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2張PPT。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第一部分長 征 開 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瑞金紅軍長征的原因 紅軍長征的原因 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在十幾個省,革命武裝力量達到十萬人。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大為震驚.對根據地發動多次“圍剿”,企圖消滅紅軍紅軍長征的原因五次反圍剿情況對比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在中央根據地已無法立足,只有進行轉移。長征開始第二部分長 征 歷 程遵義吳起鎮會寧 四渡赤水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劉志丹陜北紅軍會師 過雪山、草地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圍圈 瑞金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紅色的了,江底到處是戰士的尸體,詩云: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魚,河底遍尸體。 會寧會師樓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005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遵義第三部分遵 義 會 議遵義會議 時間: 地點: 內容:1935年1月遵義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 思考并討論:遵義會議召開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次會議的意義是什么?遵義會議 教條主義,紙上談兵博古、李德毛澤東實事求是,機動靈活領導人軍事思想轉折點幼稚成熟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第四部分長 征 精 神數字長征(中央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陜北時,僅剩6500人,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3至4名戰士壯烈犧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380余次戰斗700多縣城攻占11個省途經25000余里行程數百個團擊潰430營以上干部犧牲92%的戰士損失歷經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肅和陜西共11個省文物長征(中央紅軍)彝海結盟紀念碑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川西彝族聚居區。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按照彝族風俗與彝族果基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成兄弟。彝海結盟,實現了民族團結,幫助紅軍順利通過這一地,成為紅軍長征中的一段佳話.文物長征(中央紅軍)●詩歌長征(中央紅軍) 七律·長征 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突破封鎖線 路迢迢,秋風涼。敵重重,軍情忙。 紅軍夜渡于都河,跨過五嶺搶湘江。 三十晝夜飛行軍,突破四道封鎖墻。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繼殺虎狼。 全軍想念毛主席,迷霧途中盼太陽。紅軍長征過程中要面對哪些困難?為克服困難紅軍戰士表現出了哪些優秀的品質?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樂于吃苦勇于戰斗重于求實善于團結長征精神1、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2、學會正確處理外因與內因問題,要善于從內因即自身尋找問題,這樣一個人才會成熟、長大。思考:長征精神過時嗎?對你有什么啟示呢?長征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