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物質的溶解導學案年級:八 學科:科學課 題12.物質的溶解第12次課教學目標1.了解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溶解性;2.知道物質溶解時可能放出熱量,也可能吸收熱量;3.區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4.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5.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關系;6.知道溶解度的意義并會查閱溶解度表;7.了解外界條件能夠影響物質的溶解;8.了解溶解度曲線;9.理解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越大,溶液的濃度越大;10.計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11.知道溶解度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之間的關系,會計算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12.學會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方法;13.學會溶液稀釋的計算。教學重難點物質的溶解性;吸熱、放熱;溶解度的意義;外界條件能夠影響物質的溶解教學(具)準備教 學 活 動 設 計個人修改記錄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大多數物質適用,氫氧化鈣、氣體除外) A.加溶劑 B.升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注意: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判斷一種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在其溫度下,若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則原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若其溶質還能繼續溶解,則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質,則是飽和溶液;如果加少量溶質,還能繼續溶解,則是不飽和溶液。5、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數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注意點:(1)四個關鍵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3)溶解度單位為克;(4)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6、室溫(20℃)時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級:<0.01克0.01~1克1~10克>10克溶解性等級難溶微溶可溶易溶 (1)大多數物質子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響很大,如硝酸鉀、硝酸銨,表現為曲線陡;②影響不大,如氯化鈉(食鹽),表現為曲線平緩。(2)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7、溶質的質量分數(1)計算公式注:溶質的質量分數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它是個比值,沒有單位。A%=m溶質/m溶液×100%= m溶質/(m溶質+m溶劑)×100%m溶液=m溶質/ A% m溶質= m溶液·A%(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3)溶液的稀釋前后所含溶質的質量不變;(4)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A.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B.稱量(固體:用天平稱?。灰后w: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裝瓶,并貼上標簽)。三.例題精講。【例1】氣體的溶解度與氣體性質、溶劑有關,還與外界條件有關?!按蜷_汽水瓶蓋,汽水會自動噴出來”,與該現象存在主要關系的外界條件是(A)A. 壓強 B. 溫度C. 汽水瓶 D. 光照【例2】通過實驗比較食鹽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下列實驗設計正確的是(A)A. 水的溫度和質量相同B. 水的溫度相同,質量不同C. 水的質量不同D. 兩種物質質量相同且全部溶解在水中【例3】利用廚房用品可以開展一些家庭小實驗。如為了探究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與溫度有關,需要借助下列廚房用具中的(D)①筷子?、谛住、坌⊥搿、荛_水A. ②③ B. ①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例4】下列條件中,對物質的溶解性沒有影響的是(D)A. 溫度和物質的種類 B. 壓強和物質的種類C. 溫度和壓強 D. 物質的顆粒大小【例5】下列關于物質溶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B)A. 物質的溶解能力與溫度等環境條件有關B. 溫度越高,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C. 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般不同 D. 有些物質在水中不能溶解,卻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質中【例6】如圖所示,把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在濕木塊上,然后往燒杯里加入硝酸銨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燒杯時發現木塊粘在燒杯的底部,說明硝酸銨溶解時要__吸收__熱量,能使溫度降到0_℃以下,故木塊上的水結成了冰。【例7】小李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他在A、B兩個相同的盛水的燒杯中逐漸加入硫酸銅晶體,得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結果。實驗次數12345加入硫酸銅晶體的質量/克2030405060杯中剩余硫酸銅晶體的質量/克A杯00515xB杯0005y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表中的x=__25__,y=__15__。(2)由實驗結果可以得到的結論有:①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能夠溶解的硫酸銅晶體的質量是有限的)。②在水的質量相同時,水的溫度越高,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能夠溶解的硫酸銅晶體越多)。【例8】同學們為證明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設計了如下實驗:(1)各實驗中都可觀察到溶液的顏色為__藍色__。(2)通過實驗①②的對比,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溫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3)若要證明物質溶解的快慢與固體顆粒大小有關,需增加實驗④與實驗③進行對比,實驗④的燒杯中需加入50毫升冷水和 0.5克硫酸銅粉末。【例9】為了研究物質的溶解現象,小明設計并進行了如表實驗。實驗現象固體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固體幾乎不溶解固體溶解,形成紫紅色溶液(1)對比實驗①②的現象,可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設計實驗②③的目的是驗證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例10】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希望能夠較快地溶解某種固體。請以冰糖晶體溶于水為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體在水中的溶解,并加以解釋說明。【解】 方法有:①溶解前先將固體研碎;②溶解時加熱;③溶解時不斷攪拌。攪拌、升溫都能加快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增大冰糖與水的接觸機會,從而加快冰糖的溶解;固體顆粒大小決定了固體與水的接觸面積的大小,也能改變溶解速率,將固體研碎增加了固體與水的接觸面積,也就加快了固體的溶解。【例1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查閱資料】 溶質溶解包括溶質粒子擴散(吸收熱量)和溶質粒子水合(放出熱量)兩個過程。【進行實驗】 分別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再分別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在室溫下分別按如圖操作進行實驗,并記錄有關實驗現象如表。物質X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溶解現象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全部溶解溶解前后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溶液溫度降低溶液溫度升高(1)請填寫上表中的空白。(2)圖中①的操作是測定水的溫度,③中“攪拌”的目的是加快物質的溶解,圖中的一處錯誤操作是不能用溫度計進行攪拌。(3)為了便于比較,該實驗方案中需注意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溫度、所用溶質的質量必須相同。【解析】 (1)硝酸銨溶于水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的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的溫度升高。(2)要探究物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就要事先測定水的溫度;溶解過程中攪拌是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攪拌時應該用玻璃棒而不是溫度計。(3)為了便于比較,該實驗方案中注意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溫度、所用溶質的質量必須相同。【例12】探究氫氧化鈉溶于水后液體溫度的變化實驗如表所示,請回答問題:探究目的了解物質溶解前后液體溫度變化情況;學習測量液體溫度變化的方法實驗用品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氫氧化鈉固體、水操作過程(1)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必須注意安全,其原因是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2)圖示中的操作存在一處錯誤,應改正為用玻璃棒攪拌。(3)圖示中的錯誤操作改正后,上述實驗能否測得氫氧化鈉溶解前后液體溫度的改變?為什么?不能。因為沒有測量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前水的溫度。【解析】 (1)上課時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操作,能了解到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2)對圖要仔細觀察,不能看到攪拌就默認為是玻璃棒;科學中的工具都有其特別的規定使用范圍,不能無原則地進行替代。(3)因為是探究溶解前后兩個溫度是否有改變,因而至少要分別測量溶解前后的溫度才可行。【例13】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設計實驗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能力)的因素,實驗步驟如下。Ⅰ.稱取一定質量的食鹽,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克將產品分成若干份備用。Ⅱ.按照表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實驗所需儀器略去)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實驗溫度20 ℃20 ℃20 ℃20 ℃80 ℃溶質種類食鹽食鹽食鹽硝酸鉀食鹽溶質顆粒大小粉末粉末塊狀粉末粉末溶質質量3.6克3.6克3.6克3.6克3.6克溶劑種類水植物油b水水溶劑質量10克a10克10克10克溶解情況全溶不溶全溶部分溶全溶請回答下列問題:(1)表格中a為__10克__,b為__水__。(2)根據上述的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探究的影響因素有__4__種,根據常識可知其中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質顆粒大小。(3)多組實驗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狀的食鹽或硝酸鉀而不使用塊狀物的優點是粉末狀比塊狀的溶解速度快,節約實驗時間。(4)有人認為將第一組與第五組實驗進行對比,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請簡述理由:溫度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但相同的實驗結果導致無法得出準確結論。(5)由上述實驗可知,20 ℃時食鹽的溶解性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鉀的溶解性。【解析】 (1)做對比實驗需要控制變量,即只有一個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再結合溶解情況可知a為10克,b為水。(2)分析表格可知,符合控制變量進行探究的因素有:溫度、溶質種類、溶質顆粒大小、溶劑種類。物質的溶解性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溶質顆粒大小只能改變溶解的速率,但對物質溶解性無影響。(3)物質由塊狀改為粉末狀會增加同一物質的溶解速率,使實驗時間變短。(5)對比第一組和第四組實驗結果可知,在20 ℃時,10克水中能溶解的食鹽質量大于硝酸鉀的質量,所以20 ℃時食鹽的溶解性大于硝酸鉀的溶解性。四.當堂檢測。A組(一)、選擇題1.在常溫下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為了使其變為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你認為不可行的是( )A.加入硝酸鉀晶體至不再溶解 B.恒溫蒸發水至有少量晶體析出C.降低溫度至有少量晶體析出 D.升高溫度,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2.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以下某種物質,形成溶液的過程中,溫度下降。這種物質是( )A.氫氧化鈉 B.氯化鈉 C.濃硫酸 D.硝酸銨3.下面是四位同學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質的溶液B.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是指該溫度下該物質濃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溫度下,向飽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體,溶液質量變大D.在一定溫度下,飽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體4.如下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將t2℃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則( )A.兩種溶液仍是飽和溶液 B.兩種溶液的質量仍相同C.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比甲多5.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所示數據,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序號溫度/℃水的質量/g所加硝酸鉀的質量/g所得溶液的質量/g①2810414②2810614③6010818A.28℃時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gB.60℃時等質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6.如下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后,右側U形管中的液面左側升高,該物質是( )A.氫氧化鈉固體 B.蔗糖 C.硝酸銨晶體 D.氯化鈉晶體7.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8.下列因素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 )①溶質的量②溶劑的量③溫度④溶質種類⑤溶劑種類A.①②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二)、綜合題9.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6110169根據上表回答: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2)20℃時,向100 g水中加入30 g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是硝酸鉀的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10.如下圖所示,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雞蛋沉入水底.若向玻璃杯中逐漸加入食鹽直至溶液飽和(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將會觀察到什么現象?解釋原因。11.要配制2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 g),求:(1)把20 g硝酸鉀溶解到多少克水中就達到飽和狀態?(2)在50 g水中加硝酸鉀多少克就達到飽和狀態?12.20℃時,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為9.7 g,其含義是在20℃時________________;工業上用氨堿法制純堿時,向飽和氨鹽水中不斷通入CO2,同時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但卻只有碳酸氫鈉結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小麗非常喜歡學習化學,并樂于活用化學知識,請你試著和小麗一起去體會活用化學知識的快樂吧!小麗注意到汽水在沒有開蓋以前幾乎看不到氣泡,但打開瓶蓋之后卻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了氣體的溶解度與_________有關,隨著它的減小,氣體溶解度將_________。小麗打開瓶蓋把汽水喝了,不一會兒就開始嗝出氣體,這又說明了氣體的溶解度與_________有關,隨著它的升高,氣體的溶解度將_________。14.一木塊飄浮于5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如圖甲所示),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溫度的改變是 _________(填“升溫”或“降溫”),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硝酸鉀晶體_________(填“增多”或“減少”)。15.NaCl、NH4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NH4Cl29.437.245.855.265.6(1)以上兩種物質溶解度的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_________。(2)20℃時,將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_g。(3)40℃時,要使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序號)。①升高溫度 ②加溶質NH4Cl ③加水 ④恒溫蒸發水16.取兩支試管,在它的里面各加入2~3 mL水,分別加入少許碘或者高錳酸鉀;另外取兩支試管各加入2~3 mL的汽油,再分別加入少許碘或者高錳酸鉀,振蕩,觀察現象.填寫下表并回答有關問題:溶質溶劑現象碘水高錳酸鉀水碘汽油高錳酸鉀汽油通過以上實驗你還能得出哪些結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的溶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組1.將一定溫度下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 降溫 B. 升溫C. 加入溶質 D. 加入溶劑2.在一定溫度下,向一瓶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晶體并充分攪拌,則( )A. 晶體質量減小 B.晶體質量增加C. 溶液質量不變 D.溶液質量增加3.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剩下的溶液是( )A. 稀溶液 B. 濃溶液C. 不飽和溶液 D. 飽和溶液4.下列能證明燒杯中的硫酸銅溶液是飽和溶液的是( )A. 將液體降溫時,杯底能析出固體B. 蒸發水分時,杯底能析出固體C. 將液體倒出一部分,仍不能析出固體D. 加入少量硫酸銅,發現不能再繼續溶解5.長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內的飽和食鹽水,在保持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發現容器底部有少量晶體出現,這說明( )A. 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 溶劑質量減少,溶液仍為飽和溶液C. 溶液中溶劑、溶質的質量均未改變 D. 溶液比原來要濃一些6.請根據題意,選擇下列詞語填空:“飽和”“不飽和”“濃”“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已知:20 ℃時,食鹽和熟石灰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和0.17克,現有甲、乙兩只燒杯各盛100克水,在20 ℃時,分別進行如下實驗:(1)在甲燒杯中加入30克食鹽,充分攪拌后,得到溶液甲,則甲為_____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質含量較____,所以屬于____溶液。(2)在乙燒杯中加入1克熟石灰,充分攪拌后得渾濁液體,過濾得到溶液乙,則乙為___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質含量較____,所以屬于____溶液。(3)由實驗可知,對于不同溶質來說,濃溶液______是飽和溶液,稀溶液______是不飽和溶液。7.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溶液的溫度/℃7565503520析出固體M的質量/克002.04.58.4(1)65 ℃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________(填“是”“否”或“無法判斷”)。(2)將40 ℃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達到目的有_______(填序號)。①升溫 ②降溫?、奂尤苜|M?、芗铀?br/>⑤加另一種固體N ⑥恒溫蒸發水⑦與40 ℃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8.同學們利用量筒、玻璃棒、燒杯和水,測量一定質量大顆粒食鹽晶體的體積。(不考慮雜質對實驗的影響)(1)小柯提出在量筒內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放入一定質量的食鹽晶體,觀察液面的變化來測量食鹽的體積。但他的想法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同學們討論后提出,只要將量筒內的水換成另一種液體(只能利用上述儀器和藥品),實驗就能取得成功,該液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9.一長方體木塊漂浮于5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如圖甲所示),溫度改變(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時,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的硝酸鉀晶體_______(填“增多”或“減少”)。C組1.要使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升高溫度 B. 增加硝酸鉀C. 不斷攪拌 D. 增加水2.20℃時,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鈉恰好達到飽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8克B.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C.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D.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3.下表提供了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據表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溫度/℃020406080溶解度/克13.331.663.9110169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20 ℃時,100克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鉀C. 將4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至60 ℃,該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D. 將8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至20 ℃,有晶體析出4.有A、B、C三種物質,在20 ℃時溶解在水中制成飽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質;B物質制成115克飽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質375克飽和溶液用去350克水。這三種物質在20 ℃時溶解度大小的順序為( )A. BB>AC. A>B>C D. B>A>C5.20 ℃室溫下在1000克蒸餾水中溶解1.65克熟石灰,溶液達到飽和,則熟石灰的溶解性是( )A. 易溶 B. 可溶 C. 微溶 D. 難溶6.下表列出了氯化銨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克29.433.337.241.445.850.455.2(1)由上表可推知,氯化銨的溶解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20 ℃時,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銨,形成氯化銨的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將其溫度升高至60 ℃時,溶液的質量為______克,該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7.如圖所示,20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中A、B所示,加熱到50 ℃時現象如圖中C、D所示。(1)圖中一定為飽和溶液的是 ___(填字母)。(2)若加入兩種固體的質量均為20克,A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5克,則20 ℃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 ____克。(3)20 ℃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________,甲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8.t ℃時某硝酸鈉溶液400克,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第一次蒸發20克水,析出晶體4克;第二次又蒸發20克水,析出晶體6克。則t ℃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 )A. 20克 B. 25克 C. 30克 D. 40克9.如表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102030405060溶解度/克氯化鈉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鉀20.931.645.863.985.5110A. 20 ℃時將20克硝酸鉀加入50克水中,能得到70克溶液B. 硝酸鉀的溶解度比氯化鈉的溶解度大C. 60 ℃時將21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至20 ℃,溶液質量變為131.6克D. 20 ℃時將40克氯化鈉加入100克水中,再升溫至60 ℃可形成不飽和溶液10.簡單解釋下列現象。(1)20 ℃時,在100克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鉀固體未溶解,但在經過稍微加熱以后固體立即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杯冷水中加入食鹽數克,杯底有較多的食鹽固體未能溶解,經過充分加熱,但未見不溶固體明顯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涼開水倒入魚缸中養魚,魚不久會死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熱20 ℃時的飽和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打開汽水瓶蓋立即逸出大量氣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溫度/℃2040506080溶解度/克氯化鈉36.036.637.037.338.4氯化銨37.245.850.455.265.6硝酸鉀31.663.985.5110169(1)20 ℃時,溶解度最大的物質是___________。(2)50 ℃時,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______克。(3)如圖①所示為量筒的局部示意圖,量取水時應沿____(填“a”或“b”,下同)視線進行讀數,_____視線對應的讀數偏大。(4)甲是80 ℃含有120克水的硝酸鉀溶液,經過如下操作,得到102克硝酸鉀固體。①甲溶液為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②對以上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_____。A. 甲到乙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B. 乙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69∶100C. 開始析出硝酸鉀固體的溫度在60 ℃至80 ℃之間D. 甲溶液的質量等于222克課后作業D組1.實驗室用硝酸鉀固體配制10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硝酸鉀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量程為50毫升的量筒量水B. 將固體放于托盤天平的右盤稱取C. 將固體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D. 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貼有標簽(如圖)的試劑瓶中,塞好瓶塞2.實驗室配制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的步驟為計算、稱取、量取、溶解、轉移B. 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氯化鈉的溶解速率C. 把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倒入剛用蒸餾水洗過的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D. 量取水時,用規格為50毫升的量筒量取42.5毫升蒸餾水3.實驗室配制氯化鈉溶液的操作中,正確的是( )A.取氯化鈉 B.稱氯化鈉 C.量取水 D.溶解4.要配制100克5%的氯化鈉溶液,除了需要托盤天平和量筒外,還需要用到的一組儀器是( )A. 燒杯、試管、玻璃棒 B. 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C. 燒杯、膠頭滴管、漏斗 D. 燒杯、酒精燈、玻璃棒5.將100克10%的氯化鈉溶液進行如下操作,寫出操作后溶質的質量分數。(1)蒸發溶劑質量的一半(無固體析出): ?。ň_到0.1%)。(2)向原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鈉,完全溶解:_______(精確到0.1%)。(3)蒸發掉溶液質量一半的水(無固體析出):___________。(4)向原溶液中加入100克水:___________。6.木糖醇的甜度高,溶解性好,防齲齒,是一種理想的蔗糖替代品。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據圖回答問題:(1)30 ℃時,木糖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蔗糖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60 ℃時,向100克水中加入 95克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0.1%)7.如圖是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驗操作示意圖。(1)用上圖中實驗操作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順序:____________。(2)根據計算需要量取水的體積,應選擇________(填“50毫升”“100毫升”或“200毫升”)規格的量筒;玻璃棒在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稱量氯化鈉固體質量的過程中,發現指針偏右,此時應_________________。(4)在配制溶液的過程中,導致溶液中氯化鈉質量分數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谂渲迫芤旱臒蒙倭空麴s水潤洗?、垌来a生銹了④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 ⑤氯化鈉固體中混有不溶性固體雜質 ⑥配制結束后,不小心碰灑一部分溶液8.由于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做電解水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某次實驗中,把18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電解,電解結束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變為1.2%。(1)電解前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克。(2)在該次實驗過程中,有 克水被電解了。9.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甲所示儀器進行“配制質量分數一定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1)按實驗要求,圖甲中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填名稱)。(2)按圖乙的操作稱取氯化鈉,你認為操作中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稱取的氯化鈉的實際質量為______克。(3)下列操作一定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高的是______。A. 操作中砝碼和氯化鈉左右盤放錯B. 溶解氯化鈉的燒杯用水洗滌后未干燥就使用C. 加水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水濺出D. 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視量筒凹液面最低處讀數(4)所取蒸餾水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該實驗小組原計劃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ㄋ拿芏葹?g/cm3)。10.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夠迅速徹底地殺滅各種細菌和病毒,是一種強效消毒劑。小陳觀察到購買的消毒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二氧化氯消毒液(ClO2)1000 毫升溶質的質量分數80%密度1.2克/厘米3強腐蝕性,陰涼、密封儲藏(1)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質量是 克,其中含溶質二氧化氯 克。(2)若將這 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與 5000克水均勻混合,所得稀消毒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3)欲配制30千克質量分數為20%的稀消毒液用來消毒,需要 千克這種二氧化氯消毒液和 千克水。11.臨床上發現:用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硫酸鎂溶液10~20毫升與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混合后的混合液可以治療支氣管哮喘。如表是硫酸鎂的部分溶解度數據:溫度/℃102030406080溶解度/克28.233.738.944.554.655.8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是計算、稱量(量取)、 、裝瓶。(2)若用無水硫酸鎂固體配制500克25%的硫酸鎂溶液,則需要水的體積為 毫升。(假設此實驗條件下水的密度為1克/毫升)(3)若要配制28%的硫酸鎂溶液,則配制時應控制溶液的溫度至少達到 ℃。12.把2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6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問混合后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12.物質的溶解導學案年級:八 學科:科學課 題12.物質的溶解第12次課教學目標1.了解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溶解性;2.知道物質溶解時可能放出熱量,也可能吸收熱量;3.區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4.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5.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關系;6.知道溶解度的意義并會查閱溶解度表;7.了解外界條件能夠影響物質的溶解;8.了解溶解度曲線;9.理解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越大,溶液的濃度越大;10.計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11.知道溶解度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之間的關系,會計算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12.學會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方法;13.學會溶液稀釋的計算。教學重難點物質的溶解性;吸熱、放熱;溶解度的意義;外界條件能夠影響物質的溶解教學(具)準備教 學 活 動 設 計個人修改記錄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大多數物質適用,氫氧化鈣、氣體除外) A.加溶劑 B.升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注意: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判斷一種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在其溫度下,若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則原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若其溶質還能繼續溶解,則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質,則是飽和溶液;如果加少量溶質,還能繼續溶解,則是不飽和溶液。5、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數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注意點:(1)四個關鍵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3)溶解度單位為克;(4)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6、室溫(20℃)時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級:<0.01克0.01~1克1~10克>10克溶解性等級難溶微溶可溶易溶 (1)大多數物質子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響很大,如硝酸鉀、硝酸銨,表現為曲線陡;②影響不大,如氯化鈉(食鹽),表現為曲線平緩。(2)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7、溶質的質量分數(1)計算公式注:溶質的質量分數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它是個比值,沒有單位。A%=m溶質/m溶液×100%= m溶質/(m溶質+m溶劑)×100%m溶液=m溶質/ A% m溶質= m溶液·A%(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3)溶液的稀釋前后所含溶質的質量不變;(4)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A.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B.稱量(固體:用天平稱??;液體: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裝瓶,并貼上標簽)。三.例題精講。【例1】氣體的溶解度與氣體性質、溶劑有關,還與外界條件有關?!按蜷_汽水瓶蓋,汽水會自動噴出來”,與該現象存在主要關系的外界條件是(A)A. 壓強 B. 溫度C. 汽水瓶 D. 光照【例2】通過實驗比較食鹽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下列實驗設計正確的是(A)A. 水的溫度和質量相同B. 水的溫度相同,質量不同C. 水的質量不同D. 兩種物質質量相同且全部溶解在水中【例3】利用廚房用品可以開展一些家庭小實驗。如為了探究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與溫度有關,需要借助下列廚房用具中的(D)①筷子 ②小湯匙?、坌⊥搿、荛_水A. ②③ B. ①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例4】下列條件中,對物質的溶解性沒有影響的是(D)A. 溫度和物質的種類 B. 壓強和物質的種類C. 溫度和壓強 D. 物質的顆粒大小【例5】下列關于物質溶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B)A. 物質的溶解能力與溫度等環境條件有關B. 溫度越高,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C. 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般不同 D. 有些物質在水中不能溶解,卻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質中【例6】如圖所示,把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在濕木塊上,然后往燒杯里加入硝酸銨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燒杯時發現木塊粘在燒杯的底部,說明硝酸銨溶解時要__吸收__熱量,能使溫度降到0_℃以下,故木塊上的水結成了冰。【例7】小李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他在A、B兩個相同的盛水的燒杯中逐漸加入硫酸銅晶體,得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結果。實驗次數12345加入硫酸銅晶體的質量/克2030405060杯中剩余硫酸銅晶體的質量/克A杯00515xB杯0005y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表中的x=__25__,y=__15__。(2)由實驗結果可以得到的結論有:①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能夠溶解的硫酸銅晶體的質量是有限的)。②在水的質量相同時,水的溫度越高,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能夠溶解的硫酸銅晶體越多)。【例8】同學們為證明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設計了如下實驗:(1)各實驗中都可觀察到溶液的顏色為__藍色__。(2)通過實驗①②的對比,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溫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3)若要證明物質溶解的快慢與固體顆粒大小有關,需增加實驗④與實驗③進行對比,實驗④的燒杯中需加入50毫升冷水和 0.5克硫酸銅粉末。【例9】為了研究物質的溶解現象,小明設計并進行了如表實驗。實驗現象固體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固體幾乎不溶解固體溶解,形成紫紅色溶液(1)對比實驗①②的現象,可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設計實驗②③的目的是驗證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例10】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希望能夠較快地溶解某種固體。請以冰糖晶體溶于水為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體在水中的溶解,并加以解釋說明。【解】 方法有:①溶解前先將固體研碎;②溶解時加熱;③溶解時不斷攪拌。攪拌、升溫都能加快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增大冰糖與水的接觸機會,從而加快冰糖的溶解;固體顆粒大小決定了固體與水的接觸面積的大小,也能改變溶解速率,將固體研碎增加了固體與水的接觸面積,也就加快了固體的溶解。【例1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實驗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查閱資料】 溶質溶解包括溶質粒子擴散(吸收熱量)和溶質粒子水合(放出熱量)兩個過程。【進行實驗】 分別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再分別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在室溫下分別按如圖操作進行實驗,并記錄有關實驗現象如表。物質X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溶解現象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全部溶解溶解前后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溶液溫度降低溶液溫度升高(1)請填寫上表中的空白。(2)圖中①的操作是測定水的溫度,③中“攪拌”的目的是加快物質的溶解,圖中的一處錯誤操作是不能用溫度計進行攪拌。(3)為了便于比較,該實驗方案中需注意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溫度、所用溶質的質量必須相同。【解析】 (1)硝酸銨溶于水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的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的溫度升高。(2)要探究物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就要事先測定水的溫度;溶解過程中攪拌是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攪拌時應該用玻璃棒而不是溫度計。(3)為了便于比較,該實驗方案中注意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溫度、所用溶質的質量必須相同。【例12】探究氫氧化鈉溶于水后液體溫度的變化實驗如表所示,請回答問題:探究目的了解物質溶解前后液體溫度變化情況;學習測量液體溫度變化的方法實驗用品藥匙、燒杯、玻璃棒、溫度計、氫氧化鈉固體、水操作過程(1)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必須注意安全,其原因是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2)圖示中的操作存在一處錯誤,應改正為用玻璃棒攪拌。(3)圖示中的錯誤操作改正后,上述實驗能否測得氫氧化鈉溶解前后液體溫度的改變?為什么?不能。因為沒有測量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前水的溫度。【解析】 (1)上課時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操作,能了解到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2)對圖要仔細觀察,不能看到攪拌就默認為是玻璃棒;科學中的工具都有其特別的規定使用范圍,不能無原則地進行替代。(3)因為是探究溶解前后兩個溫度是否有改變,因而至少要分別測量溶解前后的溫度才可行。【例13】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設計實驗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能力)的因素,實驗步驟如下。Ⅰ.稱取一定質量的食鹽,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克將產品分成若干份備用。Ⅱ.按照表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實驗所需儀器略去)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實驗溫度20 ℃20 ℃20 ℃20 ℃80 ℃溶質種類食鹽食鹽食鹽硝酸鉀食鹽溶質顆粒大小粉末粉末塊狀粉末粉末溶質質量3.6克3.6克3.6克3.6克3.6克溶劑種類水植物油b水水溶劑質量10克a10克10克10克溶解情況全溶不溶全溶部分溶全溶請回答下列問題:(1)表格中a為__10克__,b為__水__。(2)根據上述的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探究的影響因素有__4__種,根據常識可知其中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質顆粒大小。(3)多組實驗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狀的食鹽或硝酸鉀而不使用塊狀物的優點是粉末狀比塊狀的溶解速度快,節約實驗時間。(4)有人認為將第一組與第五組實驗進行對比,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請簡述理由:溫度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但相同的實驗結果導致無法得出準確結論。(5)由上述實驗可知,20 ℃時食鹽的溶解性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鉀的溶解性。【解析】 (1)做對比實驗需要控制變量,即只有一個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再結合溶解情況可知a為10克,b為水。(2)分析表格可知,符合控制變量進行探究的因素有:溫度、溶質種類、溶質顆粒大小、溶劑種類。物質的溶解性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溶質顆粒大小只能改變溶解的速率,但對物質溶解性無影響。(3)物質由塊狀改為粉末狀會增加同一物質的溶解速率,使實驗時間變短。(5)對比第一組和第四組實驗結果可知,在20 ℃時,10克水中能溶解的食鹽質量大于硝酸鉀的質量,所以20 ℃時食鹽的溶解性大于硝酸鉀的溶解性。四.當堂檢測。A組(一)、選擇題1.在常溫下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為了使其變為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你認為不可行的是( )A.加入硝酸鉀晶體至不再溶解 B.恒溫蒸發水至有少量晶體析出C.降低溫度至有少量晶體析出 D.升高溫度,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D 解析:將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可以采用添加溶質、蒸發溶劑和降低溫度等方法.升高溫度,增大硝酸鉀的溶解能力,會使溶液變得更不飽和.2.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以下某種物質,形成溶液的過程中,溫度下降。這種物質是( )A.氫氧化鈉 B.氯化鈉 C.濃硫酸 D.硝酸銨D 解析:氫氧化鈉和濃硫酸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幾乎不變;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明顯降低。3.下面是四位同學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質的溶液B.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是指該溫度下該物質濃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溫度下,向飽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體,溶液質量變大D.在一定溫度下,飽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體B 解析:正確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溫度不變,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就是該溫度下該物質濃度最大的溶液;給飽和溶液升溫或增加溶劑,可使其變成不飽和溶液,從而繼續溶解溶質;在已經飽和的KN03溶液中加入KN03晶體,加入的晶體不能繼續溶解,溶液質量不改變;在一定溫度下,NaCl飽和溶液對于NaCl而言已成為飽和溶液,但對其他物質而言可能為不飽和溶液,可繼續溶解其他物質。4.如下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將t2℃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則( )A.兩種溶液仍是飽和溶液 B.兩種溶液的質量仍相同C.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比甲多D 解析: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溫后變為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要析出晶體,溶液質量減小,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質量不變,故B錯誤;由B可知,甲降溫后溶質減小,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乙中溶質、溶劑質量均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解度變,與降溫前相等,根據飽和時溶質質量分數×100%,可知溶解度大則溶質的質量分數大,而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t2℃時乙的溶解度,故降溫后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甲小,故,C錯誤;t2℃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2℃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比乙少,降溫溶劑的質量不變,故D正確。5.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所示數據,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序號溫度/℃水的質量/g所加硝酸鉀的質量/g所得溶液的質量/g①2810414②2810614③6010818A.28℃時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gB.60℃時等質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D 解析:對比①②可以看出,28℃時10 g水中溶解了硝酸鉀4g時,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鉀不再溶解,因此28℃時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g,故A正確;28℃時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g,60℃時10 g水中能溶解硝酸鉀8g,因此60℃時等質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故B正確;①②中水的質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故C正確;根據表中數據可知,60℃時10 g水中溶解了8g硝酸鉀,是否還能再溶解硝酸鉀無法得知,因此無法判斷③所得溶液是不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故D錯誤。6.如下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后,右側U形管中的液面左側升高,該物質是( )A.氫氧化鈉固體 B.蔗糖 C.硝酸銨晶體 D.氯化鈉晶體C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溶解過程中的放熱或吸熱現象.U形管中的液面左側升高,說明集氣瓶內密封氣體的壓強減小,溫度降低,向小試管中加入的是溶于水后吸熱的物質.故只有C正確。7.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D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D 解析:將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的具體措施有增加溶質、蒸發溶劑和升高溫度。8.下列因素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 A )①溶質的量②溶劑的量③溫度④溶質種類⑤溶劑種類A.①②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二)、綜合題9.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6110169根據上表回答: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2)20℃時,向100 g水中加入30 g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是硝酸鉀的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答案:(1)增大 (2)不飽和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 g,故向100 g水中加入30 g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10.如下圖所示,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雞蛋沉入水底.若向玻璃杯中逐漸加入食鹽直至溶液飽和(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將會觀察到什么現象?解釋原因。答案:雞蛋會由玻璃杯的底部慢慢漂浮到水面上。因為在向玻璃杯中逐漸加入食鹽直至溶液飽和的過程中,食鹽水的密度逐漸增大,當食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漂浮到水面上。11.要配制2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 g),求:(1)把20 g硝酸鉀溶解到多少克水中就達到飽和狀態?(2)在50 g水中加硝酸鉀多少克就達到飽和狀態?答案:解:(1)設20 g硝酸鉀溶解到質量為項x的水中就達到飽和狀態。,x≈63 g(2)設在50 g水中加入質量為m的硝酸鉀就達到飽和狀態。,m=15.8 g12.20℃時,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為9.7 g,其含義是在20℃時________________;工業上用氨堿法制純堿時,向飽和氨鹽水中不斷通入CO2,同時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但卻只有碳酸氫鈉結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00 g水中溶解9.7 g碳酸氫鈉即可達到飽和;在相同溫度下,氯化銨的溶解度比碳酸氫鈉的大13.小麗非常喜歡學習化學,并樂于活用化學知識,請你試著和小麗一起去體會活用化學知識的快樂吧!小麗注意到汽水在沒有開蓋以前幾乎看不到氣泡,但打開瓶蓋之后卻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了氣體的溶解度與_________有關,隨著它的減小,氣體溶解度將_________。小麗打開瓶蓋把汽水喝了,不一會兒就開始嗝出氣體,這又說明了氣體的溶解度與_________有關,隨著它的升高,氣體的溶解度將_________。答案:壓強 減小 溫度 減小14.一木塊飄浮于5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如圖甲所示),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溫度的改變是 _________(填“升溫”或“降溫”),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硝酸鉀晶體_________(填“增多”或“減少”)。答案:降溫 增多解析: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說明液體的密度減小,因此溶液的溫度下降,燒杯底部硝酸鉀晶體增多。15.NaCl、NH4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NH4Cl29.437.245.855.265.6(1)以上兩種物質溶解度的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_________。(2)20℃時,將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_g。(3)40℃時,要使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序號)。①升高溫度 ②加溶質NH4Cl ③加水 ④恒溫蒸發水答案: (1) NaCl (2)136 (3)②④解析:(1)從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比氯化鈉大.(2)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鈉,則將40g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136 g.(3)加溶質NH4Cl和恒溫蒸發水均可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16.取兩支試管,在它的里面各加入2~3 mL水,分別加入少許碘或者高錳酸鉀;另外取兩支試管各加入2~3 mL的汽油,再分別加入少許碘或者高錳酸鉀,振蕩,觀察現象.填寫下表并回答有關問題:溶質溶劑現象碘水高錳酸鉀水碘汽油高錳酸鉀汽油通過以上實驗你還能得出哪些結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的溶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1)碘不溶解于水中但是卻溶解于汽油中 (3)高錳酸鉀幾乎不溶解于汽油中卻溶解于水中 (4)同樣的溶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B組1.將一定溫度下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C)A. 降溫 B. 升溫C. 加入溶質 D. 加入溶劑2.在一定溫度下,向一瓶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繼續加入硝酸鉀晶體并充分攪拌,則(C)A. 晶體質量減小 B.晶體質量增加C. 溶液質量不變 D.溶液質量增加3.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剩下的溶液是(D)A. 稀溶液 B. 濃溶液C. 不飽和溶液 D. 飽和溶液4.下列能證明燒杯中的硫酸銅溶液是飽和溶液的是(D)A. 將液體降溫時,杯底能析出固體B. 蒸發水分時,杯底能析出固體C. 將液體倒出一部分,仍不能析出固體D. 加入少量硫酸銅,發現不能再繼續溶解5.長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內的飽和食鹽水,在保持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發現容器底部有少量晶體出現,這說明(B)A. 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 溶劑質量減少,溶液仍為飽和溶液C. 溶液中溶劑、溶質的質量均未改變 D. 溶液比原來要濃一些6.請根據題意,選擇下列詞語填空:“飽和”“不飽和”“濃”“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已知:20 ℃時,食鹽和熟石灰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和0.17克,現有甲、乙兩只燒杯各盛100克水,在20 ℃時,分別進行如下實驗:(1)在甲燒杯中加入30克食鹽,充分攪拌后,得到溶液甲,則甲為不飽和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質含量較__多__,所以屬于__濃__溶液。(2)在乙燒杯中加入1克熟石灰,充分攪拌后得渾濁液體,過濾得到溶液乙,則乙為__飽和_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質含量較__少__,所以屬于__稀__溶液。(3)由實驗可知,對于不同溶質來說,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7.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溶液的溫度/℃7565503520析出固體M的質量/克002.04.58.4(1)65 ℃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無法判斷(填“是”“否”或“無法判斷”)。(2)將40 ℃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達到目的有②③⑥(填序號)。①升溫?、诮禍亍、奂尤苜|M?、芗铀?br/>⑤加另一種固體N?、藓銣卣舭l水⑦與40 ℃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解析】 (2)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蒸發溶劑、加入溶質的方法,由于其溶解能力隨溫度降低而變弱,故也可采用降溫的方法。8.同學們利用量筒、玻璃棒、燒杯和水,測量一定質量大顆粒食鹽晶體的體積。(不考慮雜質對實驗的影響)(1)小柯提出在量筒內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放入一定質量的食鹽晶體,觀察液面的變化來測量食鹽的體積。但他的想法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食鹽易溶于水。(2)同學們討論后提出,只要將量筒內的水換成另一種液體(只能利用上述儀器和藥品),實驗就能取得成功,該液體是_食鹽飽和溶液。【解析】 (2)將食鹽晶體放入盛有飽和食鹽水的量筒中,食鹽不會溶解,所以讀取加入食鹽前后液體的體積,即可知食鹽晶體的體積。9.一長方體木塊漂浮于5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如圖甲所示),溫度改變(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時,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__升高__(填“升高”或“降低”),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的硝酸鉀晶體__減少__(填“增多”或“減少”)。【解析】 木塊始終漂浮在水面,漂浮的條件是F?。紾木,即木塊所受浮力不變。由圖乙知,V排逐漸減小,根據F?。溅岩篻V排,推得ρ液一定不斷增大。ρ液增大的原因是燒杯底部的硝酸鉀晶體逐漸溶解,根本原因是溶液溫度升高。C組1.要使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A. 升高溫度 B. 增加硝酸鉀C. 不斷攪拌 D. 增加水2.20℃時,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鈉恰好達到飽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8克B.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C.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D.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3.下表提供了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據表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溫度/℃020406080溶解度/克13.331.663.9110169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20 ℃時,100克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鉀C. 將4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至60 ℃,該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D. 將8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至20 ℃,有晶體析出4.有A、B、C三種物質,在20 ℃時溶解在水中制成飽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質;B物質制成115克飽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質375克飽和溶液用去350克水。這三種物質在20 ℃時溶解度大小的順序為(D)A. BB>AC. A>B>C D. B>A>C5.20 ℃室溫下在1000克蒸餾水中溶解1.65克熟石灰,溶液達到飽和,則熟石灰的溶解性是(C)A. 易溶 B. 可溶C. 微溶 D. 難溶6.下表列出了氯化銨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克29.433.337.241.445.850.455.2(1)由上表可推知,氯化銨的溶解度的變化規律是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在20 ℃時,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銨,形成氯化銨的__飽和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將其溫度升高至60 ℃時,溶液的質量為__150__克,該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__1∶2__。7.如圖所示,20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中A、B所示,加熱到50 ℃時現象如圖中C、D所示。(第7題)(1)圖中一定為飽和溶液的是 __A__(填字母)。(2)若加入兩種固體的質量均為20克,A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5克,則20 ℃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 __15__克。(3)20 ℃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乙>甲,甲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8.t ℃時某硝酸鈉溶液400克,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第一次蒸發20克水,析出晶體4克;第二次又蒸發20克水,析出晶體6克。則t ℃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C)A. 20克 B. 25克C. 30克 D. 40克【解析】 根據題意,第二次蒸發相同質量的水時,析出晶體的質量比第一次多,說明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而第一次蒸發、析出晶體后剩余的溶液為飽和溶液,即第二次析出的6克晶體溶解在蒸發掉的20克水中形成的是飽和溶液,因此t ℃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30克。9.如表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溫度/℃102030405060溶解度/克氯化鈉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鉀20.931.645.863.985.5110A. 20 ℃時將20克硝酸鉀加入50克水中,能得到70克溶液B. 硝酸鉀的溶解度比氯化鈉的溶解度大C. 60 ℃時將21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至20 ℃,溶液質量變為131.6克D. 20 ℃時將40克氯化鈉加入100克水中,再升溫至60 ℃可形成不飽和溶液【解析】 2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克,所以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8克硝酸鉀,故A錯誤;只有在相同的溫度下,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才有意義,故B錯誤;60 ℃時210克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為110克和100克,降溫至20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31.6克,故C正確;6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7.3克,所以加入40克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故D錯誤。10.簡單解釋下列現象。(1)20 ℃時,在100克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鉀固體未溶解,但在經過稍微加熱以后固體立即消失了。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在一杯冷水中加入食鹽數克,杯底有較多的食鹽固體未能溶解,經過充分加熱,但未見不溶固體明顯減少。食鹽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3)將涼開水倒入魚缸中養魚,魚不久會死掉。在加熱過程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減少,因此涼開水中溶解的氧氣少。(4)加熱20 ℃時的飽和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熟石灰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5)打開汽水瓶蓋立即逸出大量氣泡。氣體的溶解度隨著壓強的降低而減小。【解析】 主要從影響固體和氣體的溶解度的因素考慮,固體硝酸鉀和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熟石灰則相反,其中,食鹽和硝酸鉀比較,食鹽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氣體的溶解度隨氣壓的減小而減小。11.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溫度/℃2040506080溶解度/克氯化鈉36.036.637.037.338.4氯化銨37.245.850.455.265.6硝酸鉀31.663.985.5110169(1)20 ℃時,溶解度最大的物質是氯化銨。(2)50 ℃時,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__37__克。(3)如圖①所示為量筒的局部示意圖,量取水時應沿__a__(填“a”或“b”,下同)視線進行讀數,__b__視線對應的讀數偏大。,(第11題①))(4)甲是80 ℃含有120克水的硝酸鉀溶液,經過如下操作,得到102克硝酸鉀固體。,(第11題②))①甲溶液為不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②對以上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__AC__。A. 甲到乙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B. 乙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69∶100C. 開始析出硝酸鉀固體的溫度在60 ℃至80 ℃之間D. 甲溶液的質量等于222克【解析】 (4)①甲是80 ℃含有120克水的硝酸鉀溶液,經過圖②操作,得到102克硝酸鉀固體,過濾后的濾液為20 ℃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溶劑質量為100克,所以甲溶液中含有的溶質質量為31.6克+102克=133.6克,溶劑質量是120克,所以甲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②蒸發20克水后,溶劑質量變成100克,溶質質量是133.6克,沒有晶體析出,所以溶質質量沒有改變;乙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3.6克∶100克=133.6∶100;硝酸鉀在80 ℃時的溶解度是169克,在60 ℃時的溶解度是110克,所以開始析出硝酸鉀固體的溫度在60 ℃至80 ℃之間;甲溶液的質量等于133.6克+120克=253.6克。課后作業D組1.實驗室用硝酸鉀固體配制10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硝酸鉀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用量程為50毫升的量筒量水B. 將固體放于托盤天平的右盤稱取C. 將固體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D. 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貼有標簽(如圖)的試劑瓶中,塞好瓶塞2.實驗室配制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 實驗的步驟為計算、稱取、量取、溶解、轉移B. 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氯化鈉的溶解速率C. 把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倒入剛用蒸餾水洗過的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D. 量取水時,用規格為50毫升的量筒量取42.5毫升蒸餾水3.實驗室配制氯化鈉溶液的操作中,正確的是(D)A.取氯化鈉 B.稱氯化鈉 C.量取水 D.溶解4.要配制100克5%的氯化鈉溶液,除了需要托盤天平和量筒外,還需要用到的一組儀器是(B)A. 燒杯、試管、玻璃棒B. 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C. 燒杯、膠頭滴管、漏斗D. 燒杯、酒精燈、玻璃棒5.將100克10%的氯化鈉溶液進行如下操作,寫出操作后溶質的質量分數。(1)蒸發溶劑質量的一半(無固體析出): 18.2% (精確到0.1%)。(2)向原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鈉,完全溶解: 18.2%?。ň_到0.1%)。(3)蒸發掉溶液質量一半的水(無固體析出): 20% 。(4)向原溶液中加入100克水: 5% 。6.木糖醇的甜度高,溶解性好,防齲齒,是一種理想的蔗糖替代品。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據圖回答問題:(1)30 ℃時,木糖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等于?。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蔗糖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60 ℃時,向100克水中加入 95克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47.4% 。(結果精確到0.1%)7.如圖是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驗操作示意圖。(1)用上圖中實驗操作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順序:②⑤①④③。(2)根據計算需要量取水的體積,應選擇100毫升(填“50毫升”“100毫升”或“200毫升”)規格的量筒;玻璃棒在操作中的作用是 攪拌,加速固體溶解。(3)在稱量氯化鈉固體質量的過程中,發現指針偏右,此時應 繼續向左盤加氯化鈉固體,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在配制溶液的過程中,導致溶液中氯化鈉質量分數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②④⑤(填序號)。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②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蒸餾水潤洗 ③砝碼生銹了④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萋然c固體中混有不溶性固體雜質?、夼渲平Y束后,不小心碰灑一部分溶液8.由于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做電解水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某次實驗中,把18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電解,電解結束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變為1.2%。(1)電解前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1.8 克。(2)在該次實驗過程中,有 30 克水被電解了。9.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甲所示儀器進行“配制質量分數一定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1)按實驗要求,圖甲中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填名稱)。(2)按圖乙的操作稱取氯化鈉,你認為操作中的錯誤是被測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稱取的氯化鈉的實際質量為 12 克。(3)下列操作一定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高的是 C 。A. 操作中砝碼和氯化鈉左右盤放錯B. 溶解氯化鈉的燒杯用水洗滌后未干燥就使用C. 加水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水濺出D. 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視量筒凹液面最低處讀數(4)所取蒸餾水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該實驗小組原計劃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8% (水的密度為1克/厘米3)。【解析】?。?)天平使用時要遵循“物左砝右”的原則,圖乙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若按圖乙操作,藥品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即藥品質量=10克+5克-3克=12克。(3)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高的原因有:配制時,氯化鈉質量偏大或水的質量偏小。(4)根據題意,實驗小組原計劃稱取氯化鈉的質量為15克+3克=8克;量取蒸餾水的體積為82厘米3,其質量為82克,則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8%。10.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夠迅速徹底地殺滅各種細菌和病毒,是一種強效消毒劑。小陳觀察到購買的消毒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二氧化氯消毒液(ClO2)1000 毫升溶質的質量分數80%密度1.2克/厘米3強腐蝕性,陰涼、密封儲藏(1)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質量是 1200 克,其中含溶質二氧化氯 960 克。(2)若將這 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與 5000克水均勻混合,所得稀消毒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5.5% 。(精確到0.1%)(3)欲配制30千克質量分數為20%的稀消毒液用來消毒,需要 7.5 千克這種二氧化氯消毒液和 22.5 千克水。【解析】?。?)由表中信息可得,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質量m=ρV=1.2克/厘米3×1000厘米3=1200克;其中m質=1200克×80%=960克。(2)稀消毒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15.5%。(3)設需要濃消毒液的質量為x,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可得:30千克×20%=80%x,解得x=7.5千克,需加水的質量=30千克-7.5千克=22.5千克。11.臨床上發現:用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硫酸鎂溶液10~20毫升與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混合后的混合液可以治療支氣管哮喘。如表是硫酸鎂的部分溶解度數據:溫度/℃102030406080溶解度/克28.233.738.944.554.655.8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是計算、稱量(量?。?、 溶解 、裝瓶。(2)若用無水硫酸鎂固體配制500克25%的硫酸鎂溶液,則需要水的體積為 375 毫升。(假設此實驗條件下水的密度為1克/毫升)(3)若要配制28%的硫酸鎂溶液,則配制時應控制溶液的溫度至少達到 30 ℃。【解析】 (2)若用無水硫酸鎂固體配制500克25%的硫酸鎂溶液,需硫酸鎂的質量為500克×25%=125克;所需水的質量為500克-125克=375克,體積為375毫升。(3)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設一定溫度下硫酸鎂的溶解度為x,×100%=28%,x≈38.9克,由表可知,配制時應控制溶液的溫度至少達到30 ℃。12.把2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60%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問混合后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解】 根據溶液混合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則m濃×A濃%+m稀×A稀%=(m濃+m稀)×A混%,250克×60%+150克×20%=(250克+150克)×A混%,A混%=×100%=4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物質的溶解(學生用).doc 12.物質的溶解(教學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