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的學習以觀察和描述為主,如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并對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描述是教學的一個重點。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正確認識、理解和必要的科學素養(yǎng),為六年的科學學習打下基礎。??二、教材分析?2017年9月,國家恢復在1-2年級開設科學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實踐性課程與綜合性課程。本教材依據(jù)教育部2017年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教科書采用了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為輔線)協(xié)同發(fā)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xiàn)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xiàn)方式。?一年級科學設置兩大單元,分別是“植物”和“比較與測量”。?“植物”單元下設:?1.我們知道的植物?2.觀察一課植物?3.觀察葉4.這是誰的葉?5.植物是“活”的嗎?6.校園里的植物?7.科學閱讀——我們離不開植物?植物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他們對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讓孩子把植物作為一個生命體來思考,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是生命科學概念體系構建和技能目標達成的基礎和需要。?“比較與測量”單元下設:?1.在觀察中比較?2.起點和終點?3.用手來測量?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6.做一個測量紙袋?7.比較測量紙袋和尺子?8.科學閱讀——生活中的測量工具?比較與測量是科學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們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這一作為科學學習的基礎當之無愧。?“四個板塊”分別是聚焦、探索、研討、拓展。在充分體現(xiàn)科學特質的同時,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三、教學目標?小學科學總目標:?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在科學課上,引導學生學會有條理地進行觀察,學會對觀察對象的描述與記錄,要懂得運用證據(jù)形成個人看法,懂得展示證據(jù)的重要,懂得與同伴合作和交流,讓他們養(yǎng)成注意傾聽和深入思考的習慣。??四、教學措施?1.突出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注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的有序性,及時記錄的習慣,尊重事實和證據(jù)的意識,科學方法的滲透等。教師不要在科學知識的難度和廣度上多做文章。?2.教學方法上按照銜接幼兒園大班的教學方式,適當利用一些游戲,增加趣味性,注重實踐性,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感性經驗和直接感受。?3.在科學課堂上,加強觀察、實驗活動,開展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式教學。同時,不只局限于科學學科的教學,要以科學為主線,綜合語文、數(shù)學、藝術、技術等各學科的元素,為我所用,體現(xiàn)學科的綜合性。??全冊教材分析一 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yǎng)少年兒童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植物、比較、測量的聯(lián)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包括二個單元:植物、比較與測量。根據(jù)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yǎng):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動植物、環(huán)境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br/>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fā)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新事物與生活的聯(lián)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huán)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技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科技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探究、科學價值觀、科技知識二各方面得到發(fā)展。三、 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技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br/>c)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lián)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br/>d)樹立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br/>四、 潛能生培養(yǎng)措施: 根據(jù)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xiàn)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br/>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廣京東教學進度安排周次起訖日期課時教學內容11始業(yè)教育(科學第一課)21一1我們知道的植物31一2觀察一棵植物4機動5?1一3觀察葉6機動71一4這是誰的葉81一5植物是“活”的嗎91一6校園里的植物10機動111二1在觀察中比較121二2起點和終點131二3用手來測量141二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151二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161二6做一個測量紙帶171二7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18機動191總結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