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4張PPT。 第二框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上課回顧復習:1、20世紀初中國局勢和辛亥革命的三條件;2、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口號、性質;3、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人物、性質、 綱領、指導思想等;一、武 昌 起 義四川保路運動導火索:“路存與存,路亡與亡”清政府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并將鐵路修筑權賣給列強“同志軍”時間:1911年10月10日(雙十革命)地點:湖北武昌文學社、共進會 領導階級:一.武昌起義資產階級革命派 領導機構: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過程: 武昌新軍、楚望臺軍械庫、湖北軍政府--辛亥革命的過程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1、為什么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武漢(武昌、漢口、漢陽)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美稱,是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要沖。洋務運動時期,興辦了一大批近代工業企業,經濟的發展為革命軍提供物質保障。文學社、共進會的宣傳,革命力量比較集中,比較強大,群眾基礎好。④四川保路運動的發展, 使武昌兵力空虛 2、到1911年底,宣告獨立的省、地區有幾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14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①地理位置:②經濟發展:③革命基礎:⑤革命黨人的革命果敢精神原不計生死厲害,但盡心力而行之,雖肝膽涂地,亦甘之如飴也。 —熊秉坤敢叫日月換新天----民國成立篇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1911年12月) 南 京五 色 旗1912為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先選總統,再成立政府)先選總統,再成立政府,再頒布憲法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孫文(1)根據誓詞,說說當時中國的政局是怎樣的?(2)孫中山認為成立中華民國的目的是什么?(4)根據誓詞,推測孫中山在什么情況下才會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清政府統治并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為達此目的,孫中山的施政措施有哪些?為國民謀幸福塵埃落定留遺恨----帝制終結篇自身條件:軍權、政治手腕三、南、北議和1、重要人物:袁世凱承諾如果袁世凱能逼使清帝退位并贊成共和,就保舉他做臨時大總統2、議和結果袁世凱獨攬大權,中國歷史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7) 武昌起義中國民國成立清朝覆滅袁世凱上臺1911年10月10日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2日1912年3月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 社會轉型的開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人則認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一次失敗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成功(積極影響)失敗(局限性)四、正確認識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①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宣告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②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開了中國復興潮流的閘門。 政治思想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失敗之處:①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經驗教訓: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②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③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局限性)④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3、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主觀: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①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②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時間、地點::領導階級:領導機構: 性質:過程: --辛亥革命的開始導火線:一、武昌起義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三、南、北議和1、1912年2月12日2、 1912年3月四、正確認識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積極影響(成功之處)政治3思想2經濟12、失敗之處(局限性) 四沒有比較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④局限性: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軟弱性,都沒能改變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相同點:①歷史背景:內:清政府腐敗無能。 外: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②目的:都是為了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③領導階級:都是資產階級不同點:①政治主張: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保留皇帝。 革命派主張推翻帝制,實行共和制。②性質: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③結果不同:戊戌變法失敗, 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實雖然被袁世凱竊取, 但它有更大的積極意義(政治、思想、經濟)有人說,皇帝倒了,辮子割了 —夢想成真有人說,其實革命并沒有成功 —夢想破滅 你眼中的辛亥革命是怎樣的,請根據材料證明你的觀點。要求:1、四人小組討論 2、亮出小組觀點 3、選擇適當材料證明自己的觀點材料1: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材料2: 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復辟丑劇就草草收場。 ——據人教版《中國近現代史》材料3: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辮子,男女同校;禁止纏足;男女同校 剪辮子材料4: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洲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為至。(《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1912年1月)材料5:辛亥革命后,從城市到農村,很多人還是把君主當做神來供奉。過年時,百姓的門戶上依然貼著“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聯。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材料5材料1: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材料2: 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復辟丑劇就草草收場。 ——據人教版《中國近現代史》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開了中國復興潮流的閘門。材料3: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辮子,男女同校;禁止纏足;改變社會生活男女同校 剪辮子材料4: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洲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為至。(《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1912年1月)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國家主權不完整半殖民地條約有效中國是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半封建社會材料5:辛亥革命后,從城市到農村,很多人還是把君主當做神來供奉。過年時,百姓的門戶上依然貼著“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聯。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