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蠶的生命周期》微課實錄一、背景說明養蠶是學生經歷對蠶生長發育全過程的觀察,做了許多記錄,對蠶的一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們的經歷變得更有意義,學習像科學家一樣分析和看待事物,使學生對自己積累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通過整理記錄,發現蠶的一生所經歷的不同階段,以及不同階段經歷的時間,感受到堅持觀察記錄的價值,從數據中發現生命的存在與變化。但是有些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卻無法完成或無法仔細觀察。因此,我制作了本微課,試圖讓學生通過此微課,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的必要。了解蠶的孵化,經過生長變化成蛾,然后產出卵,最后死亡這一生長變化的生命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建立動物生命周期的模型,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 二、策劃設計長時記錄對于三年級的孩子談何容易,往往是剛開始記得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忘了,經過老師的提醒再記錄一下,過幾天又忘了。結果養殖、觀察活動結束,班級里完成記錄的學生寥寥無幾。還有些客觀原因導致學生無法完成,如桑葉沒法找到(特別是城市中的孩子)、在養蠶的過程中蠶莫名死亡;無法仔細觀察,如蠶怎么蛻皮、記錄蛻皮次數、交配、產卵等。所以我在設計本微課時,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蠶的一生,從蠶經歷的幾個時期,認識到蠶的一生分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突出蠶的蛻皮、交配和產卵這些不易觀察到的環節。二是蠶要經過變態,其它動物是這樣嗎?幫助學生開拓眼界,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1.內容分析蠶的生命周期這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的第五課,這課實際上是對前幾課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積累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蠶的生長變化、蠶變了新模樣、蛹變成了什么。學生基本可以用觀察記錄、畫圖等方法對蠶的生長變化過程進行總結。本微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到蠶的一生分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動物的變態。本微課安排了“蠶的一生”、“動物的變態”兩部分內容,著重介紹蠶的一生,包括四個階段和不容易觀察到的環節。2.適用對象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家長學習/3.類型選擇選擇的表現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術手段:軟件生成式/拍攝4.組織構思(1)知識點思維導圖 (2)微課環節流程圖:5.技術環境視頻、音頻合成軟件:Camtasia?Studio、音視頻轉換軟件。錄制時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均可,要求網絡通暢,有麥克風。有條件的在專門的錄播室內錄制,也可在安靜無噪音的室內錄制。三、過程實錄1.第一部分:片頭(0分0秒~0分13秒,共長13秒)動態呈現微課課題“蠶的生命周期”,并配上片頭音樂,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第二部分:蠶的一生(0分13秒~6分43秒,共長390秒)場景1:這個部分要幫助學生從蠶的一生為:卵幼蟲蛹成蟲,上升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幾個階段,認識到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呈現出蠶的生命周期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出生) (生長發育) (繁殖) (死亡)場景2:在養蠶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不是一直盯著蠶的活動,或者學生忘記了記錄,造成學生無法仔細觀察,主要呈現出如蠶怎么蛻皮、蛻皮次數、交配、產卵等我們不易察覺的蠶的活動。(以蠕動方式蛻皮) (交配) (蛻皮完成)(產卵) 3.第三部分:動物的變態(6分43秒~7分40秒,共長57秒)場景1:學生經歷了養蠶,觀察、記錄了蠶一生的變化,對蠶本來是幼蟲(一條),后來經歷了蛹,變成了成蟲(一只)。蛹的變化非常奇特,學生也很有興趣,我們把這樣的變化叫做變態。場景2:呈現出經過變態的是蜻蜓、蝴蝶、知了等,它們的幼年期和成年期形態與生活習性相差很大。 不經過變態的是雞、山羊、熊貓等,它們幼年期和成年期形態基本一致。 四、應用建議本微課主要包括“蠶的一生”、“動物的變態”兩部分內容,在使用本微課前,學生最好能自己進行養殖,建議在學生養蠶活動結束后使用,也可以在本單元開始前滲透時使用,提高學生養殖的興趣。播放本微課時,建議使用兼容性較高的視頻播放軟件進行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