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年時政熱點專題二: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一、熱點材料綜合國力顯著提升◆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79億元。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一天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了1952年一年的總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8.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下降至2007年的1479萬。◆全國財政收入從1950年的62億元到2008年的6.13萬億元,增長約1000倍。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突破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建設日新月異◆194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1.13億噸。2008年,糧食總產量達5.25億噸。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多年來保持在95%以上,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國畜牧業經歷了一個從家庭副業成長為農業農村經濟支柱產業的發展歷程。2008年,全國畜牧業產值達2058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5%,比1949年時提高了23.1個百分點。2008年,全國肉類產量達7278.7萬噸、禽蛋產量2701.7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奶類產量3781.5萬噸,居世界第三位。◆我國堅持“以養為主”戰略成為世界漁業生產大國。2008年,我國水產品產量4896萬噸,是1949年的108倍。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0%來自中國。◆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2008年,粗鋼產量達5億噸,占世界產量的近40%。我國粗鋼產量已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60年來,我國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能源總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2008年,我國原煤產量達27.9億噸,是1949年的87.2倍。2008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7.93億千瓦,與60年前相比增長了458.1倍。2008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26億噸標準煤,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00多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新中國成立時,鐵路能夠通車的里程只有1萬多公里,全國僅有3萬公里公路。到2008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73萬公里;鐵路通車總里程達8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2008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6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億噸大港達16個。◆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資產總額達73.7萬億元,是1978年的388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1980年,我國保險市場僅由一家公司經營,全部保費收入只有4.6億元。到2008年底,全國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達9784.1億元,保費收入的國際排名第六,成為新興的保險大國。股票市場從無到有。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從1991年底的14家發展到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間增長115倍。截至2009年7月底,滬深股市總市值23.57萬億元,流通市值11.67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三。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60年間,我國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城鎮化道路。到2008年底,我國城鎮人口為6.07億人。城鎮化率從解放初期的10.64%增至2008年底的45.68%。城市道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1萬公里發展到25萬公里,43億平方米的道路面積較新中國成立時增長了58倍。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949年的4.5平方米上升到人均建筑面積28平方米。全國城市園林綠地總面積從1959年底的12.8萬多公頃增至2008年底的近175萬公頃。二、熱點與教材的結合1.中國取得了很大成就,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2.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4.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5.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6.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處理好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7.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8.要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高度重視人才和教育。9.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10.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相關問題1、新中國成立60年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前列,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逐步走向大繁榮大發展,各族人民精神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等等。2、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共同富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3、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和公民應該怎樣做?(1) 國家:應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淪、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 公民:應樹立責任意識,愛崗敬業,服務社會;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開拓創新;應激發愛國熱情,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應關心國家大事,參與國家管理,為國家建設獻計獻策等。4、材料: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從根本上,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1)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是從什么開始的?(2)祖國發展、繁榮、富強的60年偉大歷程告訴我們什么?(3)為什么改革開放,能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答、(1)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2)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取得輝煌成就的最根本保證(3)改革開放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5、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60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1)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哪兩次革命?(2)材料是從哪些方面來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大成就的?(3)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答、(1)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2)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等方面。(3)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繼續堅持改革,擴大開放,保持社會穩定;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等。6、200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首都閱兵。(1)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目的是什么?(2)國慶大閱兵,主要向世界展示什么?(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把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的?答、(1)充分展示我國60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2)展示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3)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她依靠各族人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7、閱讀下列表格,回答下列問題:中國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建成 (1958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7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70年)中國第一臺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3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 (1988年)成功發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 (1999年)“嫦娥一號”衛星升空 (2007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1)以上表格展示了什么?原因是什么?(2)以上內容能否說明我國已經是科技大國?為什么?(3)請你介紹一下,我國未來兩年內比較大的科技成果。答、(1)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奮斗。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等(2)不能。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3)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大飛機、航母等。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