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系統復習 第49課 最新中考說理題整理歸類(試題+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系統復習 第49課 最新中考說理題整理歸類(試題+答案)

資源簡介

最新中考說理題整理歸類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1.[2016·溫州·31]雨過天晴,有時天空會出現美麗的彩虹。下圖為彩虹的形成示意圖,根據圖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釋。

答題要點:①雨滴中單色光的形成; ②光在雨滴內發生了反射; ③單色光經雨滴折射后的角度差異; ④雨滴的高度對進入人眼單色光種類的影響; ⑤大量雨滴的綜合效果。
答出5點,且邏輯關系合理
示例:太陽光經雨滴發生折射形成各種單色光,各種單色光經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導致經雨滴折射進入人眼的單色光不同,數量巨大的雨滴最終導致各種單色光大量進入人眼,使人觀察到彩虹。
答出4點,且邏輯關系合理
示例:太陽光經雨滴發生折射形成各種單色光,各種單色光經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導致經雨滴折射進入人眼的單色光不同,使人觀察到彩虹。
答出3點,且邏輯關系合理
太陽光經雨滴發生折射形成各種單色光,各種單色光經雨滴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導致經雨滴折射進入人眼的單色光不同,使人觀察到彩虹。
答出2點,且邏輯關系合理
各種單色光經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進入人眼,使人觀察到彩虹。
答出1點
太陽光經過雨滴時會發生折射現象,使人觀察到彩虹。
2.亞里士多德關于落體運動的觀點是:“體積相等的兩個物體,較重的下落得較快”,他甚至說,物體下落的快慢精確地與它們的重量成正比。這個錯誤觀點對后世影響頗大。
傳說伽利略登上著名的比薩斜塔塔頂,將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鐵球同時釋放。在眾人的注視下,兩個鐵球幾乎同時落地。這個被稱為“比薩斜塔試驗”,它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診斷。
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小球下落過程中會不會進行勻速直線運動呢?請你分別從力與運動的關系,以及能量轉化兩個角度分別進行解釋。
2.答:
由于忽略空氣阻力,小球在下落過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沒有受到平衡力作用,小球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因此不可能進行勻速直線運動;
小球下落過程中,由于忽略空氣阻力,勢能轉化為動能。下落過程中小球動能越來越大。質量不變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因此,不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3.如圖甲所示,用10牛的力F將重為5牛的物體A壓在豎直墻面上,物體靜止不動,從第3秒開始逐漸減小壓力F,物體一開始仍靜止在墻面上,直到第6秒時,物體開始下滑,在第9秒時落到地面。請在圖乙中畫出物體A受到摩擦力f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并請你解釋原因。
答:0一6秒,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根據二力平衡可知,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所以摩擦力始終為5N。第6秒時,物體開始下滑,因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壓力減小,滑動摩擦力也減小。
八年級(上)
1.將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塊,系好繩子后放入甲圖容器中,并把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緩慢勻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響),容器中水與木塊位置變化如乙圖。請你在丙圖中畫出木塊從加水開始到被完全浸沒后的過程中浮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圖,并說出各段變化的理由。(溫馨提示: t1時木塊恰好離開杯底,t2時繩子剛好拉直,t3時木塊剛好完全浸沒。)

1.作圖正確2分, F浮= ρ液gv排,液、g不變,v排越大,F浮越大
從0→t1加水過程中,木塊沒有離開杯底,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增大,浮力增大?!?分)
從t1→t2加水過程中,木塊離開杯底處于漂浮狀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分)
t2→t3加水過程中,繩子拉直,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又不斷變大,浮力再次變大?!?分)
t3→t4加水過程中,木塊完全浸沒,木塊排開水發生變化,浮力也不再發生變化。…(1分)
2.[2017·衢州·29]小柯是個善于觀察的學生,她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無風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時間后才開始下降(如圖)。而這種現象在火熱的夏天不明顯。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冬天吹肥皂泡時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不計空氣阻力)
答題要點:
①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重力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內氣體密度小,浮力大)
②肥皂泡上升的原因(浮力大于重力)
③肥皂泡受到浮力減小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內氣體溫度下降,熱脹冷縮,體積減小)
④肥皂泡下降的原因(浮力小于重力)
3.用金屬導電的原理,你能否解釋一玻璃燒紅后能導電的原因?
答:常溫下的玻璃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子,因此玻璃不導電;當玻璃被加熱到高溫狀態后,內部就產生了足夠的自由電子,這樣燒紅的玻璃就可導電了。
4.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玻璃棒與絲綢摩擦,玻璃棒會帶正電,絲綢帶等量的負電;橡膠棒與毛皮摩擦,毛皮會帶正電,橡膠棒則帶等量的負電。請你用電子得失的觀點解釋上述現象。
答:玻璃棒與絲綢摩擦,玻璃棒失去了電子,絲綢得到了電子,因此玻璃棒帶上了正電,而絲綢帶上了等量的負電。相類似地,橡膠棒與毛皮摩擦,毛皮失去電子,帶上正電,而橡膠棒得到電子,帶上等量的負電。
5.[2018·寧波·30]取一根吸管,在離吸管末端三分之一處,剪一水平切口P,從切口處折彎吸管,把吸管放進水里,讓切口高水面約2--3cm,用力吹氣,如圖所示,發現切口處有水沿水平方向噴出。請你運用科學知識解釋此現象形成的原因。

5.評分要點:
采分點
答題要點
參考答案
分值
水在吸管內上升的原因
能說出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往管中吹氣,切口P處氣體流速增大,壓強減小。
2分
能說出大氣壓的作用
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氣壓強作用下沿吸管上升到切口P處。
1分
水沿水平方向噴出的原因
能說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上升的水在長管氣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噴出
1分
6.[2018·嘉興·29]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樞紐工程——我國白鶴灘水電站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按設計, 水電站總庫容206 .27億立方米, 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89米, 頂寬13米, 最大底寬72 米。電站左岸、右岸地下廠房共有16臺水輪發電機組。建成后具有以發電為主, 兼有防洪、攔沙、改善下游航運條件和發展庫區通航等綜合效益。從壓強角度分析說明水電站混凝土雙曲拱壩筑成“上窄下寬”的好處。
答:從壩體對地基的作用看,壩體上窄下寬,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積, 減小壩體對地基的壓強。從水對壩體的作用看,因為水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對大壩下部的壓強較大,對大壩上部的壓強小。所以,大壩通常筑成上窄下寬的形狀。
7.[2018·溫州·30]人體在不同的外界環境中,對熱的感覺有不同的程度,散熱越困難時往往會感覺到越熱,人的熱感與氣溫、相對濕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據圖判斷,在25℃和35℃時,哪種氣溫下相對濕度對人體的熱感影響較大?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這兩種溫度時,相對濕度對人體的熱感影響情況作出解釋。
答:能正確判斷,并能系統運用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作出比較分析。
示例:在35℃氣溫下,相對濕度對人的熱感影響更大。因為氣溫為25℃時,人體主要靠皮膚直接散熱來調節體溫,散熱快慢取決于皮膚與環境的溫差,所以相對濕度對人的熱感影響不大。氣溫為35℃時,人體主要靠汗液蒸發散熱,相對濕度越大,汗液蒸發越困難,導致人體散熱越困難,所以覺得更熱。
八年級(下)
1.[2018·紹興·33]油鍋著火能用水撲滅嗎?某科普類節目曾演示過一個模擬實驗:將鍋中的油加熱到燃燒后,身穿防護服的消防員將一瓶水倒入油鍋中,在水倒進鍋里的一瞬間,熱油飛濺,巨大的火苗竄起一米多高.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釋。
答:
(1)燃燒的條件
(2)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加入后,會沉在油的下方,起不到隔絕氧氣作用。
(3)油鍋的溫度很高,水加進去之后容易汽化,水汽化過程中將油滴帶出,增加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劇烈。
示例:可燃物燃燒必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助燃劑(氧氣)充分接觸,二是溫度達到著火點。當水倒入燃燒的油鍋時,因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無法覆蓋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絕氧氣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繼續燃燒,在高溫下,水迅速汽化過程中攜帶著油滴沖出油鍋,大量的油滴與空氣(氧氣)充分接觸,引發更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熱。
夏天常用蚊香驅蚊,很多人不想睡眠時一直燃燒蚊香,怎么才能讓蚊香定時燃燒呢?回形針是一件不錯的小工具,估計一下時間,如圖所示,在想熄滅的位置上固定一枚回形針,等蚊香燒到回形針的位置時,就會自動熄滅。你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奧秘嗎?
答案:回形針是金屬材料做的,有良好的導熱性,當蚊香燃燒至回形針位置時,回形針能吸收較多的熱量,使得蚊香的溫度下降,當溫度低于蚊香的著火點時,蚊香熄滅。
3.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鎂帶燃燒后生成的灰燼比原來鎂帶的質量更大了。
答:鎂帶燃燒時,反應物為鎂和氧氣,生成物為氧化鎂,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總質量等于氧化鎂的質量,所以氧化鎂比鎂帶質量大。
4.下圖表示大氣中氧的濃度對植物組織內CO2產生的影響,試據圖回答。
(1)A點表示植物組織釋放CO2較多,這些CO2是_____________的產物。
(2)由A到B,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到C,CO2的釋放量又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有利于貯藏蔬菜或水果,貯藏室內的氧氣應調節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__________。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無氧呼吸;
(2)氧氣增加,無氧呼吸受抑制;
(3)氧氣充足時,有氧呼吸加強,釋放的CO2量增多;
(4)B點?? 這時有氧呼吸明顯降低,同時又抑制無氧呼吸,蔬菜、水果組織內糖類等有機物分解得最慢。
5.[2018·衢州·30]楊梅酸甜爽口,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鮮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為延長其保鮮期,人們常常將楊梅放在保鮮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楊梅這樣保存能延長保鮮期的原因。
答:
①冷藏的低溫環境抑制楊梅的呼吸作用,減少楊梅的有機物損耗;②冷藏的低唱環境抑制楊梅中細菌的呼吸作用,減少細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溫環境減慢楊梅中水分的蒸發速度,減少楊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鮮袋制造缺氧環境,抑制楊梅的有機物損耗;⑤扎口的保鮮袋減慢了楊梅表面氣體的流動速度,減慢了楊梅中水分的蒸發速度,減少了楊梅中水分的散失人。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項生命活動。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來自生物體內糖類、脂肪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楊梅的保鮮主要是減弱楊梅的呼吸作用,從而減少有機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溫度有關,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夠達到低溫的環境。故答案如上所示。
6.無風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鉆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鉆孔卻沒有水流出,無論晴朗的白天還是無風的夜晚,將竹子斜剖開(如圖),發現竹子內的空心部分都沒有水.竹壁中有豐富的導管,竹子的根系非常發達且有很強的吸水能力。為什么無風的夜晚在竹壁上鉆孔會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會出現這種現象?請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解釋。
答案:
答題要點:①根的吸水能力;②水分的運輸;③水分主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④無風的夜晚與晴朗的白天蒸騰作用強弱的比較;⑤導管中水分的積累。
如以下答案即可得5分
竹子的根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經導管運輸到葉,主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騰作用強,水分散失快,因此導管中水分積累少;而無風的夜晚,竹子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導管中積累多。
7.樹怕剝皮,不怕空心,這是為什么?而生產生活中,為了提高果樹的坐果率,增加產量,人們對果樹進行環剝,如圖甲所示。若對圖乙中的果樹實施環剝技術,應選擇哪一處進行環剝?并說明理由。
答:木質部較厚,樹空心損壞了部分木質部,剩余的木質部還能夠自下而上將無機鹽和水分運輸給枝葉(1分),因為運輸有機物的篩管在樹皮的韌皮部,樹皮被剝離,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根部,根得不到營養供應,植物死亡。應環剝A處,若環剝B處,植物的根得不到葉片制造的有機物,整株植物會死亡,環剝A處,該枝條上的葉產生的有機物不能向下運輸,有利于在果實中積累,而水和無機鹽能運輸到枝葉,其它枝葉能夠為根據提供有機物。
8.剪去一根枝條的頂尖,這根枝條就不能繼續往上生長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活中種植行道樹,為了讓樹木長出寬大的樹冠,園丁們往往會摘去樹木的頂芽,請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
答:剪去一根枝條的頂尖,破壞了其頂端分生組織,所以該枝條不再往上生長。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頂芽和側芽之間有密切關系,頂芽旺盛生長時,產生大量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到側芽部位,過高濃度的生長素會抑制側芽生長,摘除頂芽,側芽會迅速生長,形成寬大的樹冠。
9.春天,某同學從一株月季花上剪下同樣長度、同樣多葉片的四段月季花枝條進行扦插,扦插之前他將所剪枝條的葉子做了處理,如圖所示。請你推測,最容易存活的枝條是 (填字母),并說明推測的理由。
答案:理由是:剪下的枝條要成活,要兩個要素同時具備,一是有芽眼(留有適量的葉子),可產生生長素促進根的生長;二是要防止尚未生根的枝條因蒸騰作用大于吸水而失水造成枯萎。所以,A枝條有芽眼且留有的葉子數適量,較好地符合上述條件,推測它更易存活。若答B或C,理由合理也同樣給分。(2分)
10.[2019·寧波·28]在《空氣的存在》一課中,教材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活動:“用粗鐵絲做的夾子夾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許水。然后對易拉罐加熱,有大量水汽逸出時,把易拉罐開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觀察現象。”如果實驗現象能成為空氣存在的證據,活動中應該看到什么現象?請你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答案】 現象:易拉罐被壓癟而嚴重變形
易拉罐內氣壓減小的原因
能說出罐內的水汽化產生大量水蒸氣
加熱易拉罐,罐內的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從罐內逸出。加熱至罐口有大量水汽逸出時,此時罐內充滿了水汽化產生的高溫水蒸氣和殘留的少量高溫空氣。
能說出罐內的高溫水蒸氣遇冷液化,使罐內氣壓減小
當易拉罐倒扣在水中時,罐內的高溫水蒸氣遇冷液化,使罐內氣體迅速減少;同時罐內殘留的高溫空氣遇到冷水,溫度降低。上述兩個因素導致罐內氣壓大大減小。
易拉罐被壓癟的原因
能說出是大氣壓將易拉罐壓癟
罐外大氣壓遠大于罐內氣壓,大氣壓力把易拉罐壓癟。
11.[2019·臺州·31]體溫恒定使哺乳動物對環境有較強適應能力。某科研小組對12只某種哺乳動物,在不同環境溫度下靜止狀態(非運動、非進食)時的代謝率進行了測定,結果如圖。根據圖像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該哺乳動物靜止代謝率會隨環境溫度變化呈現如圖波動。(已知:該哺乳動物的體溫調節機理與人體類似;動物的代謝率以每小時單位質量的耗氧量來表示,代謝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答:滿分示例:①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哺乳動物的散熱速度和方式,為保持體溫恒定,哺乳動物可通過調節代謝率以改變產熱;②當環境溫度低于28℃時,溫度越低,散熱越快,該哺乳動物以提高代謝率,增強呼吸作用,來增加產熱;③當環境溫度在28~35℃時,體表溫度與環境溫度較接近,通過其他方式調節散熱速度即可維持體溫恒定,因此產熱少且穩定,代謝率低且基本不變;④當環境溫度高于35℃(即高于體表溫度)后,溫度越高,汗液蒸發散熱加劇,生命活動旺盛,耗氧增加,代謝加快;因代謝加快所增加的產熱少于汗液散熱,因此總產熱與總散熱依然能保持平衡。
九年級(上)
1.科學課上,老師將一只雞蛋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雞蛋殼表面很快產生氣泡,不一會兒,還出現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來沉在燒杯底部的雞蛋慢慢浮了上來,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雞蛋不斷地在液體中上浮、下沉,請你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對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
答:當雞蛋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時,雞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因此雞蛋下沉;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與鹽酸接觸后立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附著在雞蛋殼表面形成氣泡,雞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雞蛋上?。唤咏好鏁r,氣泡破裂,二氧化碳氣體逸如空氣中,雞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如此不斷循環,即出現上浮與下沉
2.小明為了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設計了“小鋼球撞木塊”的實驗(如圖所示),讓同一小球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沿斜面滾下。
小明發現:小球高度越高,木塊被小球推出的距離越大。請從能量轉變和做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當球從斜面上靜止滾下到達水平面過程中,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球的動能也越多,撞擊上木塊后,木塊獲得的動能也越多。由于木塊重力一定、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所以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時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根據功的公式:W=Fs,當F一定時,W越大,s也越大,所以小球高度越高,木塊被小球推出的距離也越大。
3.夏天,小明在家里吃晚飯時,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餐桌上放了兩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稱瓶起子)打開瓶蓋時,聽到“砰”的一聲,并看到從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氣”,還看到從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請用初中科學的相關知識解釋白氣產生的原因。
答:①原本就是高壓封裝的啤酒,放置兩天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再釋放出一些,這樣瓶內氣體壓強更大,導致瓶內氣體壓強遠大于瓶外的大氣壓;②當用起瓶器打開瓶蓋時,瓶內氣體迅速膨脹對外做功;③瓶內氣體的內能減小,瓶內氣體的溫度降低;④使瓶內和瓶口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從而產生“白氣”。
4.為了推動全民健身,某市舉辦了半程馬拉松比賽。半程馬拉松需要跑20多公里,這對人身體的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是一次極限驗,為此,報名參加的人都需健康體檢。關于參賽運動員在跑過程中主要是進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跑后腿部為什么酸痛無比?請你結合右圖表就上述問題和現象作出說理分析。

答案:30. 由圖表可知,在馬拉松長跑中運動員主要進行有氧呼吸,但仍有少量的能量是由無氧呼 吸提供。與此同時會產生乳酸,因此跑后腿部會有酸痛感覺。
5.在生活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用扇子扇正在燃燒的煤爐是越扇越旺,而同樣用扇子去扇正在燃燒的蠟燭,卻是一扇就滅。請你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
答:(1)煤和蠟燭都在燃燒,燃燒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著火點;二是需要充足的氧氣(或空氣),兩者缺一不可(2分)。用扇子扇時 既補給了氧氣(或空氣)也帶走了部分熱量,使溫度降低(1分)。煤爐中可燃物相比蠟燭多得多,用扇子扇時,補給氧氣是主要因素,所以越扇越旺(1分)。而蠟燭燃燒需氧氣不多,扇子扇時帶走熱量是主要因素,導致焰心周圍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而熄滅(1分)。
6.[2015衢州32]血糖平衡對保持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一個正常人在早晨進食前,血糖含量約為5mmol/L,進食后1h血糖含量出現較大幅度上升,達到約7.5 mmol/L,進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約5mmol/L,并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會有微小波動)。請你把這個人從開始進食到飯后3h血糖含量的變化曲線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 ,并解釋血糖含量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 。

(三個關鍵點位置基本準確,并連好線,給1分,有微小波動給1分)
解釋:進食后1小時血糖含量出現較大幅度上升,是因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進入血液)(1分,描述中要有關鍵詞“食物消化吸收”)
進食后2小時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血糖合成糖元,促進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1分,描述中要有關鍵詞“胰島素增加”)
7.[2019·衢州·29]“南孔圣地,衢州有禮”,衢州市民積極踐行“文明出行”的各項規定,比如騎電瓶車的規定為:出行要戴頭盔(頭盔外部材料堅硬,內部材料松軟),不帶12歲以上的人,不超速行駛。請運用科學知識,從安全角度解釋該規定的科學道理。
答案: ①若帶上12歲以上的人,電瓶車總質量一般會明顯增大,電瓶車慣性將較大,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②一定速度的電瓶車質量大時,動能大,發生事故時將造成更大傷害。
③頭盔外部堅硬,能抵抗一定程度來自外部的力量,減小對頭部的傷害。
④頭盔內部材料松軟,發生碰撞時可增大頭部的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⑤頭盔內部松軟,發生碰撞時利于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起緩沖作用。
⑥超速行駛的電瓶車在遇到緊急情況剎車時制動距離長(不易停下來),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答案中涉及“速度大,慣性大”不給分)
⑦一定質量的超速行駛電瓶車因速度過大,動能會很大,發生事故時將造成更大傷害。
答案示例:
示例:12歲以上的人,一般質量比較大,坐上電瓶車會使車慣性較大,剎車時不容易停住,而引發交通事故:同時質量大,在速度一定時還增大了整車的動能,發生交通事故時會產生更大的危害。電瓶車如果速度過快,遇到緊急情況時剎車制動距離長,不易停下來,而引發交通事故;同時速度大,在質量一定時整車的動能會很大,發生交通事故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示例:12歲以上的人,一般質量比較大,坐上電瓶車會使電瓶車慣性較大,剎車時不容易停住,而引發交通事故;同時質量大,在速度一定時還增大了整車的動能,發生交通事故時會產生更大的危害。電瓶車如果速度過快,在質量一定時整車的動能會很大,發生交通事故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示例:12歲以上的人,一般質量比較大,坐上電瓶車會使電瓶車慣性較大,剎車時不容易停住,而引發交通事故。電瓶車如果速度過快,在質量一定時整車的動能會很大,發生交通事故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示例:12歲以上的人,一般質量比較大,坐上電瓶車會使電瓶車慣性較大,剎車時不容易停住。
示例:12歲以上的人,一般質量比較大,坐上電瓶車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九年級(下)
1.[2019·溫州·32]氣候、棲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響生物生存與進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陸地上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其中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物種非常豐富。為什么熱帶雨林的物種如此豐富?興趣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
資料一:科學家認為,距今幾千萬年前,地球經歷了幾次冰川期,導致大量生物滅絕。而熱帶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響相對較小。
資料二:熱帶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熱帶雨林的平均氣溫、年降水量與其它類型生態系統存在差異(如圖甲)。
特征2:熱帶雨林具有分層結構(如圖乙),且樹木四季常青,各種生物生命活動旺盛。
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對熱帶雨林物種豐富的因作出解釋。

答:由于受冰川期的影響較小,熱帶而林保留的物種校多,經過長期的進化,使物種多樣化程度較高。熱帶而林氣候溫暖濕潤,適宜生物生長。樹木四李常青,為各種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有利于食物鏈的穩定。植物的垂直分層結構,提高了植物對陽光的利用率,制造更多的有機物,也為各種動物提供了棲息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台前县| 延川县| 鲁甸县| 乐陵市| 大埔县| 乌什县| 斗六市| 冕宁县| 营口市| 德州市| 东城区| 浦县| 金阳县| 九龙城区| 镶黄旗| 漳平市| 宜春市| 温州市| 张北县| 金秀| 景德镇市| 化德县| 赣榆县| 板桥市| 永丰县| 裕民县| 浦县| 香格里拉县| 洪雅县| 衡水市| 松阳县| 合肥市| 徐闻县| 香港| 南木林县| 玛多县| 陕西省| 文成县| 吴忠市|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