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政治常識專題知識點匯編09
三、認識論
(1)發揮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象與本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造性思維、合理想象在認識中的作用。
(3)實踐
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四、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 , 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 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 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 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4)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
樹立崇高理想;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6)社會實踐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事物的外部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 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 這是認識的第一飛躍。認識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認識去指導實踐 , 獲得物質成果。
?2、真象與假象都是事物的現象 , 都表現事物的本質 , 都是客觀的。兩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事物本質的如實表現 ,假象是本質的歪曲表現。由于都是客觀的 , 因此真象與假象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3、認識的深化是指認識由淺入深、由比較深刻到更為深刻的過程 , 或由一個層次進到另一個層次。認識的擴展是指在更廣闊的領域內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廣闊領域中各種事物的共同本質和規律 ,認識的向前推移是隨著客觀事物的進程而不斷向前推移 ,或不斷研究新事實,提出能夠解決新問題的理論。
4、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由低級向高級 , 由簡單向復雜 , 由膚淺向深入的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過程。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多次無限反復。每次反復都使認識進入比較高一級的領域。
5、要注意真理、理性認識、科學理論的聯系與區別。
6、物質的決定作用與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類不同性質的作用。實踐的決定作用與認識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質的作用 ,不能等量齊觀。
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 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②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①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兩種表現。②科學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產生巨大促進作用的原因。
8、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矛盾和沖突要用集體主義來調節。
???? 9、意識的反作用與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與堅持集體主義是相通的。
10、個人的正當利益與個人主義含義不同 , 方向目的不同 , 對待個人利益的態度和把個人利益擺的地位不同 , 實現個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
11、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從人所處的社會關系(基礎是生產關系)來看的。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不能理解為某一個人的本質屬性 ,是人類相對于動物所具有的本質屬性,本質屬性不是唯一屬性。
12、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 是從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在社會人生價值中的地位來看的。要重視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13、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14、實踐的客觀物質性與實踐的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堅持實踐的客觀物質性就是堅持實踐問題上的唯物論 , 堅持實踐的能動性就是堅持實踐問題上的辯證法。
15、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就要堅持與時俱進 , 在實踐中發展理論。認識發展觀是辯證法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16、關于人民群眾的觀點要結合政治常識一起把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