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2010屆高三政治基礎知識匯總:文化生活(9)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緊緊抓住中心環節 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 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主要內容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重要性 與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關系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 沖突的原因 生活在思想道德沖突 解決的途徑 二者含義 思想道德修養 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在科學文化 二者的關系 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 的陶冶中升華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 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 不斷改造主觀世界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腳踏實地、重在行動1.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1)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中,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這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區別和優越于其他社會形態思想道德的顯著標志。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3)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這是同資本主義思想道德以個人主義為原則根本對立的。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存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注意】要看到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個人主義是源于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社會意識,是上層建筑,是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個人主義鼓吹自我至上,強調個性自由、個性解放,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對社會的存在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集體主義是源于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是上層建筑,它是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的。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正確原則和道德原則。集體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1)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信為重點,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2) 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注意】黨的基本理論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黨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黨的基本綱領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幾個方面的統一。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黨的基本經驗可以總結為十條: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3.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⑴社會主義榮辱觀(簡稱“八榮八恥”)的內容: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⑵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全面表達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全體社會成員作出道德選擇、判斷行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⑶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關系:“以八榮八恥” 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反映了我國公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它貫穿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在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結著中華傳統道德的精華,又融入了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既有先進性的導向,也有廣泛性的要求【注意】(1)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提煉和升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只有知榮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榮辱不分,勢必混淆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僅道德倫理大廈根基動搖,就連整個社會風氣也會受到嚴重影響。(2)“八榮八恥”是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是社會價值導向的標尺。4.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 (1)出現道德沖突的原因:生活變化很快,不斷加快的城鎮化進程;新型產業的崛起與傳統產業的衰落,使眾多勞動者不得不面對新的擇業問題;網絡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社會交行的新天地;等等。在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在告別傳統牛活方式的同時,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下的“兩難選擇”。(2)解決道德沖突的重要途徑解決道德沖突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加強自身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5.在知識文化的陶冶中升華(1)知識文化修養的含義和思想道德的含義 ①知識文化修養的含義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就是知識文化修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用人類創造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內容。②思想道德修養的含義人們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2)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關系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是相互促進的統一關系。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①掌握科學知識和文史知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于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缺乏知識文化修養,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惡難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邪路。②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重視思想道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知識文化修養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為社會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難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會。 一個真正有知識文化涵養的人,同時也應該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堅持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才能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成為一個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人。(3)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于通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升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真正有知識文化涵養的人,也應該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1)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2)在遵守公民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積極的、健康的、進步的思想道德,總是舊消極的、有害的、落后的思想道德相比較而存存、相斗爭而發展的。只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劃清唯物論與唯心論的界限,社會主義心想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界限,科學與迷信的界限,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才能切實增強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為此,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建沒小聞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3)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亟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斗,始終沒有離開共產主義這個遠大目標。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讓我們共同努力,在踐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過程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像無數先輩那樣,加人到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行列中。【補充內容】1、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2)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3)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不斷創新。(4)要求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判斷一種文化是不是先進文化,要看這種文化是否站在時代的前列,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2)迄今為止,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最先進的文明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先進的經濟政治制度,也是先進的文化形態。(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就在于它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動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5)在當代中國,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三個面向(1)面向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充滿時代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是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賴于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2)面向世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開放精神的重要體現。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既要充分重視世界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和挑戰,又要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博采眾長,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既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又要積極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成就和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3)面向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鼓勵創新精神的重要體現。馬克思主義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能夠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指導文化建設面向未來,順應歷史的潮流,響應時代的呼喚。只有不斷融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得以繼承和發展,做到古為今用,開辟中華文化的新境界。只有不斷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積極進行文化創新,才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4、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它代表和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國家要獨立,不僅政治、經濟上要獨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獨立。他淵源于中華五千年文明,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中華民族的形式、中華民族的風格和中華民族的氣派,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特征。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反映中國人民創造自己新生活的進程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立身之本。(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科學的文化它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主張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它反對一切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它積極吸收所有科學的,進步的思想文化,與各種錯誤的思想文化劃清界限。(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大眾的文化它來自于人民大眾,扎根于人民大眾,服務于人民大眾,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滿足人民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豐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它強調人民大眾既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主體,又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服務對象。中國老百姓喜愛不喜愛、歡迎不歡迎,是判斷文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規定著我們文化創新的方法和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