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第一課時 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知識目標: (1)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2)了解我國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能力目標: 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的特殊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尊重法律,尊重權利,增強權利和義務觀念,依法正確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不做違反法律的是,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習重點難點: “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本課的教學難點。1、 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 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3頁正文以及相關鏈接的內容后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 想一想: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特殊性表現在:(2)法律與道德有什么區別?(3)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呢?2、 案例分析P83—84的材料思考討論: 說一說:胡長清被判處死刑說明了什么?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情境活動一:讀圖教材P84頁插圖—— 圖一:1954年通過“憲法草案” 圖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 思考: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法律與道德有什么區別與聯系?道德和法律同屬于行為規范的范疇。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內容是互相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在表現社會重大關系方面是趨于一致的,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如保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我國憲法第 24 條、第 46 條、第51 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3、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5頁上材料,討論回答問題: (1)為什么說我國法律是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①我國憲法第二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②我國刑法第二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③我國民法通則第五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由此可以得出結論:4、請同學們閱讀85頁的兩段材料,討論回答: 黑社會組織的犯罪活動有哪些危害?深圳市、廣東省政府頒布通告和規定說明了我國法律代表了誰的利益?二.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情境活動二:讀圖思考回答問題 想一想:圖1,圖3,圖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權利? 說一說:圖1,圖2,圖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義務? 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 (1)法律規定了公民的權利 ⊙什么是公民的權利呢?⊙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呢?我國其他法律則具體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權利,如公民的民事權利、訴訟權利等。(2)法律規定了公民的義務 在我國,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項權利的同時,還必須自覺地履行各項義務。 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呢?我國的其他法律在具體規定公民享有其他權利的同時,也規定了公民應履行的其他義務。情境活動三:查一查——我們的權利和義務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我們都依法享有哪些權利,應自覺履行哪些義務? 家庭生活中:權利: 義務:學校生活中:權利: 義務:社會生活中:權利: 義務:三、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 情境活動四:暢所欲言 (見教材P88頁情境材料) 討論:怎樣正確認識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P88教材內容)案例分析(P88案例): 議一議: ※你認為章某能打贏這場官司嗎?為什么?※查一查相關的法律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嘗試處理這一案件。 四.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案例分析(P89案例): 1、議一議: 為什么鄭某受到表揚,李某卻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劉某是在正確行使言論自由嗎?3、說說劉某這樣做的危害。4、閱讀課本P89--90頁教材正文思考問題: 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1) 案例分析:(見教材P90頁)議一議: 該企業老板無疑有辦企業的權利,但在辦企業的過程中,為什么會受到處罰?在這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那他們應該怎么辦呢?(2)案例分析(P90下): 議一議: 李某可能采取哪幾種辦法解決這件事情?運用法律知識對李某可能采取的辦法進行評析。(3)案例分析(P91上):說一說: 小蕓為什么支持媽媽的做法?(4) 情景材料(P91) 說一說: 從一代偉人鄧小平的身體力行中我們獲得了什么教益?我們應該以什么態度履行法定義務?想一想:我們青少年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應該怎樣規范自己的行為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