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古代西亞國家 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古代西亞國家代表性的文明成就;2.理解古代西亞重要文明成就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要點:《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字母文字)3.解讀《漢謨拉比法典》,了解古巴比倫的社會結構。【學習重難點】《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地位、歷史價值。【知識梳理】一、古代西亞國家的地理位置二、古代西亞國家的自然環境三、古代西亞國家的興衰發展歷程用年代尺繪制古代西亞國家發展歷程。四、古代西亞國家文明成果領域文 明 成 果簡 介國家法律文字歷法建筑【鞏固提升】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約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國王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金字塔是權利的象征。 ——摘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某法典明確規定,第一九六條,倘自由民損毀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二零零條,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第二零五條,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材料一中的“古代埃及”誕生于哪一大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果?材料二中的“法典”是指哪部法典?如何評價這部法典?材料一、二中的文明發源有什么特點?參考答案【知識梳理】一、古代西亞國家的地理位置位于西亞地區,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經二、古代西亞國家的自然環境氣候:干旱少雨 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河流流量不穩定。三、古代埃及的興衰發展歷程 四、古代埃及文明成果領域文 明 成 果簡 介國家古巴比倫王國君主專制制度法律《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文字楔形文字有利推動西亞文化的發展歷法太陰歷觀察月亮圓缺變化的規律。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計時法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建筑空中花園【鞏固提升】五、尼羅河;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法典,嚴格規定了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關系,規定如何處理自由民內部的矛盾和沖突,比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實質是代表奴隸主階級意志。課件25張PPT。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巖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櫥窗前凝視碑文的字眼我卻在旁靜靜欣賞你那張我深愛的臉祭司神殿征戰弓箭是誰的從前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于我的那畫面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后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愛在西元前新知導入猜猜以下是哪個文明古國的文明成就?第一課 亞非大河文明 ——古代西亞國家新知講解一、古代西亞國家地理位置二、古代西亞國家自然條件三、古代西亞國家文明歷程四、古代西亞國家文明成果一、地理位置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形成“新月沃地”1.讀圖并結合七年級所學知識,描述古代西亞的地理位置2.在圖中找出古代西亞地區的早期居民和重要城市。位于西亞地區,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經二、自然環境氣候:干旱少雨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河流流量不穩定。這種自然條件下,該地區農業發展有什么特點?幼 發 拉 底 河底格里斯河農業發展依靠人們修建的灌溉系統。兩河流域的自然環境特點如何?三、古代西亞國家的文明歷程前3500年出現小國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前16世紀被外族滅亡前4000前2000前18世紀 完成統一漢謨拉比外族武士古城遺址三、古代西亞國家的文明成果閱讀書本P5—P7,填寫古代西亞國家的文明成果古巴比倫王國 《漢謨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太陰歷空中花園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 古巴比倫的王權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他勤于朝政,在位40年中,使巴比倫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他確立了絕對的王權統治地位,自稱“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并建立了官僚統治機構,各級官吏由他直接任免。他還建立了軍隊,指揮官由他任命。漢謨拉比極力宣揚自己與神靈的密切關系,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寵人,他的王權來自神的授予。國家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漢謨拉比法典》法律漢謨拉比 是古巴比倫最杰出的國王。他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資料《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某些條文規定:兩個自由民打架,如果一方打瞎對方的眼睛,作為懲罰,自己的眼睛也要被打瞎;如果打掉對方的牙齒,自己的牙齒也要被打掉。這就是所謂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漢謨拉比法典》法律解讀雖然有原始的“同態復仇”痕跡,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觀念,但這種公正主要體現在身份和社會地位相同的人之間。如果奴隸主弄瞎了奴隸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了事。反映了當時社會里,社會地位高的階級對于社會地位低的階級享有特權。請閱讀材料,簡要分析反映的歷史信息及古巴比倫的社會階層狀況《漢謨拉比法典》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的許可,擅自把不屬于自己的奴隸頭上的奴隸標記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自由民把從宮廷逃出的奴隸藏匿在家,并且不服從侍令官的命令交出奴隸,這家主人應被處死。反映了當時社會奴隸主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采用的刑罰十分殘酷反映了當時奴隸主的特權受到法律的保護。《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什么?代表奴隸主階級意志的法律,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法律解讀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漢謨拉比法典》法律法典嚴格規定了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關系,規定如何處理自由民內部的矛盾和沖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思考:《漢謨拉比法典》的這些規定與現代 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這些規定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是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現代法律精神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文字楔形文字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通常用小尖棒再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近似楔子的形狀。意義:有力推動了西亞文化的發展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思考:腓尼基人建立的古代小國在今天大致哪一帶?黎巴嫩一帶腓尼基人造船業、航海業、商業非常發達,還發明和傳播腓尼基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后來發展形成22個字母,為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古代希臘人以此為基礎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字母。文字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思考: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哪些古老的文字?他們對世界語言文化的發展有什么貢獻?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等。文字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現,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字母文字的發展變化建筑空中花園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據說空中花園采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并且有灌溉系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想象圖建筑空中花園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在位: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Amyitis)為王后。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里,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并在園中開辟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于博得公主的歡心。空中花園想象圖歷法太陰歷三、古代埃及文明成果兩河流域的人們,通過觀察月亮圓缺變化的規律,編制了太陰歷。他們規定七天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從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別是太陽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計時方法上,他們把一天分為12小時,每小時分為60分,每分鐘分為60秒。我們現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計時法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新月沃地”大致相當于今天哪些國家?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等拓展拓展 “新月沃地”的其他古老民族在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一帶,希伯來人曾建立過希伯來王國,后來它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太兩個王國。公元前8世紀起,以色列被外族所滅。一百多年后,猶太王國也滅亡了。在此后的漫長歲月中,希伯來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他們被統稱為猶太人。 猶太人(希伯來人)曾被稱為“沒有國家的民族”,你知道為什么嗎?你知道現在世界上有沒有猶太人的國家?課堂練習1.下列古跡屬于古巴比倫王國的是( )A.金字塔 B.良渚古城遺址 C.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D.印度河流域古遺址2.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指出ni'luo'h: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 )A.埃及文明 B.巴比倫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臘文明CB總結一、古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年代尺)課堂總結法律文字歷法建筑《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太陰歷空中花園君主專制制度總結二、古巴比倫突出的文明成就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2古代西亞國家 導學案.doc 1.1.2古代西亞國家 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