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節 物質的酸堿性(1) 一.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酸性、堿性的概念,了解酸、堿的概念。 2.了解酸和堿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二.重點難點酸、堿的概念;酸溶液和酸性溶液、堿溶液和堿性溶液的區別。三.復習回顧(回憶是最好的復習方法)1.什么是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什么是物理性質,具體包含哪些?什么是化學性質,具體包含哪些?2.離子:帶電的 。 帶 電荷的叫陽離子。帶 電荷的叫陰離子。四.課堂探究(一)酸性物質1.聞一聞:從感受醋酸入手,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酸。(注意提醒正確的聞氣味的操作方法。)不能直接用鼻子去聞,而是用手掌將氣體扇過來聞。實驗室里的化學藥品都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更不能用嘴巴嘗。食醋里含有一種弱酸:醋酸。展示3種常用的強酸:鹽酸、硫酸、硝酸。常見的含酸的水果:葡萄、檸檬、番茄、橘子、蘋果等。思考:是不是所有酸性的物質都有酸味?——否2.問題:醋酸.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質,為什么都呈酸性?——引導學生認識酸性背后的原理,從物質組成的角度對物質歸類研究。要回答上述問題,先得理解電離的概念?(關于酸的定義、電離的概念都不要深究和拓展。)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小結:(1)在能導電的溶液里,所有陽離子帶的 和所有陰離子帶的 是相等的。即電離時產生的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的總數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不顯電性。(2)電離方程式書寫時,不必寫條件,但要配平,使電荷總數相等,而原子團不能拆開。(3)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條件.實質是電離.物質種類是化合物。)科學研究證明,呈酸性的溶液是由于其中含有一類特殊的物質——酸。4.酸的概念(從電離的角度給出酸的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5.概念辨析觀察硫酸氫鈉的電離方程式:NaHSO4=Na++H++SO42-;請思考:NaHSO4是不是一種酸?(1).酸溶液≠酸性溶液①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陽離子全部是H+。② 酸性溶液是含H+的溶液。③ 酸溶液顯酸性,一定是酸性溶液。④ 顯酸性的溶液不一定屬于酸溶液。例:KHSO4溶液,是酸性溶液。不是酸溶液。6.酸根離子的概念? 。7.常見的酸有: 、 、 。請寫出常見酸的酸根 、 、 。 (二)堿性物質生活中還經常接觸另一類物質——堿性物質。1.堿的概念(從電離的角度給出堿的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強堿性物質:弱堿性物質:小蘇打、2.概念辨析(1).堿溶液≠堿性溶液:純堿是堿性溶液,但不是堿溶液。3.土地的鹽堿化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堿化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90%E7%A2%B1%E5%8C%96?/?322608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9F%E5%A3%A4%E7%9B%90%E6%B8%8D%E5%8C%96?/?_blank?)。4.思考并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1)在水溶液里能電離產生氫離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2)酸一定含氫元素與氧元素(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也會產生氫離子,二氧化碳是酸( );(4)酸都有酸味( )(5)pH小于7的溶液就是酸( );(6)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的就是酸( );(7)堿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8)堿中一定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五.作業布置作業本B,物質的酸堿性(一)補充拓展:電離方程式:用化學式和離子符號來表示物質電離的式子。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以Na2CO3為例)①左寫 化學式 ,右寫 離子符號 ;②離子所帶電荷可由 化合價 來確定,標注在元素符號的 右上角 。③原子團在電離過程中就如一個原子一樣,通常不能 分開寫 。④配平離子個數:Na2CO3= 。等號右邊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為0。練一練:試著并學會寫出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HCl= H2SO4= HNO3=NaOH= NaCl=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