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4張PPT。部編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目標導學一: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怎樣?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歐洲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2.歐洲列強瓜分世界的情況怎樣?他們幾乎瓜分了整個非洲,亞洲的一半也在它們的統治下,其他如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等地也淪為半殖民地。3.歐洲列強為什么要展開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爭奪?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迅速發展起來,20世紀初,一躍而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德國發展工業也需要從海外獲得原材料和市場,但是它占有的殖民地相對較少,只有英國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德國只能向英、法等國家“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與英、法的沖突不斷加劇。“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4.歐洲列強之間矛盾重重,表現是什么?(1)19世紀后半期,法國與德國之間、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英國與德國的矛盾不斷激化。(2)德國要防止法國再次稱霸歐洲大陸,它與俄國在土耳其也有矛盾。(3)奧匈帝國與俄國為爭奪巴爾干地區沖突不斷。5.三國同盟的成員有哪幾個國家?三國同盟是怎樣形成的?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德國為了防止法、俄聯手反德,與奧匈帝國結成軍事同盟,后來意大利也加入進來。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德國是三國同盟的核心。奧匈帝國是指1867年奧地利與匈牙利組成的帝國,范圍包括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克羅地亞等。6.三國協約的成員有哪幾個國家?三國協約是怎樣形成的?英國、法國、俄國三國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簽訂了針對德、奧的軍事協定。20 世紀初,英國分別與法、俄締約,形成三國協約。英國是三國協約的核心。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奧代表同盟國集團代表協約國集團1879年德奧簽訂同盟條約1882年意加入德奧集團1892年法俄簽訂軍事協定1907年英俄簽訂協約1904年英法簽訂協約7.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有什么危害?他們之間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局部沖突不斷,大戰一觸即發。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集中在巴爾干地區。巴爾干地區民族成分復雜。俄國支持塞爾維亞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國家,德國支持奧匈帝國控制巴爾干。1912年和1913年,該地區連續發生戰爭,交戰雙方分別得到兩大軍事集團的支持。俄國德國奧匈帝國巴爾干半島奧斯曼帝國1.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1908年,奧匈帝國企圖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遭到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對。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為了向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亞檢閱軍隊,引起塞爾維亞民眾不滿。目標導學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薩拉熱窩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發生的?(3)薩拉熱窩事件與一戰的爆發有什么聯系?1914年6月28日,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 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2)什么是薩拉熱窩事件?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1)爆發的時間和標志:(2)參戰的國家:德國、奧匈帝國等國 俄、英、法、意、塞等國戰爭爆發后,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在歐洲戰場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戰線。后來逐漸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目標導學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在哪里? 后來戰場擴大到哪里?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形勢圖西線東線南線8.請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凸顯。為爭奪霸權、重新瓜分殖民地,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并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2.凡爾登戰役:交戰雙方死傷近百萬人。由于死亡人數太多,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1)凡爾登戰役發生在何時?(2)參戰的是哪兩個國家的軍隊?歷時多長時間?德、法兩國軍隊 歷時10個月1916年(3)凡爾登戰役為什么異常慘烈?(4)凡爾登戰役的結局怎樣?德國遭遇失敗。德國從此陷入被動。3.1917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局發生了 哪些變化?1)交戰各國都已精疲力竭。2)美國參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一方的力量。3)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4)1918年下半年,協約國不斷發動反攻,德軍敗局已定。4.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何時?結束的標志是什么?哪一方成為戰敗國?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戰爭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福煦車廂5.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6.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多久? 先后有多少個國家參戰? 牽涉多少人口?歷時4年多,參戰國家共計30多個,牽涉人口約15億,超過當時世界總人口數的一半。據統計,參戰各國死傷人數高達3000多萬。7.戰爭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坦克、潛艇等8.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志。大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互學探究】1.假如沒有薩拉熱窩事件,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嗎?為什么?薩拉熱窩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由于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和水平的差異,造成了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造成它們之間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帶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2.通過本課學習,你對戰爭有哪些認識?戰爭是殘酷的,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會影響經濟發展。當國際爭端和矛盾出現時,最好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人類需要和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