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忠實履行義務導學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法律鼓勵做得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們堅決不做。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三: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fā)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并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了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四:授課過程導入新課: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忠實的履行義務。新授:板書 忠實履行義務一、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一)某中學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xiàn)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1、出示東南亞地震和海嘯發(fā)生后,我校師生紛紛捐款的圖片資料(引用身邊的實例,更有說服力,學生感興趣。)2、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xiàn)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二)相關鏈接——“五愛”(三)法律和道德的關系——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舉例說明兩者的關系:人們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守法,而且敢于同違法現(xiàn)象做斗爭。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法律所鼓勵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倡導的。法律不可能規(guī)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來補充。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四)實踐活動: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結論1、二、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一)地理環(huán)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案例1、閱讀材料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3、教師點播——法律要求做的,應該像地理環(huán)保小組同學那樣積極去做,自覺去做,不要無可奈何勉強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納稅。(二)觀察圖文材料,根據(jù)材料討論我們對于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做,我們可以怎樣來做?(一小組為一個團隊,選擇一個法律要求做的義務進行討論,哪一個團隊想出來的做法多而且可行,獲勝加分。)(三)實踐活動: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作出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結論2、三、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一)賈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1、閱讀材料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上)3、教師小結——第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危害。第二,幫助學生明確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后果,即會受到法律的懲處。4、閱讀相關鏈接,讓學生明白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5、實踐活動:我國法律禁止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結論3、總之,我們只有做到正確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才能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知道怎樣來忠實的履行公民的義務了嗎?(三個結論)五:診斷測試1.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道德義務、責任不是什么外部強加給人的東西,而是一種這樣行動而不要那樣行動的內在需要。” 這說明道德義務是指 ( )A.社會成員自覺承擔道德責任 B.社會成員履行法律規(guī)范 c.社會成員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D.社會成員依據(jù)社會道德規(guī)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2. 5.12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后,某中學的師生積極為地震災區(qū)人民積極捐錢、捐物,奉獻愛心,對這種行為認識錯誤的是 ( B )A.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這種有益于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行為B.為地震災區(qū)人民積極捐錢、捐物,奉獻愛心是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C.我國公民在履行道德義務 D .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團結友愛的精神風貌3.有人說:權利是橄欖球,我要搶到手;義務是足球,我要踢得遠遠的。這種說法( B )A.正確,認識到權利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 B.錯誤,沒有認識到權利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C.正確,認識到權利和義務都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 D.錯誤,沒有認識到權利和義務是可以分離的4.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區(qū)別是什么 我們怎樣來忠實履行義務?5. 15歲的小朱平時就愛和社會上的一些不務正業(yè)的人混在一起,經(jīng)常夜不歸宿,家長和老師多次找他談心,耐心教育他,可他總認為夜不歸宿是小事。一次因為和斥責自己的父母爭吵幾句,小朱一氣之下便沖出家門,整晚沒有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門來,說小朱夜不歸宿的那天晚上受幾個社會不良少年的唆使,持刀搶劫了兩名學生,并致使兩名學生重傷。⑴從公民履行義務的角度,你怎么看待小朱的行為?⑵請談談小朱從夜不歸宿到搶劫的發(fā)生給你什么啟示?(至少答出三點)參考答案1. D 2.B 3.B 4.(1)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并且以國家 強制力做后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fā)形成的。并且靠輿論、習慣和社 會成員自覺自愿來履行。(2)①樹立自覺依法履行義務的觀念。②以實際行動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法律鼓勵和提倡的行為,積極去做;法律提出具體要求的,認真去做;法律禁止的行為.堅決不做。5.(1)法律所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小朱做了法律所禁止做的事。(2)①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②我們一定要重視加強道德修養(yǎng);③我們要正確對待和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④認真學法,自覺遵紀守法;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至少答三點。能從其它角度回答,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1世紀教育網(wǎng)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yè)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wǎng)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