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家利益至上(一)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1.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形式(1)含義:國際關系是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名詞解釋】國際關系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際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國際關系是隨著國家的產生、國家之間交往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多數國家處于閉關自守狀態,國家交往一般限于邊界相連的國家之間和“周邊國家”,因此,國際關系的發展很不充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經濟、科技迅速發展,通訊和交通工具不斷改進,世界經濟技術市場逐步開拓,因而世界各國交往頻繁,聯系擴展,形成了全球性國際關系。國際關系是個復雜的概念,可從多個角度加以考察。從內容上看,它包括國際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宗教等關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經濟關系,最活躍、最重要的是政治關系;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包括合作與沖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這些不同表現形式反映了國際關系的不同性質;從空間范圍上看,包括兩國之間的雙邊關系、多國之間的多邊關系、地區內各國之間的區域性關系和世界各國之間的全球性關系,其中最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是國家之間的關系;從時間上看,包括古代國際關系、近代國際關系、現代(當代)國際關系、未來國際關系,其中現代國際關系是人們最關注的。國際關系這種復雜多變、縱橫交錯的狀況,繪制了國際社會豐富多彩的畫面。 (2)內容: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 (3)形式:國際關系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2.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1)國際關系的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國家之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歷史的、地理的等各個方面。在各種因素中,國家利益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2)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首先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 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實施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是其對外活動的主要目的。 國家利益的內容非常廣泛,具有多層次、多領域的社會范疇。從層次上分主權利益、發展利益、參與利益。從領域上分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軍事利益、社會利益。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的對立是國家間分歧、摩擦乃至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國際利益的內容是變化的,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性質的國家中和不同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家利益的內容和目標有所不同。(3)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國家力量(又稱國家實力、綜合國力)。國家力量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捍衛本國利益、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別國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尺度。(二)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 1.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什么? 這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當性和正義性。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我國對外活動的基本依據。 2.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 安全利益:國家的統一、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政治利益: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鞏固。 經濟利益:我國資源利用的效益、經濟活動的利益和國家物質基礎的增強等。 3.怎樣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增強國家的實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抵制外國干涉我國的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尊重別國正當的國家利益。公民: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掌握報效祖國的本領、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進行斗爭。考向一 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與沖突。國際競爭是國際關系最普遍的形式。一國為了實現國家利益必然要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同他國相互競爭、追趕、超越,從而使本國獲得發展。國際競爭既可以促進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可能會加深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甚至可能轉化為沖突乃至發生戰爭。國際合作是指國家之間在一定領域和范圍內,在利益和目標基本一致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定程度的協調和聯合。國際合作的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合作的規模有不同的程度,一般有雙邊性合作、區域性合作和全球性合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國家間的合作程度有所加強。目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發展環境各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政治經濟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存在,國際恐怖活動的危害,這些因素阻礙了國際合作的進程。國際沖突是國家之間因彼此利益的不同和目標的差別而引致矛盾和對立。在存在眾多主權國家的現實條件下,各國都有特定的國家利益,國家利益依然是國際關系的核心。任何主權國家都不會放棄本國的國家利益,一旦國家之間的利益發生對立,國際沖突就難以避免。國際沖突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知識鏈接】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①貿易。例如,農產品、服裝、藥物、電器產品的買賣。②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例如,各種國際專業會議,文藝團體的演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藝術展覽。③外交。例如,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領導人的互訪,國與國的代表聚商,討論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④締結條約或協定。例如,簽訂建立合作關系條約、共同防御條約、合作保護環境條約等。⑤使用武力。例如,北約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轟炸,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典例1】2017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花園會晤。習近平主張:“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特朗普也表示:“雙方應該就重要問題保持溝通和協調。”這進一步凸顯A.兩國都堅持“求同存異”的外交理念與實踐B.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C.合作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形式D.中美是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兩國領導人共同認為合作是正確選擇,進一步凸顯合作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形式。C項符合題意;“求同存異”是我國堅持的外交理念與實踐,A項不符合實際;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B項錯誤;中國是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積極力量,D項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C。考向二 全面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際關系的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地緣和意識形態等多種因素。其中,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際社會的最主要行為主體是主權國家。一個主權國家的對內、對外的行為的基本動因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與推行本國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國家總是根據自身的利益而行動的。每個國家的對外政策,首先是為了維護本國的獨立和安全,其次是謀求和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每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執行過程,往往是國家利益的實現過程。當然,國家利益在對外活動中客觀上程度有所不同,有時因執行不當,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國家利益是國際社會中各主權國家相互交往、合作與沖突的基本前提與緣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或暫時相同的利益構成了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成為國家之間沖突的根源。國家利益通常首先和主要體現著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在當代,各國的對外政策都要受該國占統治地位階級的經濟政治利益的制約。國家與國家的政治關系,實質上是各國統治階級為維護、鞏固或擴大自己的利益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相互交往和斗爭的關系。不同主權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是影響當前與今后國家關系變化與走向的主要決定性因素。當然,并不能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不同階級性質的國家,其國家利益是永恒的對立,因而其國家關系必然是對抗的關系。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極為復雜。在當代,由于科學技術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日趨加深,這導致國家利益關系出現了較為復雜的情況。如果說,在以往較為封閉的社會中,國家利益是一種排他性的利益,那么,在當代開放的世界里,各主權國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在某些領域和方面出現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間利益共同之處在不斷地增加。因此,一個主權國家追求其國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損害別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的。相反,一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的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可以惠及別國,做到互惠互利。在當代,盡管國家之間存在不同的階級性質和不同的意識形態,但它們為著自身的利益和為了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也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的界限,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乃至軍事等領域進行交流和合作。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與維護各國共同利益統一的要求,也就成為決定當代國際關系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在考察和分析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的問題時,切忌簡單化和片面性。(2)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在國際社會中,一個國家要通過同別國競爭、對抗、談判、合作以確保自己的獨立和安全。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就必須有相應的力量,這就是國家力量。國家力量也可稱為綜合國力,它是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構成國家力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實物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這些有形無形的因素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當然,國家力量并不是上述各種因素的機械累加,而是各種力量因素的復雜綜合,它是國家所擁有的各種力量的合力。因此,它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個主權國家的力量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一方面,這是由各國的國家力量因素的變動引起的。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環境的變化,引起國家力量主導因素的變動,也使國家力量隨之發生變化。構成國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力量因素卻不是恒定的。在國際政治生活的不同發展階段,由于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引起了國家力量的主導因素的變動。國家力量是一個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衛本國國家利益的基本依靠,是實現國家意志目標的主要能力,也是制定國家戰略的重要依據。因此,國家力量成為決定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其一,國家力量的大小強弱決定著國家之間是平等互助還是對抗沖突的關系。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國際社會中的每個主權國家是一律平等的。然而,在現實的國際關系和國際事務中,每個主權國家的地位和作用卻不是等同的。每個國家地位的高低、發言權的強弱、影響力的大小,歷來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因此,國際社會存在以大欺小、恃強凌弱、以富壓貧的現象。換言之,國家力量的大小強弱,決定著國家之間是平等互助、相互依賴,還是沖突對抗、妥協退讓的關系。一個國家的經濟不發達,科學技術落后,人民生活貧窮,政局動蕩不安,它參與國際事務必然乏力,在國際交往中往往會受到一些強國的欺凌、歧視和打擊。反之,有的國家以其強盛國力作為威脅別國的資本。目前,由于世界局勢的劇變,東西方力量對比暫時有利于西方,南方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達程度遠不如北方國家。正因為如此,西方某些發達國家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科學技術為后盾,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其二,國家力量的變化,往往也引起原來國家關系的變化。經濟實力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貿易戰成為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基本組成部分,貿易談判已被賦予與以往的軍備控制談判同樣重要的意義。各國的經濟競賽與經濟競爭更深層次地決定著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可以預料,當代世界各國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必將導致世界現存政治經濟秩序的改變和各國的實力地位的重新排列,從而必然影響國際關系的變化。【典例2】在以“加強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義”為主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與會國一致認為各國都負有維護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的責任,并在深化國際合作與加強協調、建立國際核安全體系等方面達成共識。這表明A.國家間利益的對立是國家沖突的根源B.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C.中國利用和平的國際環境促進自身發展D.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本題出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對于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難度適中,得分關鍵在于抓住題干。題干中,在以“加強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義”為主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與會國一致認為各國都負有維護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的責任,并在深化國際合作與加強協調、建立國際核安全體系等方面達成共識,這表明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故B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國際合作,不是國家沖突,A不符合題意,排除;題干沒有涉及中國利用和平的國際環境促進自身發展,故C不符合題意,排除;D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B。2019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0周年的大日子,青島及附近海空域舉行了盛大的海軍閱兵儀式。完成下面小題。1.炮火中誕生、戰斗中成長、發展中壯大,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體現了主權國家的A.獨立權 B.平等權 C.自衛權 D.管轄權2.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從習主席的講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出①領海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②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③國家綜合實力決定國家的地位 ④國家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國防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19年5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在主持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絕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門口,我們必然會奉陪到底。中國從來不會屈從于任何外部壓力,我沒有決心、有能力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益。我國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利是基于①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正當的、正義的②維護自身利益需要兼顧他國合理關系③競爭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④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眾人拾柴火焰高。”當前,國際體系正經歷數十年來最復雜的嬗變,國際關系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現象仍不愿退幕,而在全球經濟和戰略重心東移背景下,亞太地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交疊而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如何面對當前的挑戰,成為中國與周邊新興國家的共同課題。從《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我國應對當前挑戰需要①把維護各國共同利益作為對外活動的落腳點②堅定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協調國家間的利益,促進國際關系健康發展④與周邊新興的國家結成盟友關系,和平共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在發展中壯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勇闖遠海大洋,逐步發展成為五大兵種齊全、核常兼備的戰略性軍種。海軍的發展①拓寬了我國行使管轄權的范圍②是我國行使自衛權的具體體現③有利于維護海上的和平與安寧④奠定了我國在海域的主導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與東盟不斷深化與提升經貿合作,共同應對當前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企業等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這表明A.經濟競爭合作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B.國與國之間存在冷熱親疏的復雜關系C.中國與東盟國家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D.國家關系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7.2019年臺海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國提出這一主張的理由是①主權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②主權和領土是一個主權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③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完全正義的、正當的④主權國家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權利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8.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通過40個字(如圖)表達了與世界同行、為人類謀福的遠見卓識。下列選項能夠體現這一表達的有①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是對外活動的宗旨②國家利益與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③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④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原因是①國家安全是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②國家安全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③國家安全是國際關系變化的決定因素④維護國家安全與維護人民利益是一致的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維亞寫道:“友誼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志同道合的結果。”習近平主席近期對意大利進行了國事訪問,為中意關系發展規劃新藍圖,為務實合作帶來新機遇,為傳統友好注入新活力。這說明A.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中意兩國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C.中意共同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成政治聯盟D.我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發展兩國間關系1.(2019·新課標全國卷Ⅰ)2018年1月發表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支持有關各方依據國際條約和一般國際法,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涉北極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支持有關各方維護北極安全穩定的努力;中國致力于加強與北極國家在海空搜救、海上預警、情報交流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妥善應對海上事故等安全挑戰。中國的上述立場表明①北極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②中國是北極事務的利益相關者和主導力量③中國積極參與北極國際治理維護各國共同利益④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是中國對外活動的基本目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9·江蘇卷)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在雙邊重大領域合作不斷發展,但是當前中美貿易爭端問題突出。中國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希望雙方著眼于未來,管控分歧,尋求共識,合作共贏。這說明①綜合國力變化是合作與沖突的根源②不同國體導致了兩國關系變化③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④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江蘇政治)《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墨子》云:“義,利也。”我國將外交實踐與傳統智慧相結合,強調“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下列選項體現這一主張的是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②國家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③國家利益是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與解析】【考點沖關】1.C【解析】本題以人民海軍的發展為切入點,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體現了我國加強國防建設,屬于主權國家的自衛權,C正確。其它選項都不符合題意,均應排除。故本題選C。2.D【解析】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保障,題目強調了建設海軍對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②④正確。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①錯誤。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本題選D。3.B【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利益的相關知識。我國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利是基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正當的、正義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利益,①④正確切題。維護自身利益需要兼顧他國合理關系不是我國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利的依據,②不符合題意;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③說法不全面。故選B。4.C【解析】把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作為對外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①選項錯誤。在全球經濟和戰略重心東移背景下,亞太地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交疊而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對此,我國應對當前挑戰需要堅定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協調國家間的利益,促進國際關系健康發展。②③選項正確。我國實行不結盟政策,排除④。故本題選C。5.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70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是我國行使自衛權的具體體現,有利于維護海上的和平與安寧,②③符合題意。中國海軍的發展增強了我國維護海疆的實力,并沒有拓寬了我國行使管轄權的范圍,①說法錯誤。中國海軍的發展增強了我國維護海疆的實力,有利于維護我國海域主權,而不能說奠定了我國在海域的主導地位,④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C。6.C【解析】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企業等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這表明中國與東盟國家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C符合題意;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A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中國與東盟不斷深化與提升經貿合作說明的問題,不體現國與國之間冷熱親疏復雜關系的變化,也不涉及國家關系對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BD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C。7.D【解析】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對臺灣享有絕對主權,主權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因此要堅決遏制“臺獨”勢力對我國主權的損害,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這是完全正義的、正當的,①③符合題意;主權是一個主權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②表述錯誤;臺灣問題是我國內政問題,不是國際爭端,反對將臺灣問題國際化,④不符合題意。故選D。8.D【解析】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通過40個字(如圖)表達了與世界同行、為人類謀福的遠見卓識,這體現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①錯誤;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②錯誤。故本題選D。9.B【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利益的內容,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表明國家安全是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維護國家安全與維護人民利益是一致的,①④符合題意;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②錯誤;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③錯誤。選B。10.D【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中意合作的基礎,但中意兩國的根本利益不一致,A錯誤;材料強調習近平主席對意大利的國事訪問,為中意關系發展規劃新藍圖,為務實合作帶來新機遇,為傳統友好注入新活力,說明中意兩國合作的基礎,“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與材料主旨不符,B不符合題意;中國堅持不結盟政策,C錯誤;材料強調中意兩國合作為兩國帶來新機遇、待料新活力,這說明“我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發展兩國間關系”,D正確。故選D【直通高考】1.B【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我國對外活動的基本目標。中國在北極事務上的主張說明北極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①符合題意;中國是北極事務的利益相關者,但不是北極事務的主導力量,②錯誤;中國致力于與北極國家合作,妥善應對安全挑戰,說明中國與北極國家有著共同的國家利益,③符合題意;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活動的基本目標,④錯誤。故選B。2.D【解析】本題考查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中美貿易爭端以及中國的主張說明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中美雙方應著眼于未來,管控分歧,尋求共識,合作共贏,③④符合題意;國家利益的調整和變化是合作與沖突的根源,①錯誤;不同國家利益導致了兩國關系變化,②錯誤。故選D。3.B【解析】本題考查國家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強調主權國家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要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國家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強調堅定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②不符合題意。“國家利益是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③不符合題意。①④符合題目主旨,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