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2010屆高三政治基礎知識匯總:文化生活(6)我們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團結統一 內涵、作用基本內涵 愛好和平 核心 勤勞勇敢 新時期主題我 自強不息們 不斷發展的 時代特征 新民主主義革命民 中共對此豐富發展 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族 改革開放精 文化建設 神 意義 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國際競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途徑:主心骨;優良傳統;外來思想文化;時代精神(一)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之魂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始終是維系中華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注意】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敷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2)民族精神永不泯滅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什么永不泯滅?因為它熔煉于輝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后繼的奮勇抗爭之中.更彰顯于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之中。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1)團結統一①團結統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發展的實踐;②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精神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進發出強大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精神不僅表現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國家順利發展、興旺發達的時期也進發出強大的力量。(2)愛好和平①中華民族素來以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著稱于世,以“禮儀之邦”享譽于史;②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3)勤勞勇敢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將勤勞勇敢精神發揚光大,使艱苦奮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4)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的這句話,反映了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業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3.永遠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2)愛國主義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建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注意】考查一種言行是否愛國,必須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進行審視,否則,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1)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2)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和表現形式往往有差異,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體民族精神。繼承革命傳統對民族精神發展的意義。革命傳統是老一擎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形成的。對于戰勝艱難曲折、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進發出強大的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這些優良傳統,必須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水平。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注意】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但它們有共同的內涵。這些表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下的彰顯.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3.永遠高攀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面對世界范圍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注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因此,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求我們必須更高地舉起中年民族精神的火炬。(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弘揚民族精神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弘揚民精神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并確保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當令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這種作用突出表現在: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為表明綜合國力強弱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4)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在這里重點把握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一知識點。由于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而西方敵對勢力不愿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加緊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面對這種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5)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強基固本。4.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是時代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世紀頭20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在內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就文化建設而言,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是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2)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入手,落腳到我們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3)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4)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