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物質的導電性與電阻第1課時 物質的導電性教材解讀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設計電路并動手探究物質的導電能力,來比較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讓學生能從微觀上解釋金屬導電的原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能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2.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3.知道金屬導電的原因是其內部存在著大量自由電子。 4.了解導體的導電能力與外界條件有關。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2.讓學生自己動手記錄實驗中產生的現象,并能根據現象的不同進行分類;能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交流與合作,體會實驗是檢驗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學會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論的運用。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難點: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重難點處理策略 在學生設計電路前,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復習舊知識,如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等,以此來降低設計的難度。通過列舉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材料來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并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電阻,以此來落實重點知識。 探究點一 導體和絕緣體[情景展示1] [問題探究] 通過探究你了解了哪些知識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電能力。有些物質容易導電,把容易導電的物質叫作導體。金屬、石墨(碳)、人體、大地、鹽類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些物質不容易導電,把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作絕緣體。橡膠、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氣等都是絕緣體。純凈的水是不導電的,但由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質,因此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導電的。導電能力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叫作半導體。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是硅和鍺。半導體主要用于電子工業或IT(信息技術)產品,人們常說的“硅谷”意指電子產品基地。[課堂速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展示2] [問題探究] 此實驗說明了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導體和絕緣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些絕緣體在條件改變時會變成導體。[課堂速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點二 物質導電的原因[情景展示] [問題探究] 物質導電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導體內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如金屬導體內部的自由電荷是自由電子,酸、堿、鹽的水溶液中的自由電荷是正、負離子。而在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因此不能導電。[課堂速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課時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材解讀 教材從電阻的概念引入,介紹了電阻的單位、符號等,然后通過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科學課堂的魅力。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阻的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 2.能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關系。 3.通過閱讀教材P137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電阻特性。 4.了解金屬導體的電阻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和超導現象。 5.了解電阻大小的改變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實驗思想設計需要的實驗方案,知道在與一個物理量相關的因素較多時,能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 2.能從實驗結果定性得出導體的電阻與其長度、橫截面積(粗細)和材料之間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加學習活動。 2.感受知識建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實驗結果得出導體的電阻與其長度、橫截面積(粗細)和材料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根據實驗思想設計需要的實驗方案。 重難點處理策略 在處理難點時, 運用已學知識做鋪墊。在處理重點問題時,可以借用學生小組的力量,將小組間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借鑒、綜合、總結。 探究點一 電阻[情景展示] [問題探究] 以上探究說明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不同導體的導電能力不同。科學上用電阻表示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越強,其電阻值就越大。電阻用字母R表示。它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希臘字母,讀作omega)。比歐姆大的單位是千歐(kΩ)和兆歐(MΩ)。1兆歐(MΩ)=103千歐(kΩ) 1千歐(kΩ)=103歐(Ω)[課堂速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點二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情景展示] [問題探究]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粗細)和材料有關。導線越長,電阻越大;導線越細,電阻也越大。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其結果表明:不同的材料,導電能力的強弱是不相同的。因此,與密度、比熱容、導熱性等特性一樣,導電能力的強弱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即每一種物質的導電能力是不相同的。[繼續探究1] 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用到了科學當中研究問題的哪些方法?[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繼續探究2] 你知道超導現象嗎?超導現象說明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金屬導體的電阻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科學家還發現,某些材料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電阻會突然消失,這就是超導現象(如水銀在-269 ℃時,電阻會突然消失)。超導現象說明導體的電阻與溫度有關。[課堂速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4.3.1物質的導電性學案(無答案).doc 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4.3.2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學案(無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