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酸堿鹽綜合三年中考集訓)(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酸堿鹽綜合三年中考集訓)(無答案)

資源簡介

第一章綜合 酸堿鹽綜合三年中考集訓
一、浙江省真題精選
1、(2017·杭州)測定BaCl2·xH2O中結晶水數目的過程如圖所示:
/
(1)寫出此過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
(2)在灼燒過程中,如果空氣不充足和溫度過高,會有部分沉淀物質轉化為BaS,這會使x的測定結果   ________(選填“偏低”“偏高”或“不變”)。
2、(2018·杭州-29)堿式碳酸鋅[ Znx(OH)y(CO3 )z ]是制備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學反應表達式為Znx(OH)y(CO3 )z/ZnO+CO2↑+H2O(x、y、z 為整數)。小金設計了圖甲所示裝置對堿式碳酸鋅的組成進行探究(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足量,實驗操作正確):
/
(1)圖甲中裝置 B 的作用是 。
(2)查閱資料發現,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充分加熱等質量的堿式碳酸鋅樣品,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熱溫度的如圖乙所示。實驗中加熱時,熱分解裝置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選填 “200”“300”或“400”)。
(3)部分實驗步驟為:“……加熱前先通入N2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關閉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溫度下加熱……”。實驗過程中可根據 現象來判斷堿式碳酸鋅樣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堿式碳酸鋅樣品(不含雜質),放置于熱分解裝置內,完全反應后測得裝置A增重5.4g,裝置B增重8.8g。則 x:y:z 的最簡整數比為 。
3、(2017·湖州)科學興趣小組在探究酸的性質時,做了如下實驗: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試管中加入6毫升鹽酸,觀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藍綠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試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溫下無明顯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呢?
【建立猜想】①兩種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則單位體積溶液中H+數目相同)
②兩種酸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實驗過程】
實驗
次數
試劑
實驗
條件
實驗現象
1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鹽酸
常溫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藍綠色
2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
常溫
無明顯現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NaCl
常溫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藍綠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_____________。
常溫
無明顯現象
【實驗結論】常溫下,pH相同的鹽酸和硫酸溶液與CuO反應,現象出現差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促進了反應的進行。
4、(2017·嘉興節選)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
【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
【實驗過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__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
(2)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實驗設計。
步驟
操作
現象
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
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
【評價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科學。
5、(2016·麗水)小科同學對實驗室中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
【猜想與假設】①部分變質,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②全部變質,固體是Na2CO3。
【查閱資料】①Na2CO3溶液與FeC13溶液會發生反應,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等現象出現;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進行試驗】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1
取少量固體于小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固體全部溶解
2
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3
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另一試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
產生紅褐色絮狀沉淀
【解釋與結論】
(1)請將步驟3實驗操作補充完整;
(2)步驟2加人過量BaC1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交流與評價】小科同學把步驟3中的FeCl3溶液改為無色酚酞試液,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也可以確定該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認為是否合理?___________。
6、(2018·寧波-26)小科從標簽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檸檬酸、檸檬酸鈉等。查閱資料知道1體積雪碧中含有約3體積二氧化碳,檸檬酸的含量約為2.8g/1000mL。檸檬酸與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6H8O7 + 3Na2CO3 === 2C6H5O7Na3 + 3CO2↑+ 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操作過程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測其pH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約6gNa2CO3
立即蓋上瓶蓋、搖勻
測溶液pH
現象或結果
pH約為3
產生大量氣泡
氣泡消失,瓶子略癟
pH約為9
【發現問題】CO2去哪兒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與H2O發生了反應;③CO2與Na2CO3溶液發生了反應。
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 。
【設計實驗】對猜想③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編號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四
實驗裝置
/
/
/
/
操作過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飽和Na2CO3溶液,蓋上瓶蓋搖勻
將實驗三的溶液低溫蒸發、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現象
產生白色沉淀
無明顯變化
瓶變癟,瓶底有
晶體析出
A試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根據實驗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設計實驗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四中A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實驗探究得出:CO2與Na2C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臺州節選) 治污水是“五水共治”內容之一。根據國家標準,廢水排放時鉛元素的含量不允許超過1.0毫克/升。蓄電池生產企業往往采用化學沉淀法處理 Pb2+,其中以氫氧化物沉淀法應用較多。
(1)根據右表信息,沉淀劑除了 NaOH 外,還可使用的兩種鈉鹽是________________。
20℃時,各種鉛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質
溶解度/ g
物質
溶解度/ g
Pb(NO3 ) 2
54.3
PbCO3
7.3×10-5
Pb(OH) 2
1.6×10-4
PbS
6.8×10-13
(2)在弱堿性環境中,氫氧化鉛的沉淀更完全。此時廢水經沉淀過濾后,檢測出鉛元素含量僅為 0.0207 毫克/升。假設廢水中的鉛元素全部以 Pb ( OH )2 的形式存在,請你通過計算確定,此時1升廢水中溶解的 Pb (OH)2 是多少毫克?(Pb-207)
8、(2017?紹義)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所加試劑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色氣體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克。
(3)固體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種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質總質量。
二、省外部分真題選
1、(2017?宿遷)某興趣小組在準備化學實驗基本技能考查時,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探究。
Ⅰ.探究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
方案一:甲同學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繼續加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___色變成無色。甲同學得出結論: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方案二:乙同學取少量NaOH溶液,測得溶液pH為10,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測得溶液pH為9,乙同學發現溶液pH減小了,得出結論: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交流討論:大家同意甲同學的結論,對乙同學的實驗過程提出質疑,溶液pH減小的原因還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釋了NaOH溶液;大家認為,乙同學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測得溶液的pH必須_______7(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證明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Ⅱ.探究酸和堿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丙同學對探究Ⅰ中甲同學實驗后的無色溶液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除了酚酞還有什么?
【提出猜想】(l)Na2SO4;(2)Na2SO4和________。
【設計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1
向試管中加入少量鋅粒,然后加入甲同學實驗后的無色溶液
鋅粒逐漸減少,有______產生
猜想(2) 成立
方案2
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學實驗后的無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斷振蕩試管
開始無明顯現象,過一會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為了驗證猜想(2)成立,你認為還可以選擇的藥品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BaCl2溶液 B.Cu C.Fe2O3
2、(2014?攀枝花節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時,發現了一個意外現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現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試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猜想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表明酚酞試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試液,發現溶液也呈現紅色,請解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說明酚酞試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10%時,就會出現上述現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十堰節選)某學習小組在幫助實驗員整理化學試劑時發現了一瓶標簽殘缺的無色溶液,(如圖所示),經實驗員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 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種,請你對該試劑作出猜想并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是什么溶液?
【猜想與假設】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閱資料】上述四種物質相關信息如下
物質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溫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溫下稀溶液的pH
9
13
11
7
【實驗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
【實驗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產生生氣泡。
【實驗分析】通過【實驗探究1】可知________同學的猜想一定錯誤。
甲同學仔細分析四種物質的相關信息表后發現自已的猜想錯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學分析【實驗探究2】并結合以上同學的實驗結論,認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實驗探究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質疑】乙認為以上同學分析有漏洞,需要進一步實驗確定,于是又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探究3】在【實驗探究1】試管中的紅色溶液中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中性),充分反應后,試管中溶液仍呈紅色,但有白色沉淀產生。
【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探究3】可證明這瓶試劑為__________溶液,但已經部分變質。
4、(2018?淮安)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某興趣小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慮其他成分對實驗的影響]并對其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①Mg(OH)2受熱易分解,生成MgO和H2O;②無水硫酸銅是白色固體,遇水變藍色。
【探究活動一】驗證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樣品,高溫灼燒,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澄清石灰水和無水硫酸銅,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水硫酸銅變_________色。
得出結論: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紅提出小斌的實驗方案存在明顯缺陷,小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動二】分離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部分產物已略去):
(1)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濾液A中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
(3)加入MgCl2溶液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I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武漢)實驗室現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氫銨樣品,為測定其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該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B、C中所裝藥品均足量,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HCO3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Ⅰ.打開彈簧夾,通入一段時間的氮氣;
Ⅱ.關閉彈簧夾,給碳酸氫銨樣品加熱
Ⅲ.當樣品反應完全,……,再停止加熱,直到玻璃管冷卻;
IV.實驗完畢,測得裝置B、C中藥品的質量分別增加了m1、m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NH4HCO3屬于_________選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裝置B中盛放的液體是_______。
(2)裝置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Ⅲ中,停止加熱前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樣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1、m2的代數式表示)。
6、(2018?孝感)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巖組成的山洞中,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們思考:若向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氫鈉(NaHCO3)?于是他們開始實驗探究。(不考慮二氧化碳和碳酸作為溶質的情況)
【提出問題】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質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碳酸氫鈉溶液呈堿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質為Na2CO3;
猜想二:溶質為NaHCO3;
猜想三:溶質為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所得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實驗步驟①中上層清液,滴加適量稀鹽酸
有氣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結論】猜想三成立,證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鈉溶液生成了碳酸氫鈉。寫出實驗步驟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交流】小明同學認為,向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就能證明一定有碳酸氫鈉生成;小紅同學對小明同學的結論產生質疑,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應用】同學們回憶超實驗室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情景,結合上述知識,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斷通入二氧化碳氣體,下列哪一個圖象能正確反映生成的碳酸鈣沉淀與二氧化碳的質量之間的變化關系_______(填字母序號)。
/
/挑戰重高
知識背景:
1、在酸堿鹽的反應中,反應總是朝著離子濃度減少的方向進行,故難溶的物質可以生成更難溶的物質,例如NaOH溶液中滴加CaCl2,該反應實際上是可以發生的,因為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0.165g)比NaOH的溶解度(109g)低得多,當NaOH溶解在水中的時候,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是自由狀態的,因此看不出溶液中有沉淀;而Ca(OH)2固體置于水中,可以溶解的很少,因此溶液中只有少量的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自由,即不能大量共存,其余的都是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固體,因此看上去是沉淀。如果在氫氧化鈉的溶液中加入了氯化鈣,相當于在含有鈉離子的溶液中加入了大量鈣離子,這時,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就要結合起來,形成沉淀。
2、氫氧化鈉溶液中投入二氧化碳,首先會生成碳酸鈉,如果反應后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則溶液中碳酸鈉會與二氧化碳繼續發生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水。
(2018?泰州改編)為探究CO2與NaOH溶液發生的反應,某興趣小組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實驗。
【查閱資料】
Ⅰ.20℃時,幾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見下表:
物質
Na2CO3
NaHCO3
Ca(OH)2
Ba(OH)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實驗條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別約為11.0和8.5。
【實驗探究】
(1)實驗一:小雨取一充滿CO2的礦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擰緊瓶蓋,振蕩,發現瓶子變癟,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滿CO2的礦泉水瓶,向其中加入與水等體積的NaOH溶液,立即擰緊瓶蓋,振蕩,得到溶液X,此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小雨采用兩只礦泉水瓶做對比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為檢驗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產物,小亮取實驗一所得溶液X少許,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不宜將BaCl2溶液換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三:小華取實驗一所得溶液X少許,向其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入1滴酚酞試液,發現溶液呈____色,證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實驗中,小華沒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試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四:興趣小組將CO2持續通入一定濃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數字化實驗技術測定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變化,結果如圖1、圖2所示。
/
圖1中,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中,DE段溫度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
(5)實驗從CO2減少、NaOH減少,Na2CO3生成等物質的變化,以及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等視角多維度探究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對于現象不明顯的化學反應,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數據測定,實現反應過程的“可視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张家界市| 新晃| 金坛市| 满洲里市| 彭州市| 达尔| 隆化县| 多伦县| 沿河| 乌鲁木齐市| 会宁县| 天津市| 巴林右旗| 清水河县| 黑河市| 伊宁市| 寻乌县| 天峻县| 广汉市| 沙田区| 武汉市| 游戏| 隆林| 东明县| 宁阳县| 栖霞市| 莱西市| 楚雄市| 左云县| 曲阳县| 化隆| 彩票| 松阳县| 法库县| 广东省| 墨江| 威海市| 绥江县| 朔州市|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