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遵守法律珍愛生命【背景材料】1.2009年8月14日,公安部部署自8月15日起在全國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嚴厲整治酒后駕駛交通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全力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治理酒后駕駛,不僅要強化處罰手段.還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多管齊下。2.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15名同學在長江荊州寶塔灣江段野炊時因救兩名落水兒童,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為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日前,教育部決定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學“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陳及時、何東旭、方招同學“全國舍己救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熱點解讀】1.嚴厲整治酒后駕駛交通違法行為是依法治國的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國要求公民樹立法制觀念,自覺守法,依法規范自身行為。2.嚴厲整治酒后駕駛交通違法行為體現了我國法律的特征、本質和作用。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法律具有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嚴厲整治酒后駕駛交通違法行為,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有利于維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要受到刑罰的嚴厲制裁。3.每一個人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車輛駕駛人員應正確行使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要堅決不做。4.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在肯定、尊重、悅納、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應同樣善待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受到后人的崇敬與追求,其生命價值獲得更長的延伸、更充分的體現。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就是如此,值得我們學習。當然,未成年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不傷害自己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見義勇為。5.每個人都要自覺維護正義。正義要求人們遵守社會規則,酒后駕駛顯然與此相違背。正義要求人們有正義感,有見義勇為的精神,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的行為弘揚了社會正氣。6.責任與角色同在。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遵守交通法規、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是駕駛人員的責任。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英勇救人,反映了他們能不計較代價與回報,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一種奉獻精神,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正是因為有許多人像他們這樣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希望。7.宣傳“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的先進事跡,弘揚這些大學生見義勇為的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中學生應學習這些大學生.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公民。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并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中考命題預測】 .中考重點考查的方向會有:要求回答打擊酒后駕駛的原因或意義;要求利用有關法律知識對酒后駕駛肇事的案例進行剖析:要求運用有關責任、正義的知識對酒后駕駛行為進行評折:要求聯系知識對舍己救人大學生的事跡進行評析.或分析說明舍己救人大學生具有哪些精神品質;要求回答如何向這些大學生學習。【跟蹤練習】一、單項選擇題2009年8月16日深夜,浙江天臺24歲的戴天涯酒后駕駛寶馬轎車撞倒了正在過馬路的席麗萍母子,席麗萍和懷中未滿一周歲的兒子搶救無效死亡。據此完成l一2題。1.戴天涯的行為的最本質特征是( ) 。A.沒有遵守交通規則 B.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C.對他人的權利極不尊重 D.缺乏應有的交通安全意識2.戴天涯( )A.沒有權利意識 B.不能抵制不良誘惑C.侵害了公民的生命權 D.侵害了公民的健康權2009年8月25日晚上11點,在廣西柳州剛剛在朋友家參加完聚會的朱德龍駕駛昌河牌小轎車撞死一位老人.而這一悲劇的源頭只是三瓶啤酒。據此完成3~4題。3.交通法規明令禁止酒后駕駛,而一些駕駛員偏偏視禁令于不顧,這說明他們( )A.不懂法,對法律一無所知 B.不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C.沒有誠信意識,道德水平比較低 D.沒有法制觀念,不能依法規范自身行為4.朱德龍酒后駕駛,這是()①對自己不負責任;②對他人不負責任;③對社會不負責任:④對集體不負責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在打擊酒后駕駛行動中,一些地方官員和名人也因酒后駕駛而被刑事拘留。這表明(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不保護違法者的任何權益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法律對特殊公民的處罰更為嚴厲6,駕駛員有駕車的權利,但要遵守規定,不能酒后駕駛。這蘊含著這樣一個道理( )A.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相同性 B.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C.公民的義務要比公民的權利多 D.,公民的權利要比公民的義務多7.現在全國許多地方開展了宣傳和學習“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的活動,這屬于( )A.思想道德建設 B.生態文明建設 c.物質文明建設 D.政治文明建設8.三名大學生為救落水兒童而犧牲了年輕的生命.對此,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反映了沒有絕對公平 B.這反映了承擔責任得不到回報C.三名大學生不珍愛自己的生命 D.三名大學生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9.在打撈3名大學生英雄遺體過程中,現場收取3.6萬元費用的打撈公司業務負責人陳波,因額外向學校索要煙和礦泉水“構成了敲詐勒索”,公安機關已依法將其拘留15天,罰款1000元。陳波( )①不珍愛自己的生命;②不關愛他人的生命;③沒有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④不能按照正義的要求遵守社會規則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二、非選擇題10.閱讀【背景材料】2.完成下列問題。(1)聯系所學知識,對長江大學15名大學生的事跡進行評析。(2)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說明應如何向大學生英雄集體學習。11.2009年12月23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南京“6·30"特大醉酒駕車肇事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張明寶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張明寶于2009年6月30日20時許,在深度醉酒狀態下獨自駕駛一輛別克君越轎車.沿南京市江寧區金盛路由南向北行駛的過程中連續肇事,造成5人張明寶于2009年6月30日20時許,在深度醉酒狀態下獨自駕駛一輛別克君越轎車,沿南京市江寧區金盛路由南向北行駛的過程中連續肇事,造成5人死亡、4人受傷、數輛機動車受損的嚴重后果:閱讀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怎樣理解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 (2)汽車駕駛員應從張明寶案件中吸取哪些教訓 (3)中學生要做一個有交通安全意識的公民,應該注意什么 【參考答案】一、1.B 2.C 3.D 4.A 5.C 6.B 7.A 8.D9.C二、10.(1)①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受到后人的崇敬與追求,其生命價值獲得更長的延伸、更充分的體現。15名大學生見義勇為,延伸了生命價值。②每個人都要自覺維護正義。正義要求人們有正義感,有見義勇為的精神,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的行為弘揚了社會正氣。③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英勇救人,反映了他們能不計較代價與回報,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一種奉獻精神,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④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維護和善待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這是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表現。(2)①增強責任感和正義感,學會承擔社會責任。②德智體全面發展,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公民。③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并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④呵護、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11.(1)①法院的判決表明,國家通過司法保障,即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②法院的判決表明,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我國法律的保護,當生命健康受到他人侵害時,可依法請求法律保護。③法院的判決表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等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④法院的判決表明,法律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具有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2)①要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不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②要依法履行義務。對于法律鼓勵做的,要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禁止做的,要堅決不做。③要正確行使權利,做到尊重他人權利,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權利。(3)示例:①遵守交通秩序,不違反交通規則。②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行走時注意路面安全。,③經常檢查自己騎的自行車,確保在路上不出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