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中考熱點速查21:聚焦今年兩會新熱點提升人民幸福和尊嚴熱點瀏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政協會議時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10年3月3日—13日在北京舉行。◆政協會議閉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3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號召,人民政協的各級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敢于擔當的勇氣肩負起光榮使命,以團結一致的精神凝聚起前進力量,以昂揚奮發的干勁完成好艱巨任務,為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偉大勝利而奮斗!【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工作回顧: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去年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我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業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產倒閉,失業人員大量增加,農民工大批返鄉,經濟增速陡然下滑。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7%;財政收入6.85萬億元,增長11.7%;糧食產量5.3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6年增產;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實際增長9.8%和8.5%。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實踐再次證明,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令人振奮。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撫今追昔,偉大祖國的輝煌成就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必將激勵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奮勇前進。◆2010年主要任務:2010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2010年發展環境雖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長彼消,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中“兩難”問題增多。2010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一)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三)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四)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五)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七)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10年3月9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吳邦國著重從六個方面報告了常委會一年來的工作,并從確保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如期實現、緊緊圍繞推動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開展監督工作、繼續加強代表服務、對外交往、自身建設工作等三大方面對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提出目標要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閉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批準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及其他重要報告,表決通過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會議并講話,他說,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預定任務。會議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任務,鼓舞了干勁,開得很成功,是一次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大會。鏈接教材1.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2.義務教育;教育的地位與科教興國戰略。3.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堅持黨的領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4.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全國人大的主要職權。5.依法治國;政府依法行政;公民要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6.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與公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的途徑。7.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9.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熱點透析1.結合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分析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當家作主的?(1)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2)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力。2.2010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針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出了一項項改善民生、提升社會公正和諧的政策措施。歸納政府工作報告,兩大主題躍然眼前:一個是幸福;一個是尊嚴。請列舉報告內容并予以說明,分析高度關注人民幸福和尊嚴的原因。(1)“六大指數”提升百姓“幸福”。①就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②社會保障: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③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④醫療衛生:解決好醫藥衛生事業改革這個世界性難題。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性方向,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控制醫療費用,改善醫患關系。⑤教育:要抓緊啟動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⑥文化:政府要更好地履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和權益。“四大改革”提升百姓“尊嚴”。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②社會管理改革。③教育改革。④政治體制改革。 (2)原因:①黨的角度:體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②國家角度:我國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政府是為人民辦事的機構。對人民負責,努力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③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為什么要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在我國,公民監督政府的渠道有哪些?怎樣才能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1)原因:①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有權監督政府;②我國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政府是為人民辦事的機構,理應接受人民的監督;③人民監督政府,可以防范和減少腐敗發生,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④人民監督政府,可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改進不正之風。(2)公民監督政府的渠道:①向人大代表反映;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發電子郵件以及當面反映意見。(3)措施:①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②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③進一步健全法制,特別要重視那些規范和監督權力運行的法律制度建設;④最為根本的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進一步發揮網絡輿論監督作用。4.選舉法30年來的第五次修改完成,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10年3月14日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該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據選舉法,城鄉居民選舉首次實現“同票同權”。我國城鄉居民選舉首次實現“同票同權”的重要意義有哪些?(1)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2)新修改的選舉法在保障人人平等外還強調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以保障各地方、各民族的利益在國家權力機關中得到體現。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則。(3)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有助于進一步擴大選民的知情權,使得城鄉居民選舉的實質平等和形式平等更加統一,這樣更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義。5.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途徑和形式有哪些?(1)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2)途徑和形式:①通過民主選舉,參與政治生活;②參加聽證會、論證會等直接參與決策;③通過多種途徑,行使監督權;④參與村民自治或城市居民自治,直接行使民主權利。6.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溫總理用了大篇幅,提出了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命題: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報告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如何才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1)原因:我國當前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結構調整難度加大;就業壓力總體上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穩固;財政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醫療、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2)政府措施:①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②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一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用好技改專項資金,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和節能降耗。二是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推動優勢企業兼并困難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三是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引導企業以品牌、標準、服務和效益為重點,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強化社會責任。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努力把我國產品質量提高到新水平。③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決定國家的未來,必須抓住機遇,明確重點,有所作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