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組合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內容摘要:從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來看,不僅僅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來提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措施,而且更需要小學生在進行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配合,筆者就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找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應該改進的措施。以期能夠為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給予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作用。關鍵詞: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研究緒論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由于新時期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小學數學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一個很好的嘗試。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課堂互相幫助的機制,實現了學生跟學生之間、學生跟老師之間的互動。特別是當數學老師也加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成為其中的一員之后,能夠親自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鼓勵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掌握數學方面的知識。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積極的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傳播途徑,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互相監督,共同進步。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闡釋小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由此可見國家決策部門對合作學習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學習在國外已有著幾十年開發與研究的歷史,但在我國仍屬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國實施合作學習,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科學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把握它的精神實質。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重視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強化團隊彼此間的協作分工,更好地提升學習的目的和學習的效果。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首先就是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來強化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集體主義的精神,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很多的學習內容,并不是他們一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就需要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來提升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就當前的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顯示出重要性。合作學習的過程往往就是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社交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合作學習,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樂趣所在,也為后期進行日常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積極性。 最后小組合作學習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于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展示出來,同時還能夠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相互認可,這樣就潛移默化的提升了學生的創新的動力。還有就是合作學習還能夠將學生的競爭意識給展示出來,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進行相互的交流過程中,更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合作學習的小組中,為了能夠展示出自己優秀的一個方面,他們都能夠不遺余力的來將自身的能力展示出來,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地來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小學生競爭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合作學習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問題的討論與解決過程中,組與組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會逐漸增強。班級可以看作是社會一個小的縮影,在這個小社會中培養出的競爭意識,對學生們進入未來的大社會,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首先能夠對于他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的就是,在相互之間進行了解之后,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學習成績水平,讓他們自身能夠對于自己的學業水平有一個相對的了解和認識,這樣的話就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競爭意識的進一步展示。其次在數學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這種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們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結構的不一樣,他們在相互的交流和交際過程中,就能夠將這些自己不熟悉的內容相互進行幫助和支持,所以就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的集體主義的精神以及團結互助的品格。 最后,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來說,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目的性相對較差,通過合作學習方法的使用,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合作學習所帶來的目的性,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可以看到小學生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學習的目的性,讓他們能夠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所在。為下一步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一)、小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自身的認識水平正處于人生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小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認識往往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所在。對于知識的認識水平上面可以看到,只有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小學生的認識水平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對于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而言,由于小學數學教師的編制問題以及小學數學教師的現行待遇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的師資力量的對比來看,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這里主要表現在了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在城市小學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師資力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農村小學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師資力量還沒有能夠達到教育部對于小學數學教師師資力量的要求。(三)、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力度不夠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其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教師在講授數學課程之后,往往很少關心的是學生對于所學數學知識的消化程度,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力度還沒有能夠達到要求,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的小學數學教師往往不關注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樣的話就容易導致教學過程中的極端現象的產生,這種極端現象就存在于教師只管教學,學生對于小學數學學習和領悟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這樣就容易導致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這種被動局面的產生對于學生而言,難以達到將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的目的。 (四)、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呈現出新的特點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看到,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的不爭取,很多的教師只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而往往忽視的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個人的思想的表現,沒有能夠很好的將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梳理清楚,導致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另外就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一種半途而廢的現象,從剛開始的時候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相對高漲,到后來的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感覺像是任務一樣,這些都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新的特點,應該引起小學數學教師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四、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調控人際關系,和諧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是對教學過程的全面管理?!?教師進行課堂管理的過程,就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學經驗協調各方關系,發掘教學資源,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一)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過程中,對于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首先就是需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合理的分組是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的最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不僅僅能夠有效的將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相對弱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開,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自由程度。在進行合理分組的時候,教師應該掌握合理分組的一個科學的規劃,在進行合理分組的時候,盡可能的將優秀的學生與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另外一個原則就是在合理分組的時候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自愿程度,只有學生自愿分到一起,這樣才能夠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反之則不然。所以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掌控整個分組過程的全部,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都能夠搭建好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優勢資源來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的效果。(二)有效地開展活動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小組合作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在開展積極和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從這一點上來看,對于活動的開展應該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來進行開展,這樣的話才能夠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好的展示到學生的面前,同時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必須明確哪些內容適合學生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來掌握,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在遇到這類內容時放手讓孩子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對合作內容的把握不準甚至單純“為合作和合作”,這種合作學習的課堂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比如,合作內容如果過于容易,學生們早就駕輕就熟,那么這種合作學習就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要么成為組員們比拼嗓門的擂臺要么他們根本不屑開口;如果合作學習內容太難,學生們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最后可能會干脆放棄,打擊他們探究的積極性;如果為取得學生參與度高漲的表面繁榮,一有問題就拋出來小組合作,學生們在老師的指令下忙于來回做出合作學習的樣子,真正的合作效果怕是不能保證,另外學生對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也會逐漸厭倦,心生排斥。由此可見,學習內容的選擇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它關系到實際合作有效與否的問題。小學階段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也有很多,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通過合作學習來完成。合作學習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一般說來,簡單的識記背誦的內容不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一些超出個人能力,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解決的問題,比如探究題、分析題、綜合題等等,就十分適合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下集合他人智慧獲得觀察、分析問題的新角度,走出自己思維的小圈子,來到集體智慧的大世界。(三)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能力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 教師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出現學生的問題行為,干擾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行。課堂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規范學生行為,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管理要能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學生的問題行為,如有的學生不參與合作或者不服從教師組長的管理等等,這會直接擾亂課堂或者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正常進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甚至失效。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加強關注,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行為并加以制止或者處理,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對于教師而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對于教師的角色的定位,對于教師而言應該轉變過去家長式的教學管理理念,轉變成為在教學過程中服務于學生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這樣的話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和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同時才能夠積極穩妥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項目的開展。(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積極和有效的評價是保證合作學習能夠取得成果的一個有效形式。從小組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所取得成果來看,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都是他們在課堂上的辛勤勞動所得,這些勞動所得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達到提升小學生面對困難、應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這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建立對于小學生課堂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包含的內容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的內容,這里不僅僅涉及到的有對于整個小組的評價,同時也有涉及到對于班級小組的評價,以及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最終還要建立起的是對于各個小組內的有效評價,這些評價的內容往往就是提升小學課堂數學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一種表達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的就是隨機評價或者是一種鼓勵與表揚的形式開展,同時配合以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已經學習知識的認可,和對于已掌握內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思考。五、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分析(一)轉變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對于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師角色的定位來說,教師不應該只滿足于本職的崗位定義上面,還應該從平等的角色定位上面進行認真的思考教師的角色,這樣才能夠構建起教師對于學生的角色的定位。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來說,學生希望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就是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同時按照這種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發揮疏導、溝通、協調的作用,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小學數學教師的真實價值所在。另外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的自身角色定位來看,往往還需要有一個更大范圍的調整,這種調整不僅僅需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而且還需要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更加積極的關系。 教師角色的定位應該更加貼近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出發,以更加積極和有效的方式來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的定位。(二)教師應該建立起科學的課堂數學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對合作學習的評價更多的取決于小組整體的成績,為了能夠使自己的小組在成績排名上獲得好名次,全體小組成員都會各盡其能的為本組的成績而努力,組間的競爭可以加強組內的合作,組間的競爭越激烈組內的合作氛圍也會越高漲。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及時的給予相應的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促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成果展示后,教師要根據每個組的具體表現,結合小組的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對這次合作學習的成績作出總結,評出最佳小組,這一過程能激發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促進小組成員的互相學習。小組間的互評和小組內的互評會幫助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小組和自己在小組里的表現有更清醒的認識自己,為以后的發展做好準備。參考文獻[1].李祖壽.教學原理與技法[M].北京:大洋出版社,1979. 169[2].朱文雄.班級經營[M].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1989:11[3].田慧生等著.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32[4].陳琦等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97[5]閆春景;;淺議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J];新課程(教研版);2009年08期 [6]虞巧芳;加強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3年06期 [7]宋國忠;;如何提高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的實效[J];新課程(小學);2010年10期 [8]段軍;;數學課堂上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2期致謝本人的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崔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論文的最終完成,崔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崔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