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十課 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重點知識】1、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新時代發展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從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措施: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綠色發展,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體系。共享經濟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謀民生之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不斷邁進。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原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措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鞏固練習】1.(2016·浙江文綜政治·5)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差別性待遇一直為社會所關注。2016年初,我國政府發布《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統一城鄉醫保的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此舉旨在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②促進社會公平 ③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④減輕財政負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1)2014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達到51.2%;服務業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平均增速。這表明在我國( )①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積極轉型 ②產業結構更趨優化③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驅動力 ④經濟發展質量全面提高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5年高考重慶文綜政治6)發達國家在外包制造業的時,也將污染排放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研究表明,中國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顆粒物排放與出口商品制造有關,這警示我們從根本上治理污染應:A.將污染產業轉移到其他落后國家 B.關閉造成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業C.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D.抵制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4.(2018·天津卷)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①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萬③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 ④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50%以上成就的傳導路徑是A.①→②→③ B. ③→②→④ C. ③→②→① D. ④→①→③5.(2018·江蘇卷)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A. 傳統經濟轉向現代經濟 B. 不均衡發展階段轉向協調發展階段C. 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 D. 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6. (2019全國新課標三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做出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位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區”的特點。從產業結構看,港澳地區以金融、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為主,廣東九個城市以生產制造為主。關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意義,下列判斷中不恰當的是:A.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中國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B.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C.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D.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7.(2019浙江14)在“互聯網+”時代,基于互聯網數字技術的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網約車、在線短租、共享醫療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2018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41.6%。這表明:①消費推動技術進步?????????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③經濟結構實現了戰略性調整 ④創新給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C 旨是目的,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該意見無必然聯系,錯誤。④此意見并非意在減輕財政負擔 ②③ 符合題意,關鍵詞是城鄉。A消費的作用明顯,說明①服務業增加值提高說明②。③④沒體現。C 關鍵詞是根本上,C符合題意,ABD都不是根本應對方法。4、C 本題考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經濟發展的影響,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使貧困人口減少,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③→②→①傳導路徑正確且符合題意;④與題意無關,排除;其他選項均應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點睛】本題屬于排序選擇題,此類題解答可采用首尾法進行確定。即先確定第一個題肢或先確定最后一個題肢,如果先確定第一個題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確定最后一個,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時要注意排除錯誤選項,按此步驟,基本上可以確定正確答案。5、D 屬于記憶性題目,考查的新教材和時政知識,答案為D6、 A 本題考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相關知識。粵港澳大灣區位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區”的特點,因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實現區域之間產業的優勢互補,從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也有利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因此,B、C、D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不符合題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區域協調發展,A不恰當,但符合題意,入選。故本題選A7、D在線短租、共享醫療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說明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在“互聯網+”時代,基于互聯網數字技術的共享經濟快速發展說明創新給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①③??不符合題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