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初中科學學業考試目標梳理生物部分主題2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1、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①對圖指認根、莖、葉的結構。(莖上有節,節上長芽) 根:一棵植物體上所有根的總和叫根系。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分為四個部分:根毛區、伸長區、分生區、根冠。其作用分別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使根伸長、細胞分裂和保護根尖。根毛是根尖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凸起形成,擴大了根尖與土壤的接觸面積。莖:雙子葉植物的莖由外向內為:外樹皮、韌皮部(內含篩管)、形成層、木質部(內含導管)和髓四部分構成。導管與篩管的區別是: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篩管由活細胞構成;導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消失,篩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形成帶篩孔的篩板。導管作用是自下往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作用是自上往下運輸有機物 單子葉植物的莖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莖中沒有形成層。葉:葉片的結構包括:上、下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 葉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沒有葉綠體。而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在葉肉細胞; 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叫氣孔,位于表皮上,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多。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氣孔閉合。 保衛細胞中含有少量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②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大量的含氮、磷、鉀等的礦物質元素,它們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化 肥 對植物的作用 缺乏時的癥狀氮肥 枝葉茂盛 葉片黃,瘦小開花少,籽實不飽滿磷肥 發育良好,提早結果成熟 生長緩慢,矮小,葉暗綠,花果實種子減少鉀肥 使莖稈堅韌,塊根肥大 莖稈細弱易倒伏,葉黃或葉彎卷③植物對水分、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器官是根,部位在根毛區。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細胞吸水和失水)植物根尖的結構:名稱 根 冠 分 生 區 伸 長 區 根毛區位置 最前端 根冠后 分生區后 伸長區后細胞 特點 排列不整齊 細胞小、核大質濃,排列整齊,分裂能力強 能快速生長,質中開始出現小液泡 有根毛,出現輸導組織有大液泡作用 保護作用 使根細胞的數目不斷增多 把根推向新的土層。 吸收水分和養分水分進入的路徑:土壤→根毛細胞→內層細胞→導管→莖→葉→通過氣孔散失。植物體內水分的輸導由導管來完成的。無機鹽必須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水分的利用:1%左右參與光合作用等代謝活動;99%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蒸騰作用的意義:①是植物吸收水和促使水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②促進溶解在水的礦質養料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③可以降低植物體特別是葉片的溫度,避免因強烈陽光照射而造成灼傷。水分的散失:通過氣孔進行,當水分充足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開放;反之,氣孔關閉。2、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①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太陽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反應式:6CO2+6H2O-----C6H12O6+6O2(條件:光和葉綠體)實質: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意義: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為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機物,能量和氧氣。②光合作用完成了兩大轉變:(1)物質轉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為復雜的有機物淀粉,同時釋放氧氣。(2)能量轉變: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實驗①植物暗處理24小時(為了消耗葉中原有淀粉,消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葉片部分遮光(使遮光部分與未遮光部分進行對照)③強光下照射4小時④摘下葉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熱(目的是使葉片脫色)⑤滴加碘液,遮光部分不變色,未遮光部分變藍色。③呼吸作用是指活細胞在酶的參與下,吸入氧氣,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放出能量的過程。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有: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呼吸作用為生物體的各項生理活動提供了能量。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的關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騰作用 區 別 器官 主要在葉片 所有的活細胞 主要在葉片 場所 葉綠體 線粒體 氣孔 條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有光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液態水 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 水蒸氣 實質 制造有機物,貯存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散失水分 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液態水→水蒸氣 能量變化 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動植物所需的能量 水分蒸發吸熱 影響因素 光照、溫度、 二氧化碳濃度 溫度、水分、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 溫度,光照,葉片面積,空氣流動速度等意義 ①制造的有機物為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提供食物來源②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為生物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①為植物體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提供動力②降低植物體的溫度③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調節氣候⑤植物內物質與能量的轉換原理對農業生產技術上的影響:※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農民都選粒大飽滿的種子作種;※植物生長需要大量的水,灌溉時應適時適量;※在植物生長中需要無機鹽;要合理施肥,薄肥勤施。※成熟的活種子時刻進行呼吸作用,為了有利于種子的儲藏,可采取低溫、干燥等方法降低呼吸作用。典型例題例1、如圖為植物的根尖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最快的部位是④B.③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C.②的細胞停止了分裂,開始迅速伸長D.根尖是根生長和吸收水分及無機鹽的主要部位例2、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痛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例3、下列關于植物葉片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①屬于輸導組織,具有運輸作用B. ②④屬于上皮組織,具有保護作用C. ③屬于營養組織,能進行光合作用D. ⑤為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例4、為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我市加大了環境綠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園新移栽了許多樹木,下面有關移栽的說法,錯誤的是( )A.為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強的條件下移栽B.移栽時帶一個較大的土坨,可以較好地保護幼根和根毛C.去掉部分枝葉后移栽,可避免樹木因蒸騰作用過度失水D.若給移栽后的樹木輸入營養液,針頭應插入其輸導組織例5、下列對綠色植物生理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B.水分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例6、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呼吸作用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蒸騰作用C.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氧氣,④代表有機物D.此葉片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例7、圖甲A、B、C分別表示某植物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該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只有AB.圖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線是I,它與圖甲中的C生理活動相對應C.圖甲中植物在黑暗環境中吸收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D.移栽植物時,常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目的是為了抑制圖甲中的A生理活動例8、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 作用.(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3) 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內作用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例9、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小時.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1)寫出實驗步驟②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 .例10、如圖甲曲線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1)光照強度為b點時,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為0,水藻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 .(2)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時,b點將向 (左或右)移動.(3)老師認為:圖乙裝置中燈光照射后水的溫度會上升,這對水藻光合作用可能會產生的影響.為排出此因素的影響,小科設計了如下兩個方案,你認為最好的是 A.隔在燈與試管之間放盛滿水的圓柱體玻璃柱(圖丙)以吸收熱量B.隔在燈與試管之間放盛滿水的長方體玻璃柱(圖丁)以吸收熱量(4)若實驗中每隔5分鐘改變一次試管與燈之間的距離,隨著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 (寫出其中一個即可)中考真題1.(2019·湖州7)荷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荷葉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晚上進行B.?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空氣送到根部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來的D.?蓮蓬中的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2.(2019·溫州11)為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將某植株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用鋁箱將一張葉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時(如圖)。去掉鋁箱,經脫色、漂洗并用碘液處理后,將觀察到(?? ) 3.(2019·臺州8)葉綠素的化學式為C55H72O5N4Mg,推測葉綠素中的(?? ) A.?鎂元素可能是植物通過呼吸作用產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 D.?氫元素可能是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從空氣中吸收的4.(2018·臺州)某同學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段時間后,用鋁箔把一張葉片的一部分遮光,經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發現整張葉片呈棕黃色。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褪色時間過短????B.?光照時間過短?C.?植株在暗處時間過短????D.?鋁箔遮光不嚴5.(2018·嘉興)近年來,羅漢松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綠化的新寵。在移植羅漢松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用如圖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騰作用 D.預防蟲害侵襲 6.(2018·臺州)1986年,陳日勝在海灘鹽堿地發現一株1.6米高的海水稻。他取下這株海水稻的522粒種子,在海邊經過多年的育種、選種和試種,培育出了海水稻的優良品系。普通水稻在鹽堿地很難存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濃度___________根毛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優良稻種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在生殖過程中存在的___________現象,通過逐代的選擇獲得。7. (2019·杭州22)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中,某研究小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該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繼出現了同位素14C(如圖甲,黑色部分表示檢測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據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過圖乙中 結構,進入到葉片中。(2)寫出14CO2在葉肉細胞中被合成有機物的文字表達式 。(3)葉片中的14C主要是通過莖中的哪一部分結構送到該植物的根部。 (選填“外樹皮”“木質部”“韌皮部”或“髓”)(4)一段時間后,研究小組在容器A外的空氣中發現了14CO2,請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8.(2019·金華、義烏、麗水26)研究發現不同品種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選取A、B、C三個品種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陽的葉片5片,測定的計算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復三次取平均值,結果如下。 請回答:(1)實驗中,每個品種選取6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主要控制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_____________相同;(3)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9·寧波16)將兩株生長狀況相似的新鮮綠蘿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水培裝置,同時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圖所示。立即將甲裝置放在陽光下,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下,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都放置4小時。 (1)實驗后發現,兩塑料袋內壁都有小水珠,裝置內液面都下降。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作用引起的。 (2)實驗后,用儀器測定兩塑料袋內的氣體含量,發現氧氣含量較高的是 ________(填“甲”或“乙”)裝置。 (3)與實驗前相比,乙裝置中綠蘿的有機物總量會 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10.(2019·衢州24)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進行了以下實驗:1.選取兩份等量且生長狀況相同、具有完整根莖葉的新鮮菠菜,編號為甲組和乙組。甲組菠菜用開水燙2~3分鐘,乙組不作處理。然后將兩份菠菜分別放入兩個不透光且密閉的相同恒溫箱中,將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探頭置于箱內(如圖1)。Ⅱ.連接計算機、數據采集器和傳感器探頭,采集24小時裝置內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數據,并自動生成兩種氣體濃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2和圖3。(不考慮微生物呼吸作用對本實驗的影響)實驗分析與評價:(1)實驗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氣和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通過圖4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進出植物體的。(3)根據圖2和圖3可知,乙組氧氣濃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濃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隨著呼吸作用的進行,裝置內氧氣濃度降低,二氧化碳衣度升高,從而導致菠菜呼吸作用__________。11.(2019·臺州26)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 資料:Ⅰ.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Ⅱ.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而且不產生水。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方。 (2)如圖是三個實驗中,在水、碳酸氫鹽、氧氣各物質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論,在答題紙的虛線框內完成第三個實驗的碳酸氫鹽和氧氣中18O百分比的條形圖。魯賓和卡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資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為________千克/米3。 12.(2019·紹興31)甘蔗是我國南方重要的農作物。 (1)如圖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間CO2濃度隨高度變化的示意圖,請結合所學知識對圖中信息作出解釋。 (2)農民常常通過施農家肥來提高甘蔗產量,請寫出該方法蘊含的科學原理。 地區模擬1.(2018杭州期末)俗話說,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其中的道理是( )A.樹皮中有篩管,能運輸水分 B.樹皮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分C.樹皮中有篩管,能運輸有機物D.樹皮中有導管,能運輸有機物 2.(2019蕭山期末)17世紀,荷蘭的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澆雨水.5年后,柳樹長到85千克,而稱一稱泥土的重量,大約只少了60克.柳樹內質量增加的物質主要來自( )土壤中的無機鹽 B.土壤中的有機物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無機物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機物(2019溫州一模)如圖是綠色植物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它們都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的C.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D.若d表示有機物,則它通過木質部向下運輸4.(2018寧波統考)如圖是某小組進行實驗室設置的裝置圖,可用于驗證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是( )5.(2018寧波統考)甲乙兩個相同的枝條,將乙的葉片全部摘除后,同時插入兩個裝有紅色溶液的燒杯中,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甲枝條內紅色液體上升速度快 B.乙枝條內紅色液體上升速度快 兩枝條內紅色液體上升速度一樣快 D.兩枝條內都只是韌皮部被染成紅色 6.(2018中山模擬)如圖所示,用彈簧秤測得重為100g,光照6小時后,測得重為80g。其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運輸作用 B.蒸騰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7.(2018新泰市模擬)某同學進行“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所看到的菠菜葉橫切面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3]是葉肉 B.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圖中的[4]氣孔C.圖中[1]是下表皮 D.氣孔的開閉由[5]保衛細胞控制8.(2018濟南模擬)如圖所示,將原來置于黑暗環境中的綠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取量發生改變,下列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B.曲線BC段表示綠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C.在B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線表明,隨著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減弱9.(2018莘縣一模)大力植樹造林,可以改善氣候的原因是( )①蒸騰作用旺盛,使大氣濕度增加 ②呼吸作用旺盛,產生的水量增多③光合作用旺盛,維持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風固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2019臺州統練)一生態園內種植大量櫻桃樹,每年5月進入櫻桃采摘季,下面是圍繞櫻桃樹開展討論。圖甲是表示光照強度的變化與櫻桃樹光合速率的關系。圖中曲線B點表示的含義為: 圖乙是反映櫻桃樹內有機物的量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積的數量),圖乙中陰影部分表示櫻桃樹 生態園為了生存的櫻桃品質好、產量高、果實大、糖分多,采用大棚栽培,側枝環剝、花期放蜂等栽培技術,根據所學的科學知識,選取其中一項栽培技術簡述所蘊含的科學道理。11.(2019臺州統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一系列非常復雜的生理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1)圖甲表示在25℃時,A、B兩種植物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C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的變化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①比較A、B兩種植物,呼吸較弱的植物是 ,當光照強度在達到Z點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Z點之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②當平均光照強度在X和Y之間(不包括X、Y),假設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各為12h,A植物一晝夜中有機物量的變化是 (減少、增加)。③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若將溫度提高到30℃,(其它條件不變),理論上圖中 Z、M的位置如何變化?Z點向 移 ,M點向 移。④Y點時CO2濃度突然降低,C3含量會 (2)圖乙表示在一個種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閉容器內O2含量的變化,據圖分析: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釋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點是 。②該植物光合作用開始點在 (B、B點之前、B點之后)③該番茄植株經過一晝夜后,是否積累了有機物? 12.請回答下列有關植物代謝有關的問題。(1)圖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a點將向 移動,b點將向 移動。(2)用某種綠色植物葉片,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分組實驗:已知每組葉片實驗前的質量相同,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質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小時(光強度相同),再測其質量變化,得到結果如表。假如葉片的質量變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機物的量,則氧氣產生量最多的是第 組葉片;在28℃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為 mg。2020年初中科學學業考試目標梳理生物部分主題2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參考答案典型例題: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A D B A B B B(1)蒸騰 (2)d (3)多于 (4)適當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適當的溫度 例9、(1)將植物置于光照下3-4個小時 (2)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使葉片脫色 (3)A葉片加碘液后不變藍,B葉片加碘液后變藍 (4)溫度 光照強度例10、(1)是進行了光合作用 (2)左 (3)B (4)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減弱,光合作用產生的O2減少中考真題:1 2 3 4 5B B C B C6.(1)大于???(2)遺傳變異7.(1)氣孔 (2)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3)韌皮部(4)該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機物通過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過氣孔被釋放到周圍的空氣中。 8.(1)減小實驗的偶然性,使結論更可靠 (2)光照強度(3)不同品種的越橘,葉綠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9.(1)蒸騰 (2)甲 (3)減少 10.(1)避免光合作用對實驗的干擾 (2)A (3)減慢11.(1)右上(2)如圖[畫圖要求;第1、2兩柱形圖不等高,第1、3柱形圖等高,第2柱形圖與實驗1、2中的第2柱形圖不等高]; (3)1.52 12.(1)甘蔗中上部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濃度降低。下部光線弱,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往下運動,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濃度高。(2)農家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農家肥含有多種營養元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有機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質,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地區模擬:1 2 3 4 5 6 7 8 9C C D C A B C C B10.(1)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 大棚栽培: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櫻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有機物。 側枝環剝:環剝可以適當控制有機物向下輸導,促進生殖生長。 花期放蜂:櫻桃主要靠異花傳粉,蜜蜂可以促進花粉傳播,利于授粉。11.(1)①B 光照強度 溫度,二氧化碳濃度 ② 減少 ③左 右 ④降低 (2)①B和C( 寫錯一個、少寫都不給分) ②B點之前 ③無積累 12.(1)下 左 (2)四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