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中考熱點速查10: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無情人有情熱點瀏覽【聚焦海地大地震】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發生了里氏7.3級大地震,地震波及多米尼加等加勒比島國。另據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該中心已發出海嘯警告,海嘯可能波及距震中大約1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將影響海地、古巴、多米尼加、巴哈馬等國。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大片建筑物倒塌,通信全部中斷,電力供應和飲用水保障處于極端困難之中。聯合國一位發言人稱,海地地震是聯合國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災難。在受到地震影響的地區,幾乎所有的基礎設施都毀于一旦。這場海地自1770年以來最嚴重的大地震,使這個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包括總統府和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地在內的數百棟建筑坍塌。海地政府公布的死亡數字由5萬增至超過20萬,但是,這場災難究竟令多少人罹難,至今仍無確切數字。此次大地震將為海地帶來多達300萬難民。【中國維和警察不幸遇難,以身殉職】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正在當地執行維和任務的朱曉平、郭寶山、王樹林、李曉明、趙化宇、李欽、鐘薦勤、和志虹等8位中國維和警察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向英雄們致敬、學習】國務院、中央軍委日前下發命令,追授中國第八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原政治委員李欽、宣傳官鐘薦勤、聯絡官和志虹“維和英雄”榮譽稱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日前決定,追授朱曉平、郭寶山、王樹林、李曉明、趙化宇同志“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榮譽稱號。國務院、中央軍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號召全體公安民警和廣大部隊官兵,要自覺向8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聽黨指揮、獻身使命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們堅毅果敢、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學習他們維護正義、為國爭光的責任意識;學習他們顧全大局、拼搏奉獻的職業風范。要以他們為榜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振奮精神、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竭誠奉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聯合國秘書長唁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10年1月19日就中國8名維和人員在海地地震中遇難發來唁電,全文如下:我對8位中國警官在1月12日海地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難深感悲痛。他們為海地的和平獻出了生命,為聯合國的維和事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我向遭受這一巨大損失的遇難者全體家屬、朋友、同事以及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慰問和哀悼。聯合國將銘記并繼續推進他們的崇高事業。【中國聲音與行動】當地時間1月12日下午,海地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接到海地大地震消息之后,中國政府采取了非常快速的措施。首先胡主席跟溫總理向海地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其次中國政府宣布向海地政府援助3300萬美元,紅十字會援助100萬美元,我們組織了68位人員組成的一支救援隊伍,從北京、石家莊、深圳、南京等地調來,他們第一時間集中到北京,經過48小時的飛行到達海地太子港進行援助。各地群眾也非常支持中國政府的行動,中國政府第一時間迅速地行動起來。截至目前,中國已累計宣布向海地提供價值48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和救護援助,以及36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中方將繼續同各方加強協調,推動聯合國在國際救援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海地重建作出積極貢獻。2月7日,海地總統普雷瓦爾在中國駐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感謝中國政府在海地震后提供的大力援助,并對在地震中遇難的8名中方人員表示哀悼!鏈接教材1.了解挫折及其產生的原因,學會自我調節不良情緒。2.了解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可貴,能夠珍愛自己的生命。3.理解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懂得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創造生命的價值。4.知道對待生活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要在實踐中努力培養自強精神。5.知道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或不應該做某些事情。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增強責任意識、樹立奉獻精神。6.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規定性。7.理解實現理想要靠艱苦奮斗。8.世界舞臺上的中國,中國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中堅力量。熱點透析1.海地遭遇200多年來最嚴重的地震,中國政府采取了非??焖俚拇胧?。首先胡主席跟溫總理向海地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其次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宣布向海地政府提供資金和人員、技術援助,這一切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這體現了哪些知識點?(1)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是獨特而寶貴的,生命可貴,要珍愛生命。(2)中國政府和人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無私援助;愛心的不斷傳遞,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溫暖。(3)這次災情發生后,中國政府作出迅速及時的反應,說明中國共產黨日趨成熟,駕馭突發事件的能力不斷增強,同時說明了現代社會并不太平,各種矛盾和突發事件頻頻發生,加強一個執政黨的執政水平和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4)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行動再次表明,中國是一個在全球和地區事務中有影響和負責任的國家。2.在海地抗震救災中,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投入救災。他們都是忠于職守、履行職責的典范,請簡要說明對承擔責任的含義、原因、代價和意義的理解。(1)承擔責任的含義: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對責任的承擔就叫負責任;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應努力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2)承擔責任的原因:責任感和負責任的態度是每一個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有責任感就意味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調節和自我引導。人們的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后果,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僅能對自己負責,也能對他人和社會負責。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3)承擔責任的代價: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要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響健康;可能會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在危險和危急的時刻,還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4)承擔責任的意義: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承擔責任就會承擔壓力,而壓力會產生動力,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種種困難,去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承擔責任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承擔責任才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責任中增長才干,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贊譽。承擔責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3.海地遭遇200多年來最嚴重地震,牽動全球,各國救援紛至沓來。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體現了什么道理?(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是享受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2)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和奉獻,生命的價值靠行動實現。(3)團結就是力量,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4)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4.海地遭遇嚴重地震,讓我們又回想起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下,在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勝利。我國取得抗震救災勝利的原因是什么?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1)原因:①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科學決策的結果;②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抗震救災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揚的結果;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民族精神是抗震救災的巨大精神動力;⑤是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協作,自強不息,共克時艱的結果;⑥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2)啟示:①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偉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們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③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建美好和諧的社會、共享美好的生活。④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崇高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⑤應珍愛生命,珍惜青春年華;要關愛社會,承擔社會責任。⑥要加強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預防,掌握一些自救的方法,增添生的希望等。5.這場海地自1770年以來最嚴重的大地震,使這個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據國際紅十字會初步估計,此次大地震將為海地帶來多達300萬難民,50萬人死亡。大地震為海地造成數十萬孤兒。假如你是一名心理輔導志愿者,你將運用哪些心理知識幫他們撫平創傷?遇到余震,怎么辦?(1)心理治療:①人生難免有挫折,面對挫折要保持冷靜,迎難而上,從容應對;②學會自我疏導,調節不良情緒;③增強信心、百折不撓,以頑強的毅力戰勝挫折,把挫折當成增長智慧的“磨刀石”。(2)應對余震:①地震發生時盡量往操場等空曠的地方跑,應避免在慌亂中發生踩踏或跳樓事件;②無法逃出房間的應盡量躲避在廚房或衛生間等空間相對狹小堅固的地方;③盡量不使用明火,避免發生煤氣中毒或爆炸事件。6.雖然海地與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依然牽掛海地災區,你能為海地災區做些什么?(1)聽從政府的指導,協助有關部門為海地災區抗震救災情況做好宣傳工作;(2)積極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的人關注海地,為海地災區奉獻愛心;(3)盡自己的力量,積極捐款捐物,把自己的零花錢或衣服、玩具捐給海地災區兒童;(4)珍愛生命,提升生命價值,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關愛他人,與人為善;(5)寫信給災區同學,鼓勵他們學會堅強;等等。7.“5·12”汶川大地震,煥發出抗震救災精神,激勵中華民族奪取抗震救災的最終勝利,抗震救災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我們青少年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應如何學習和宣傳抗震救災精神?(1)抗震救災精神是一種以人為本、眾志成城、團結一致、頑強拼搏、勇于奉獻、自強不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2)①思想上: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主動為災區分憂、與災區共渡難關的責任意識;②學習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③生活上:自覺跟黨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發揚抗震救災精神。8.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正在當地執行維和任務的朱曉平、郭寶山、王樹林、李曉明、趙化宇、李欽、鐘薦勤、和志虹等8位中國維和警察不幸遇難,以身殉職。我們應該如何向英雄人物學習?(1)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意志堅強,勇于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在學習上,刻苦學習,頑強拼搏,勇攀科學高峰;(2)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挺身而出,積極奉獻,與他人共渡難關。要關愛他人,見義勇為,維護正義;(3)學習他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扶危濟困的高貴品質,把他人和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美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