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5張PPT。5200多年歷史中大小戰爭:14500多次 2.8次/年近2000年 無戰爭的日子:58天戰火中喪生: 36.4億人毀滅的財富:可鋪寬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帶,環地球一圈: ——據 邵錫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統計數字 人類文明史,同時也是一部戰爭史。——沈永興 朱貴生《二戰全景紀實》一戰的前奏——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寧波市曙光中學 張朝鳳一、崛起 ——風云變幻的大國演義新航路開辟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勇氣蒸汽電氣(“三氣”呵成)達伽馬愛迪生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西班牙,葡萄牙西方國家逐步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英國西方國家最終確立對世界的統治;美國、德國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材料:英德法美比較表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1、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主要原因是什么?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思考探究 上帝讓誰死亡,必先讓其瘋狂. ——西方諺語二、瘋狂 ——瓜分世界的狂潮四起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年)瘋狂的“一個人”“他每次狩獵時要當公鹿,每次婚禮上要當新娘,每次葬禮上要當死尸”——維也納人對威廉二世的嘲笑“很愛出風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德國皇帝?下列材料反映出威廉二世在德國是一位“ ” (皇帝)笑一笑,握握手……就足以擺平一種威脅……國務大臣馬沙爾承認:“沒有陛下的信任,將不可能呆在那個政府部門里。——富克斯《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和1871-1902年的帝國政治》“我是德意志政策的惟一決定者”獨裁者他留給世界的印象,就是一個 海軍大臣穆勒回憶:“陛下的設想如下:全力以赴地跟法國戰斗……對抗英國的潛水艇戰艦立即開往埃斯河或靠近敦刻爾克,到泰晤士河進行水雷戰。”戰爭狂還有一張 “大嘴” 1907年的一次有300多名賓客參加的午宴上,威廉二世這么評價英王愛德華七世: “他是一個魔王,是一個你們永遠想象不到的魔王” 他(沙皇尼古拉二世)“只適合在鄉下的草屋里種蘿卜”。——巴巴拉·塔奇曼《八月炮火》 這些言論容易在外交上帶來什么不良后果?——德國因此失去了歐洲幾乎所有的朋友 1892年春,法國外交部長根據柏林發來的報告也得出結論:“德國皇帝患精神病”——《霍爾斯坦因文集》“他是個孩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俾斯麥“神經質” “獨裁者” “戰爭狂” ——后果?瘋狂的“一群人”:德皇的海陸軍親信 施里芬:1891年著手制定施里芬計劃,提出德國要無所畏懼地破壞盧森堡和比利時的中立,首先撕毀國際法。 參謀總長毛奇:“我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越早打越好” 海軍軍官埃伯哈德·馮·曼泰:于1898年提出要出其不意地襲擊美國。 …… “我覺得我們在一群瘋子的統治之下。”——馬克斯·韋伯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說:“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1、“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指的是什么? 2、漫畫中德國水兵在英國水兵面前挑釁似地揮揚著德國國旗。德國憑什么這“牛”? 3、為什么德國這時提出要求陽光下的地盤的要求? 4、除了德國“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外,還有哪些后起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同樣的行為?閱讀教材P2-P4,思考爭奪殖民地日本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吞并朝鮮美西戰爭、侵略中國、古巴美國(1)美國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戰敗,根據巴黎條約,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美國對波多黎各的行政管轄,首先采取了軍政府的形式。 奪取波多黎各、菲律賓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表現把古巴變為“保護國”門戶開放政策(2)日本 日本與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展開激烈爭奪。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后吞并朝鮮。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結果 這位“老虎”(指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認為普魯士是“從炮彈里孵化出來的”,并且現在,這個破殼而出的炮彈正在迎面砸來……(這)是克里孟梭的指導思想。 “我們應該直插德國的心臟,”沙皇在雙方(俄法)簽字的協議上聲明,“我們雙方一致的目標必須是柏林” 還有瘋狂的“另一群人”:其他大國的首腦和將領們他們也狂熱……三、災難 ——沖突中迅猛前進歐洲列強的軍備競賽 在軍備競賽的過程中,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廣泛應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被不斷發明出來,更增加了軍備競賽的激烈性。1.原因: 在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過程中,歐洲列強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2.表現: 德國和英國的海軍競賽引人注目,而德國很快成為僅次于英國的第二海軍強國。3.特點: 從圖示中可以得知,陸海軍人數增長較快的是哪個國家? 你如何理解書中對歐洲軍備競賽的描述?結合相關材料,說明上述國家瘋狂擴充軍備的目的。俄國、法國、德國 書中將歐洲軍備競賽視為一種對他國施加政治壓力的手段,認為其根本動機是推動地域擴張,為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尋找出路。這種看法將軍備競賽視為與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爭沒有區別的正常的競爭方式,是在為軍備競賽作辯護。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經濟發展迅速,趕上并超過了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殖民地卻基本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因此德國同英、法等國矛盾激化,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實際上,上述各國瘋狂擴充軍備的目的只是為了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問題解答英國制造的“無畏艦”4、影響:令各國的猜疑加劇,令各國皆自以為可以在軍事沖突中壓倒對方,拒絕讓步 ,加大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歐洲列強的軍備競賽一戰中德軍的飛機一戰中的一戰中德軍的重炮一戰英軍的坦克一戰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 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帕默斯頓(英國首相) 閱讀思考:當時歐洲有關國家的利益要求A 德:B 法:C 英:D 俄:E 奧匈:F巴爾干國家: a 維護歐陸霸主地位,壓制法國,防止其崛起復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奪取世界殖民地。復仇,奪回歐洲霸權。維護霸權 殖民地,維持歐陸均勢。爭奪巴爾干地區。 視巴爾干地區為其勢力范圍。 反對外來奴役,爭取獨立 1907年英俄簽定協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實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造成國際關系極度緊張,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陰云下。戰爭來了?戰爭來了!戰爭來了 …… 1914年在英德開戰那一晚,英國外相葛雷注視著倫敦窗外,不禁嘆道:“全歐的燈光都要滅去了。我們這一輩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來了。” 結果卻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感謝聆聽請多指教!回眸課堂一、崛起——風云變幻的大國演義二、瘋狂——瓜分世界的狂潮四起三、災難——沖突中迅猛前進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百科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幫助 百度百科尚未收錄詞條“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歡迎您來創建,與廣大網友分享關于該詞條的信息 我來創建詞條名稱: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詳細內容: 開始時間:原因:領導階級: 結果: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經過①紅色數字表示了什么問題?經濟實力與所占殖民地面積出現倒掛現象。②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不平衡。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③“瘋狂”的實質是什么?材料: 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為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各國展開軍備競賽歐洲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課堂小結帝國主義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各國矛盾尖銳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材料一:英 德 法 美 比 較 表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問題,主要原因是什么?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合作探究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發展程度不一致,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以英法美為代表,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較為健全;第二類是以俄德日為代表,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較為濃厚。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主要原因是什么?①資本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②原因: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不同 資本主義發展充分的程度不同 各國人民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強弱不同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問題?實力與所占殖民地面積出現倒掛現象。②這一問題會產生什么影響?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霸權斗爭更激烈。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③矛盾的實質是什么?材料三: 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對比19世紀中期和20世紀初期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狀況,你發現了什么變化和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德后來居上,反超英、法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所占殖民地與其經濟實力 的比例倒掛 如果你是美國、德國的領導者,你會想怎么做?仔細觀察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實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中國時局圖19世紀末列 強 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材料三 “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道:‘怎么辦?世界已經分割完了!’我們不愿阻撓任何人,但我們也不容許任何人妨礙我們的道路,我們不愿消極地站在旁邊……如果英國人談論建造大不列顛帝國……那么,我們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國……”——德國外交部長皮洛夫 1899.12.11材料三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征服發生什么變化?(3)國際關系: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國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是不平衡的。與實力對比變化相反,各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占有狀況未變,還都是按舊的力量對比劃分的。這樣矛盾產生了。作為帝國主義筵席上的遲到者——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決不滿意僅僅得到一些殘羹剩飯。他們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在爭霸過程中矛盾尖銳,其中德英矛盾最為尖銳。它們為了各自利益互相結盟,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爭霸世界 ——具體原因 讓學生依據教材中《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和《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示意圖,講述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及其關系。具體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1882年1879年19041907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宣傳戰爭的明信片德國宣傳可以輕易打敗英(左)法(右下)俄(右上)三國的明信片德國宣傳要教訓塞、俄、法、比、英各國的明信片 上帝讓誰死亡,必先讓其瘋狂. ——西方諺語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災難篇——經濟危機的影響 閱讀思考: 在20世紀初的歐洲,“每個國家突然之間有了要使自己強大的感情,但都忘記了別的國家也會有同樣的情緒;每個國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每個國家都想從別國得到點什么。” ——2005全國卷 結合課本思考1:當時歐洲有關國家有哪些利益要求? 閱讀思考:結合課本思考1:當時歐洲有關國家有哪些利益要求?A 德:B 法:C 英:D 俄:E 奧匈:F巴爾干國家: a 維護歐陸霸主地位,壓制法國,防止其崛起復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奪取世界殖民地。復仇,奪回歐洲霸權。維護霸權 殖民地,維持歐陸均勢。爭奪巴爾干地區。 視巴爾干地區為其勢力范圍。 反對外來奴役,爭取獨立 閱讀思考:思考2:當時歐洲的有關國家圍繞著哪些利益要求,形成了三對矛盾?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A、英德B、俄奧C、法德 爭奪世界殖民霸權、世界殖民地。 爭奪巴爾干 爭奪歐陸霸權 一戰中德軍的飛機一戰中的一戰中德軍的重炮一戰英軍的坦克一戰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