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品德:第三單元 關注國家的發展復習學案(魯教九年級)教師寄語:國家的發展必須走強國富民之路,走科教興國之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還要靠民族族精神的支撐。復習目標:1、記住黨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含義,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性。2、理解并記住改革的重要意義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完成相關訓練。3、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記住創新的意義,完成典型例題。4、知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堅持哪兩項基本國策,理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5、記住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方法,理解民族精神的作用。學習重點、難點:典型例題的訓練,學會解題方法。學習過程:一、自主復習,構建知識網絡。1、 ________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為什么)走強國富民之路2、 ________是國家發展的直接動力。(為什么)指 引 3、____________是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為什么)黨的基本路線:基本內容1、 科技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時代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育的地位和作用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走科教興國之路1、 科技創新是趕超發達國家的關鍵創新的作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_______,是國家興旺發達的______創新是關鍵 ______。科學的本質就是__________。2、教育創新是 教育創新的必要性科技創新的基礎 教育創新的措施可持續發展是我國 1、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形勢嚴峻面臨的重要課題 2、可持續發展是正確選擇(為什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實行________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在行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國的又一項基本國策①1、中華民族精神內涵、作用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文化建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3、青少年怎樣做 ④二、重點問題記憶1、為什么說發展才是硬道理?2、為什么堅持改革?(改革的作用)2、為什么說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3、科技的重要性是什么?。4、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5、創新的重要性是什么?。6、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7、民族精神的內涵及作用是什么。8、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三、典型例題分析1、單項選擇(2009年泰安市)2009年3月19日,中國國際節能減排與新能源科技博覽會在北京開幕。展會集中展示了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動全社會關注、重視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工作。節能減排①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嚴峻問題②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舉措③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道德與法律的約束,還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和諧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體旨在引用最新熱點材料,考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內容的認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要性的理解。①的表述不科學,②③④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節能減排的正確認識。2、材料分析:2008年12月18日,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明確指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前進方向,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1)、你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2)、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你認為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解析:該題借助時政熱點,綜合考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首先要審題,一是審設問。確定考核方向和要求,弄清楚問題的指向性。 二是審材料。根據設問的要求,找出材料中相關的信息。本材料主要的信息就是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第一小題回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實際上是考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因為是黨的基本路線指引我國走上強國富民之路,國家的發展還要走科教興國之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靠民族族精神的支撐。第二小題設問比較明確,考察青少年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應該怎樣做,該小題教材上雖有表述,但不夠全面,因此該題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應從多角度,多層次作答。答案:(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3)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4)堅持黨的領導;(5)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6)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2)、應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事業的艱巨性,正確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2)、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3)、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4)、樹立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精神;(5)、努力學習,勇于實踐,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四、中考鏈接(2009年泰安)材料一:2008年9月2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9月27日,我國航天員翟志剛成功漫步太空,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從“神一”到“神七”,中國航天人經過一段漫長的自主創新、艱苦奮斗的探索歷程,我國的航天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正在高速增長的我國經濟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材料二:2009年1月9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科技實力決定國家命運。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誰不重視科技,誰就要被淘汰。一個13億人口的中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充分依靠科學技術,支撐發展和引領未來。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3分)(2)國家為什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發展的戰略核心?(7分)課堂小結:本節課構建了第三單元的知識網絡,記憶了重點問題,學習了基本的解題方法,通過典型題目的訓練,學會審題,提高做題能力。考點精煉:一、單項選擇題1、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以更加豪邁的姿態走向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①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②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③有利于我國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 ④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2008年,某市中考招生繼續實行優錄政策,其中包括在“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初中畢業生給予一定的加分鼓勵,這一規定意味著①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客觀要求②該市政府、市教育局重視培養人才,鼓勵創新③該市中考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④學習書本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從2008年春季開始,部分省市的中小學《音樂》、《美術》等教科書納入循環使用的范圍。教科書循環適用 ( )①有利于節約國家資源和保護環境 ②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③有利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④符合綠色消費理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08年3月,成為我國首個“全國職工節能減排活動月”,今天的中國,節約已經成為一種順應時勢的發展觀。啟動這一活動 ( )①是由我國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國情決定的②有利于增強全民的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③把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作為各項工作的中心④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福娃”的形象設計具有濃郁的中華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現代奧林匹克的文化元素,它一經面世便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喜愛。我們從中深深地領悟到,要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不僅要學習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更要( )A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 B尊重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C促進一切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D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6、“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下列選項中有利于青少年培養創新精神的是 ( )①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②敢于向書本知識挑戰③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 ④死記硬背課本知識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落實領會好綱要精神,泰安市某中學初三、六班召開主題班會,同學們就“如何承擔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進行著熱烈的討論。(1)如果推舉你發言,請你結合我國的國情,談談對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責任重要性的認識。(2)你打算怎樣從自身做起,自覺培養節約意識和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2、材料分析: 材料一: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宣部、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決定從2004年開始,把每年的九月份定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連續五年,為了貫徹《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2)中小學生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學習感悟:通過這節復習課的學習,我在知識方面:在做題能力方面:中考鏈接參考答案:(1)①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斗。(1分)②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高。(2分)(2)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公民的科技素養,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強盛和社會的進步。(2分)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把科技進步的基點放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上,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2分)③創新是力量之源、發展之基。沒有創新,就要受制于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2分)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大力推進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1分)考點精煉參考答案:選擇題:1、C 2、A 3、D 4、C 5、B 6、A非選擇題:1、(1)①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我國的資源、環境形勢嚴峻);②“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問題還相當突出,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③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④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責任,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⑤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責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2)①從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②提高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法制觀念,從身邊小事做起,落實環保行動。2、(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說明了黨和政府及學校重視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2)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自覺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國歷史和國情教育、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成就教育;在學校生活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們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從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關注國家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