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一框走近法律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學習難點法律的三大特征學習重點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學習流程1、 自主學習(一)填空:1、規矩:就是人們 、 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 。有規矩、 、 十分重要。2、社會中三種主要的行為規則是: 、 、 、 。3、道德,是依靠 、 和 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4、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 的準則。5、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①法律由國家 或 。 ②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 。 ③法律對 具有 。6、國家強制力包括 、 、 、 。7、法律作為人民 的體現,它通過規定 ,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8、 、 、 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 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 。(二)問答題1、 什么叫法律?2、 如何區別道德、紀律、法律?3、 法律有哪些顯著特征?4、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二、合作探究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三、課堂展示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四、課堂檢測1、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該( )①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尊嚴②加強修養,踐行道德③掌握一門外語,精通電腦操作④自覺守法,預防犯罪⑤受到不法侵害,依法維權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下列屬于法律的顯著特征的是( )①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②只對本校師生具有普遍約束力③依靠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施④靠人們自覺遵守⑤全廠職工舉手表決并通過⑥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3、要做到不違法首先要( )A知法、懂法 B敢于護法 C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D守法4、右圖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②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③沒有法律的強制,人們可以照樣遵循社會公共生活④沒有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就沒有社會公共生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5.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是因為 (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②法律的實施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④法律之對違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對其他公民則不起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6.“由來天網恢恢,何曾漏過阿誰?”這句話表明的觀點是 ( )①法律具有普遍的約束力②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③法律的嚴肅性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上課要有課堂紀律,宿舍要有宿舍管理規定,比賽要有比賽規則。這說明( )A.紀律等規則限制人們自由 B.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C.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完全靠紀律約束 D.社會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準則五、總結歸納本節課,我的收獲是: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二框 法不可違學習目標(1)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類別(2)刑法的含義(3)犯罪的特征(4)我國刑罰的種類學習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學習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學習流程一、自主學習(一)填空:1、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不違法的人們 。我們維護自尊, , 實現自立, ,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 ,尤其不能違返回 。2、違法行為分為: 、 、 、 違憲法行為 。其中 、 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是嚴重違法行為,也是 。3、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 和 處以何種刑法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 、 的有力武器。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犯罪的法律標志; ——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5、 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 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6、我國刑罰分為 和 兩大類,主刑: ,附加刑: 。(二)問答題:1、 什么是違法行為?2、 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3、 什么是民事違法行為?4、 什么是刑事違法行為?5、 什么是犯罪?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 什么是刑罰?它可以分為哪幾類?1、 合作探究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2、 課堂展示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3、 課堂檢測1、八年級學生林某和趙某因為一件小事發生口角,放學后,二人分別找來了五六個“好哥們”在學校附近打群架。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將他們拘留。他們的行為屬于(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違反校規的行為2.下列屬于法律的是( )①《中學生守則》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③《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⑤《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3.在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刑罰主刑的是( )A.有期徒刑B.剝奪政治權利C.沒收財產D.罰金5.中學生王某不愛學習,迷戀網吧,夜不歸宿,屢教不改,后來竟發展到持刀搶劫,致人重傷,結果受到刑罰處罰。這一案例說明( )A.違法有可能發展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會危害性C.犯罪不一定違法D.僅僅靠教育不能減少犯罪6、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A是否觸犯刑法 B是否受到刑罰處罰C是否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是否被判刑7、林林今年已經15周歲,他在一天晚上為了籌些錢到網吧玩通宵,于是就手持彈簧刀搶劫了一個女孩的錢包,并把受害人打成重傷。林林的行為應該( )A不滿18周歲,不應負刑事責任 B應負刑事責任C應交父母嚴加管教 D應由父母替他負民事責任8、小閔在超市買了幾袋牛奶,回家喝的時候才發現牛奶變質了,她應該( )A認倒霉吧,幾袋牛奶也不算太貴,就別找麻煩了B到超市依法要求賠償,這是消費者的權利C依法要求賠償,體現了法律的規范作用D到超市大鬧一場,讓大家都知道他們東西不好,都別買五、總結歸納本節課,我的收獲是: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主備:高雪萍 成員:杜麗敏學習目標通過教學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違法行為。學習重點:讓學生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學會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學習難點:遵守法律與踐行道德之間的聯系學習流程一、自主學習(一)填空:1、 ,也是踐行道德的表現。2、要在心靈深處 違法犯罪, 違法犯罪。3、 的心理都是想獲得某種滿足。(二)問答題:1、 我們如何預防犯罪?2、 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分組討論課本中的活動題三、課堂展示各小展示課本中的活動題4、 課堂檢測一、單項選擇1.要做到預防違法犯罪,就必須( )1 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制觀念 ②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③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④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汪某等四位中學生在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看到興奮之處,大叫大鬧;為發泄不滿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擲場上的裁判員。經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錯誤,最終被公安機關處以治安拘留4日。對此你認為( )A.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行為上就容易做出違法犯罪的事B.裁判員吹“黑哨”該受懲罰,汪某等人的行為是在為法律伸張正義C.因為汪某等人年齡尚小,故而沒有受到刑事處罰D.杜絕不良習氣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3.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都有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在我們身邊(上)存在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有( )①曠課 ②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③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④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一下俗語中與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補,大洞吃苦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二、簡要回答5.學完“防患于未然’’這一部分內容后,有些同學認為:“我年齡還小,與犯罪無關;即使犯罪后也不受處罰,因此不用加強自我防范。”你贊同這種觀點嗎 為什么 三、材料分析材料一:有兩名15歲的中學生,平日里學習不專心,一有空就練打彈弓。他們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時候,偷偷地用彈弓射路燈,比賽誰射得準。沒用幾個晚上,他們倆就打壞了12盞路燈。公安機關查明是他們所為后,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了警告處罰,并責令其父母賠償了全部的經濟損失。材料二: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占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 70%以上,其中15~16歲少年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如一名15歲初三學生,為了弄錢買武俠小說,連續7次入室盜竊縱火,被判有期徒刑10年。又如一名16歲男生為了一個小小的誤會,亂刀捅死了自己15歲的同學……而這些年輕的罪犯都是在校的學生。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結合本課知識,提出兩個以上恰當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作出正確的解答。五、總結歸納: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