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導學案【學教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產生的歷史影響。春秋大國爭霸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及戰國時期的爭霸與變革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2) 通過對商鞅變法歷史作用的分析,認識到:改革求發展、改革求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會受到后世的崇敬。【重點】商鞅變法【難點】生產工具變革對于社會發展影響一、自主學習1.農業: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春秋后期出現了 農具和 ,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也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2. 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 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3. 、晉文公、 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號令諸侯。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4. 在十幾個諸侯國中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的勢力較強,史稱“ ”。5.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變法。6. 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二、問題探究1. 探究:結合幻燈片史料及教材內容分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主要原因?2. 材料: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一些小國備受戰爭之苦,如鄭國遭受戰禍70多次,宋國也有40多次。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諸侯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與此同時,華夏族在同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結合材料討論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3. 結合商鞅變法相關內容分析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及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三、練習鞏固1. 戰國中后期,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合眾弱以攻一強”、“事一強以攻眾弱”的歷史現象 ,其中的“一強” 是指( )A.秦 B.吳 C.楚 D.越2. 下列哪一位諸侯國的國君打著“尊天子,攘四夷”旗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A.晉文公 B.秦穆公 C.楚莊王 D.齊桓公3. 對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所造成的社會后果敘述正確的是( )①戰爭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災難 ②戰后出現了一些較大的諸侯國 ③中原各族與周邊少數民族出現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漁利,權力漸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 《國語?晉語》載:“宗廟之犧(祭品),為畎畝之勤(勞力)。”這說明春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耕作方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耜耕 B.牛耕 C.耬車 D.機耕5. 某同學利用右邊的地圖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內容應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C.戰國七雄 D.秦滅六國6. 1912年,毛澤東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論》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頒布均田令 B.獎勵耕戰 C.承認土地私有 D.推行縣制7. 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是( )A.獎勵耕戰 B.承認土地私有 C.廢除舊貴族特權 D.建立縣制8. 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措施中,調整生產關系的措施是( )A.興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農抑商 C.承認土地私有 D.推廣牛耕生產9.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說:“秦國新法十年,秦民大悅……秦成為第一大強國”。推行“秦國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A.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 D.北魏孝文帝四、拓展提升仔細觀察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 請分別寫出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東和最南的諸侯國的名稱。(2) 據圖及所學知識,指出戰國時期政治上的主要特點。(3)最后完成“掃六合”的是哪個諸侯國?這個諸侯國能夠“掃六合”的最主要的原 因是什么?(4)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個諸侯國,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戰國初期還有十幾個諸侯國,到公元前221年,實現了“四海一”。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什么趨勢?參考答案:1、 自主學習1. 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2. 諸侯3. 齊恒公 宋襄公4. 戰國七雄5.商鞅6. 商鞅變法二、1. 經濟——齊國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政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軍事——組建強大的軍隊;外交——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2. 積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消極影響:客觀上有利于實現區域性的局部統一,促進各民族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3. 成功的原因:取信于民;秦孝公的支持;順應歷史潮流啟示:改革創新是強國之路三、練習鞏固1. A 2. D 3. A 4. B 5.B 6. A 7. D 8. C 9.B四、拓展提升(1)東:齊國 南:楚國 (2)不斷進行兼并戰爭;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各主要諸侯國相繼進行變法等。(任答兩點即可)(3)秦國 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4)由分裂走向統一等。(符合題意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新知導入流沙(唐代)胡曾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 老氏卻思天竺住,便將徐甲去流沙。這首詩描述的是中國古代歷史哪一時期?這一時期有有怎樣的特征?新知講解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戰國(B.C475年——B.C221年) 西周東周周武王伐紂滅商建西周(B.C1046年——B.C77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春秋:因孔子編寫的記載這段歷史的史書《春秋》而得名。戰國:由于各諸侯國以兼并或自保為目標,連年交戰而得名。新知講解探究:春秋時期中國經濟大發展有哪些方面表現?農業——鐵工具和牛耕技術出現《管子》記載:春秋時齊國已經有鐵農具耕種土地《國語》記載,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晉國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新知講解 作用: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如果讓你來選擇,你會選擇哪種生產工具或耕作方式進行勞作?說說你的理由。農業——鐵工具和牛耕技術出現新知講解周天子地位的變化: 西周時: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東周)春秋時: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這一變化與當時新式生產工具的出現有怎樣的關系?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勞動效率提高,促進生產發展周天子經濟實力衰落諸侯日益強大(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新知講解春 秋 五 霸齊桓公首先稱霸齊桓公確立霸主的標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新知講解春秋霸主:新知講解齊桓公 成就霸業的主要原因?1、齊國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經濟)2、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政治)3、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軍事)4、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外交)(1)材料中的歷史事實發生于哪個歷史時期?春秋 管仲幫助齊桓公改革軍制和內政,發展經濟;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組織聯軍,阻擋楚國,樹立威信。 齊桓公首先稱霸(公元前7世紀中期)(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管仲相桓公”對齊國產生了什么結果? 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論語》)新知講解思考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 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一些小國備受戰爭之苦,如鄭國遭受戰禍70多次,宋國也有40多次。 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諸侯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 與此同時,華夏族在同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積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消極影響:客觀上有利于實現區域性的局部統一,促進各民族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新知講解 公元 前 7 7 0 年 公元 前 2 2 1 年東 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 公元 前 4 7 6 年 公元 前 4 7 5 年新知講解據圖分析戰國時期與春秋時期相比發生了樣變化?匈奴晉趙魏韓三 家 分 晉齊晉七國形成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在探究單上寫出《戰國七雄形勢圖》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國名:A. B. C. 新知講解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戰國時期的戰爭與春秋時期的戰爭相比,有什么不同?戰爭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也更為殘酷,對社會經濟發展破壞性更大,影響更廣泛。如果你是當時的某個諸侯,面對激烈殘酷的兼并戰爭形勢,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應對?通過變法富國強兵,吞并別國或避免被別國吞并。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國變法的原因:各國爭霸的現實壓力(直接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什么相繼展開變法運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本原因 背景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時間、代表性改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新知講解商鞅變法人物掃描 商鞅出生于衛國,原名公孫鞅,后因功被秦國封于商,因而被稱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學”,在魏國手下做過官。入秦后,以強國之術說動秦孝公,主持變法。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誣陷被車裂而死。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影響:使秦國的國力增強,軍隊的戰斗力提高,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加強中央集權(對地方的控制)損害舊貴族利益,利于新興地主掌權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國富強兵新知講解政治 1.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世卿世祿)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自由買賣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新知講解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的崛起,但商鞅個人的命運卻以悲劇結束,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一場變革的成敗,不在于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君雖死,變法猶存!成功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思考:根據所示材料及本課相關內容,你認為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對我們今天的改革有何啟示?一、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取信于民秦孝公的支持順應歷史潮流二、啟示:改革創新是強國之路當堂訓練D D 1.我國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不包括( )A.鐵農具的應用 B.牛耕的推廣 C.手工業規模擴大,專業化程度 D.出現紙質貨幣2.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只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 B.魯國國君很傲慢C.諸侯之間來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當堂訓練3.對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所造成的社會后果敘述正確的是( )①戰爭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災難 ②戰后出現了一些較大的諸侯國 ③中原各族與周邊少數民族出現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漁利,權力漸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戰國后期,落后的秦國一躍成為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變法 D.百家爭鳴AC板書設計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商鞅變法.flv 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導學案.doc 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