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 一、爆發(fā):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營第八營打響了起義第一槍。辛亥革命形勢圖(至1911年底)結合地圖,歸納一下武昌起義發(fā)生的有利條件。除了上述有利條件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武昌起義?地理位置:武漢位于長江和漢江交匯處,交通發(fā)達便于傳播革命思想經濟發(fā)展:武漢經濟基礎好,能為革命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革命基礎:有文學社和共進會宣傳發(fā)動,革命力量比較集中 武昌是武漢的一部分○ 根據課文圖1-30,看看有多少省或地區(qū)宣布獨立?○ 這些宣布獨立的省或地區(qū)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14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時間: 臨時大總統(tǒng): 地點: 性質:成果:1912年1月1日 (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孫中山南 京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二、高潮: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孫中山認為成立中華民國的目的是什么?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 根據誓詞,推測在什么樣的一種情況下,孫中山會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一職?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幫公認三、結局: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結果: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覆亡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北洋軍閥統(tǒng)治開始。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結束四、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性質: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領導派別:資產階級革命派延伸思考:○ 如何客觀評價辛亥革命? 也有人說剪辮子只是表面現(xiàn)象。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政治四分五裂,軍閥混戰(zhàn),因此是失敗的。 有人說辛亥革命后,人們紛紛剪去辮子,說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革命成功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皇帝倒了,辮子割了 討論: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你怎樣認為?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成果被篡奪,頒布了《臨時約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五、評價辛亥革命:啟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資本主義在中國行不通。 資產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要注意全面性,一分為二看待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脫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革命力量不夠強大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勢力過于強大,沒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武昌起義《臨時約法》頒布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形勢發(fā)展清帝退位詔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