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秋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秋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級學生相比,這一屆三年級顯得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是伴隨科學新教材共同學習成長的。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通過一、二年級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水”單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種物質,也是液體的典型代表。學生們已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有關水的認知經(jīng)驗,比如水可以用來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質,從水中可以看見氣泡等等。這些知識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關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向科學概念轉化,引導學生們關注和探究有關水的各種問題。
“空氣”單元:在一年級教材里,“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7課,學生已經(jīng)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僅限于使用感官對空氣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學生對空氣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進入三年級,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因此在“空氣”單元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采用感官和各種輔助工具,對空氣這種物質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
“天氣”單元:三年級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有粗淺的認識,也對天氣的變化有一些直觀的感受。天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注意到天氣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天氣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聽家長、天氣預報對天氣的描述。對于天氣,學生也會有一大堆疑問,比如下雨天為什么有時會打雷?為什么一天中有時冷,有時熱?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契機。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內容,由“水”、“空氣”和“天氣”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一學期共需30課時左右。
1.“水”單元
本單元以“水”為探究主題,引導學生探究物質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通過觀察水的各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fā)、凝結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概念;同時,通過對食鹽和沙混合物的分離實驗,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和“變化可逆”的概念。
本單元共有8課,這8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第1課到第4課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從觀察常見的水蒸發(fā)現(xiàn)象開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騰、結冰以及融化現(xiàn)象,比較三種形態(tài)的水的特點;第5課引導學生探究一定數(shù)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質,第6課引導學生探究怎樣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認識水與別的物質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影響這種變化的因素;第7課引導學生探究分離混合物,從而知道某些變化是可逆的。第8課引導學生探究與水的三態(tài)變化類似的一些物質變化,總結提升學生對變化和水這種物質的認識。
2.“空氣”單元
本單元將帶領學生認真地觀察空氣,用多種方法研究空氣的性質。讓學生了解到空氣是占據(jù)一定空間的,也是可以被壓縮的;空氣雖然很輕,但也是有質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氣積聚起來,質量還不小;空氣也是可流動的,自然界的很多現(xiàn)象都與空氣的流動有很大關系。學生還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到空氣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人們利用空氣的性質做了許多事情。在本單元的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用感官觀察空氣,然后通過簡單的實驗,用豎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簡單天平、熱氣球、風的成因盒子來探究空氣的各種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實現(xiàn)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協(xié)同發(fā)展。
本單元共8課,這8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感知空氣(第1課,感受空氣);具體研究空氣的各種性質特征(第2課到第7課);討論、歸納、總結、提煉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第8課)。學生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研究空氣的基本性質,再聚焦到空氣的資源屬性,認識空氣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讓學生了解空氣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天氣”單元
本單元以天氣為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期待學生經(jīng)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對天氣有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熱情。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本單元學生將經(jīng)歷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天氣現(xiàn)象的過程,教師要對每天的觀測和記錄活動給予及時的指導、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他們保持繼續(xù)實驗的熱情,這將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單元的教學活動有時需要在特定的天氣環(huán)境下進行,如第5課“風的觀測”和第6課“云的觀測”,需要教師根據(jù)天氣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夠熟悉天氣現(xiàn)象,用他們的感官和科學的工具獲取天氣特征和記錄數(shù)據(jù)。學生在本單元學到有關天氣的科學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這將有助于他們對天氣的理解和應對天氣對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水”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
●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
●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
●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科學探究目標
●能觀察、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以及相同點和不同點。
●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
●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shù)量。
●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使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經(jīng)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動。
●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
●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fā)現(xiàn)事實、做出判斷、發(fā)展思維。
●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養(yǎng)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物體,有積極的探究興趣。
●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
●發(fā)展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學習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xiàn)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簡單工具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和空氣,珍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空氣”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間,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空氣總會充滿各處。
●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空氣受熱后會上升。
●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特征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摺x器,觀察并描述實驗中所反映出來的空氣特征及現(xiàn)象。
●以語言、繪畫、文字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
●嘗試以氣泡圖、矩陣圖等圖表的形式組織、整理信息。
●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物體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實講述事實,不盲從,當發(fā)現(xiàn)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證據(jù)意識。
●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
●具有分析、反思、嘗試運用多種探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空氣是重要的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huán)境。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利用空氣的性質改善生活,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3.“天氣”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
●各種天氣現(xiàn)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xiàn)象。
●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天氣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天氣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風和氣溫等。
●溫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
●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臺風、洪澇、干旱等天氣會帶來災害。
●氣候是一個地區(qū)多年來經(jīng)常發(fā)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
●天氣預報是氣象部門收集大量的數(shù)據(jù)后,分析、制作并發(fā)布的。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摺x器觀察并描述天氣。
●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記錄、描述天氣信息。
●用統(tǒng)計圖表等工具整理天氣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和總結。
●講述自己的觀測、記錄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交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表現(xiàn)出對天氣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關注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樂于嘗試運用各種工具完成對天氣特征的觀測。
●初步養(yǎng)成記錄天氣日歷的習慣。
●體驗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地觀測天氣。
四、具體教學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五、教學設計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1
9.1-9.7
始業(yè)教育課;一1.水到哪里去了
2
9.8-9.14
一2.水沸騰了;一3.水結冰了
3
9.15-9.21
一4.冰融化了;一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4
9.22-9.28
一6.加快溶解;一7.混合與分離
5
9.29-10.5
國慶節(jié)放假
6
10.6-10.12
一8.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機動
7
10.13-10.19
第一單元復習;第一單元測驗
8
10.20-10.26
二1.感受空氣;二2.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
9
10.27-11.2
二3.壓縮空氣;二4.空氣有質量嗎
10
11.3-11.9
二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二6.我們來做“熱氣球”
11
11.10-11.16
二7.風的成因;二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12
11.17-11.23
第二單元復習;第二單元測驗
13
11.24-11.30
三1.我們關心天氣;三2.認識氣溫計
14
12.1-12.7
三3.測量氣溫;三4.測量降水量
15
12.8-12.14
三5.觀測風;三6.觀察云
16
12.15-12.21
三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機動
17
12.22-12.28
三8.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機動
18
12.29-1.4
第三單元復習;第三單元測驗
19
1.5-1.11
期末復習
20
1.12-1.18
期末測驗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英山县| 嘉荫县| 依安县| 汤原县| 育儿| 运城市| 会昌县| 千阳县| 贺兰县| 沧州市| 合阳县| 育儿| 莎车县| 江孜县| 滨州市| 突泉县| 平塘县| 金乡县| 丰县| 中江县| 大宁县| 周宁县| 澄迈县| 三河市| 三门县| 祁连县| 井陉县| 武夷山市| 宾川县| 仁怀市| 惠安县| 启东市| 苏尼特左旗| 左云县| 大新县| 汶上县| 铁力市| 商南县| 凌海市|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