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思想品德學案下冊總復習課時:一課時 課型:知識梳理課重點知識梳理1.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怎樣?2.在集體生活中為什么要強調團結?3.怎樣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4.我們應該怎樣為集體做貢獻?1.社會生活發生巨變的原因有哪些?2.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參與社會生活?3. 怎樣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4.什么是親社會行為?中學生要養成哪些親社會行為?5.我們應該怎樣為社會做貢獻?1.怎樣鑒賞大自然之美?2.大自然面臨的威脅有哪些?1.為什么說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2.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什么?3.中學生應該怎樣為保護環境做貢獻?1.現代科技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2.怎樣理解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3.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1. 為什么說科技發展靠創新?1. 好奇心與創新有什么關系?2. 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1.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2.怎樣理解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3.應該如何維護憲法的尊嚴?1.什么是依法治國?2.我國為什么要實行依法治國?3.怎樣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怎樣才能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典型題例例1. “把終生獻給人民的教育事業和紅領巾事業”,這是當陽市退休教師鄭琦的崇高誓言。他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樂為人梯,默默耕耘,奉獻出博大無私的愛心,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退休以后,依然繼續辛勤地耕耘在培育青少年茁壯成長的沃土上。從鄭琦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 )A.每個人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B.只有個人發展了,社會才會發展C.個人的發展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與社會無關D.只有為社會工作,才是最大的樂趣解析: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是我們社會化的最高境界。本題選取鄭琦老師退休不退責任的感人事跡,意在考查同學們對“積極融入社會”的認識。關于A選項,其暗含的意思是“每個人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是錯誤的,例如違法犯罪分子的行為阻礙了社會的發展;B選項顛倒了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因果關系;C 項沒有認識到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也是錯誤的。所以答案是D例2.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的20:30-21:30熄燈一小時,展示公眾對達成全球新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的支持。今年有包括中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個城市參與這一活動。對我國積極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認識正確的是( )①能夠喚醒人們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谶@是我國從世界的高度著想,積極解決世界性問題的表現?、郾Wo了環境,節約了能源 ④熄燈一小時,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都無意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解析:此題旨在考查保護資源、節能降耗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暗厍蛞恍r”活動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節約資源等意義重大,因此④是錯誤的,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確選擇。答案:B例3. 39歲農民曹明軍,刻苦鉆研生物飼料技術,歷經8年,利用秸稈研制出多功能生物顆粒飼料,獲得國家專利,這是他獲得的第九項專利。他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外出打工才能激發創新熱情 ②創新不需要科學文化知識③創新不是科學家的專利 ④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斗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解析: 從農民工到環保發明家的真實轉變,啟示我們創新不是科學家的專利。對于一個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來說,攻克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物技術,實在比登天難。我們可以想象曹明軍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換來的。①、②兩項觀點本身錯誤。③、④項符合題意。答案:B例4. 伴隨著我國法制建設前進的步伐,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傳,某校準備舉辦手抄報比賽。八年級(2)班的同學設計了“走進法律”和“以案說法”兩個欄目。(1)在“走進法律”欄目中,有位同學提供了右面的圖標,該圖標中的“12·4”指的是 。(2)在“以案說法”欄目中,有這樣一則案例:某校高三學生張某因高考證被老師扣押而失去語文考試的機會,他一紙訴狀將其所在的中學告上法庭。經過調查取證,該縣法院一審當庭審判:該中學扣證行為違反了我國憲法,侵犯了學生受教育權,判決由該校賠償原告高考報名費219元,精神撫慰金1.5萬元。法院依據憲法對該案的判決給你哪些啟示?(3)如果你來組織一次法制宣傳活動,你準備用什么方式?(說出一種既可,但不能與本題中的方式重復。)解析:本題以法制宣傳手抄報為線索,綜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權威,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力是不能侵犯的等知識是本題的關鍵。答案:(1)全國法制宣傳日(2)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追究。②憲法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的權利,每個公民都要增強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觀念。③作為青少年應認真學習憲法,養成遵守和維護憲法的習慣,并同違反憲法的行為作斗爭。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應采取合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捍衛憲法尊嚴。(3)法制知識競賽、法制講座、法治故事大賽、漫畫展等(說明:只要回答出一種方式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走進中考】1.(09德州卷)小張等三位同學是某校八年級(1)班的學生,他們喜歡課余時間在一起看一些科普書籍,討論問題,進行科技制作,參加實踐活動。最近,他們申報的科技制作項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一等獎。事例告訴我們( )①創新就在我們身邊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多讀科普書籍是創新的唯一途徑 ④青少年只能進行一些小發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發明創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 (09濟寧卷)我市在街頭設立了自來水洗手處。一日,自來水嗶嘩地流著,一位小朋友撥開旁觀者,踮起腳,伸出小手擰緊水龍頭……上述情景給你的感受是( )①市民的環保意識都很強 ②環保行動要從我做起 ③環境保護需要全民參與、人人動手 ④環保行動應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09 福州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并審議通過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物權法》等法律。這些法律制定的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09威海卷)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家對地方政府及負有監管職責的主要部門依法實行了責任追究,共有18名涉案人員被逮捕判刑。據此回答4——5題4對涉案人員追究法律責任,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基本要求中的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5.上述材料說明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①以憲法為最高的行為準則 ②加強立法,健全法律監督 ③提高決策水平和辦事效率 ④嚴格依法辦事,防止違法亂紀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09湖北婁底)“全國抗震救災模范”蔣敏是四川彭州市公安民警?!?.12”汶川大地震中,她在北川家中的媽媽、女兒、奶奶、外婆等10位親人同時遇難,處于萬分悲痛中的她仍然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她被網友稱作“最堅強的中國警察”。這說明她 ( )①只想自己,不要親情 ②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③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堅持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 ④具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走進中考】1.A 2.C 3.B 4.D 5.A 6.B第五單元熱愛集體 融入社會第十課我與集體共發展第十一課關心社會親近社會第六單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第十二課感受大自然第十三課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第七單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里第十四課感受現代科技第十五課走創新之路第十六課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第 八 單 元生活在依法治國的國家第十七課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