO3+H2O(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酸性氣體)
3.堿+某些鹽====新堿+新鹽
3NaOH+FeCl3====Fe(OH)3↓+3NaCl(生成紅褐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氫氧化鈉
1.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白色固體,易吸水潮解,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又因為還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
3.極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有滑膩感。
例題精講
【例1】許多化學反應都伴隨著明顯的現象。但也有一些觀察不到明顯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現的明顯現象是______.
(2)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無明顯現象.為證明二者發生了反應,小紅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盛滿CO2氣體的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緊橡皮塞(膠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氣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蕩錐形瓶,會觀察到小氣球逐漸脹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1)有紅褐色的沉淀生成
(2)CO2與NaOH反應,導致錐形瓶內的氣壓小雨外界大氣壓
解:
(1)三氯化鐵可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故答案為:產生紅褐色沉淀; (2)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錐形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外界大氣進入小氣球,使其脹大,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錐形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外界大氣進入小氣球,使其脹大; (3)酸堿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可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的發生以及進行的程度,因此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故答案為:酚酞。
【例2】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2NaOH+CO2=Na2CO3+H2O;用同樣的裝置,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蒸餾水。
(2)酚酞試液;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3)有藍色沉淀產生
(4)圖3實驗的廢液中不一定含硫酸銅,因為如果圖2實驗中稀硫酸有剩余,也可以與圖3實驗中生成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上層清液也能呈藍色。
解析:
(2)圖2實驗過程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若先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例3】(新疆中考)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
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是氫氧化鈉與碳酸鈉的混合溶液;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氣泡產生;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故開始時不會生成氣體,待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稀鹽酸,才開始產生氣體,完全反應后氣體的質量不再增加,C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故選:C.
當堂檢測:
夯實基礎鞏固
1.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常常需經歷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如對堿的認識就是如此。下列各項是不同時期對堿的認識,其中與我們現在所學堿的定義最相近的是(??)
A. 只有氫氧才是堿不可缺少的元素
B. 有澀味的物質
C. 一切堿中都含有金屬元素
D. 與酸作用時失去原有性質的物質
2.下列不屬于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的是( ?)。
A.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B.可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C.能和CO2反應
D.能和硫酸反應
3.下列各組物質混合,能產生藍色沉淀的是(??)
A.硫酸鐵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 B.氧化銅與稀硫酸
C.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 ? D.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鈉溶液
4.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B.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水
C.能與Na2S04溶液反應生成BaS04沉淀 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
5.實驗小組研究鹽酸、氫氧化鈣兩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做了如圖所示 8 個實驗。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⑴請你從上述 8 個實驗中任選一個,描述其實驗現象:(寫清試管標號及對應試管中出現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黃色溶液,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紅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溶液變為無色。由此推斷,該試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無色溶液 A,向其中逐滴滴加 Na2CO3 溶液,先有氣泡產生, 繼續滴加,又產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斷,滴加 Na2CO3 溶液之前的該反應可能發生在______號試管中,無色溶液 A 中的金屬陽離子是???????????(寫離子符號)。請你闡述無色溶液 A 中加入 Na2CO3 溶液后,沒有立即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6.小麗來到實驗室時,意外地發現實驗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發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問題】這瓶NaOH溶液一定變質了,其變質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麗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變質。
【實驗反思】下列物質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麗實驗中CaCl2溶液的是___(填序號). 【拓展應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
能力提升培優
7.下列各組物質間的反應,不用指示劑無法判斷反應發生的是(??)
A.鎂與稀鹽酸 B.燒堿溶液與稀硫酸
C.氧化鐵與稀硫酸 D.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
8.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見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B.鋅和銅均是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則銅也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
C.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所以CO2是酸
D.溶液中有晶體析出,其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9.向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滴入鹽酸,得到如圖的曲線,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
A.?a點時溶液中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B.?a點到b點溶液中鹽酸的量不斷增大 C.?b點時,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D.?b點到c點時,溶液中氯化鈉的量不再增加
10.金屬鋰(元素符號Li)在通信和航天領域中有重要用途。氫氧化鋰(化學式LiOH)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有辣味;化學性質與NaOH相似,有強堿性和腐蝕性。
(1)“辣味”屬于氫氧化鋰的______性質(填“化學”或“物理”)
(2)LiOH屬于______類(填“氧化物”“酸”“堿”或“鹽”)
(3)LiOH利NaOH都呈堿性,是因為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______離子(填“金屬”“氫”或“氫氧根”)
(4)載人航天飛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來吸收航天員呼吸產生的CO 2 ,則LiOH與CO 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11.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溶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僅考慮沉淀為Cu(OH)2。

據圖回答:
(1)整個反應過程中,溶液中______ 離子個數不變(填離子符號).
(2)P點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
(3)m1 的值為_______
(4)M點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中考實戰演練
12.【麗水、衢州】小科為研究“堿與鹽反應”的規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五組實驗,每支試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別向試管中滴加3滴溶液,除氫氧化鈣溶液是飽和外,其余溶液的質量分數都為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組和乙組實驗能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B. 乙組和丙組實驗均能觀察到藍色沉淀
C. 乙組實驗產生的沉淀質量比丁組多
D. 戊組實驗產生的沉淀質量比丙組少
13.【黃岡】如圖所示裝置(不可倒置)有多種用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收集H2時,氣體應從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裝置中裝入NaOH溶液,氣體從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收集CO2時氣體應從A端通入
D.若用水將此裝置中O2的排出,水應從B端進入
14.【寧波】寧波有較長的海岸線,每年能生產大量的食用鹽。從海水中結晶的食鹽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為了除去上述雜質,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先將固體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液蒸發結晶,得到較純凈的食鹽。
(1)溶解、過濾和蒸發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為了除去______雜質.
(3)以上方案不夠完善.應在過濾后增加一個步驟:往濾液中加入適量的______.
15.【麗水、衢州】小麗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試管,如圖甲所示裝配成一個制取CO2氣體的裝置。
(1)實驗前,關閉止水夾,先將試管底部稍浸沒在水中,再用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___________,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麗將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為此又做了實驗:在集滿CO2的軟塑料瓶(如圖乙)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蓋緊瓶塞振蕩,發生瓶變癟,于是認為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小衢提出質疑,認為導致軟塑料瓶變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___________;
(3)小科從變癟的軟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試液置于試管中,滴入___________溶液(填一種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就證明了CO2與NaOH的反應確實已經發生.
開放應用探究
已知鎂可以和熱水反應[]并放出熱量,待反應完全后,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但隨著溫度的降低,紅色漸漸褪去,直至無色。以下判斷不合理的是(??)。
A.溫度降低,Mg(OH)2的溶解度減小
B.溫度降低,溶液的pH值變小
C.酚酞試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失效
D.溶液中的Mg(OH)2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17.某鋁制品的主要成分是Al和Cu,課外小組將200gNaOH溶液不斷地加到50g鋁制品中得到如下數據(已知金屬鋁既可以跟強酸反應也可以與強堿反應,而金屬銅不能與強堿反應,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50g鋁制品中含有______g銅。
(2)求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
課堂檢測
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
課后鞏固
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1.4.1常見的堿:(一)堿有哪些性質 導學案
學科
科學
學生姓名
年級

任課 老師
吳老師
授課時間




內容:常見的堿:(一)堿有哪些性質
考 點:通過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指示劑反應,能吸收二氧化硫的事實,與氯化銅、氯化鐵反應的實驗,了解堿的一般性質。






課前檢查
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
建議:
過程
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
知識梳理
堿的通性(指可溶性堿的性質,即溶液中OH-的性質)
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藍色,無色酚酞變紅色。
2.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2NaOH+CO2====Na2CO3+H2O(實驗室常用來吸收并除去CO2雜質)
Ca(OH)2+CO2====CaCO3↓+H2O(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
2NaOH+SO2====Na2SO3+H2O(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酸性氣體)
3.堿+某些鹽====新堿+新鹽
3NaOH+FeCl3====Fe(OH)3↓+3NaCl(生成紅褐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氫氧化鈉
1.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白色固體,易吸水潮解,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又因為還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
3.極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有滑膩感。
例題精講
【例1】許多化學反應都伴隨著明顯的現象。但也有一些觀察不到明顯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現的明顯現象是______.
(2)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無明顯現象.為證明二者發生了反應,小紅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盛滿CO2氣體的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緊橡皮塞(膠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氣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蕩錐形瓶,會觀察到小氣球逐漸脹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1)有紅褐色的沉淀生成
(2)CO2與NaOH反應,導致錐形瓶內的氣壓小雨外界大氣壓
解:
(1)三氯化鐵可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故答案為:產生紅褐色沉淀; (2)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錐形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外界大氣進入小氣球,使其脹大,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錐形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外界大氣進入小氣球,使其脹大; (3)酸堿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可借助酸堿指示劑來判斷反應的發生以及進行的程度,因此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故答案為:酚酞。
【例2】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用同樣的裝置,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蒸餾水。
(2)酚酞試液;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3)有藍色沉淀產生
(4)圖3實驗的廢液中不一定含硫酸銅,因為如果圖2實驗中稀硫酸有剩余,也可以與圖3實驗中生成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上層清液也能呈藍色。
解析:
(2)圖2實驗過程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若先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例3】(新疆中考)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
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是氫氧化鈉與碳酸鈉的混合溶液;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氣泡產生;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故開始時不會生成氣體,待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稀鹽酸,才開始產生氣體,完全反應后氣體的質量不再增加,C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
故選:C.
當堂檢測:
夯實基礎鞏固
1.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常常需經歷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如對堿的認識就是如此。下列各項是不同時期對堿的認識,其中與我們現在所學堿的定義最相近的是(?A?)
A. 只有氫氧才是堿不可缺少的元素
B. 有澀味的物質
C. 一切堿中都含有金屬元素
D. 與酸作用時失去原有性質的物質
2.下列不屬于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的是( A)。
A.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B.可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C.能和CO2反應
D.能和硫酸反應
3.下列各組物質混合,能產生藍色沉淀的是(?C?)
A.硫酸鐵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 B.氧化銅與稀硫酸
C.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 ? D.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鈉溶液
4.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C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B.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水
C.能與Na2S04溶液反應生成BaS04沉淀 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
解析:
A.Ba(OH)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是OH-作用,屬于堿的共同性質,故A正確; B.Ba(OH)2與鹽酸發生屬于酸堿的中和反應,是OH-與氫離子的作用,是堿的共同性質,故B正確; C.Ba(OH)2能與Na2S04溶液反應生成BaS04沉淀,是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作用的結果,與OH-無關,故C錯誤; D.Ba(OH)2能與CO2反應生成屬于堿和非金屬氧化物,屬于堿的共同性質,故D正確
5.實驗小組研究鹽酸、氫氧化鈣兩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做了如圖所示 8 個實驗。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⑴請你從上述 8 個實驗中任選一個,描述其實驗現象:(寫清試管標號及對應試管中出現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黃色溶液,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紅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溶液變為無色。由此推斷,該試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后,某試管中得到無色溶液 A,向其中逐滴滴加 Na2CO3 溶液,先有氣泡產生, 繼續滴加,又產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斷,滴加 Na2CO3 溶液之前的該反應可能發生在______號試管中,無色溶液 A 中的金屬陽離子是???????????(寫離子符號)。請你闡述無色溶液 A 中加入 Na2CO3 溶液后,沒有立即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答案:
⑴ 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⑵ Fe 2 O 3 + 6HCl = 2FeCl 3 + 3H 2 O ⑶ 無色酚酞溶液
⑷ ③或⑥ (1分,答出一個即得分) Ca 2+
因為無色溶液A中同時含有H + 和Ca 2+ ,向其中逐滴滴加Na 2 CO 3 溶液時,
Na 2 CO 3 會先和H + 反應,再與Ca 2+ 反應,所以沒有立即產生CaCO 3 白色沉淀。
(或 反應后鹽酸有剩余,無色溶液A中溶質為HCl和CaCl 2 ,
當鹽酸存在時,CaCO 3 會被轉化為可溶性鹽而被溶解。)
分析:
(1)稀鹽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2)利用鐵離子的溶液顏色呈黃色分析可知:在幾個反應中只有氧化鐵與鹽酸的反應才能生成氯化鐵,所以該反應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與水:Fe 2 O 3 + 6HCl = 2FeCl 3 + 3H 2 O;
(3)利用酸和堿指示劑及中和反應的知識分析可知:溶液實驗后變成紅色,說明是氫氧化鈣遇酚酞變紅的反應,然后加入酸液氫氧化鈣被中和,溶液堿性消失,溶液變成了無色,其它實驗情況均不符合該變化.
(4)利用碳酸鹽遇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識分析可知:該實驗是生成碳酸鈣的反應,過濾得到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也會含有不反應的碳酸鈉,故滴入稀鹽酸一段時間后有氣泡冒出,因此是試管③或⑥;當無色溶液A中同時含有H + 和Ca 2+ ,向其中逐滴滴加Na 2 CO 3 溶液時, Na 2 CO 3 會先和H + 反應,再與Ca 2+ 反應,所以沒有立即產生CaCO 3 白色沉淀。
6.小麗來到實驗室時,意外地發現實驗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發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問題】這瓶NaOH溶液一定變質了,其變質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麗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變質為_____。
【實驗探究】小麗設計如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請根據表中內容填寫小麗實驗時的現象。
【實驗反思】下列物質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麗實驗中CaCl2溶液的是___(填序號).
【拓展應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
解:
【提出猜想】因為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Na2CO3,
【實驗探究】Na2CO3與CaCl2溶液反應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OH遇酚酞試液變紅色,
因此答案為:溶液中開始生成白色沉淀,后溶液變紅色;
【實驗反思】(1)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無法判斷藥品是否完全變質,因此答案為:③、④;
(2)因為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Na2CO3;溶液而變質,所以應該密封保存,
因此答案為:密封.
能力提升培優
7.下列各組物質間的反應,不用指示劑無法判斷反應發生的是(?B ?)
A.鎂與稀鹽酸 B.燒堿溶液與稀硫酸
C.氧化鐵與稀硫酸 D.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
8.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見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
A.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B.鋅和銅均是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則銅也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
C.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所以CO2是酸
D.溶液中有晶體析出,其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9.向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滴入鹽酸,得到如圖的曲線,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B)
A.?a點時溶液中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B.?a點到b點溶液中鹽酸的量不斷增大 C.?b點時,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D.?b點到c點時,溶液中氯化鈉的量不再增加
10.金屬鋰(元素符號Li)在通信和航天領域中有重要用途。氫氧化鋰(化學式LiOH)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有辣味;化學性質與NaOH相似,有強堿性和腐蝕性。
(1)“辣味”屬于氫氧化鋰的______性質(填“化學”或“物理”)
(2)LiOH屬于______類(填“氧化物”“酸”“堿”或“鹽”)
(3)LiOH利NaOH都呈堿性,是因為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______離子(填“金屬”“氫”或“氫氧根”)
(4)載人航天飛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來吸收航天員呼吸產生的CO 2 ,則LiOH與CO 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答案:(1)物理(2)堿(3)氫氧根(4)CO?2?+2LiOH═Li?2?CO?3?+H?2?O
解析:
(1)物質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到性質.通常物質的物理性質就是指色味態密熔沸以及溶解度.
(2)根據氫氧化鋰(化學式LiOH)的化學性質與NaOH相似,NaOH屬于堿,故它也屬于堿;
(3)根據堿的定義,結合LiOH和NaOH都呈堿性,所以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OH-; (4)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推斷,CO?2?+2LiOH═Li?2?CO?3?+H?2?O
11.向含CuCl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溶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僅考慮沉淀為Cu(OH)2。
據圖回答:
(1)整個反應過程中,溶液中______ 離子個數不變(填離子符號).
(2)P點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
(3)m1 的值為_______
(4)M點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案:
(1) Cl - (2)NaCl CuCl 2
(3)120 (4)8.3%
中考實戰演練
12.【麗水、衢州】小科為研究“堿與鹽反應”的規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五組實驗,每支試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別向試管中滴加3滴溶液,除氫氧化鈣溶液是飽和外,其余溶液的質量分數都為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 )

A. 甲組和乙組實驗能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B. 乙組和丙組實驗均能觀察到藍色沉淀
C. 乙組實驗產生的沉淀質量比丁組多
D. 戊組實驗產生的沉淀質量比丙組少
13.【黃岡】如圖所示裝置(不可倒置)有多種用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A.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收集H2時,氣體應從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裝置中裝入NaOH溶液,氣體從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氣法往裝置內收集CO2時氣體應從A端通入
D.若用水將此裝置中O2的排出,水應從B端進入
解析:
A.本裝置中,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從長管進入,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從短管進入,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氣體從裝置的B端通入,故A錯誤; B.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裝置中裝入NaOH溶液,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所以氣體應從A端通入,故B錯誤; C.本裝置中,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從長管進入,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從短管進入,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從裝置的A端通入,故C正確; D.氧氣的密度比水小,水應該從長管進入,氣體從短管出,故D錯誤.
14.【寧波】寧波有較長的海岸線,每年能生產大量的食用鹽。從海水中結晶的食鹽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為了除去上述雜質,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先將固體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液蒸發結晶,得到較純凈的食鹽。
(1)溶解、過濾和蒸發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為了除去______雜質.
(3)以上方案不夠完善.應在過濾后增加一個步驟:往濾液中加入適量的______.
答案:
(1)引流 (2)硫酸鈉 (3)稀鹽酸
15.【麗水、衢州】小麗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試管,如圖甲所示裝配成一個制取CO2氣體的裝置。
(1)實驗前,關閉止水夾,先將試管底部稍浸沒在水中,再用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___________,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麗將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為此又做了實驗:在集滿CO2的軟塑料瓶(如圖乙)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蓋緊瓶塞振蕩,發生瓶變癟,于是認為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小衢提出質疑,認為導致軟塑料瓶變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___________;
(3)小科從變癟的軟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試液置于試管中,滴入___________溶液(填一種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就證明了CO2與NaOH的反應確實已經發生.
答案:
(1)試管底部有氣泡溢出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氯化鈣(合理即可)
開放應用探究
已知鎂可以和熱水反應[]并放出熱量,待反應完全后,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但隨著溫度的降低,紅色漸漸褪去,直至無色。以下判斷不合理的是(?C?)。
A.溫度降低,Mg(OH)2的溶解度減小
B.溫度降低,溶液的pH值變小
C.酚酞試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失效
D.溶液中的Mg(OH)2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解析:
A.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但隨著溫度的降低,紅色漸漸褪去,直至無色,則可能是因為溫度降低,Mg(OH)2的溶解度減小,溶液中的堿性物質減少,故該判斷合理. B.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但隨著溫度的降低,紅色漸漸褪去,直至無色,則可能是因為溫度降低,Mg(OH)2的溶解度減小,溶液中的堿性物質減少,OH-濃度降低,溶液的pH值變小,故該判斷合理. C.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而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是酚酞的特性,一開始變紅說明酚酞試液沒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失效,故該判斷不合理. D.趁熱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但隨著溫度的降低,紅色漸漸褪去,直至無色,則可能是溶液中的Mg(OH)2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鎂沉淀和水,溶液中的堿性物質減少,故該判斷合理.
17.某鋁制品的主要成分是Al和Cu,課外小組將200gNaOH溶液不斷地加到50g鋁制品中得到如下數據(已知金屬鋁既可以跟強酸反應也可以與強堿反應,而金屬銅不能與強堿反應,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50g鋁制品中含有______g銅。
(2)求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
答案:(1)9.5g (2)40%
課堂檢測
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
課后鞏固
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辛集市| 新平| 通渭县| 德令哈市| 泰宁县| 自治县| 石城县| 治县。| 佛学| 繁峙县| 抚松县| 库伦旗| 新疆| 易门县| 平顺县| 西青区| 阿图什市| 万年县| 芜湖县| 留坝县| 浠水县| 白城市| 富源县| 大化| 沅江市| 抚松县| 连江县| 南漳县| 类乌齐县| 辽源市| 霍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铁岭市| 黎川县| 华容县| 灯塔市| 莎车县| 绥德县| 胶南市|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