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2020學年八年級科學上冊 第1節 大氣層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大氣層的重要性。2.了解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特點。課堂學習設計 [復習導入] 1.月球表面因為沒有 空氣 ,所以講話時聽不到聲音,晝夜溫差大,月球表面還出現許多環形山。 2.地球表面有空氣。由空氣形成的 大氣層 像一件外衣一樣保護著地球,使地球上出現許多自然現象。你能舉例說明你見過的哪些自然現象與大氣有關嗎?學生舉例,教師歸納后導入探究內容。 [科學探究] 一、大氣的存在 [討論] 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氣的存在嗎?請舉例說明。 1.感受大氣的存在:實例有 呼吸的空氣 、 云 、 雨 等現象。 2.大氣: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與地球半徑相比,大氣顯得很薄。 指導學生瀆圖2—1從航天飛機上拍攝的大氣照片。 [討論] 假如沒有大氣層,地球會變成怎樣? 3.大氣層的重要性。 大氣層對地球 非常重要——像一件外衣一樣 保護 著地球。 二、大氣的溫度 指導學生讀課本圖2—2大氣溫度垂直分布。你能總結出大氣溫度的分布規律嗎? 1.在85千米以下,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在85千米以上,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 迅速上升 。 2.大氣溫度的變化范圍約在 —84℃~2500℃ 之間。 [思考] 哈勃望遠鏡(約600千米高空)的外面為什么要穿一件銀白色的“外衣”? [課內補充例題] [例題] 關于大氣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C ) (1)二氧化碳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2)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氫 (3)水汽和固體塵埃集中在高層大氣中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 A.(1)(2) B.(1)(3) C.(1)(4) D.(2)(4) [解析] 低層大氣由干潔的空氣、水汽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固體雜質組成。干潔空氣由氧、氮、二氧化碳、臭氧等組成。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對地面有保溫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少量穿透大氣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人和生物恰是有利的。 [答] C [課內練習] 1,如果地球上沒有大氣,下列發生的現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 C ) A. 狂風暴雨 B.雷電交加 C. 火山噴發 D.天空出現彩虹 2.大氣的分層是根據 大氣的溫度 ,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而分為 五 層的。其中大氣的溫度隨高度的上升而逐漸下降的是 85千米 以下。 [課時小結] 本課時主要學習大氣層對地球、人類等的重要性和大氣溫度的變化規律。課外同步訓練 [基礎過關] 1.大氣中能夠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C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塵埃 D.氧和氮 2.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的大氣成分是 ( D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 氮氣 D.臭氧3.讀氣溫的垂直分布圖(圖2—1),完成: (1)①②③三層中,①為 高層大氣 層;②為 平流 層;③為 對流 層。 (2)用圖中數字填空: 天氣現象發生在 ③ 層,臭氧主要集中在 ② 層,空氣垂直運動強烈的是 ③ 層,有利于高空飛行的是 ② 層。 (3)③層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說, 中緯度地區較厚, 高緯度 地區較薄,其原因在于 中緯度地區熱量多,溫度高,對流強烈到達的高度就高 。 (4)③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說明了 ( C ) A.空氣越稀薄,保溫作用越差 B.該層頂部是臭氧層 C. 地面是該層的主要直接熱源D.該層熱量直接來自于太陽輻射大氣層(二)學習目標1.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布規律。2.理解對流層的特點,探究對流的形成。課堂學習設計 [復習導入] 1.大氣層有 保護 地球的作用。 2.大氣溫度是 垂直分布 的,在 85千米 以下,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85千米 以上,大氣溫度隨 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3.大氣溫度的變化范圍約為 —84℃~2500℃ 之間。 [科學探究] 一、大氣的分層[思考分組討論] 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特點,你認為可以把大氣分成幾層?并把討論結果填表,看哪組大氣的分層更合理。層序高度溫度分布特點 每組規定一名學生說明討論結果,并對其他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 教師小結,并說明大氣的分層情況。 1.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把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即: 對流層 、 平流層 、中間層、暖層和外層。 2.隨著高度的上升,大氣逐漸變得稀薄,故大氣 沒有明顯 的上界。在 1000千米 以上的高度,大氣密度已變得非常小,到距地面 5000千米 處已接近真空。 3.外層是地球大氣與宇宙空間的 過渡層 ,其層底距地表約 500千米 。 二、對流層 1.概念: 對流層是 大氣的底層 ,在兩極地區的厚度約 8千米 ,到赤道則增大到 17~18千米 。 2.特點: 對流層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 水汽 、固體雜質,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強烈的 對流運動 。 3.探究:對流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器材:燒杯、水、酒精燈、一段線香、橡皮泥、石棉網、鐵圈、高錳酸鉀晶體 (1)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會流動嗎? (2)空氣受熱時,是否也會像燒杯中的水一樣流動起來嗎? 分組學生實驗探究,得出液體和氣體對流的初步規律。 1.液體:受熱處液體上升,兩側溫度較低的地方液體下沉,即:熱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對流。 2.空氣: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形成空氣的對流。 出示課本圖2—5,對流運動。 [思考] 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為什么要安裝在冷藏室的上部? 2.用冰塊冷藏食品時為什么要將冰塊放在上面? 3.對流層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顯著的 對流運動 和充足的 水汽 ,使對流層的天氣現象復雜多變,云、雨、霧、 雷電等主要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它們影響著生物的生存和行為。 [課內補充例題][例題] 大氣垂直分層中,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是 ( D ) A.高層大氣 B.電離層 C. 平流層 D.對流層 [解析] 要形成云、雨、霧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必須具備:有足夠的水汽、適量的凝結核、空氣的上升運動。平流層氣溫是上熱下冷,無空氣對流運動,且缺乏水汽和固體雜質,因而無復雜的天氣現象。只有對流層既有空氣對流運動,又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因而形成了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 [答] D [課內練習] 1.下列關于對流層大氣的敘述,錯誤的是 ( C ) A.上部冷,下部熱,對流運動顯著 B.云、雨等天氣現象只發生在對流層 C. 其熱量直接來源于太陽輻射 D.其厚度是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的 2.下列物質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的是 ( C ) A.氮和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固體塵埃 D.二氧化碳和固體塵埃 [課時小結] 本課時學習了大氣的垂直分布規律及大氣分層中對流層的特點,學習了探究對流的方法和過程。課外同步訓練 [基礎過關] 1.大氣各層及其相關作用,正確的是 ( C ) ①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電離層——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③臭氧層——反射無線電波 ④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③④ 2.下列關于對流層大氣的敘述,錯誤的是 ( C ) A.上部冷,下部熱,對流運動顯著 B.云、雨等天氣現象只發生在對流層 C. 其熱量直接來源于太陽輻射 D.其厚度是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的3.在風速大致相同,而氣溫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種情況下,最有利于某工廠68米高煙囪灰塵擴散的是 ( C )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A16.3℃16.6℃16.8℃17.0℃17.1℃B21.0℃21.0℃20.9℃20.9℃21.0℃C20.9℃20.8℃20.6℃20.2℃20.0℃D15.2℃14.8℃14.7℃14.9℃15.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