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9張PPT。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和漢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嬴政自稱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國千秋萬代,但是帝國卻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為什么曇花一現、迅速走向滅亡了呢?材料一: 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當時全國人口有2000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三十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材料二: 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物的三分之二。材料三: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明朝人繪制的阿房宮圖秦的暴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賦稅3、嚴重的刑罰4、秦二世的殘暴統治陳郡大澤鄉函谷關××張楚陳勝吳廣起義示意圖陳勝吳廣起義時 間地 點領導人爆發過程大澤鄉起義 占領陳郡建立張楚政權公元前209年大澤鄉陳勝 吳廣意 義揭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吳廣周文公元前209年大澤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陳勝吳廣起義1、秦朝是怎樣滅亡的, 為什么?2、你知道哪些典故?3、西漢是的誰建立的?建立的是時間?都城在哪兒?復習:指鹿為馬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楚河漢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材料一: 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當時全國人口有2000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三十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材料二: 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物的三分之二。材料三: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西漢建立后,面臨的是一種怎樣的經濟形勢?民失作業,而大饑謹。……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假如你是統治者,面對如此局面,你會如何收拾殘局?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背景措施①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 注重發展 生產。②提倡 ,并以身作則。③重視“ ”。意義(作用):社會安定,百姓富裕,國庫充裕,景帝后期經濟繁榮。歷史上稱這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漢高祖劉邦采取休養生息政策① 蕭條,國家貧困。②統治者吸取 教訓。經濟秦亡節儉以德化民農業歷史規律總結:我國歷史上盛世的基本特點: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1.政治上:清明,安定2.經濟上:經濟繁榮3.思想文化上:高度輝煌4.民族上:關系融洽5.外交上:交往頻繁密切課外補充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所謂的“治世”和“盛世”,象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謂“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百姓豐衣足食。 實際上,在封建社會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統治階級不要剝削過重,使多數自耕農能維持基本上生活和再生產,沒有絕對的盛世,只不過相對剝削較輕罷了。本ppt來自:千教網(www.well1000.cn)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就是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大一統的目的:措施的幾個方面:加強政權,鞏固統治政治、經濟、思想、軍事課外補充大一統:什么叫大一統漢武帝的一系列統治措施是大一統的鼎盛局面能夠出現的關鍵.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因素呢?物質基礎:漢初文景之治主觀條件:漢武帝雄才大略封國、削藩和推恩令漢高祖漢景帝漢武帝分封同姓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誅晁錯,清君側”的七國之亂頒布“推恩令”,逐步分化瓦解諸侯國勢力諸子百家思想活躍,經常指責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實行。思想問題:表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解決辦法:主要內容:廢除諸子百家的主張,惟獨尊重儒家的學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皆絕其道,勿使并進1.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1)內容:“五銖”錢鑄幣權與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錢幣:五銖錢秦朝已統一了貨幣,西漢時為什么又統一(鑄造)?(2)作用:1抑制奸商2充實國庫3搞活經濟如何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國封建社會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統治時期,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進行改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帝國的疆土得到了拓展,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秦始皇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功過辯一辯:秦始皇與漢武帝在我國歷史上誰的功勞大?(提示:用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來分析) 功勞:政治上:1.滅六國,統一全國 2.建立我國一整套封建專制集權制度經濟上:1.統一度量衡 2.統一貨幣文化上:統一文字軍事上:1.派兵出擊匈奴,修筑長城2.派兵攻打越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過錯: 統治殘暴,賦稅沉重,兵役繁重,焚書坑儒 秦始皇功勞:政治上:削弱諸侯勢力,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制經濟上:興修水利文化上:在長安興辦太學,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軍事上:打敗匈奴,開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擴大疆域過錯: 大肆征兵征稅,加重人民負擔;“罷錯百家,獨尊儒術”,鉗制人民思想漢武帝東漢的統治時間:公元25年都城:洛陽 建立者:劉秀(漢光武帝)練習: 1.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從其計。”文中“上”指: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漢武帝時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教育,必須到: A.長安 B.洛陽 C.咸陽 D.開封 3.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A.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漢武帝削弱諸侯國勢力的實質是: A.剝奪王國的封地 B.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 C.分割王國的封地 D.收回王國官吏的任免權 5.西漢第一個皇帝是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景帝6.漢初統治者對人民采取輕徭薄賦政策的客觀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訓 B.重視“以德化民” C.經濟困難 D.人心思安7.以注意節儉而著稱的西漢皇帝是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8.西漢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項是 A.中央實行鹽鐵專賣 B.平定“七國之亂” C.頒布“推恩令” D.發行五銖錢9.下列帝王中,與秦始皇對待儒學態度截然不同的是A.漢高祖 B.漢景帝 C.漢武帝 D.光武帝漢武帝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邊境威脅;文化上:設立太學,重視文化教育。在當時世界上漢朝的政治、文化、經濟達到了一個高峰,是繼秦始皇之后中國歷史上再次出現了大一統局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