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三思想品德知識點匯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同連中學 孫新強 十五個“一” 1.一個原理: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應該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 2.一個基本事實: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將長期共存與斗爭。 3.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一個最基本國情: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一個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 6.一條基本路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7.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8.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即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9.一項基本分配制度:即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0.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1.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即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12.一種機遇、一種挑戰(zhàn):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努力實現中國的跨越式發(fā)展,對我國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又是一種挑戰(zhàn)。 13.一種使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14.一種精神:艱苦奮斗、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 15.一種共識: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 十四個“二” 1.兩大社會矛盾:1949-1956年,中國的兩大社會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2.兩次革命:建國后,“三大改造”和“改革開放”被鄧小平同志稱之為兩次革命。 3.兩條基本原則:即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和共同富裕是我國改革中應堅持的兩條基本原則。 4.兩個主要內容: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主要內容是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5.兩大嚴重問題:發(fā)展中國家存在的兩大嚴重問題是外債增加和對外貿易環(huán)境惡化。 6.兩層含義: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就發(fā)展程度而言,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不發(fā)達階段。 7.兩制:即兩種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8.兩大主題:即和平與發(fā)展。 9.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富裕。 10.兩個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11.兩種理想: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12.兩個務必:務必謙虛謹慎;務必艱苦樸素。 13.兩種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14.兩大致富經: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 十四個“三” 1.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重要國情: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 3.三步走戰(zhàn)略(大):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4.三步走戰(zhàn)略(?。旱谝徊?,21世紀頭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2010——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六個更加”;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5.三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6.三個有利于: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三下鄉(xiāng):科技、文化和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 8.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9.三種新型的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10.三股惡勢力:恐怖主義勢力,分裂主義勢力,宗教極端主義勢力。 11.三個臺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分別上了一個大臺階。 12.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毛澤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最終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建者。 13.三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 14.三個尊重:尊重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 五個“四” 1.四項基本原則:既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四種非公有制經濟: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階段允許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合資經濟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并存。 3.四大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 4.四個現代化: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 5.四有新人:有理想、有紀律、有道德、有文化。 三個“五” 1.五項基本國策:依法治國、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資源環(huán)境、依德治國。 2.五條道德規(guī)范: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 3.五個統(tǒng)籌: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統(tǒng)籌區(qū)域發(fā)展、統(tǒng)籌經濟社會發(fā)展、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統(tǒng)籌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 二個“六” 1.六大發(fā)展戰(zhàn)略: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三步走”戰(zhàn)略、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中部崛起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 2.六個更加: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