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力的存在導學案學科:科學課 題1.力的存在第1次課教學目標1.能根據力的作用的實例概括出力的意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并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確認力的存在;2.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認識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3.了解彈簧的彈力;4.了解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原理,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5.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事實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能用力的三要素解釋不同的力,其作用效果為什么不同;6.能針對給定的力,正確作出力的示意圖。教學重難點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并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確認力的存在;教學(具)準備教 學 活 動 設 計個人修改記錄一.知識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不接觸也能產生力,如吸鐵石;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如相互挨著的課桌)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變物體的形狀(發生形變)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但填寫時都寫運動狀態改變);。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比如兩車追尾,后車撞了前車,兩車都損毀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牛頓,簡稱牛,符號N表示。 常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一個蘋果重2N 6.力的測量:測力計,常用測力計為彈簧測力計 7.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指針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注: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8.彈性: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狀的性質 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形變也越大。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10.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邊上標上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11.作圖步驟:①作標度,力的大小必須為標度的整數倍(至少為兩倍,3~5倍最佳)②力的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③畫線段,注意箭頭畫在線段的末端,每個線段長度必須與標度一樣, ④箭頭旁邊標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注:①檢查作圖時按作圖步驟檢查一遍;②若只告訴質量,必須把質量化成重力再作圖,必須寫出轉化過程,質量不能作圖。二、典型精析【例1】下列四幅圖是描述某一輕質彈簧在限度內,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發生形變后靜止時的情景,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 ) 【解析】一輕質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發生形變后靜止時應該是均勻拉伸,圖中只有D圖是均勻拉伸的。故選D。【例2】如圖所示,兩匹馬各用1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彈簧測力計,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A.2000N B.1000N C.0 D.500N【解析】彈簧測力計兩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0N的拉力,兩個拉力在一條直線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對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以彈簧測力計掛鉤一端所受的拉力(1000N)為準,所以,其示數是1000N。故選B。【例3】當彈簧不受拉力作用時,我們稱其長度為原長L0,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力F和彈簧的形變量△X(△X=L?L0)成正比,即F=k△X,k叫做彈簧的勁度系數,如圖所示是某次實驗測得彈簧所受的力F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圖象,請你根據圖象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彈簧的原長L0是10cm B. 彈簧的勁度系數是50N/mC. 當受到F=5N時,彈簧縮短了2.5cmD. 當彈簧伸長了15cm(彈性限度內)時,受到力F=30N【解析】A.彈簧處于原長時,彈簧所受彈力為0,則從圖中可知,F=0時,L0=10cm。故A正確;由胡克定律有F=K△x,從圖中可知彈簧長度L=15cm時,彈簧伸長量△x=L-L0=15cm-10cm=5cm=0.05m,彈力F為10N,因為F=k△X,所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故B錯誤;當受到F=5N時,彈簧縮短了。故C正確;當彈簧伸長了15cm,受到的拉力為F=k△x=200N/mX0.15m=30N。故D正確。故選B。三、能力訓練第1課時 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時相互的1.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兩個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就一定沒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存在著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B.兩個物體沒有直接接觸不能產生力的作用C.力的產生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用手推墻壁,人先推墻,墻再對人施力3.如圖所示的幾種現象,能體現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B ?)。A. B. C. D.手拉開弓 運動員罰點球 人壓彎跳板 熊貓拉彎竹子4.如圖所示下方關于該圖的說法錯誤的是(?D?)A.魚線的拉力使釣魚桿發生形變 B.瓶對海綿的壓力使海綿發生形變C.球拍對球的作用力改變球的運動方向D.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5.在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力產生的效果是(D?)A. 用力壓彈簧,彈簧縮短了 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C. 用力彎鋸條,鋸條變彎了 D. 小冰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勻速滑動6.下列各運動中屬于運動狀態不變的是(?D)A. 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 B. 被扔出的手榴彈在空中運動C. 小球從空氣中自由落下 D. 木塊從斜面上勻速滑下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C )A.? B.?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C.? D.? 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 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8.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D )A. 用玻璃球代替鋼珠也能達到實驗目的B. 鋼珠沿直線AB運動時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 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 實驗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9.小研所在的學習小組在學習科學時提出了這樣的觀點: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只要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必然有力的作用;②手推車可以使車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說明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要有力的作用;③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變長,手與橡皮筋相互接觸,說明物體只有相互接觸時才會產生力的作用;④腳踢足球時,足球不僅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同時形狀也發生了改變,這說明一個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形態和形狀同時發生改變。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 ?A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下列現象中,不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是(?D?)A.劃船時,船漿對水的力與水對漿的力B.汽車行駛時,汽車輪后推地面的力與地面對車輪向前的力C.地球對人的吸引力與人對地球的吸引力D.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11.甲、乙兩個同學穿著滑冰鞋面對面靜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對乙用力推一下,其結果是( D?)。A.甲仍靜止,乙被推開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將同時相對離開12.小球向左運動與彈簧接觸后,經歷了如圖甲、乙所示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C.彈開過程不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整個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13.如圖在玻璃瓶裝滿水,然后用帶有細玻璃管的橡膠塞塞緊瓶口,用力擠壓玻璃瓶壁,發現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了,對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兩種猜想,猜想1:力使玻璃瓶發生了形變;猜想2:手擠壓玻璃瓶壁時,使瓶內水的溫度升高。于是小明進行如下探究:先用較大的力擠壓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較小的力擠壓玻璃瓶,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高度變小,重復多次,現象均相同,對于此探究(?A?)A.只能驗證猜想1 B.只能驗證猜想2C.既能驗證猜想1,也能驗證猜想2 D.既不能驗證猜想1,也不能驗證猜想214.如圖所示,在孩子與爸爸“掰手腕”的游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爸爸“掰倒”孩子時,爸爸對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對爸爸的力B.爸爸“掰倒”孩子時,爸爸對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對爸爸的力C.孩子“掰倒”爸爸時,孩子對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對孩子的力D.孩子“掰倒”爸爸時,孩子對爸爸的力小于爸爸對孩子的力15.在以“力”為主題的辯論賽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許多觀點,小明把他們的觀點歸納整理如下表。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有______2、4、5、7、10__。(只填序號)解: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不一定會產生力的作用(如緊靠豎直的墻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與墻之間不存在力的作用);兩個物體不接觸,也不一定就不會產生力的作用(如磁體間的相互吸引);所以2、4是正確的;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所以5是正確的;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要產生力,至少需要兩個物體,所以7是正確的;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以10是正確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2、4、5、7、10。課后作業第2課時 力的測量1.如圖所示,一根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彈簧的另一端,下列有關“彈簧形變產生的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手對彈簧的拉力 B.墻對彈簧的拉力 C.彈簧對手的拉力 D.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2.測量一個大約為6N的力時,應選用彈簧測力計的最恰當規格是( A )A.量程為0~10N,分度值為0.1N B.量程為0~5N,分度值為0.1NC.量程為0~15N,分度值為0.5N D.以上三個測力計都可以3.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 )A.L甲L丁 B.L甲=L丙????L乙=L丁C.L甲L丁4.小王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發現秤的指針在“0.2牛”處,測量某一拉力時,秤的指針指在“3.5牛”處。則被測的拉力的大小為( A )A.3.3N B.3.5N C.3.7N D.無法確定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實驗時,將一物體掛在豎直懸掛的彈簧測力計的秤鉤上,測出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2.6牛。然后把彈簧測力計倒過來,又將同一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的吊環上,秤鉤固定,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A ) A.大于2.6牛 B.等于2.6牛 C.小于2.6牛 D.等于5.2牛6.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G=1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D?)。A.1N,0? B.0,1N C.2N,1N ? D.1N,1N7.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后(每次均在測量范圍內),發現所用彈簧測力計在不受力時指針在0.3N處,那么他每次的實際值比測量值( B )A.小0.3N B.大0.3N C.既不偏大,也不偏大 D.無法判斷8.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A.刻度可以標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指針C.可以利用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9.在研究彈簧的伸長與外力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L0=10cm,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X做出的F?X圖象如圖。(1)由圖可知,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彈簧的伸長增加_0.5__cm。(2)當彈簧受到4N的拉力作用時,彈簧的長度為_12.5__cm。(3)如圖,當拉力F為0時,彈簧的伸長量X不為0是因為_彈簧在豎直懸掛自然下垂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量的伸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為探究“影響彈簧受力形變的因素”,興趣小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彈簧的長度有關。猜想二: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受力的大小有關。猜想三: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彈簧的材料有關。他們選擇了甲、乙、丙3根彈簧作為研究對象。已知彈簧甲和丙是同種金屬絲,彈簧乙是另一種金屬絲,甲和乙原長均為6厘米,丙原長為9厘米,其他條件均相同。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彈簧測力計,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實驗數據記錄。(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_小于__(選填“大于”或“小于”)乙彈簧伸長的長度。(2)要證實猜想一,需比較__甲和丙_兩組彈簧的數據。(3)在彈性限度內,同一彈簧_伸長量__與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4)若他們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可以選用原長更_短__(選填“長”、“短”)的__乙_(選填“甲”、“乙”)種材料。11.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___2___cm.(2)彈簧在受到6N的拉力時,彈簧比原長伸長了__3____cm,此時彈簧發生了___彈性___形變。(3)分析圖象及有關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_____,用此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__0-6N________。拓展培優第3課時 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圖1.如圖實驗中,甲圖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方向___有關、乙圖所示用扳手擰螺釘,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作用點____有關。2.“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本義是某人要去南方辦事,卻趕著馬車往北方跑,結果離目的地越來越遠。它說明了(?B?)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C.力的作用點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個方面均有3.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點,塑料尺彎曲的程度不同。此現象表明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D?)A.作用點 B.方向 C.作用時間 D.大小4.如圖所示,用撬棒撬石頭,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省力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C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B.力的作用點 C.施力物體5.王明同學用力提一桶水時,他對水桶施加一個提力,同時水桶對王明的手也施加一個拉力,則這兩個力的三要素(?C?)?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點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點都不同 D.作用點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6.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1)一玩具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32牛的拉力;(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桌面對它的5牛的支持力;(3)放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的物體受到沿斜面向上的150牛的拉力。 7.疾風和勁草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有關( A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點? D.力的單位8.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9.正立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礦泉水瓶,當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C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10.小紅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簡易吊車,她想通過自身的體驗來了解這種簡易吊車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撐直桿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來一根細繩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簡易吊車的結構組成如圖的三角支架,繩的一端繞在手指上,桿的一端頂在掌心,在A處掛一重物時,繩對手指、桿對掌心均有作用力。對這兩個作用力的方向判斷完全正確的是( D)A. B. C. D.11.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什么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呢?(即什么因素會影響力去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效果、或影響力去改變物體的形狀的效果呢?)?探究一: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__長___;用的力越小,彈簧被拉得越__短___。?騎自行車時,蹬車的力越大,自行車運動的越快。蹬車的力越小,自行車運動的越___慢__,這說明:力的__大小__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二:?我們用力拉彈簧,彈簧會___伸長__;用力壓彈簧,彈簧會__縮短___;司機師傅向左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__左__拐彎;向右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_右___拐彎。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就會將螺母__擰松___。這說明:力的____方向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三:推門實驗:用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當手距門軸越遠(點A)時,越__省_力;距門軸越近(點B)時,越__費___力。(選填“省”或“費”)這說明:力的 作用點___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總結: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力的___大小__、__作用___和__方向點___有關。12.如圖所示為小麗同學站在某商場勻速向上運動的電動扶梯上的示意圖,請在圖中作出小麗所受力的示意圖(O點為小麗的重心)。13.物體A放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N的豎直向下的的地球吸引力G(作用點在A的幾何中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阻力f=40N的作用。請在圖中畫出這三個力的示意圖。 拓展培優14.為了驗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整個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兩木塊疊放在一起,兩個輕質彈簧測力計C、D的一端與兩木塊相連,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E、F上,如圖甲所示。(1)在甲圖中,緩慢向兩側移動鐵架臺E和F,保持木塊A與B位置不動,整個裝置靜止后,木塊A所受靜摩擦力fA的方向向__左____,大小應該等于彈簧測力計___D__的示數(填“C”或“D”)。(2)實驗中發現,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不等于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經過討論,同學們完善了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放置細圓木條是為了消除_木塊B與桌面___之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3)同學們利用完善后的裝置重新進行實驗,整個裝置靜止后,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為2N,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如圖所示.由此可知,彈簧測力計D對物體A的拉力FA=__2__N。(4)請你寫出利用完善后的實驗及數據分析驗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過程:___ 由于物體A靜止,它除受到彈簧測力計D的拉力FA外,還受到物體B對他的靜摩擦力fA,同理,物體B會受到物體A對他的靜摩擦力fB,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實驗數據可知:fA=fB=2N,因此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1.力的存在導學案 學科:科學 課 題1.力的存在第1次課教學目標1.能根據力的作用的實例概括出力的意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并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確認力的存在;2.能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事實,認識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3.了解彈簧的彈力;4.了解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原理,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5.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事實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能用力的三要素解釋不同的力,其作用效果為什么不同;6.能針對給定的力,正確作出力的示意圖。教學重難點能由力的作用所產生的現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兩種效果,即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并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確認力的存在;教學(具)準備教 學 活 動 設 計個人修改記錄一.知識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不接觸也能產生力,如吸鐵石;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如相互挨著的課桌)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變物體的形狀(發生形變)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但填寫時都寫運動狀態改變);。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比如兩車追尾,后車撞了前車,兩車都損毀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牛頓,簡稱牛,符號N表示。 常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一個蘋果重2N 6.力的測量:測力計,常用測力計為彈簧測力計 7.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指針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注: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8.彈性: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狀的性質 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形變也越大。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10.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邊上標上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11.作圖步驟:①作標度,力的大小必須為標度的整數倍(至少為兩倍,3~5倍最佳)②力的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③畫線段,注意箭頭畫在線段的末端,每個線段長度必須與標度一樣, ④箭頭旁邊標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注:①檢查作圖時按作圖步驟檢查一遍;②若只告訴質量,必須把質量化成重力再作圖,必須寫出轉化過程,質量不能作圖。二、典型精析【例1】下列四幅圖是描述某一輕質彈簧在限度內,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發生形變后靜止時的情景,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 ) 【例2】如圖所示,兩匹馬各用1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彈簧測力計,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A.2000N B.1000N C.0 D.500N【例3】當彈簧不受拉力作用時,我們稱其長度為原長L0,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力F和彈簧的形變量△X(△X=L?L0)成正比,即F=k△X,k叫做彈簧的勁度系數,如圖所示是某次實驗測得彈簧所受的力F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圖象,請你根據圖象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彈簧的原長L0是10cm B. 彈簧的勁度系數是50N/mC. 當受到F=5N時,彈簧縮短了2.5cmD. 當彈簧伸長了15cm(彈性限度內)時,受到力F=30N【解析】A.彈簧處于原長時,彈簧所受彈力為0,則從圖中可知,F=0時,L0=10cm。故A正確;由胡克定律有F=K△x,從圖中可知彈簧長度L=15cm時,彈簧伸長量△x=L-L0=15cm-10cm=5cm=0.05m,彈力F為10N,因為F=k△X,所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故B錯誤;當受到F=5N時,彈簧縮短了。故C正確;當彈簧伸長了15cm,受到的拉力為F=k△x=200N/mX0.15m=30N。故D正確。故選B。三、能力訓練第1課時 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時相互的1.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兩個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就一定沒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存在著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B.兩個物體沒有直接接觸不能產生力的作用C.力的產生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用手推墻壁,人先推墻,墻再對人施力3.如圖所示的幾種現象,能體現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A. B. C. D.手拉開弓 運動員罰點球 人壓彎跳板 熊貓拉彎竹子4.如圖所示下方關于該圖的說法錯誤的是(??)A.魚線的拉力使釣魚桿發生形變 B.瓶對海綿的壓力使海綿發生形變C.球拍對球的作用力改變球的運動方向D.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5.在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力產生的效果是(?)A. 用力壓彈簧,彈簧縮短了 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C. 用力彎鋸條,鋸條變彎了 D. 小冰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勻速滑動6.下列各運動中屬于運動狀態不變的是(?)A. 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 B. 被扔出的手榴彈在空中運動C. 小球從空氣中自由落下 D. 木塊從斜面上勻速滑下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A.? B.?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C.? D.? 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 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8.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A. 用玻璃球代替鋼珠也能達到實驗目的B. 鋼珠沿直線AB運動時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 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 實驗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9.小研所在的學習小組在學習科學時提出了這樣的觀點: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只要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必然有力的作用;②手推車可以使車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說明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要有力的作用;③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變長,手與橡皮筋相互接觸,說明物體只有相互接觸時才會產生力的作用;④腳踢足球時,足球不僅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同時形狀也發生了改變,這說明一個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形態和形狀同時發生改變。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下列現象中,不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是(??)A.劃船時,船漿對水的力與水對漿的力B.汽車行駛時,汽車輪后推地面的力與地面對車輪向前的力C.地球對人的吸引力與人對地球的吸引力D.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11.甲、乙兩個同學穿著滑冰鞋面對面靜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對乙用力推一下,其結果是( ?)。A.甲仍靜止,乙被推開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將同時相對離開12.小球向左運動與彈簧接觸后,經歷了如圖甲、乙所示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C.彈開過程不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整個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13.如圖在玻璃瓶裝滿水,然后用帶有細玻璃管的橡膠塞塞緊瓶口,用力擠壓玻璃瓶壁,發現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了,對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兩種猜想,猜想1:力使玻璃瓶發生了形變;猜想2:手擠壓玻璃瓶壁時,使瓶內水的溫度升高.于是小明進行如下探究:先用較大的力擠壓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較小的力擠壓玻璃瓶,細玻璃管內水面上升高度變小,重復多次,現象均相同,對于此探究(??)A.只能驗證猜想1 B.只能驗證猜想2C.既能驗證猜想1,也能驗證猜想2 D.既不能驗證猜想1,也不能驗證猜想214.如圖所示,在孩子與爸爸“掰手腕”的游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爸爸“掰倒”孩子時,爸爸對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對爸爸的力B.爸爸“掰倒”孩子時,爸爸對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對爸爸的力C.孩子“掰倒”爸爸時,孩子對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對孩子的力D.孩子“掰倒”爸爸時,孩子對爸爸的力小于爸爸對孩子的力15.在以“力”為主題的辯論賽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許多觀點,小明把他們的觀點歸納整理如下表。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有________。(只填序號)課后作業第2課時 力的測量1.如圖所示,一根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彈簧的另一端,下列有關“彈簧形變產生的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手對彈簧的拉力 B.墻對彈簧的拉力 C.彈簧對手的拉力 D.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2.測量一個大約為6N的力時,應選用彈簧測力計的最恰當規格是( )A.量程為0~10N,分度值為0.1N B.量程為0~5N,分度值為0.1NC.量程為0~15N,分度值為0.5N D.以上三個測力計都可以3.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L甲L丁 B.L甲=L丙????L乙=L丁C.L甲L丁4.小王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發現秤的指針在“0.2牛”處,測量某一拉力時,秤的指針指在“3.5牛”處。則被測的拉力的大小為( )A.3.3N B.3.5N C.3.7N D.無法確定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實驗時,將一物體掛在豎直懸掛的彈簧測力計的秤鉤上,測出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2.6牛。然后把彈簧測力計倒過來,又將同一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的吊環上,秤鉤固定,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 A.大于2.6牛 B.等于2.6牛 C.小于2.6牛 D.等于5.2牛6.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G=1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A.1N,0? B.0,1N C.2N,1N ? D.1N,1N7.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后(每次均在測量范圍內),發現所用彈簧測力計在不受力時指針在0.3N處,那么他每次的實際值比測量值( )A.小0.3N B.大0.3N C.既不偏大,也不偏大 D.無法判斷8.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刻度可以標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針上端當作指針C.可以利用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9.在研究彈簧的伸長與外力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L0=10cm,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X做出的F?X圖象如圖。(1)由圖可知,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彈簧的伸長增加___cm。(2)當彈簧受到4N的拉力作用時,彈簧的長度為___cm。(3)如圖,當拉力F為0時,彈簧的伸長量X不為0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為探究“影響彈簧受力形變的因素”,興趣小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彈簧的長度有關。猜想二: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受力的大小有關。猜想三:彈簧形變的大小可能與彈簧的材料有關。他們選擇了甲、乙、丙3根彈簧作為研究對象。已知彈簧甲和丙是同種金屬絲,彈簧乙是另一種金屬絲,甲和乙原長均為6厘米,丙原長為9厘米,其他條件均相同。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彈簧測力計,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實驗數據記錄。(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___(選填“大于”或“小于”)乙彈簧伸長的長度。(2)要證實猜想一,需比較___兩組彈簧的數據。(3)在彈性限度內,同一彈簧___與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4)若他們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可以選用原長更___(選填“長”、“短”)的___(選填“甲”、“乙”)種材料。11.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______cm.(2)彈簧在受到6N的拉力時,彈簧比原長伸長了______cm,此時彈簧發生了______形變。(3)分析圖象及有關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用此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___。第3課時 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圖1.如圖實驗中,甲圖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有關、乙圖所示用扳手擰螺釘,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有關。 2.“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本義是某人要去南方辦事,卻趕著馬車往北方跑,結果離目的地越來越遠。它說明了(??)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C.力的作用點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個方面均有3.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點,塑料尺彎曲的程度不同。此現象表明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A.作用點 B.方向 C.作用時間 D.大小4.如圖所示,用撬棒撬石頭,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省力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B.力的作用點 C.施力物體5.王明同學用力提一桶水時,他對水桶施加一個提力,同時水桶對王明的手也施加一個拉力,則這兩個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點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點都不同 D.作用點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6.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1)一玩具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32牛的拉力;(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桌面對它的5牛的支持力;(3)放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的物體受到沿斜面向上的150牛的拉力。 7.疾風和勁草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有關(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點? D.力的單位8.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9.正立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礦泉水瓶,當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10.小紅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簡易吊車,她想通過自身的體驗來了解這種簡易吊車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撐直桿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來一根細繩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簡易吊車的結構組成如圖的三角支架,繩的一端繞在手指上,桿的一端頂在掌心,在A處掛一重物時,繩對手指、桿對掌心均有作用力。對這兩個作用力的方向判斷完全正確的是( )A. B. C. D.11.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什么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呢?(即什么因素會影響力去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效果、或影響力去改變物體的形狀的效果呢?)?探究一: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_____;用的力越小,彈簧被拉得越_____。?騎自行車時,蹬車的力越大,自行車運動的越快。蹬車的力越小,自行車運動的越_____,這說明:力的____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二:?我們用力拉彈簧,彈簧會_____;用力壓彈簧,彈簧會_____;司機師傅向左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____拐彎;向右打方向盤,汽車會向_____拐彎。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就會將螺母_____。這說明:力的____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三:推門實驗:用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當手距門軸越遠(點A)時,越_____力;距門軸越近(點B)時,越_____力。(選填“省”或“費”)這說明:力的_____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總結: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和_____有關。12.如圖所示為小麗同學站在某商場勻速向上運動的電動扶梯上的示意圖,請在圖中作出小麗所受力的示意圖(O點為小麗的重心)。13.物體A放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N的豎直向下的的地球吸引力G(作用點在A的幾何中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阻力f=40N的作用。請在圖中畫出這三個力的示意圖。 拓展培優14.為了驗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整個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兩木塊疊放在一起,兩個輕質彈簧測力計C、D的一端與兩木塊相連,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E、F上,如圖甲所示。(1)在甲圖中,緩慢向兩側移動鐵架臺E和F,保持木塊A與B位置不動,整個裝置靜止后,木塊A所受靜摩擦力fA的方向向______,大小應該等于彈簧測力計_____的示數(填“C”或“D”)。(2)實驗中發現,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不等于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經過討論,同學們完善了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放置細圓木條是為了消除____之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3)同學們利用完善后的裝置重新進行實驗,整個裝置靜止后,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為2N,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如圖所示.由此可知,彈簧測力計D對物體A的拉力FA=____N。(4)請你寫出利用完善后的實驗及數據分析驗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力的存在 (教學用).doc 1.力的存在(學生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