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1《逐水草而居》導學單【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照片和示意圖,說明非洲熱帶草原上降水的變化;2.能夠描述馬賽人游牧生活的特點,并說明這種生活特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3.在收集資料和觀察地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習重點】非洲草原上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原因。【學習難點】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所表現出來人地關系。【課前預習】1.非洲的熱帶草原上,一年之內有明顯的________季和________季(從降水角度看)。2.____________的南部及___________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他們以 ____________為生,過著“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主要的食物來源是____________,家居住所是____________。3.馬賽男人大多身著______色的披風,他們認為該顏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能夠_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 【課堂環節】自主學習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1)根據地圖說說非洲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什么位置?主要的地形是什么?(2)非洲熱帶草原屬于哪一氣候類型?有何特點?(3)熱帶草原上的降水在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 (1)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猜猜屬于哪個國家?(2)基塔萊和多多馬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據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多多馬降水柱狀圖,說說馬賽人這樣遷徙的理由?2.(1)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2)他們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3)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呢?(4)馬賽人的風俗習慣還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呢?(5)馬賽人對待自然的態度給我們什么的啟示。 小組交流展示 【課堂練習】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區分布在 (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2.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 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下四個地方呈現“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 )A.湄公河平原 B.安第斯山區C.日本的北海道 D.非洲熱帶草原4.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 的家園 ( )A.馬賽人 B.印第安人 C.吉普賽人 D.黑人5.發展畜牧業的主要地區是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草原6.在馬賽人的社會里,擁有 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 )A.駱駝 B.牛 C.馬 D.羚羊7.馬賽人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他們的居所是 ( )A.蒙古包 B.氈房 C.茅草屋 D.水泥房8.下列關于馬賽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B.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C.生活非常現代化D.把草原視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9.有人從外地旅游回來,在他的旅游照片中可以看到長頸鹿、馬賽人、茅草屋和成群的牛。你認為他可能去的地方是 ( )A.青藏高原 B.非洲熱帶草原 C.安第斯山區 D.湄公河平原 10.說說非洲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反思總結】自學反思、查漏補缺,檢查知識點,標注情況。答案:課前預習:1.濕季 干季 2.肯尼亞 坦桑尼亞 放牧 牛 茅草房 3.紅 防身 保護牛群自主學習:(1)熱帶草原在熱帶雨林的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呈馬蹄形包圍熱帶雨林。 以高原山地為主。(2)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一年分為干濕兩季。(3)每年的5-10月是北半球的濕季,11月-次年4月是干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合作探究:1.(1)基塔萊位于北半球,屬于肯尼亞;多多馬位于南半球,屬于坦桑尼亞。(2)熱帶草原氣候 基塔萊:4—11月 多多馬:11月—次年4月 兩地半球位置不同。(3)5月,隨著南方漫長旱季即將來臨,草原開始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方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2.(1)紅色披風 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2)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3)茅草房、牛糞房 大草原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通風透氣,散熱快。(4)馬塞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他們彈跳能力驚人,原地可以跳1米多高;馬賽人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5)不同區域的人根據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與環境協調發展,創造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課堂練習:1.B 2.A 3.D 4.A 5.D 6.B 7.C 8.C 9.B10.大致每年5月至10月氣壓帶與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而北移,這時北半球熱帶草原上盛行從幾內亞灣吹來的濕潤風,帶來豐沛降水,形成雨季。大致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赤道低壓帶南移,北半球熱帶草原盛行來自副熱帶高壓帶的干燥風,十分干燥,形成旱季。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第三單元第4課第1課時逐水草而居教學設計課題 逐水草而居單元三學科歷史與社會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照片和示意圖,說明非洲熱帶草原上降水的變化;2.能夠描述馬賽人游牧生活的特點,并說明這種生活特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3.在收集資料和觀察地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重點非洲草原上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原因難點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所表現出來人地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視頻《非洲熱帶草原動物遷徙》學生欣賞視頻,并思考為什么熱帶草原上動物會遷徙。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講解:除了“傍水而居”,還有一種生活是“逐水草而居”,你知道有哪些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嗎?近年來,我們國家對非洲援建了很多項目,現在有一個,考察組要對非洲進行考察,來決定對非洲援建的項目,現在我們就跟著考察組一起走進非洲,來了解這片大地。一、走進非洲自學: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總結: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北隔地中海與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隔著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經緯度位置:東半球 低緯度 熱帶追問:那么非洲的熱帶草原又位于哪里呢?總結:熱帶草原在熱帶雨林的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呈馬蹄形包圍熱帶雨林。二、認識非洲觀察:根據非洲地形圖,人能說出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形特點嗎?總結:以高原山地為主。1.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2.氣候的分布有什么規律?3.非洲赤道東部地區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總結:1.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2.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3.地勢高、氣溫低合作探究:1.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有何特點?2.熱帶草原上(南半球)的降水在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總結:1.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2.南半球的濕季是11月——次年4月,干季是5月——10月,南北半球相反。自主學習:根據圖片描述熱帶草原旱季和雨季自然景觀的差異?總結:濕季:植物繁盛郁郁蔥蔥干季:草木稀疏一片枯黃承轉:在這種自然環境下,非洲熱帶草原上生產方式有什么特點呢?總結:生產方式:放牧(畜牧業)特點:逐水草而居。三、了解非洲講解:下面我以生活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熱帶草原上的馬賽人為例,來了解當地的放牧生活。首先,我們從圖中找到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并進行標注。閱讀: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 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百萬頭角馬 經過馬拉河從坦桑尼亞來到肯尼亞。思考:1.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猜猜屬于哪個國家?2.基塔萊和多多馬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據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多多馬降水柱狀圖,說說馬賽人這樣遷徙的理由?總結:1.基塔萊位于北半球; 多多馬位于南半球;基塔萊屬于肯尼亞; 多多馬屬于坦桑尼亞2.熱帶草原氣候基塔萊:4—11月多多馬:11月—次年4月兩地半球位置不同3.5月,隨著南方漫長干季即將來臨,草原開始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正值濕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干季來臨,南方濕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方回遷,迎接濕季的來臨。問題引領:1.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2.他們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3.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呢?4.馬賽人的風俗習慣還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呢?總結:衣:他們穿紅色的披風,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同時有利于防曬和防止水分的蒸發。食: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住:茅草房、牛糞房。大草原,原材料多,就地取材;通風透氣,散熱快。行:帶著牛羊放牧。民俗:馬塞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鉆木取火。知識小結:承轉:馬賽人生活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他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對你有什么啟示呢?啟示:不同區域的人根據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與環境協調發展,創造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學生想象在廣袤的草原上,成群的動物在覓食的壯觀景象。學生讀圖,找出非洲及熱帶草原的位置,并進行總結。讀圖分析非洲的氣候類型有哪些,并分析其分布特點。探究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并分析對生產有什么影響。自主學習馬賽人生產方式的特點。合作探究:分析馬賽人遷徙的原因是什么。觀察圖片,了解馬賽人的生活習慣(衣、食、住、行等),并分析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通過想象,認識到熱帶草原的壯闊。激發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讀圖,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鍛煉讀圖分析的能力,并能綜合運用。通過分析探究,充分認識到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特點,并能分析其原因。通過自學習,充分理解馬賽人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通過感受,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能夠欣賞威尼斯古老的文化之美。通過觀察,充分認識到馬賽人的生活特點,充分認識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知道了馬賽人的放牧方式,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板書課件38張PPT。人教版歷史與社會 七上3.4.1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居(非洲熱帶草原)現代化的牧場(澳大利亞) 除了“傍水而居”,還有一種“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數千年來,畜牧業一直是人類重要的生產活動之一,草原是發展畜牧業的主要地區。世界上分布著十分遼闊的草原,不同地區的牧人生活豐富多彩,各具特色。近年來,我們國家對非洲援建了很多項目。看看你都認識圖中哪些?坦贊鐵路非盟會議肯尼亞國家體育中心非洲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北隔地中海與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隔著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經緯度位置:東半球低緯度熱帶海陸位置:非洲走進非洲熱帶草原在熱帶雨林的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呈馬蹄形包圍熱帶雨林.非洲熱帶草原在世界的地理位置走進非洲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認識非洲1.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3.非洲赤道東部地區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勢高、氣溫低2.氣候的分布有什么規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認識非洲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非洲的熱帶草原屬于哪一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認識非洲(北半球)(南半球)思考: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有何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認識非洲說一說:熱帶草原上(南半球)的降水在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南北半球季節相反那北半球的降水時間呢?認識非洲濕季1.觀看下面兩幅圖有何差異?2.根據圖片描述熱帶草原旱季和雨季自然景觀的差異?干季植物繁盛 郁郁蔥蔥草木稀疏 一片枯黃認識非洲非洲草原上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放牧(畜牧業)特點:逐水草而居。(以生活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熱帶草原上的馬賽人為例,來了解當地的放牧生活)了解非洲讀圖:找出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了解非洲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 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百萬頭角馬 經過馬拉河從坦桑尼亞來到肯尼亞。了解非洲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1.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猜猜屬于哪個國家?2.基塔萊和多多馬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讀圖分析:3.根據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多多馬降水柱狀圖,說說馬賽人這樣遷徙的理由?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馬賽人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馬賽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找找4幅圖的相同點衣服:色彩都以紅色為主.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款式:斗篷式赤道陽光照射猛烈,紫外線強有利于防曬和防止水分的蒸發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衣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食馬賽人房屋的材質:馬賽人的房屋的整體構造茅草房、牛糞房大草原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通風透氣,散熱快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住大草原就地取材四周是荊棘圍成的籬笆以防止野生動物的攻擊 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們的全部財產為牛羊。為了給牛群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走上5天4夜。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行馬塞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他們彈跳能力驚人,原地可以跳1米多高。這是與野獸打交道訓練出來的生存技能,并且你跳得越高,就會有越多女孩子喜歡你。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馬賽人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馬塞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直至將耳洞撕裂成一條長口子,一般的可以齊肩。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她們喜歡將五光十色的串珠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 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鉆木取火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民俗(部族文化):紅色的披風用來驅趕野生動物、防身牛制品…飼養牛羊茅草房、牛糞房就地取材、便于遷徙帶著牛羊步行…(部分定居)便于游牧生活立定跳高、鉆木取火等草原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啟示:不同區域的人根據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與環境協調發展,創造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馬賽人》肯尼亞有42個民族,馬賽族最廣為人知,至今仍保留著獨特的部族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他們雖長期與野獸朝夕相伴,卻沒有捕殺動物的習俗,也從不吃野生動物。正因為如此,非洲草原至今仍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養育牛群的草原成為馬賽人心目中中的神靈,他們視草原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在坦桑尼亞生活的馬賽人 肯尼亞的馬賽人生活在卡賈多地區,靠近坦桑尼亞邊境,以放牧為生。由于氣溫不斷升高加之降雨越發難以預測,馬賽人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難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導致他們較以往相比更難找到牧場,很多人開始在無法放牧時種植莊稼,甚至有人完全從牧民變成農民。為了確保傳統生活方式能夠得以延續,他們與當地農民合作,共享所能獲得的資源,同時避免相互競爭,影響彼此的生存。現在,送孩子上學成為越來越多的馬賽人最關心的事情。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掌握各種技能,更好地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逐水草而居馬賽人遷移放牧馬賽人的生活習俗熱帶草原的濕季和干季濕季:降水豐沛,植物茂盛干季:降水很少,草木稀疏,一片枯黃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牛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馬賽男人大多身著紅色的披風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區分布在 (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2.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 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 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BA3.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 的家園 ( )A.馬賽人 B.印第安人 C.吉普賽人 D.黑人4.在馬賽人的社會里,擁有 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 )A.駱駝 B.牛 C.馬 D.羚羊AB作業布置做作業啦!搜集資料,了解非洲的一些民俗風情。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單元第4課第1課時逐水草而居 導學單.doc 第3單元第4課第1課時逐水草而居 教學設計.doc 第3單元第4課第1課時逐水草而居 課件.pptx 視頻1:非洲熱帶草原動物遷徙.mp4 視頻2:在坦桑尼亞生活的馬賽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