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期末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家庭的含義: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2、家庭類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3、家庭關系的確立:結婚、生育、收養、再婚。4、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部分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5、為什么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們的天職(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6、幾個重要認識:(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違法的事情我們應如何做:如果做出不道德的事,要勇于批評與制止,這是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現;如果他們觸犯法律,要按法律辦事,不能因親情而寬恕,包庇其違法行為。(2)對父母的長輩我們應如何對待?為什么?a間接的有了我b他們為社會家庭做出貢獻c甚至比父母傾注了更大的關愛和愛護。(3)我們應如何孝敬父母?a 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b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c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4)怎樣看待父母對子女的愛?a親情的既然流露b傳統美德的彰顯與發揚c當今道德法律的要求。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1、青春期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進入青春期 ,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2)父母還把我們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于是矛盾產生了。2、如何正確認識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嚴要求、高期待。這種苛刻的嚴,反映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3、代溝、逆反心理(1)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所有事都與父母對著干。(2)怎樣正確認識我們的逆反心理?要具體分析,不是所有的都是錯的。父母的觀念有時滯后;家庭教育方面難免有誤區。我們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觀念、走出誤區,幫我們做主正確的行為選擇。4、我們怎樣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意見。(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5、與父母交往的藝術:(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不必爭個高下輸贏不可。第二單元 師友結伴同行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1、人際交往的意義:與學生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能常青,自我開放,我們的性格會更加開朗,人生更加精彩。2、一個受歡迎的人應有的品德:真誠、善良、負責任、熱情、友好、幽默等3、如何認識友情?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我們要珍惜友誼;對于友情,我們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誼。4、交友的原則:(1)平等互惠,(2)寬容理解;(2)交友時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3)樂交諍友,善交益友。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1)為什么要與異性交往?(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愛;②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6、青春期的情感(1)認識: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學之間產生好感和愛慕之情,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麗的事。(2)如何對待?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我們要謹慎對待,理智處理,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保護自己。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1、認識老師(1)師生交往的重要性:師生交往不僅影響我們 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尊敬老師是我們應有的品德。(2)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即使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老師的作用仍不可代替。(3)老師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解除我們的煩惱和憂愁,老師在教我們知識的同時,也教我們學習的方法,激發我們學習的熱情,老師在我們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與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快樂地學習,更快地進步。2、師生交往新觀念: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3、主動溝通是師生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4、與老師溝通的具體方法:(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3)原諒老師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4)禮貌待師;(5)注意場合;(6)把握好分寸。第三單元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第五課 多元文化“地球村”1、如何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別,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2、如何對待不同文化的差異?P60第六課 網絡交往新時空1、網絡交往的特點:無限性、兩面性、先進性、危險性。2、網絡交往的兩面性:(1)優勢:快捷、方便,擴大了交往面,開闊了眼界,實現自身價值等;(2)負面影響:長時間上網影響身心健康,沉迷網絡荒廢學業,誘惑欺詐、違法違紀等3、網絡成癮者的心里成因:(P71) ——了解即可4、網絡交往中應怎樣保護自己?(1) 學會自我保護a提高安全防范意識b現實中的問題這熟悉的師友解決c提高辨別覺察能力d提高抗誘惑能力(2) 遵守網絡規則a網上不能為所欲為b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c上網要遵守法律.5、對待網絡交往,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辦?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勤于思考,把網絡作為先進的工具,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必須自覺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努力凈化網絡環境,讓其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另一個空間。第四單元 交往藝術新思維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1、禮貌和禮儀是個人素養最直接的外現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談舉止彬彬有禮,是我們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條件之一。2、文明禮貌的重要性: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3、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也是禮貌待人的體現。4、禮貌用語的要求:(1)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2)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3)與人交談時,要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5、社交活動要注意的問題:一是容貌清潔,二是服裝整潔、美觀、大方,三是舉止規范。6、禮儀的重要性: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7、按禮儀要求做的好處: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使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人接納。8、如何對待傳統禮儀?以科學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要求結合起來,與時俱進。如何對待少數民族的禮儀?a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風俗,入鄉隨俗;b不能違反民族禁忌。第八課 競爭合作求雙贏1、競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1)a讓我們樹立目標、賦予動力、激發潛能、提高效率b客觀評價自己,提高自己水平c讓集體充滿生氣,豐富生活、增添樂趣。2、對忌妒心理的認識:忌妒心理是一種微妙、強烈而又隱蔽的消極情感,是拿別人的成績懲罰自己的消極心理,對我們發展有很大的危害。3、競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是道德和法律。4、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開發潛能,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5、合作與共享的關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結果。6、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精神。7、“863精神”的核心是“團結協作的奉獻精神”8、合作的重要性:合作能聚集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造性,并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一個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獲得成功。9、合作中競爭的內涵:一方面,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10、怎樣在合作中競爭?a尊重對手,向對手學習b互幫互學、互相提高的過程c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目標。11、全新的競爭理念:a不以成敗論英雄b面對成功,應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不可孤芳自賞、追逐名利、唯我獨尊c面對失敗,不應灰心喪氣,應總結經驗,奮起直追。13、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關系:體現雙贏原則14、競爭中合作的真諦是什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15、在競爭和合作中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欣賞、接納、理解和諒解他人16、什么是團隊精神?17、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于奉獻,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1、“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2、為什么說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給心靈帶來安寧和滿足。3、寬容是有原則:對家人、同學、朋友,不能斤斤計較,而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當然,我們決不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4、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所在。5、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6、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諒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尊重是現代文明的基石。7、對平等的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 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8、什么是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我們能做些什么?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如:殘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對待他們,我們首先應平等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其次,應盡力幫助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9、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10、尊重社會的表現:遵守社會規則,承擔社會責任;愛護公共環境設施、維護公共秩序,踐行道德、遵紀守法。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人類來自自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恩賜,人類有義務尊重自然,否則,就會受到它的懲罰。保護環境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1、什么是誠信?實事求是,講信用。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含義:做人不講信用,不知她如何立身處世3、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4、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5、誠實和信任的關系。信任的前提、基礎是誠實;誠實的結果和體現是信任。6、誠信守則(1)堅持實事求是;(2)在涉及到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3)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4)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7、如何處理對人誠實與尊重隱私的關系?(P122) 結合具體情景,堅持原則,權衡利弊,按實際情況妥善處理。8、誠信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謊言”是不誠信嗎?為什么?是維護對方利益的需要,并不是違背誠實的道德。9、誠信的核心是善。用心 愛心 專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