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外交政策(一)外交政策 1.含義:指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決定因素: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區別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國屈從于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絕不允許別國侵犯我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我國也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2.主要內容:⑴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戰略伙伴關系,是一種不針對第三國、不搞對抗,推動平等合作的正常國家關系,是政治對話關系,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結盟關系。如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中蒙)、建設性的戰略伙伴關系(中美)、面向21世紀的戰略伙伴關系(中日)、面向21世紀的全面伙伴關系(中法)、邁向21世紀的重要伙伴關系(中德)、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盟、南非),戰略伙伴關系(中國阿聯酋,中國土庫曼斯坦),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巴基斯坦)。 ⑵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首要目標是兩個概念: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有國內和國際兩個層次;其中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⑶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與聯合國的宗旨的區別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三)我國的外交成就 進入新時代,我國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征程。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導力量。 綜合探究: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含義: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強通過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徑,掠奪、攫取別國的財富來實現自身的發展,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財富,實現和平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和諧的發展。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展自己,又在自己發展中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道路。 2.原因: ⑴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的國家性質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的。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消除了我國屈從于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也決定了我國絕不能依靠侵略來獲得自己的發展。 ⑵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我國國家利益決定的。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走和平發展道路,可以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⑶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體現和要求。維護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⑸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應遵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⑹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應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充分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⑺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內容,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3.措施: ⑴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抓住機遇,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加快現代化建設,增強綜合國力。 ⑶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⑷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他國正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和深化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⑸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考向一 我國的外交政策(1)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有利于構建和諧世界。(2)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二是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3)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的含義: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我國在對外活動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和根本原則,主要表現在:捍衛我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問題上,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我國處理一切對內對外事務的獨立自主權利神圣不可侵犯,絕不允許別國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不依附任何大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聯合一個國家去反對另一個國家;處理國際問題,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尊重別國人民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生活方式。(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們之間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成為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是各國和平共處的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五項原則的目標。我國政府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而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來決定親疏、好惡。為確立我國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社會關系中的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典例1】一曲霓裳羽衣曲,幾番塞外羌笛聲。“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讓世界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大唐王朝”。它背后體現的是我國既有大國外交的良性互動,又有周邊外交的精耕細作;既有同廣大發展中國家關系的命運相通,又有多邊外交的積極運籌的一整套有理念支撐、有策略推進的戰略布局。由此可見①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逐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②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了我國對外關系不斷向前發展③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由競爭、沖突轉向合作,國家利益逐步趨同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準則,世界和平已然到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的走和平發展的道路,①②適合題意;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國際關系基本形式,③是錯誤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關系的基本準則,④是錯誤的;故本題選A。考向二 全面理解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1)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和平發展的道路。②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我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既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國際環境,又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共同發展,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僅符合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也符合全人類的最高利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④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肩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大責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我國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發展的要求。(2)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政治意義①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有利于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3)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經濟意義①拓寬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有利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質量。②可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③有利于節約社會勞動,提高經濟效益。④有利于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國際競爭能力和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在新的歷史時期,西方國家為什么要大力宣揚“中國威脅論”(1)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外交活躍,國際地位上升,國力不斷增強,而中國一向又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重要力量。這就不利于西方少數國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利于少數國家在國際上只顧自身利益而推行的外交政策。(2)這也是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斗爭的表現,少數西方國家擔心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也不利于西方國家在世界推行資產階級的政治模式、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不利于少數國家實施“和平演變”的圖謀。(3)西方少數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是別有用心的,妄圖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以及亞洲其他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破壞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從而達到任意干涉別國內政,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目的。其實質是要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搞垮社會主義的中國。(4)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要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將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典例2】“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會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沖突變得不可避免。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中國沒有“逢強必霸”的基因,是因為①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②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際地位③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準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這是因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④正確;①錯誤,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②不是其原因。1.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包括中國實體在內的一些涉朝企業、船只和個人實施制裁。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中方一貫全面、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涉朝決議,同時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國內法對中方實體或個人實施“長臂管轄”。這表明我國在外交活動中①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②支持聯合國對國際事務的領導權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④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國際熱點問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國家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授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貢獻的外國人,為國家最高榮譽。我國設立“友誼勛章”旨在A.奠定國際合作基礎,團結其他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B.加強我國與各戰略伙伴國家之間的關系C.吸引和鼓勵外國人積極參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D.傳遞友誼和平、公平正義等基本理念,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推進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G20峰會上提出以創新為核心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等,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這表明①中國貢獻與中國方案符合世界經濟政治發展趨勢②中國在國際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履行大國責任擔當③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在國際社會發揮重要作用④經濟利益成為國際關系決定因素,合作共贏符合各國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2018年5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在時隔40多天后再次舉行會晤。習近平強調,中方完全支持朝韓雙方達成的《板門店宣言》,并愿意為推動朝美關系健康發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作出努力。由此可見①共同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內容③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的智慧④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聯合國大會近日通過決議,將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納入聯合國決議,這是繼“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寫入聯合國決議后,中國理念再獲世界認可。中國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根本原因是A.符合世界各國的核心利益,得到一致擁護B.中國理念與聯合國宗旨和原則高度契合C.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主導著國際政治格局D.折射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輝煌成就6.習近平主席在《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講話中分享中國方案: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材料說明①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歷史規律和時代潮流,堅定道路自信②中國共產黨堅定維護各國利益,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③中國履行大國責任,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己任④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宗旨,尊重別國人民自己的選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7億人口擺脫貧困,為全球發展事業做出重要貢獻。我們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為人類的共同發展事業做出更多貢獻。這表明①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②我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③和平共處、共謀發展已經是世界各國的共識④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針對美國政府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戰,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采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采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這一表態說明①堅定維護我國國家利益是我國外交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我國堅定不移地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場③我國奉行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原則④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9.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同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實現了對世界各個地區、不同類型國家的全覆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①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國的一致認同②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③我國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④我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18年5月5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應約同美國國務卿通電話,就朝鮮半島問題交換了意見。中方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我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 ②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 ③我國在國際問題上主要根據伙伴國的利益制定政策④我國以維護朝鮮半島的共同利益為外交政策出發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近年來,我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上述舉措①表明我國在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起建設性作用②體現了我國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的外交基本立場③是我國履行國際義務、參與多邊規則制定的表現④符合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世界人民的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美貿易戰已持續數月,不但沒有結束的意思,反而越演越烈。華為、中興等企業為此“躺槍”。面對中美貿易戰,我們A.必須始終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B.可以暫時退出世界貿易組織,規避可能發生的經濟風險C.可以與其他發達國家結盟,增強與美抗衡的實力D.在對外開放中只能堅持“走出去”的戰略1.(2019·新課標全國卷Ⅱ)2018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贏家。這一論斷反映我國主張①處理國際事務必須符合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②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爭端中必須維護國家主權③國家間交往必須順應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潮流④在相互依存的當今世界應該摒棄弱肉強食的思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9·新課標全國卷Ⅲ)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2018年5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這一論述①表明全球環境治理的價值共識已經形成②反映中國擁有全球環境治理的話語主導權③彰顯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④表達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的責任擔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9·天津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刷新的減貧成績單令世界驚嘆,截至2018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八千多萬。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經驗和資源,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作出貢獻。由此可見A.中國支持聯合國所進行的各項工作B.中國是促進世界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力量C.要和平、促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愿望D.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的新型國際關系4.(2019·浙江4月)近年來,我國政府傾力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加強國際反恐和執法安全合作;積極為共建“一帶一路”架橋鋪路,緊密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這些外交工作有利于①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②建立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③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④維護各國的國家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2018·全國3卷文綜)60多年來,中國在致力于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與人權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4000多億元人民幣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①積極履行了應盡的國際責任②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③意在展示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④體現了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7·全國卷2文綜)近些年來,中國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共同建設瀾滄江—湄公河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積極支持“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加強能力和機制建設,參與東盟主導的安全對話合作機制。中國的上述行動表明①中國積極推動形成適應本地區特點和需要的安全架構②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睦鄰友好合作③雙邊合作是中國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④中國已逐步成為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的中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6·天津文綜)2015年,中國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績單。從夯實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共識,到鞏固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參與解決伊核問題,到推動巴黎氣候大會協議達成;從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生效,進口商品降價,到多國調整對華簽證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國與世界進入了深度互動。從中可以看出 ①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秩序的主導力量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③國際關系時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決定的④我國的外交政策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與解析】【考點沖關】1.C 【解析】中方一貫全面、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涉朝決議,同時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國內法對中方實體或個人實施“長臂管轄”。這表明我國在外交活動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①③適合題意,②錯誤;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題選C。2.D 【解析】國家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授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貢獻的外國人,為國家最高榮譽。我國設立“友誼勛章”旨在傳遞友誼和平、公平正義等基本理念,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D適合題意;其他選項均不是這樣做的目的,排除。3.A 【解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推進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G20峰會上提出以創新為核心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等,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這表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社會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①②適合題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④是錯誤的;故本題選A。4.D 【解析】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①錯誤。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②錯誤。中方完全支持朝韓雙方達成的《板門店宣言》,并愿意為推動朝美關系健康發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作出努力。這說明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的智慧,③④適合題意,故本題選D。5.B 【解析】中國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根本原因是中國理念與聯合國宗旨和原則高度契合,B項符合題意;各國的核心利益不盡相同,中國理念并不符合世界各國的核心利益,也不會得到一致擁護,A項說法錯誤;中國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說明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但中國并不能主導國際政治格局,C項夸大了中國的作用;D項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正確選項為B。6.A 【解析】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歷史規律和時代潮流,堅定道路自信,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己任,主動擔當大國責任,①③項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堅定維護本國國家利益,而不是維護各國利益,②項說法錯誤;獨立自主是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④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A。7.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為人類的共同發展事業做出更多貢獻,這表明我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①錯誤;③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故本題選D。8.B 【解析】針對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證關稅的行為,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采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采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這一表態說明我國堅定不移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場,①②適合題意;我國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錯誤;④說法正確但不適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9.C 【解析】此題考查我國的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外交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我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②④正確;我國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同,但不是所有國家都認同,①說法錯誤;③說法正確但僅限于經濟方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10.A 【解析】此題考查我國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中方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這表明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①②正確;維護我國國家利益才是我國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③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1.B 【解析】材料中的舉措表明我國在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起建設性作用,符合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世界人民的利益,①④項符合題意;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②項說法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我國參與多邊規則制定,③項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B。12.A 【解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本國經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面對中美貿易戰,我們必須始終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故A正確;面對中美貿易戰,我們應該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暫時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故B錯誤;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與其他國家結盟,故C錯誤;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D選項的說法太絕對,故D錯誤。故選A。【直通高考】1.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時代主題的知識。無論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贏家,這強調了我國主張在相互依存的當今世界要摒棄弱肉強食的思維,國家間交往要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故③④正確;①選項的說法太絕對,①錯誤;材料強調是國家間要和平交往,沒體現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爭端中必須維護國家主權,②排除。故選D。2.D【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作用。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題中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共謀生態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彰顯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入選。④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題中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表達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的責任擔當,入選。①選項觀點表述錯誤,全球環境治理的價值觀念已經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可,但并沒有形成共識,部分國家仍然堅持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不履行其國際義務,排除。②選項觀點表述錯誤,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并不擁有話語主導權,排除。故本題選D。3.B【解析】此題考查我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知識。截至2018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八千多萬。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經驗和資源,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作出貢獻。這表明中國是促進世界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力量,B項正確;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A項中的“支持聯合國所進行的各項工作”說法錯誤,排除;C項中的“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愿望”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未涉及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相關內容,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本題選B。4.C【解析】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有利于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①說法正確;加強國際反恐和執法安全合作等等措施,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③說法正確。②的說法夸大了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故排除;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兼顧他國合理關切,而非維護各國國家利益,④說法錯誤。本題選擇C選項。5.B 【解析】本題考查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中國在致力于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與人權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履行了應盡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同時,也體現了我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的宗旨,①④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世界多極化,②不符合題意。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的目的不是展示自己的綜合國力的強大,③錯誤。故選B。6.A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的外交政策。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不是雙邊合作,③錯誤;中國是負責任大國,不能說中國已逐步成為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中心,④錯誤。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7.C 【解析】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導力量,選②不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利益的差別和對立,所以說“國際關系時由國家間共同利益決定的”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