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 英國和法國政體比較一、英國國王和君主立憲制1、英國政體顯著特點:存在君主。2、關于英國國王:(1)政治地位:虛位元首,僅具有象征性地位,履行禮儀性職責(2)國王的現代政治和社會功能作用:A、體現英國政治制度延續性;B、承擔元首禮儀性職責;C、維持英聯邦團結;D、履行磋商權、鼓勵權、警告權。(3)王室的麻煩和挑戰:一些公民對國王存在的社會功能提出質疑;納稅人花費的巨額資金是否值得;王室本身丑聞不斷。3、關于君主立憲制(1)建立原因:特殊國情和歷史原因(2)君主立憲制結構:主要國家機構有國王、議會和內閣A、國王:虛位元首,名義上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總司令,主要行使元首禮儀性職責B、議會: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 C、內閣: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3)英國政體運行特點:A、國王、議會、內閣雖有權力分工,但界線不清晰,權力交叉嚴重B、憲法賦予議會至尊地位,但20世紀中期以來權力重心移向內閣與首相。4、英國議會特點:(1)是“議會之母”(2)英國議會A、地位: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 B、組成:包括上院和下院C、作用:上院稱“至尊議會”有立法權、一定的財政權、司法權和對政府的監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下院起輔助作用,是英國最高司法機關。(3)議會權力不斷萎縮原因:A、議會黨團要服從黨紀要求;B、專業限制2、英國內閣(政府即行政機關)(1)內閣與議會關系:內閣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2)內閣地位:英國政府核心領導機關(3)內閣權力很大:制定內外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宣布國家進入緊急;必要時宣布提前大選等3、英國首相:(1)地位:英國政府首腦(2)權力:首相領導內閣,擁有擁有非常廣泛的權力,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掌握財政大權;有權解散議會;武裝部隊實際最高領導人。首相權力很大,但也受到國王、議會、反對黨的制約。國王對首相有磋商權和警告權;議會有權監督首相和內閣;反對黨隨時監督首相的“過分”行為。4、君主立憲制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1)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結構即人員構成看: 國王、議會和內閣都是資產階級和貴族代表組成的,這一政體本質上是資產階級政權組織形式。(2)從執政黨政策看:執行的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政策。三、法國的民主共和制與半總統制半議會制1、法國國家機構:總統、政府和議會構成(1)總統:A、地位: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B、產生:選民直接選舉,任期五年 C、作用與職權:任免總理,組織政府,決定大政方針;主持內閣會議,領導行政權力實施;施政重點是決定國防外交;可以解散議會,決定國家命運(2)總理(政府內閣): A、總理是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對議會負責,副暑總統文件、法令 B、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重點在內政經濟 體現了行政領導體制:“行政雙頭制”(3)議會: A、構成:包括國民議會和參議院 B、國民議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擁有立法權、財政權和監督權。彈劾是國民議會對政府最嚴厲的監督手段 C、參議院行使立法權2、法國政體的運行特點:(1)半總統制半議會制:法國總統處于權力中心,但總統權力受結構性因素制約:A、總統可以任命總理并主持內閣會議,但憲法規定總理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多種方式監督政府,甚至追究政府政治責任 B、議會對總統有直接或間接監督權 C、總統重要文件、法令、命令要由總理副暑。(2)“左右共治”是法國政壇特有現象。原因是總統與總理權力來源不同。(3)多黨制也是法國政體的特點。表現:始終沒有形成兩個左右政局的大黨;黨派林立。(4)行政雙頭制。四、英法政治體制異同1、英法政治體制不同點:(1)從議會看: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法國議會只是立法機關(2)從國家元首看:英國國王只承擔“禮儀性職責”,是虛位君主;法國總統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中心(3)從政黨制度看:英國實行兩黨制,由議會多數黨組閣;法國是多黨制,往往由政黨聯盟組閣(4)從政府首腦權限看:英國首相由多數黨領袖擔任,權力很大;法國總理由總統任命,權力較小。2、英法政體相同點:(1)從政體與國體關系看:兩者政體都屬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形式(2)從執政黨的性質與作用來看:兩國執政黨的階級性相同(3)從國家權力的運行方式來看:兩國權力機關的變化趨勢相近,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4)從現狀及發展趨勢看:就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言,兩國政體都漸趨成熟。3、英法政體不同的原因:(1)英法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階級力量對比和政治文化傳統都存在差異。(2)具體說,英國“光榮革命”后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最終以改良方式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英國資產階級力量沒有法國的強大;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保守,法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激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