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文化運動》導學案【學教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初步嘗試從不同種類的資料中獲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學教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學教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自主學習、閱讀書本P44-P46,完成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的填空。興起背景 1. 沒有改變舊中國 ,沒有改變中國 ,沒有完成實現 的歷史任務,多數中國人的 。 2.深受西方進步思想影響的先進中國知識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社會狀況依然很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的覺悟。興起標志 1915年 在 創辦 后改名為《 》代表人物 新文化發起人: ,北大校長: ,白話文倡導者: ,對舊道德、舊禮制批判最猛烈的 。兩大旗幟 (德先生) 、(賽先生) 。兩大陣地 思想陣地: 、活動陣地: 。主要內容 提倡 ,反對 ; 提倡 ,反對 ; 提倡 ,反對 ;產生影響 思想文化領域發生的這場運動,讓 中的中國響起了 的聲音。 、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 的思想獲得 ,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問題探究百家爭鳴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些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請比較新文化運動和百家爭鳴之間的異同點。完成下列表格。1.相同點背景 原因 參與者和領導者 結果 2.不同點 百家爭鳴 新文化運動 性質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 作用 練習鞏固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創刊 B、1915年,《青年雜志》在上海創刊C、1917年,《新青年》遷到北京 D、1917年,《青年雜志》遷到北京2.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 )A、民主與法治 B、民主與科學 C、科學與技術 D、科學與進步3.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所針對的舊思想是( )A.變法維新思想 B.資產階級革命思想C.封建禮教思想 D.帝國主義思想4.把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的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胡適??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陳獨秀 ?、诶畲筢??? ③魯迅??? ④胡適??? ⑤毛澤東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四、拓展提升探究:對于新文化運動,有人說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有人說它具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你認為該怎樣評價這場運動?參考答案:一、自主學習興起背景 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人民的悲慘命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精神面貌依然如故興起標志 陳獨秀 上海 《青年雜志》 新青年代表人物 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魯迅兩大旗幟 民主、科學兩大陣地 《新青年》、北京大學主要內容 民主與科學、專制與愚昧;白話文、文言文;新文學、舊文學;產生影響 軍閥混戰、思想啟蒙、民主科學、青年學生、極大解放二、問題探究1.相同點背景 原因 參與者和領導者 結果產生于社會變革背景下 百: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 新: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時期 文化碰撞的結果 百:中國境內地域文化相互碰撞; 新:中西文化碰撞 都是 知識分子 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歷史的進步2.不同點 百家爭鳴 新文化運動 性質 奴隸社會末期興起的思想大變革運動,代表地產階級利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興起的宣揚西方思想的運動,反對封建思想,代表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 來自中國文化自身,并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 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封建專制文化,有“全盤西化”的傾向作用 創造文化,儒家學說、法家學說 傳播文化,傳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三、練習鞏固ABCCC四、拓展提升 評價新文化運動:評價新文化運動:進步性:1.新文化運動是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啟發這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反對舊思想,提倡新觀念,讓人們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覺醒,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局限性:新文化運動中有些領導人民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義,他們對中國文化遺產不動分析地一筆抹殺,對東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片面的評判了封建思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新知導入· 請說出右側兩位歷史人物的姓名?· 他們之間有何聯系?袁世凱在天壇祭天結合所學,說說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面貌仍存在哪些問題?怎么辦?新 文 化 運 動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知講解 此時,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一批激進民主主義者認識到:中國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要進行一場思想革命。激進民主主義者(先進中國知識分子)1.是誰掀起了這場運動?2.為什么會是他們?他們深受西方進步思想的影響3.接下來他們想要做什么?進行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提高人們對民主和科學的覺悟。閱讀書本P44,結合以下資料,思考問題。綜合上述內容,概括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先進中國知識分子深受西方進步思想的影響,認為中國不僅要政治革命,還要思想革命新文化運動由誰首先發起?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興起標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陳獨秀思想陣地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識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張閱讀書本P44-P46,完成下表。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蔡元培胡適主張“民主”與“科學”,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號召推倒舊文學,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辦學理念,提倡“學術思想自由”系統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批判舊道德、舊禮制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胡適、魯迅、陳獨秀等曾任教于北大。 1916年,《新青年》雜志編輯部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成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后,邀請了許多有新思想的學者到校任教。這樣,《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活動陣地 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胡適 《文學改良芻議》胡適系統地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我們認定文學革命須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學體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來做新思想、新精神的運輸品。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陳獨秀不僅主張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還號召推倒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有一份辭職電文,文言文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 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簡練,僅用了12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5個字:說一說: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對宣傳民主和科學有什么意義?白話文通俗易懂,能為廣大勞動人民所接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廣泛傳播。趣味鏈接猜一猜:胡適的5字白話電報是什么字?干不了,謝謝!想一想:胡適的這5字好在哪里?簡潔明了!“干不了“既告訴對方自己沒能力勝任,又委婉地說了自己不能去;”謝謝“又不失禮貌,委婉拒絕。 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三從四德要反對課外鏈接 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是“吃人”兩個字。 ——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魯迅對舊道德、舊禮制的批判最為猛烈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綜合前面所學內容,概括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A.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核心內容)①向封建禮教猛烈開火②認為科學與民主同等重要,必須用科學來啟迪民智B: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文學革命 )C: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思想革命) 須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必經一番苦痛,必冒許多危險?!@新紀元的創造也是一樣的艱難。……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么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 ——李大釗《庶民的勝利》 (《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新文化運動后期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及意義材料一:1913年江蘇第一師范學校招考生徒,應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應試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強。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學校慶25周年紀念的一份民意測驗中,題為“你心目中國內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結果如下:在總數為1000票中,孫中山得473票,陳獨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沒超過50票,而孔子只有1票。 民主思想逐漸為人們接受·這說明了什么?材料:五四時期的報刊《新青年》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1917年,每期的發行量已達1.6萬份,被譽為青年的“良師益友”。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材料: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求救國的答案。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性質: 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意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思想文化領域發生的這場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為五四運動做了思想動員 現象一:新文化運動中,知識分子針對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掀起了一股否定孔子、批判儒學的潮流。 現象二:2005年,以山東曲阜為祭孔主會場,上海、衢州、香港、臺北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同時進行了祭孔活動,組成空前的全球祭孔大典。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如何對待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拓展提升問題探究 百家爭鳴與新文化運動的相同點產生于社會變革背景下百: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新: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時期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歷史的進步都是知識分子文化碰撞的結果百:中國境內地域文化相互碰撞;新:中西文化碰撞背景 原因 參與者和領導者 結果 百家爭鳴與新文化運動的不同點奴隸社會末期興起的思想大變革運動,代表地產階級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興起的宣揚西方思想的運動,反對封建思想,代表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來自中國文化自身,并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封建專制文化,有“全盤西化”的傾向創造文化,儒家學說、法家學說傳播文化,傳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 百家爭鳴 新文化運動性質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 作用 板書設計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前期:三提倡,三反對;后期:開始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張性質: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課第一節新文化運動導學案.doc 第四課第一節新文化運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