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考 點:通過觀察硫磺與鐵粉的反應實驗、生石灰與水的反應實驗,理解某些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反應及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反應。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取少量鐵粉放在白紙上,再取少量硫磺和鐵粉混合,用磁鐵接近混合物,鐵粉被吸出。將混合物放進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生成黑色固體,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這實驗表明:有的金屬與非金屬可以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鹽。2.在蒸發皿中放1小塊生石灰,加少量水,攪拌后放出大量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發現試液變紅。這實驗表明:某些金屬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例題精講【例1】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露置于空氣中純凈的生石灰變質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則下列結論錯誤的是(?=?)A轉化為B過程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B . 如無濃硫酸,則粉末B中CaO質量測定值偏小 C . 粉末B中CaCO3的質量為5克 D . 粉末B中CaO的質量為16.6克 【例2】用H2和CuO反應的實驗來測定水的組成,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①檢驗氫氣純度后,先通一段時間氫氣,再加熱CuO進行反應,其主要目的是______.②與CuO反應前,應將制取的H2通過圖B所示裝置,其中所盛的試劑是______.(2)實驗中,測定的數據如表所示,根據數據計算生成的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要求有計算式)______? ?實驗前實驗后CuO和玻璃管總質量65.6g59.2gCaCl2和U形管的總質量100.8g108.0g(3)下列情況下,對實驗測定結果一定沒有影響的是______(填序號)①相對CuO而言,H2是過量的;②CuO粉末中含有不與H2反應的雜質;?③反應中部分CuO變成Cu2O;④干燥劑CaCl2有部分失效;⑤用固體NaOH代替CaCl2做干燥劑.=當堂檢測:1.下列對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的歸納和總結,正確的是()A.置換反應不一定有單質產生 B.只有酸才能和金屬反應C.堿能跟一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D.鹽和鹽反應不一定有沉淀產生2.在一定條件下,與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種物質均能發生反應的是()。A.硝酸銅 B.稀鹽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3.在四只燒杯中,分別盛有質量分數相同的10g稀鹽酸,然后分別向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經充分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A.鋅 B.氧化鋅 C.氫氧化鋅 D.碳酸鋅4.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圖甲所示),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乙所示的是(?)? 5.X、Y、Z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則符合要求的X、Y、Z依次為( )A.Cu、CuO、Cu(OH)2???? B.C、CO、H2CO3C.CaO、Ca(OH)2、CaCO3????? D.H2O2、H2、H2O6.如圖是小凡用手勢OK表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質分別通過某種基本反應類型直接生成水(如圖中的H2O2、O2)則物質X一定不是下列物質中的(??)。 A . H2 B . H2CO3 C . CH4 D . KOH 7.部分含鈣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 CaO、Ca(OH)2、CaCO3都是含氧化合物,它們都可以與稀硝酸反應?B. 轉化①是氯化鈣溶液中的鈣被置換出來C. 轉化⑥中加入的物質類別可以是氧化物、鹽?D. 轉化③和④都可能是放熱反應8.【嘉興】某科學興趣小組要在實驗室制取一定量的MgCl2。同學們分別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種反應物,其中不能通過與稀鹽酸反應制得MgCl2的是()。A.Mg B.MgO C.Mg(OH)2 D.MgSO49.A、B、C、D、E分別是氧化鐵、鐵、氧氣、一氧化碳、稀鹽酸中的一種物質,用五個圓表示這五種物質,用兩圓相切表示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反應,已知A在B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與B的反應為吸熱反應 B.A和E的反應為置換反應C.D和C完全反應后的溶液呈黃色 D.在上述五個反應中,只有D和E發生的這個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保持不變10.我們可以利用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制造出新的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CuCl 2 →Cu B.Ba(OH) 2 →NaOH C.H 2 SO 4 →HCl D.NaNO 3 →NaCl11.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樣品變質情況,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和結論不正確的是(??)A.該樣品已完全變質 B.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C.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D.白色固體甲可能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12.鐵粉和硫粉以適當的質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網上,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1)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在物質分類上屬于_____(選填“酸”、“堿”、“鹽”或“氧化物”)。(2)鐵與硫的反應是_____反應(選填“吸熱”、“放熱”或“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13.【嘉興】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紅色固體,這些紅色固體是什么物質?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得知,反應溫度不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產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為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但氧化亞銅能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為探究反應后的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他們提出了以下假設:假設一:紅色固體只有Cu;假設二:紅色固體只有Cu2O;假設三:紅色固體中有Cu和Cu2O;請回答有關問題:取少量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無明顯現象,則假設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變成藍色,且仍有紅色固體,則能否支持假設三_____(選填“能”或“不能”)。(2)現將3克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應后的溶液過濾,稱得烘干后的濾渣質量為1.4克,則原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金華】天然氣作為燃料已進入千家萬戶,小聰在幫助父母燒菜時想到,天然氣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小聰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甲 乙(1)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甲圖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點燃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應__________(填“先通氣體”、“先加熱”),加熱過程中發現黑色CuO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寫出CuO固體變紅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僅根據甲圖裝置出現的現象,寫出混合氣體所有的可能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評價與改進:小聰認為上述實驗方案有缺陷,通過討論,增加了乙圖中的3個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對方案作了改進并進行實驗,將混合氣體先通過乙圖中連接的裝置后,再通入甲圖裝置,實驗中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質量增加,B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甲圖裝置中實驗現象與(1)相同。請你寫出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_________→甲圖裝置(填裝置編號)。(3)交流與討論:通過對改進實驗的現象分析,同學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導學案學科科學學生姓名年級九任課 老師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教學內容: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考 點:通過觀察硫磺與鐵粉的反應實驗、生石灰與水的反應實驗,理解某些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反應及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反應。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優□ 良□ 中□ 差□建議: 過程課前交流,了解學生上次課的復習情況知識梳理1.取少量鐵粉放在白紙上,再取少量硫磺和鐵粉混合,用磁鐵接近混合物,鐵粉被吸出。將混合物放進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生成黑色固體,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這實驗表明:有的金屬與非金屬可以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鹽。2.在蒸發皿中放1小塊生石灰,加少量水,攪拌后放出大量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發現試液變紅。這實驗表明:某些金屬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生成堿。例題精講【例1】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露置于空氣中純凈的生石灰變質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則下列結論錯誤的是(?B?)A轉化為B過程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B . 如無濃硫酸,則粉末B中CaO質量測定值偏小 C . 粉末B中CaCO3的質量為5克 D . 粉末B中CaO的質量為16.6克 【例2】用H2和CuO反應的實驗來測定水的組成,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①檢驗氫氣純度后,先通一段時間氫氣,再加熱CuO進行反應,其主要目的是______.②與CuO反應前,應將制取的H2通過圖B所示裝置,其中所盛的試劑是______.(2)實驗中,測定的數據如表所示,根據數據計算生成的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要求有計算式)______? ?實驗前實驗后CuO和玻璃管總質量65.6g59.2gCaCl2和U形管的總質量100.8g108.0g(3)下列情況下,對實驗測定結果一定沒有影響的是______(填序號)①相對CuO而言,H2是過量的;②CuO粉末中含有不與H2反應的雜質;?③反應中部分CuO變成Cu2O;④干燥劑CaCl2有部分失效;⑤用固體NaOH代替CaCl2做干燥劑.(1)①凡是可燃性氣體都能與空氣混合可能發生爆炸,所以加熱前先要排凈裝置內的空氣故答案為:趕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爆炸②為防止原混合氣體中含有水蒸氣影響最后的結果,故通入前應先干燥,根據裝置需選用濃硫酸故答案為:濃硫酸(2)據題意及質量守恒定律,知道玻璃管與氧化銅的質量差是水中氧的質量,而U形管與氯化鈣的質量差是水的質量,水的質量減氧的質量即為氫的質量.故答案為:氧、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m(O):m(H)=(65.6g-59.2g):[(108.0-100.8)-(65.6g-59.2g)]=8:1(3)由(2)的算式可以看出氫氣的量及氧化銅是否變成氧化亞銅對于結果無影響,而②的雜質如果是能與氧化銅反應的物質則對結果會有影響,失效的氯化鈣會對水的吸收不充分,使結果不準確,用氫氧化鈉做干燥劑時也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使結果不準確.故選:①③當堂檢測:1.下列對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的歸納和總結,正確的是( D )A.置換反應不一定有單質產生 B.只有酸才能和金屬反應C.堿能跟一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D.鹽和鹽反應不一定有沉淀產生2.在一定條件下,與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種物質均能發生反應的是( C)。A.硝酸銅 B.稀鹽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3.在四只燒杯中,分別盛有質量分數相同的10g稀鹽酸,然后分別向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經充分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C?)A.鋅 B.氧化鋅 C.氫氧化鋅 D.碳酸鋅4.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圖甲所示),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乙所示的是(?A?)? 5.X、Y、Z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則符合要求的X、Y、Z依次為( C )A.Cu、CuO、Cu(OH)2???? B.C、CO、H2CO3C.CaO、Ca(OH)2、CaCO3????? D.H2O2、H2、H2O6.如圖是小凡用手勢OK表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質分別通過某種基本反應類型直接生成水(如圖中的H2O2、O2)則物質X一定不是下列物質中的(?C?)。 A . H2 B . H2CO3 C . CH4 D . KOH 7.部分含鈣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 )?A. CaO、Ca(OH)2、CaCO3都是含氧化合物,它們都可以與稀硝酸反應?B. 轉化①是氯化鈣溶液中的鈣被置換出來C. 轉化⑥中加入的物質類別可以是氧化物、鹽?D. 轉化③和④都可能是放熱反應8.【嘉興】某科學興趣小組要在實驗室制取一定量的MgCl2。同學們分別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種反應物,其中不能通過與稀鹽酸反應制得MgCl2的是( D?)。A.Mg B.MgO C.Mg(OH)2 D.MgSO49.A、B、C、D、E分別是氧化鐵、鐵、氧氣、一氧化碳、稀鹽酸中的一種物質,用五個圓表示這五種物質,用兩圓相切表示兩種物質可以發生反應,已知A在B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D?)A與B的反應為吸熱反應 B.A和E的反應為置換反應C.D和C完全反應后的溶液呈黃色 D.在上述五個反應中,只有D和E發生的這個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保持不變10.我們可以利用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制造出新的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D?)A.CuCl 2 →Cu B.Ba(OH) 2 →NaOH C.H 2 SO 4 →HCl D.NaNO 3 →NaCl11.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樣品變質情況,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和結論不正確的是(A??)A.該樣品已完全變質 B.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C.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D.白色固體甲可能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12.鐵粉和硫粉以適當的質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網上,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棒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1)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物質在物質分類上屬于_____(選填“酸”、“堿”、“鹽”或“氧化物”)。(2)鐵與硫的反應是_____反應(選填“吸熱”、“放熱”或“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1)鹽(2)放熱13.【嘉興】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紅色固體,這些紅色固體是什么物質?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得知,反應溫度不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產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為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但氧化亞銅能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為探究反應后的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他們提出了以下假設:假設一:紅色固體只有Cu;假設二:紅色固體只有Cu2O;假設三:紅色固體中有Cu和Cu2O;請回答有關問題:取少量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無明顯現象,則假設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變成藍色,且仍有紅色固體,則能否支持假設三_____(選填“能”或“不能”)。(2)現將3克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應后的溶液過濾,稱得烘干后的濾渣質量為1.4克,則原紅色固體中含有什么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取少量紅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無明顯現象,說明紅色固體中不含有氧化亞銅,假設一成立.故填:一.若溶液變成藍色,說明紅色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銅,仍有紅色固體,不能說明紅色固體中含有銅,因為氧化亞銅和稀硫酸反應也能夠生成銅.故填:不能.(2)故填:Cu和Cu2O.14.【金華】天然氣作為燃料已進入千家萬戶,小聰在幫助父母燒菜時想到,天然氣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小聰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甲 乙(1)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甲圖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點燃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應__________(填“先通氣體”、“先加熱”),加熱過程中發現黑色CuO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寫出CuO固體變紅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僅根據甲圖裝置出現的現象,寫出混合氣體所有的可能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評價與改進:小聰認為上述實驗方案有缺陷,通過討論,增加了乙圖中的3個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對方案作了改進并進行實驗,將混合氣體先通過乙圖中連接的裝置后,再通入甲圖裝置,實驗中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質量增加,B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甲圖裝置中實驗現象與(1)相同。請你寫出改進方案的裝置連接順序(裝置不重復使用),混合氣體→_________→甲圖裝置(填裝置編號)。(3)交流與討論:通過對改進實驗的現象分析,同學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課堂檢測聽課及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測試題(累計不超過20分鐘) 道 成績 教學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內容□課后鞏固作業 題 鞏固復習 預習布置 老師課后賞識評價老師最欣賞的地方:老師想知道的事情: 老師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導學案(學生版).doc 2.5.2物質的轉化: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導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