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輪復習08: 哲學-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A)(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預習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建立和完善本課的知識結構圖,能正確理解并明確說出知識間的聯系。2、結合自主學習過程和學習卷引領,總結并澄清本節知識的疑難問題和易混易錯點3、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我國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二、:知識整合與疑難突破(一)歸納提煉本單元考點的主干知識要點注意依據教材所講 先后的知識順序 進行簡要提煉歸納,線索要清、知識要明(二)知識疑難問題的理解第一部分:( 學習始于疑惑,共性易混易錯點自主用心攻關,圈劃錯誤點并修改) (易混易錯的問題你解決不了,選擇題丟分太多。 請你來個腦力風暴吧!)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矛盾的雙方就是對立和統一。2、差異就是矛盾。?3、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是無條件的。??4、矛盾雙方的對立推動事物的發展。?5.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可以相互轉化。6.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因此矛盾越多事物發展速度越快。7.矛盾的雙方是同一性和斗爭性。8.任何事物都有兩點即優點和缺點。9.建設浙江鄉村振興示范省需要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并加以推廣。10.事物總是在普遍性中包含著特殊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正確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1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提供了理解一切現存事物“自己運動”的鑰匙。12.兩點論與重點論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13.一分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1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15.矛盾觀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1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在各國和睦共處、團結協作,體現了在對立統一中消除差異的哲學智慧。17.辯證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 ) 19、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 20、靜止是認識事物的基礎。 ?21、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解決了。 ( ?× ?)第二部分:( 學習始于疑惑,個性解題易混易錯點精心補充)三、:本章節- -選擇題素養提能訓練 考向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1、(2014·全國Ⅰ卷,20)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從哲學方法論看,這里強調的是( )①以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劍” ②以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要“吐故納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實踐的觀點看問題,要“事必躬親”,不要“紙上談兵” ④以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2、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2018·全國Ⅱ卷,20)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發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理論重視整體診療、強調個體化、對癥下藥、辨證施治等,其中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決定事物的性質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轉化支配著事物的發展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6·全國Ⅰ卷,23)圖中漫畫《學習先進經驗》諷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學習他人經驗就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②先進經驗通過實踐能夠轉化為現實的東西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④事物的表面聯系與本質聯系的區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6·全國Ⅲ卷,20)在談到中國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時,習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這一論斷的哲學依據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基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發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③認識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④人民群眾的意愿是衡量社會發展道路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2017·全國Ⅰ卷)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要求各國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并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協定堅持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4·全國Ⅱ卷,22)“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推進改革的一個成功做法,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這樣的改革比較穩當。“先試點后推廣”的辯證法依據是( )①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③矛盾的個性表現共性并優于共性 ④矛盾的個性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4、 主次矛盾與矛盾的主次方面7.(2018·全國Ⅰ卷,22)2018年4月,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這一論斷反映的辯證法道理有( )①“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既相互聯結又相互分離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統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16·全國Ⅰ卷,21)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個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如果是七分成績,那么就應對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那就完全錯了。”從唯物辯證法看,這里強調的是( )①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②無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確認識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轉化 ④在認識矛盾時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源于1956年黨的八大。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正式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后,歷次黨代會都要重申社會主要矛盾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是因為( )①厘清社會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基礎 ②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是成功推進事業的物質保障 ③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④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貪圖無所不能,只能一無所能;試圖無所不知,只能一無所知;企圖無所不有,只能一無所有。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②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③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質的飛躍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1.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金磚合作如今已邁進第二個“金色十年”,圍繞著金磚國家之間未來如何合作展開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從哲學上看,金磚五國應( )①堅持聯系發展的觀點,著眼于金磚國家關系的長遠利益 ②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改變各自外交政策 ③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求同存異 ④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五國制度和意識形態等的差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學科素養訓練12.(政治認同、科學精神)(2016·天津卷,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在此過程中,絕不能將供給側改革與擴大需求分離開來。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這表明①供給與需求是相互依賴的 ②供給與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給與需求是相互貫通的 ④供給與需求是相互獨立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3.(科學精神)(2015·重慶卷,10)事物的矛盾包括兩個基本屬性:斗爭性與同一性。下列強調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④沒有當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科學精神)(2016·全國Ⅱ卷,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老馬的識途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 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 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 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科學精神)(2016·江蘇卷,29)有研究表明,與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變化上具有獨特的能力,據此發展起來的數據聲音化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檢測癌細胞,并探測來自太空的粒子。這蘊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點B.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D.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一輪復習08: 哲學-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A)(二)知識疑難問題的理解第一部分:( 學習始于疑惑,共性易混易錯點自主用心攻關,圈劃錯誤點并修改) 1、矛盾的雙方就是對立和統一。(??× ?)點撥:事物包含兩個方面,兩個方面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稱為矛盾。?不能認為“統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對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2、差異就是矛盾。?(??× ?)點撥: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與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任何事物之間都有差異,但并非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矛盾。3、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是無條件的。??(??× ?)點撥: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相互轉化,沒有條件無法相互轉化。4、矛盾雙方的對立推動事物的發展。?(??× ?)矛盾雙方的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 ?)點撥:矛盾雙方的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只說對立推動事物的發展或只說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都是錯誤的。5.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可以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故觀點錯誤。6.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因此矛盾越多事物發展速度越快。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但矛盾是客觀的,且只有通過解決矛盾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因此本題觀點錯誤。7.矛盾的雙方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雙方是指事物內部包含的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故此題觀點錯誤。8.任何事物都有兩點即優點和缺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兩點,但這兩點不只是優點和缺點。本題觀點錯誤。9.建設浙江鄉村振興示范省需要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并加以推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所以建設浙江鄉村振興示范省需要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并加以推廣。故本題觀點正確。10.事物總是在普遍性中包含著特殊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他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性的事物是沒有的,故題目觀點錯誤。正確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的關系、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從事物的性質上來講的,二者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而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是從范圍上來講的,可見有根本的區別。 (2)不能說“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為各種特殊性、個性是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具體生動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拋開了事物各自特殊的東西,是拋開了許多豐富多彩、具體生動的個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們的共同的本質。1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提供了理解一切現存事物“自己運動”的鑰匙。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理解一切現存事物“自己運動”的鑰匙,故題目觀點錯誤。12.兩點論與重點論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因此題中認為“兩點論與重點論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所以本題觀點錯誤。13.一分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不僅需要堅持兩點論,還需要堅持重點論。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題目中所說的,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的說法是錯誤的。1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這種聯結表現在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故此觀點正確。15.矛盾觀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而不是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才能歷經風雨,又見彩虹。故本題觀點錯誤。1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在各國和睦共處、團結協作,體現了在對立統一中消除差異的哲學智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在各國和睦共處、團結協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一系列課題,體現了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的哲學智慧,題中消除差異說法錯誤。故本題判斷錯誤。17.辯證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故本題判斷錯誤。19、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 ( ?× ?)點撥: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20、靜止是認識事物的基礎。 ?( ?× ?)點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21、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解決了。 ( ?× ?)點撥:主要矛盾解決了,并不代表次要矛盾也解決了,有時主要矛盾解決了,原來的次要矛盾可能上升為主要矛盾。三、:本章節- -選擇題素養提能訓練考向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1、(2014·全國Ⅰ卷,20)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從哲學方法論看,這里強調的是( )①以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劍” ②以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要“吐故納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實踐的觀點看問題,要“事必躬親”,不要“紙上談兵” ④以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說明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待中國的和平崛起,也說明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①④符合題意,故選B。題干不涉及“厚古薄今”和“事必躬親”,且“事必躬親”也是不現實的,②③不符合題意。答案 B核心素養滲透: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應促進有利轉化,防止不利轉化;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不可分割,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考向2、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2018·全國Ⅱ卷,20)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發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理論重視整體診療、強調個體化、對癥下藥、辨證施治等,其中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決定事物的性質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轉化支配著事物的發展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強調個體化、對癥下藥、辨證施治”體現了事物的矛盾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①符合題意。“中醫藥理論重視整體診療、強調個體化、對癥下藥、辨證施治等”體現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符合題意。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③說法錯誤。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④說法錯誤。答案 A3.(2016·全國Ⅰ卷,23)圖中漫畫《學習先進經驗》諷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學習他人經驗就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②先進經驗通過實踐能夠轉化為現實的東西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④事物的表面聯系與本質聯系的區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漫畫中的《學習先進經驗》旨在強調無視差別、對象的盲目學習,這是沒有正確分析聯系的多樣性、矛盾的特殊性,混淆本質聯系與表面聯系、無視矛盾的特殊性的體現,③④當選;①錯在夸大他人經驗的重要,②不符合漫畫主旨。答案 D4.(2016·全國Ⅲ卷,20)在談到中國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時,習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這一論斷的哲學依據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基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發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③認識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④人民群眾的意愿是衡量社會發展道路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這是因為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特點,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這是因為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答案為A;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把握矛盾問題的精髓,③錯誤;衡量社會發展道路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是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④錯誤。答案 A考向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2017·全國Ⅰ卷)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要求各國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并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協定堅持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體現,③④符合題意,答案為D;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①錯誤;②不為材料所反映。答案 D核心素養滲透: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大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小到個人成長與發展,都是如此。6、(2014·全國Ⅱ卷,22)“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推進改革的一個成功做法,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這樣的改革比較穩當。“先試點后推廣”的辯證法依據是( )①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③矛盾的個性表現共性并優于共性 ④矛盾的個性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矛盾的共性與個性不能說誰優于誰,③表述錯誤。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④表述錯誤。答案 A 考向4、 主次矛盾與矛盾的主次方面7.(2018·全國Ⅰ卷,22)2018年4月,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這一論斷反映的辯證法道理有( )①“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既相互聯結又相互分離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統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習近平所強調的“關鍵”“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調發展”體現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體現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故①④正確;②錯誤,矛盾雙方是既相互聯結又相互分離的關系,不能說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是既相互聯結又相互分離的關系;③觀點正確,但材料沒有強調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特點。答案 B8.(2016·全國Ⅰ卷,21)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個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如果是七分成績,那么就應對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那就完全錯了。”從唯物辯證法看,這里強調的是( )①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②無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確認識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轉化 ④在認識矛盾時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對成績與錯誤的評判是著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現,這是因為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①④當選;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這強調的是必須正確認識矛盾的主次方面,②③與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B技巧點撥 主次矛盾用于解決問題,側重分析“怎么辦”;矛盾主次方面用于看待問題,側重分析“如何評”。主要矛盾多用重點、關鍵、中心、重中之重、主題、第一要務等詞語。矛盾的主要方面多用主流、主體、性質、方向、大局、總的來看、利弊、本質等詞語。9.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源于1956年黨的八大。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正式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后,歷次黨代會都要重申社會主要矛盾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是因為( )①厘清社會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基礎 ②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是成功推進事業的物質保障 ③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④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是因為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厘清社會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基礎,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 ②中“物質保障”的說法錯誤;④說法絕對。答案 B10.貪圖無所不能,只能一無所能;試圖無所不知,只能一無所知;企圖無所不有,只能一無所有。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②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③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質的飛躍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解析 “無所不能”與“一無所能”、“無所不知”與“一無所知”、“無所不有”與“一無所有”體現了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其哲學啟示是既要看到兩點也要看到重點,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故選B。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②錯誤。③與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B11.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金磚合作如今已邁進第二個“金色十年”,圍繞著金磚國家之間未來如何合作展開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從哲學上看,金磚五國應( )①堅持聯系發展的觀點,著眼于金磚國家關系的長遠利益 ②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改變各自外交政策 ③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求同存異 ④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五國制度和意識形態等的差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五國需要加強聯系,從五國的長遠利益出發加強合作與發展,①正確;五國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利益的差別和對立,需要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求同存異,③正確;“不斷改變各自外交政策”的說法與現實不符,②錯誤;五國應該抓住合作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求同存異,④不選。答案 B學科素養訓練12.(政治認同、科學精神)(2016·天津卷,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在此過程中,絕不能將供給側改革與擴大需求分離開來。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這表明( )①供給與需求是相互依賴的 ②供給與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給與需求是相互貫通的 ④供給與需求是相互獨立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材料中“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說明供給和需求是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獨立的,所以選B。答案 B13.(科學精神)(2015·重慶卷,10)事物的矛盾包括兩個基本屬性:斗爭性與同一性。下列強調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④沒有當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矛盾同一性的相關知識。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趨勢,“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強調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據此可判斷①體現的是矛盾斗爭性,與題意不符;“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說明垃圾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資源,體現矛盾雙方相互貫通,是同一性的表現,②符合題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體現卑鄙者與高尚者的區別,是矛盾斗爭性的表現,③與題意不符;“沒有當年的抗戰”就沒有“今天的和平生活”,說明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現,④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答案 C14.(科學精神)(2016·全國Ⅱ卷,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老馬的識途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老馬識途的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①錯誤;知道老馬識途并跟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這是具體分析老馬識途的功能、發揮人意識能動性的體現,答案為C;人之“智”源于實踐,但實踐的主體是人,④錯誤。答案 C15.(科學精神)(2016·江蘇卷,29)有研究表明,與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變化上具有獨特的能力,據此發展起來的數據聲音化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檢測癌細胞,并探測來自太空的粒子。這蘊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點B.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D.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解析 本題考查矛盾的特殊性,B說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排除;A、C、D都是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題意中“與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變化上具有獨特的能力”,耳朵、眼睛是不同的事物,因此排除C、D,正確答案是A。答案 A一輪復習09: 哲學-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B)(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預習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建立和完善本課的知識結構圖,能正確理解并明確說出知識間的聯系。2、結合自主學習過程和學習卷引領,總結并澄清本節知識的疑難問題和易混易錯點3、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我國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二、:知識整合與疑難突破(一)課前主干知識要點熟練默寫注意依據教材所講 先后的知識順序 進行簡要提煉歸納,線索要清、知識要明(二)知識應用整合分析 (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解決)(知識的問題你解決不了,你終將一事無成。 請你為明天而努力!)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知識分析問題,要考慮哪些知識角度?2、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知識分析問題,要考慮哪些知識角度?3、用對立統一觀點回答問題如何答好知識角度4、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知識回答問題如何作答?5、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知識和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識回答問題是一樣的嗎?具體都該如何答?6、用矛盾的特殊性知識怎么回答?7、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知識回答問題該如何回答?8、用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識回答問題分別該如何回答?9、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知識回答問題該如何回答?用兩點論的知識回答問題和上面問題回答角度一樣嗎?10、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識分析該考慮哪些知識?三、學科素養、能力提升規范訓練: [規范解答] (政老師系統結構性解題提能:走3步高效寫出答案,跨5步有效提升能力)(2013年全國Ⅱ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長,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萬人次。旅游旺季時,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時約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載量在3000人次以內。大量游客進入洞窟,二氧化碳長時間滯留,窟內空氣濕度增大,溫度上升,侵蝕壁畫和彩塑;加之長期的風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畫和彩塑正在緩慢退化。結合材料,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如何處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四、巧學活用,扎實訓練:(一)按結構解題、請你持續訓練(2016?全國Ⅱ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扶貧工作,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個寨子合并而成的貧困村,村民生活困難,觀念相對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要求,強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花垣縣派出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村委會開辦“道德講堂”,評選明理尚德星級示范戶,組織參觀考察和學習培訓,培育村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活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如獼猴桃種植、黃牛養殖、鄉村旅游、勞務經濟和苗繡;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先后報道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十八洞村扶貧實踐是貫徹精準扶貧思想的成功案例,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9分) [規范解答] (政老師系統結構性解題提能:走3步高效寫出答案,跨5步有效提升能力)(二)想上985、211,你真的好可愛! ┉4.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基本文化設施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類似的矛盾在城市郊區農村更加突顯,如何利用好騰退空間有效緩解以上矛盾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自身情況,北京市明確,騰退空間在優先用于提升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等核心功能的同時,還要用于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讓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北京市農村地區為補上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短板,對專項整治后騰退出來的空間進行科學分類,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科學利用。譬如“門臉房”轉型鄉情村史紀念館,系統展示全村發展歷程和鄉風民俗,保存鄉愁記憶;工業大院重新規劃,變身文體空間,豐富村民業余生活;地下出租空間改成藝術館,注入“文化+”基因,提升農村藝術氣息和文化品質。 北京市農村地區利用騰退空間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為各鄉鎮、城區優化提升公共服務提供了有效示范,此舉通過規劃區域綜合文化活動場所,努力實現鄉鎮、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讓村民的文化生活幸福指數直線上升。(2)運用對立統一觀點的知識,闡述北京市是怎樣利用騰退空間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的。(12分) [規范解答] (政老師系統結構性解題提能:走3步高效寫出答案,跨5步有效提升能力)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栽體。以前,人們旅游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一般都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如今,旅游更注重的是當地的文化底蘊,游客希望多了解些當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是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一次難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旅游與文化創意的有機結合,可促進文化傳承保護、利于文化價值提升、推動文化資源保護和優化,使文化煥發出獨特的魅力。而旅游文化演出借由文化創意產業來驅動,對環境破壞最少,產生的效益輻射范圍卻最大,是旅游業與文化創意互動融合的最佳經濟模式。因此,文化是魂,旅游是體,只有魂體融合,才能相得益彰。(2)結合材料二,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分析如何處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10分) [規范解答] (政老師系統結構性解題提能:走3步高效寫出答案,跨5步有效提升能力)1、.(2013年全國Ⅱ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長,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萬人次。旅游旺季時,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時約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載量在3000人次以內。大量游客進入洞窟,二氧化碳長時間滯留,窟內空氣濕度增大,溫度上升,侵蝕壁畫和彩塑;加之長期的風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畫和彩塑正在緩慢退化。結合材料,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如何處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的關系。【解析】本題以敦煌莫高窟的利用和保護問題為背景,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作答時,要注意對立統一的觀點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知識點,并運用這些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如何處理好敦煌莫高窟的利用和保護的關系。【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的壓力,若限制客流會影響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學保護是能夠相互促進的。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探索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護。2、(2016·全國Ⅱ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扶貧工作,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個寨子合并而成的貧困村,村民生活困難,觀念相對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要求,強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花垣縣派出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村委會開辦“道德講堂”,評選明理尚德星級示范戶,組織參觀考察和學習培訓,培育村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活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如獼猴桃種植、黃牛養殖、鄉村旅游、勞務經濟和苗繡;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先后報道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十八洞村扶貧實踐是貫徹精準扶貧思想的成功案例,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十八洞村貫徹精準扶貧思想,結合當地實際,精神脫貧先行,精準識別貧窮人口、精準選擇和建設支柱產業,取得顯著扶貧成效;創造性地探索出精準扶貧寶貴經驗,驗證了精準扶貧思想的正確性,為其他地區精準扶貧提供重要借鑒。2、①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2 分)北京市把騰退空間優先用于提升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等核心功能,抓住了利用騰退空間的主要矛盾,1 分)同時用于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善處理好了次要矛盾,而讓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1 分)②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 分)北京市針對自身情況,對騰退空間進行科學分類,因類施策,通過不同的改造措施,提供了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更好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2 分)③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 分)北京市從農村地區利用騰退空間的舉措中探索出共性規律,各鄉鎮、城區提供了有效示范,實現了騰退空間的社會文化價值,進而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幸福指數。(2 分)3、①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文化與旅游相伴而行、互為因果,我們在發展中注重發揮二者的相互作用。(4分)②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利用旅游提升文化價值、促進文化傳承保護。同時旅游借由文化創意產業來驅動,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3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地方應根據當地的文化、旅游的實際情況,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二者協同推進。(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高考備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 哲學08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1.doc 2020高考備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 哲學09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