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4張PPT。教學課件 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上冊 RJ第一單元 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課 亞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埃及看課本5分鐘,自主探究: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分析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響(交通、農業、天文學);2.古代埃及的發展史(興起、發展、強盛、衰亡) ;3.古代埃及文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政治、建筑、文字、歷法、醫學)。討論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響。1、先回顧七年級所學的自然環境的知識,分析古埃及的自然環境:(1)古代埃及位于哪個洲?(2)那里的自然條件如何(氣候、河流)? 非洲北部氣候干旱,終年雨量稀少,尼羅河是唯一的水源。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交 通:尼羅河便于航行,為古代埃及的統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農 業:尼羅河定期泛濫,為古代埃及的農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文學:古埃及人觀察尼羅河水泛濫,發現其規律,發展起天文學,如制定了太陽歷。2、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這說明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古代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所以,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尼羅河的贈禮。二、講述古代埃及發展史三、古埃及的文明---政治:君主專制制度1、背景:統一的國家、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強化國家統治機構和國王權力。2、表現:a--ea、自詡為太陽神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b、獨攬國家行政大權;c、主宰國家經濟;d、控制國家軍隊和司法;e、為自己修筑金字塔。塔內有迷宮一般的通道和幕室。墻璧光滑,飾有浮雕,通道有整齊的臺階,脈絡一樣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1、金字塔的精密程度體現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2、金字塔的高峻威嚴體現了古代埃及王權的神圣權威。3、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4、成功組織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先進的組織水平。文字: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是一種與事物形狀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讀音。歷法---太陽歷依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內容:一年劃分為泛濫季、播種季、收獲季3個季節,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歲末加5天宗教日,一年365天。地位: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后來的羅馬歷法以及我們現今所通用的公歷,都源于此歷法。古代埃及人為什么要將尸體制成木乃伊?①制作木乃伊;②初步知道了解剖學的知識;③懂得了血液循環與心臟跳動的關系;④并開始分科治病。醫學:制作木乃伊新月沃地 亞洲西部地理位置新月形沃地的東部 兩河流域 自然條件氣候河流干旱少雨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穩定。 這種自然條件下,該地區農業發展有什么特點? 農業發展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統。 古代西亞歷史的發展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18世紀公元前4世紀出現小國統一國家建立古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建立文明消失(統一者:漢謨拉比;定都巴比倫城)進入文明時代古巴比倫城遺址《漢謨拉比法典》被刻在一塊巨大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的一座神殿里,現在收藏于巴黎盧浮宮。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雕,太陽神把象征權力的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石柱中部刻著法典的具體條文,法典共有正文282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和審判制度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很多嚴格規定了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關系,規定如何處理自由民內部的矛盾和沖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 地位: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的制定目的、實質分別是什么?目的:鞏固統治,維護社會秩序;實質:維護奴隸主統治階級利益,是代表奴隸主意志的法律。這些規定與現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這些規定體現了當時刑法的殘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與現代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很大不同。楔形文字被稱為“東方的拉丁語”。公元前3200年以前蘇美爾人就發明了一種象形文字,因筆劃形似楔子而稱為楔形文字。——不朽的楔形文字” 4、西亞的文化成就影響:有力推動了西亞文化的發展。腓尼基字母文字” 1、這是什么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2、是誰發明的?腓尼基人3、腓尼基人建立的古代小國在今天大致哪一帶?大致 黎巴嫩 一帶4、腓尼基字母文字有什么影響?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師徒四人到何處取經嗎?泰姬陵古代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北回歸線橫穿印度北部。氣候類型——極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 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濫,土壤肥沃 四、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一、閱讀課本第8頁資料1、資料2思考下列問題:1、婆羅門貴族制定種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為了維護高級種姓的統治2、理發師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不同種姓之間壁壘分明、等級森嚴3、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激化社會矛盾,阻礙社會進步五、佛教的創立 1、佛教產生的背景種姓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種姓制度日益引起人們的不滿,反對婆羅門特權的情緒不斷高漲。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 2、時間地點: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3、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4、佛教的基本教義a、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b、它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順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5、佛教被弘揚的時間人物公元前3世紀 阿育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